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新闻报道
13843900000063

第63章 评论性报道(6)

与此同时,西方一些政治势力通过炒作“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试图把中国从发展中国家阵营中剥离出来,在压缩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同时,离间其他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不过,明眼人会看出其中的“奥秘”,也会对此保持警觉。

新华社的这篇评论就是从反面来看问题,从否定的方面来立论,让人们看到过度延伸中国“世界第二”概念的危害及其可能给中国带来的不利因素。评论指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本身固然令国人自豪。但如果过度沉迷于这一点,看不到问题和困难,对中国的发展将十分不利。而国际社会借机吹捧中国,炒作中国“世界第二”的概念,很少是真正地称赞中国,更多是暗藏陷阱,企图通过炒作中国的强大,淡化中国在世人眼中发展中国家的属性,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超出自身能力的责任和义务。对此,中国的传播媒体必须保持清醒和警惕,不能无原则地附和,更不能帮倒忙,乱起哄。

(三)“合”解或平衡立论

主要是指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判断,揭示特定矛盾和冲突对于双方的“利”与“弊”,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双方或多方可能通过让步和妥协等,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

因此,平衡立论的要点就是能够站在矛盾双方的角度来看问题,不偏袒其中的任何一方,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分析问题。

平衡立论是矛盾和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争端产生的初期,双方处于正面交锋的状态,相互间唇枪舌剑,各执一词,你来我往,尽力维护自己的立场,批驳对方的观点。当这种对立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双方就会逐渐冷静下来,反思自己的立场,并更多地从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这种情况下,平衡立论就有了基础。

但有时候也会出现矛盾激化、冲突剧烈甚至是关系破裂的情况。不过,由于极端对立的状况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僵持,最终双方大多又能重新回到对话中来。由此可见,即使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平衡立论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任凭风云变幻,公道自在人心。

案例二十二

《人民日报》述评:以平常心看待国际间的贸易磨擦

《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日刊载。

目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满两年,在此期间,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对外贸易取得较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各种形式的贸易磨擦有所增加,一些国家不断采用反倾销、保障措施以及质量、技术、卫生、环保等标准对我国出口设限,引起国内社会广泛关注。

贸易磨擦,既是对政府应对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企业应变能力的检验。当前,正确估计和认识贸易磨擦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辩证、理性地看待贸易磨擦,充分运用WTO规则并积极依法应对贸易磨擦,通过磋商妥善处理因贸易磨擦引发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做好加入WTO后的各项应对工作,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有人说,加入世贸组织的一大目的就是利用WTO这个舞台,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外部环境,为对外开放扩展新空间,使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更加主动。可是现在感觉贸易磨擦扑面而来,防不胜防,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办?

其实,贸易政策环境恶化,贸易纠纷此起彼伏,是当今各国必须直面的一个现实,像“二反一保”措施并非专门针对中国。运行8年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平均每年受理“二反一保”之类的案件近40起,去年WTO成员提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同比增长45%以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卷入形形色色的贸易磨擦。

因此,对于贸易磨擦,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用过于担忧。一句话:以平常心应对。当今世界,合作与发展是主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了32倍,而目前所有贸易磨擦的涉案金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还非常小,出口这驾马车从未由于贸易磨擦的影响而减速。

作为WTO成员,关注其他成员针对我国正常出口贸易的各类措施,并根据WTO相关规则消除我国出口所面临的不合理限制,是我国享有的合法权利。但是,贸易磨擦或者说贸易壁垒本身是个中性概念,即它并不必然违反WTO规则。广义上讲,所有具有贸易扭曲效果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均属贸易壁垒。商务部权威人士指出,在国际贸易中,很难鉴别某个壁垒是“黑”色还是“白”色,它往往是“灰”色的。就是说,贸易壁垒有其不合理的一面,也有其看似合理的一面。

