书城艺术艺术类专业高考应试必备·文艺常识
13845200000029

第29章 现代文学(3)

(三)别具一格的《原野》

《原野》一改曹禺以往所擅长表现的都市生活,通过表现一个复仇的命运悲剧故事,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人生困境”的困惑以及对神秘宇宙的哲学思考。为了戏剧化地传达这种认识,《原野》借鉴了西方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段,并结合本民族的欣赏习惯,成功地对戏剧文本的叙述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如果说《雷雨》主要体现的是作者对中国封建家庭的认识,《日出》体现的是作者对中国现代都市社会的认识,那么《原野》则要表现的是作者对人的精神承受力的理性探讨。《原野》的故事是在一连串血海深仇的背景下展开的:仇虎的父亲仇荣,被当过军阀连长的恶霸地主焦阎王活埋,仇家的土地被抢占,仇家的房屋被烧毁,仇虎的妹妹被送进妓院而惨死,仇虎的未婚妻金子也被焦家的儿子焦大星强占,做了“填房”,仇虎自己也被投进了监狱。作品一开始就将从狱中逃出来复仇的仇虎置于欲复仇不能、欲放弃又不甘的尴尬境地。仇虎胸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然而,害得他家破人亡的罪魁祸首焦阎王已经先他而去,剩下的只是瞎眼的焦母、懦弱的焦大星和无辜的焦家的孙子。最后,仇虎终于杀了焦大星,闻讯赶来的焦母错将睡在炕上的孙子打死。跑出森林的仇虎和金子,被追捕他们的侦缉队赶上,仇虎不愿再次落入他们的手中,推开金子,自杀而死。原野上只有金子的呼喊在回荡。

曹禺敢于将《原野》的背景放在自己并不熟悉的农村,并不是要追随时代潮流去表现农村中的阶级斗争,而是要借一个发生在农村的具有传奇性的复仇故事,挖掘一个人在强烈的爱与恨夹击下丰富而脆弱的内心世界,表现人充满反抗意识的原始生命力和复仇者的心理变化。此剧受到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的《琼斯皇》的影响。奥尼尔希望用表现主义的方法,把人的灵魂、人的潜意识,以及人的灵魂中的自我搏斗展现在舞台上。曹禺并非全然的模仿,而是把表现主义同现实主义结合起来。而其最具独创性之处在于,透过这新的角度、新的手法,更深刻地揭示了农民精神的沉重负担,以及农民从反抗到觉醒的曲折而复杂的心路历程。

《原野》问世之后,曾经引起过争论,但其特有的戏剧美学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为人们所认识,而今,它成为曹禺剧作中一颗独放异彩的明珠。

六、沈从文、丁玲、周立波的小说和田汉的戏剧创作

(一)沈从文及其代表作品

沈从文(1902~1988年),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20世纪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小说有《边城》、《长河》,散文有《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沈从文创作风格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1.创作风格

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尖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显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2.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代表作品

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描写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渗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则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筑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描写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二)丁玲及其代表作品

丁玲(1904~1986年),原名蒋伟,字冰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1927年开始发表小说,以《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受到文坛瞩目。1955年以前出版的作品有《跨到新时代来》、《延安集》、《欧行散记》、《到群众中去落户》、《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具有争议性的小说。小说以桑干河边暖水屯为背景,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土改中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展现出各个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让读者看到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了光明大道。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暴风骤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突出成就,就在于它真实、细致、具体地表现了在时代的风暴面前各阶级、各阶层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作者不是简单地一般化地描写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不是从概念和公式出发去反映土改斗争,而是循着生活的脉络,把延续千百年的中国农村封建关系和社会情况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与写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显得格外凝重、沉实,富有历史厚重感。

(三)周立波及其代表作品

周立波(1908~1979年),原名周绍仪,字凤翔,又名周奉悟。湖南益阳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铁水奔流》、《山乡巨变》,报告文学《晋察冀边区印象》等。他还是肖洛霍夫的名著《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个中文本译者。

《暴风骤雨》是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并驾齐驱的反映土地改革的经典著作。它以东北地区松花江畔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子为背景,描绘出土地改革这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的画卷,把中国农村冲破几千年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冲破封建罗网,朝着解放的大道迅速奔跑的革命精神。

从反映的历史内容和典型意义上来看,《山乡巨变》是《暴风骤雨》的续篇。它由正、续篇组成,完整地描写了湖南省一个叫清溪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发展过程,艺术地展现了合作化运动前后,中国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时的精神风貌和新农村的社会面貌,剖析了农民在历史巨变中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和理想追求,从而说明农业合作化是中国农村的第二次暴风骤雨。如同《暴风骤雨》一样,《山乡巨变》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周立波是驾驭语言的巨匠,《山乡巨变》中语言洗练流畅、清丽自然,人物对话幽默风趣、含蓄传神,特别是对湖南方言土语的运用,更见语言大家的功力。

(四)田汉及其代表作品

田汉(1898~1968年),原名田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189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有话剧《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乱钟》、《回春之曲》、《丽人行》,历史剧《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等。田汉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

独幕话剧《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最优秀的独幕话剧之一。故事以辛亥革命后湖南山村为背景,描写富裕猎户魏某嫌贫爱富,强迫女儿莲姑中断与表兄黄大傻的恋情而将她另许他人。黄大傻思念表妹,每晚登山眺望莲姑的灯灭。一夜魏某在山上放置了抬枪欲猎取虎皮为女添置嫁妆。黄大傻误中抬枪,在黄生命垂危之际莲姑坚守不离。魏某强行拆散二人,并毒打其女。黄大傻愤而自戕。田汉通过这一婚姻悲剧,表达出当时青年的痛苦和对爱情的追求,揭露了黑暗专制的封建势力,体现了激进的民主主义精神。剧本通过莲姑和黄大傻两个形象的塑造,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三幕话剧《回春之曲》写于1934年底。剧中塑造了爱国青年高维汉和梅娘的动人形象。原在南洋教书的高维汉,在“九·一八事变”后告别热恋的华侨学生梅娘,回国投入抗日战争。他在上海“一·二八”战役中英勇作战身负重伤。梅娘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回国参加了救护工作。剧本把青年忠贞的爱情和崇高的爱国之情结合起来,把主人公悲欢离合的遭遇和群众斗争的热烈场面结合起来,开拓了新的境界。剧本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描写都比较单纯,但作者擅长抒写感情场面、设置情境,使爱国之情和纯洁的爱情分外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