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新闻报道
13843900000020

第20章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采编原则(3)

一、政府角度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新闻管理机制成为我国对外报道的重要因素,也正因为我国新闻媒体在对外报道中所受到的诸多限制,使得我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不容乐观。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不仅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完善传播机制,还应大力推进新闻立法工作的开展。国家对新闻媒体的支持和改革推动,是改善我国国际舆论环境的重要动力。

(一)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掌握

国际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越公开、越透明就会越主动,这是我们在长期的对外传播中总结出的真理。增加信息公开透明度是赢得报道先机的重要手段。只有公正、客观、公开、透明的媒体,才会赢得受众的信任,从而获得公信力。长期以来,我国国内形成的新闻管理机制使我国媒体在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上缺乏透明度,习惯封闭事件的真实情况并且统一口径,而且在对外宣传报道中,常以数据、口号为主,对于构建中国的国家形象显得十分空洞。这种报道方式使我国媒体在国际社会的公信力较低。当发生重大事件时,首先,国外媒体会通过其他渠道来了解情况,这也就为西方国家歪曲报道和妖魔化中国提供了想象空间和可能性。其次,在面对国际社会的误读时,我们的反击因为媒体的公信力较低就会显得很无力。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就在这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信息的公开是当发生重大事件时,我国媒体面对国外媒体所应采取的最佳的应对方式。只有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反击国外媒体的歪曲报道,逐步提高我国媒体的公信力;只有提高了我国媒体的公信力,才能使其获得引导国际舆论的主动权。

(二)改善和规范对外国驻华新闻机构的管理和服务

国外许多主要新闻媒体都在我国设有常驻分支机构,这些媒体发布的信息是各国获取中国报道、了解中国信息的主要来源和重要渠道。他们的言论不仅会对所在国主流社会的知识精英、决策阶层和社会中上层人士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而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本国公民的民意和公众舆论。因此,我国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改善和规范对外国驻华新闻机构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新闻发布制度,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和互访机制;当发生重大事件,适时对他们进行信息披露并与其保持采访合作,让他们可以更加顺畅地了解中国,从而使其正常履行职责,能够真实、客观、公正地向国际社会报道中国的情况。此外,我们还应加强自身的对外宣传工作,努力培养更多优秀的外宣人才。在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新闻报道中,我们不仅要倚重驻华的外国媒体,更要倚重我们自己的对外报道人才,这样才能在国际舆论中永远掌握主动权。

(三)推进新闻立法工作的展开

我国媒体为了完成公众所赋予自身的使命,要在当下非常复杂的社会转型期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协助,同时也需要我们依法治国的国策能够在新闻领域得到体现。但是,目前中国的新闻领域基本上还是一个无专门法规可依的状态,中国要改善国际形象,需要对新闻立法。新闻立法不仅是法制社会对新闻领域所提出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完善我国新闻监督的基础。它不仅可以保障新闻自由,还可以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从我国的新闻工作实践来看,很多时候,新闻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利用新闻手段发表意见、开展批评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此外,新闻纠纷和新闻诉讼近年来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种纠纷和诉讼的增加不仅牵制了新闻单位的大量时间、精力、财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广大新闻记者的敬业进取精神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因此,新闻立法是结束层出不穷的新闻纠纷和新闻诉讼的必然要求。而且,在世界范围内的新闻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环境下,为了尽快与世界接轨,我国的新闻立法也必须立即提速。

(四)完善传播机制

实施有效的对外传播,建立一个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的完善的传播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切对外传播和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因此,国家各有关部门,如外交部门、文化部门、旅游部门、新闻部门、经贸部门、教育部门等,应该协力打造一个全面负责我国对外传播工作的统筹机构,使我国的对外传播有规范和统一的步调,有一致的努力方向,这样才不至于因为用力分散而达不到传播效果。目前,有许多国家都设有类似的专门机构,如美国的“全球传播办公室”,其主要目的是“协调海外传播策略”,传达“清晰而有力的信息”,“整合美国总统的理念以及美国的政策和价值观”,从而“防止误解与冲突”,更好地保证“国际受众的知情权”,为美国赢得支持。还有韩国国家品牌委员会,它主要负责韩国国家形象的整体建设和提升。

统一、完善的传播机制和机构是国家对外宣传的根基。它可以通过规划和调整,提升国家对外宣传的整体性和有效性,从而使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更加有的放矢,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二、媒体角度

媒体是对外报道的主力军,因此,在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重塑我国国际舆论环境的过程中,媒体力量不容忽视。提升专业水平,是我国媒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所能做到的最大的贡献。这种专业水准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升媒体公信力

所谓公信力,就是媒体所发布的新闻和信息的可信度有多高,以及其在受众中产生的影响有多大。它是媒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其立身之“本”。从根本来看,媒体的公信力主要受真实、客观、权威、快速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媒体的性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的媒体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是政府的宣传工具而不是信息的传递工具。此外,由于历史、制度等一系列原因,使得我国媒体给西方受众留下了缺少透明度、信息发布迟缓和刻意粉饰的印象,因此,我国媒体在国外的公信力并不高。良好的媒体形象可以产生良好的受众心理定势,使受众能将对媒体的好感转化为对媒体传播内容的依赖和信任,从而使该媒体拥有越来越多的受众。因此,我国媒体必须在提高公信力上下工夫,以提高自身在海外公众和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争取国际舆论的认同。因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意报道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媒体公信力形成的最核心要素。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媒体获得受众最基本的信任和尊重的前提条件。新闻的真实性对于媒体来说意义重大,因此,这条原则也被世界各国的新闻机构写入新闻规范之中,成为国际新闻行业领域的普遍共识和一致承诺。所以,要加强我国媒体的公信力,首先要强化的就是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此外,增强报道可信性的另一个途径就是要大大加强新闻信息来源的可信性和权威性,这样可以有助于树立媒体自身的权威形象。国外主流媒体通常利用这一方法建立和提升自身的公信力。比如在热点问题上,纵观世界一流媒体,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就是,信息来源权威,独家报道见解独特,拥有各自名牌的主持人、评论员、新闻记者以及品牌栏目等。这些都是媒体获得权威性的要素。

第二,设置新闻议题,抢夺国内国际新闻的首发权。可以说,西方媒体通常就是通过预先设置新闻议题来控制世界舆论话语权的。因此,要提升我国媒体在国际舆论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就一定要争取这种议程设置的权利。目前,我国媒体在国际舆论环境中依然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面对国外媒体对我国诸多问题的“口诛笔伐”,我国媒体通常是在此之后作出回应,这种被动的回应的力量和声音以及对受众的影响力是不能与最先主动设置新闻议题的媒体相提并论的。所以说,要提高国际舆论影响力,我国媒体应主动地设置议题,积极引导那些内容重要、别人关切又于我有利的议题,只有主动出击,才能获得传播的主动权。此外,为了获得传播的主动权,除了设置有利的议题外,还需要积极抢夺国内国际新闻的首发权。信息的发布只有做到又快又准,才能在第一时间抢占国际舆论的阵地,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有效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第三,提升传播文化的先进性。媒体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满足社会的主流文化需求。无论是时事报道还是社会新闻,只要新闻作品的主旨在于传播先进文化,就可以在受众中树立良好的媒体形象,从而最大限度地争取国际舆论认同,并且对受众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