……

贸易磨擦并不等同于贸易保护主义,我们要坚决抗争的,是对方不公正不合理的东西;我们要积极交涉的,是真正的贸易保护主义,而不是对所有的磨擦都要打贸易战,实施贸易报复。伴随国内产业快速发展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全社会更应跳出认识误区,理性看待大大小小的磨擦,不要一遇到贸易磨擦就情绪化,更不必将贸易壁垒或技术性问题政治化,否则会引起一系列负面反应,其结果可能对我们更不利。许多WTO成员已到了“玩规则”的地步,我们尚处于边学边用规则的阶段,只有保持平常心,才不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

应对贸易磨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既要充分利用多、双边贸易机制,也要把自己的事情做细做好。保持我国出口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新形势,大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继续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此外,加快建立有效的贸易磨擦应对机制,按照WTO规则健全贸易救济措施和安全保障体系,并适当运用“二反一保”等公平贸易手段,合理保护国内产业。今后,我们还会碰到这样那样的贸易磨擦,但不管眼前是怎样的冲击和风险,最关键的一点:贵在保持平常心。

《人民日报》的这篇评论性报道,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事物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也是在引导公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问题。在处理贸易磨擦的事件上,既要看到己方行为的正当性,也要看到对方行为合理的一面;既要看到磨擦给己方利益带来的损害,也要看到磨擦给对方带来的苦衷。看到了这些,就不会在解决贸易磨擦问题时采取过激的行为,也不会动辄以贸易报复相威胁,而是能够以平常心冷静对待,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妥善解决问题,让双方在处理贸易磨擦中的损失降到最低。

当然,在国际传播评论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事件的性质、矛盾的特点以及争端的不同表现形式,灵活地对这三种评论模式进行运用。有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也可以三种模式交替使用。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评论,有利于增进双方对矛盾、冲突和对立的实质的认识,有利于矛盾、冲突和对立问题的解决。

三、评论类型分析

评论的类型非常之多,从内容上看,有政治类、经济类、军事类、文化类评论等;从形式上看,有社论、台论、新闻述评、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漫谈等;从性质和角度上看,评论也都有许多分类。

这种对评论的分类比较全面和细致,但也比较多,比较杂。从加强评论性报道、提升国际传播话语权的角度,我们对评论类型的分析,仍着眼于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缓和争端为目标。因此,我们对评论的分类,重在从表达方式和思路上进行把握,关注不同评论类型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上把握和分析问题。评论的分类不仅是从评论自身的特点出发,也是为了体现评论的重要程度、评论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基于此,本书所指的评论类型主要包括评论、述评和观点综述三个基本形态。

(一)评论

评论主要是指以“评”和“论”为主、理论性和说理性很强的言论性报道,包括报纸的社论、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本台评论等。它们是评论类型中最规范的、最高的一种形态,具有鲜明的论点、充分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在国际传播中,评论是体现核心价值观和话语权设置的最直接的传播手段。

从国际传播的角度看,评论的使用一般是就即时发生的重大热点、焦点、敏感问题或与国家利益有重大关切的事件发表意见,表明观点,鲜明地体现一国政府、公众或重要利益方的立场和主张;或者是对符合和平与发展趋势的重大事件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国际社会知道其重要性;或者是对不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批驳,让国际社会知道其危害性。因此,评论的运用通常都不会就事论事,而是着眼于宏观、全局。

尽管国际上一些重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宣称自己的社论或本台评论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但是,在涉及国家重大和核心利益时,其所表达的观点几乎全部是与本国政府或公众的主张相一致的。像“美国之音”发表的本台评论,就表明代表美国政府的立场;而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表的“本台评论”,也不局限在媒体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中国政府和公众的立场和主张相一致的。

案例二十三

《人民日报》社论: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热烈祝贺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

《人民日报》2008年8月8日刊载。

今夜,当五星红旗、五环旗在国家体育场冉冉升起,奥林匹克运动的宏伟篇章将翻开崭新一页。

今夜,当奥林匹克会歌在万众瞩目中悠扬奏响,奥林匹克理想在古老的中华大地激情飞扬。

今夜,当第29届奥运会的圣火燃亮北京的星空,人类文明的长河再次汇入来自东方的泉流。

奥林匹克运动第一次将盛典的舞台,搭建在这东方的沃土。13亿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家园,唱响团结、友谊、和平的奥运之歌。从雅典到北京,欢乐依旧,激情依旧,梦想依旧,而世界将有所不同。

