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视作品评析教程
13843700000043

第43章 摄影作品评析(5)

七、色彩与情感

摄影是用光写作,离不开色彩。摄影术从发明时期的黑白摄影发展成为彩色摄影,色彩技术上的提高,带来了艺术创作的飞跃。时至今日,虽然还有一些摄影师钟情于黑白摄影,但彩色摄影已经占绝大多数。

(一)色别、明度、饱和度

色别也叫色相,是各种颜色的名称,如红色、蓝色、绿色,还有一些颜色是由不同颜色组合而成的。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明度分两种,一种是不同颜色的明度比较。黄色的明度最高,显得最明亮,橙色和绿色比黄色低,红色与青色更低,紫色的明度最低,因此显得最暗。同一种颜色,由于受到不同光线的照射,显示出的明度也不同。比如黄色,在阳光直射下,色彩变淡,明度提高;在阴雨天色彩变深,明度降低。

饱和度指色彩的纯度。以阳光的光谱色为标准,越接近光谱色,饱和度就越高。如果一种颜色中加上了其他颜色,它的饱和度就会降低。饱和度越高,色彩就越艳丽。

(二)原色、补色、消色

摄影的原色是红、绿、蓝,补色是黄、品、青,消色是黑、白、灰。红色与绿色合成黄色,红色与蓝色合成品色,绿色与蓝色合成青色。红色于青色互补,绿色与品色互补,蓝色与黄色互补。

(三)暖色与冷色

红色、橙色、黄色等颜色,让人们产生温暖、热情、兴奋、活力等情绪,一般称为暖色;蓝色、青色由于情绪与暖色相反,一般称为冷色。绿色、紫色由于介于两者之间,既不暖也不冷,一般称为中性色。

(四)色彩的情感

人们看到不同色彩时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情感,因人而异。从常规意义上看,人们对一些色彩的情感认同也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例如红色,往往可以象征革命、热情、暴力、太阳、奋斗、真诚、生命等意义;蓝色则代表大海、宇宙、广阔、幽静等意义,绿色代表春天、和平、新生、安全、希望等意义。

由于民族地域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全人类并非都会对同一种颜色产生共同的情感,目前黑色、白色、红色、黄色和绿色,在全世界大多数地方经常使用在公共事业标志上,但其他颜色在不同的民族中则会有不同的认同。

第三节 摄影作品的主题分析和艺术造型分析

摄影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发达,但摄影的艺术观念早在数十年前就基本定型。现代的一些知名摄影作品,或多或少都带有历史上某个时期某个流派的影子。

从摄影师角度看创作是一条捷径,摄影家在其创作经历中都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应当是研究本门艺术的技术,即了解摄影机、感光材料的性能和拍摄照片的方法。第二个阶段是掌握摄影的造型手段,掌握画面中光线、影调与线条的描绘能力。第三阶段,即技巧的最高阶段,就是要娴熟地、确切地运用技术与造型手段来表现艺术照片的主题思想内容”。

一般来说,对摄影作品的分析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化要求,分析摄影作品通常可以从主题和艺术造型两个方面进行。

一、摄影作品的主题分析

摄影作品的主题,包括了创作者选择的拍摄对象,立意是否新颖,构思深度如何,作品是否体现出时代特征、民族特点、地理地貌、历史价值,甚至是哲学思想。在艺术造型方面,可以分析作品在曝光上有何特点,对于拍摄位置的选择,运用什么样的光线来表现主体,使用什么样的光学镜头加强画面的叙事抒情能力,作品在影调上有何创意,有没有用色彩来抒情写意,画面内主体的立体感、层次感、空气透视及线条透视感的表现是否合适,拍摄速度有没有特别之处,对于画面内的运动主体表现如何,在摄影构图方面是封闭式构图还是开放式构图,对于构图相关的形式法则是因循守旧还是大胆创新。最后,以上这些造型因素对作品主题的表达是否完美。因此,从理论上讲,对于任何摄影作品的分析都是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由于摄影创作的自由度很大,因而摄影作品的主题丰富多彩,而且每个摄影师对于同样的人或事都有不同的认识,因此很难把主题和作品构思进行归类。除了那些表现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外,一般情况下,我们对摄影作品主题或构思上的要求主要是贴近生活,反映时代,拓宽题材,注重构思。摄影作品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记录时代的变迁,如何去记录时代的变迁,如何去展现一个较大的时代背景中的人物,归根结底就是去挖掘生活中的细节,记录生活中看似寻常的人物或事件,以小见大,以局部反映整体,以片段展现全貌。