北京欢迎你,魅力迸发的奥林匹克!北京欢迎你,四海五洲的老友新朋!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走过的这一个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跌宕辉煌的章节。过去100年间,人们经历了世界大战的炮火硝烟,经历了冷战的封锁对峙,也分享着航空航天、移动通讯、电视、互联网等新发明带来的伟大变革,打开了宇宙探索的广阔视野。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没有哪一个世纪的灾难和悲剧,如此频繁深重;也没有哪一个世纪的奋争和进步,如此激动人心。

一个多世纪以来,奥运会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人类文明拾级而上的进程。与坎坷激荡的世界历史紧密相随,现代奥运会承载着人类的共同理想,成为当今世界无与伦比的文化现象和文明载体。摒弃异见和分歧,奥林匹克圣火照亮人类共同前进的道路,推动着世界体育运动的发展,折射出不同文化交流了解的热望。五环旗下,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们,为了共同的梦想汇聚在同一条跑道上。

中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坚定追随者。从奥林匹亚山到万里长城,圣火辉映着文明传播与沟通的征程,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融入世界潮流的步履。

一个世纪前,有识之士“中国什么时候能举办奥运”的殷殷期盼中,我们领略过它的渴望;76年前,刘长春孑然一身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孤独步履里,我们听到过它的足音;29年前,改革开放的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积极努力中,我们体会到它的决心;15年前,蒙特卡洛申奥失利后“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的含泪誓言里,我们感受过它的坚强。今天,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与源远流长的东方文明交融汇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13亿中国人用实际行动,为奥林匹克注入了属于自己的梦想。

奥运会来到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意义非凡。这是世界对中国的信任,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奉献。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的30年,正与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相契合。这30年里,中华民族打开国门走向世界,世界张开臂膀拥抱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树起了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新界标,熔铸了世界对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新期许。虽然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们在不同的问题上有不同看法,但绝大多数人相信,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绝大多数人坚信,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将给中国和世界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

俯仰百年,人们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在这个越来越“小”的星球上,我们有着共同的命运。世界变得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更加密不可分。奥运会不仅是各国运动员实现光荣和梦想的舞台,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平台。奥林匹克的旗帜,让不同文化百花齐放、和谐共荣:非洲草原浸透阳光的奔跑、桑巴足球华丽唯美的舞步、威猛剽悍的拳击举重、修身养性的柔道……在这个大家庭里,金牌的争夺从来不是最重要的目标,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才是最值得珍惜的精神遗产。诚恳迎接不同文化的交流交汇,以平常心面对多种文化的精彩纷呈,政治尊重、文化多样和价值包容,同样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7年筹办,中国人民以最大的热情,鼎力托举起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7年践诺,古老中华尽最大的努力,精心酝酿这全人类共叙友情、共享和平的节日盛典。

今夜,大幕将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16天里,我们将一起分享奥林匹克的魅力和欢乐;五环旗下,我们将尽情演绎“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共同奏响“团结、友谊、和平”的伟大乐章。

中国人民,世界人民,这是我们的共同时刻。

《人民日报》的这篇献给北京奥运会开幕的社论,站在奥运百年历史和现当代中国与奥运的大背景下来进行分析,立意高远,气势恢宏,情理交融。

社论分析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密切关系,分析了中国人对奥运精神的追随,对举办奥运的渴望。一百多年来,奥运会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人类在坎坷激荡中拾阶而上的进程;一百多年来,人类经历了战争与对峙、和平与繁荣的痛苦交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摒弃异见和分歧、相互尊重与包容、公平竞争、和谐共荣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当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的时候,中国人民、世界人民一起分享奥林匹克的精神与魅力,这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