二、摄影作品的艺术造型分析

除了分析摄影作品的主题,还需要分析作品的艺术造型。

摄影作品最基本的要素是构图,所以在分析摄影作品的时候多考虑作品的构图特色是非常重要的。摄影作品主要拍摄的对象,就是画面的主体。有时画面的主体是一个人,有时是几个人,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视觉中心,结构中心,趣味中心),整个画面围绕主体来安排。有时在群体中突出的那个人虽然不是主体,但他是整个画面的趣味中心和结构中心,起着组织画面的作用。自然环境中的物体形象也是同样道理。除了在画面中占主要位置以突出主体,还可以用线条引导、虚实、光线、繁简等对比手法来突出主体。在画面中起陪衬作用,帮助表现画面内容,丰富画面生活气息的是画面中的陪体。比如劳动的对象,讲话的听者,他们都和主体有着各种不同的呼应关系。有的作品的陪体被安排在画面之外,但能使人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存在。在画面中主体与拍摄镜头之间的景物是画面的前景。前景离观看者最近。前景的运用都是有利于主体表现的,烘托、陪衬、渲染主体。前景与整个画面处于和谐的状态。在主体后面衬托主体的景物为背景。它表达了主体存在的位置环境,能够深化主题,引发人们更多的联想。背景的一般要求是简单,不能过多地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有些作品在画面中留有大面积的空白,如天空、草地、大海、森林等,这往往是作者根据主题的要求而设置的。

拍摄方向。拍摄方向一般分为正面拍摄、侧面拍摄和背面拍摄。每个方向都有作者的想法。在实践中,正面和侧面拍摄运用得比较多,背面拍摄比较少见,但有时候一些背面拍摄使画面具有更深的思想和韵味。

拍摄高度。通常的作品都是以平视的高度拍摄,这样比较符合人眼的常规视觉高度。有些作品会运用仰拍或者俯拍,少数摄影作品甚至运用顶角度拍摄,不同的拍摄高度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拍摄距离。在画面中,主体所处的面积是大还是小,由此引发出景别这个概念。景别分为远,全,中,近,特写五种,表现不同的主体需要不同的景别,景别也是画面叙事的最重要的武器。

对于摄影构图来说,应该从摄影的景别、高度、方向、主体与陪体、前景背景的关系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摄影构图在通常情况下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形式法则,如对称、均衡、对比、变化、多样统一、和谐、黄金分割等等。当然,也有一些作品故意违背这些形式法则,从而使作品具有另类的风格。

除了分析这些构图的基本要素之外,还需要观察画面中的线条构成。画面中的有形线条一般包括直线、斜线和曲线,除了有形线条,画面中可能还存在一些无形线条,比如人的视线方向,动作方向等。除了直线、斜线、曲线外,摄影作品中还有非常丰富的不规则的线条。因此在分析作品时要注意画面中是否存在放射线条、波形线条、交叉线条、圆形线条、正三角、倒三角线条、S型线条等等。线条结构组织着画面,并对深化主题起着隐性的作用。线条使画面产生一种透视感,空气中的介质(灰尘,雾,雨等)对画面也能产生一种透视感,前者称为线条透视,后者称为空气透视。在分析摄影作品的时候同时注意对于主体的立体感表现如何,对质感表现如何。

摄影是用光写作的艺术,任何一幅摄影作品都离不开光的表现。没有光,影像无法记录在胶片上。因此对优秀作品的分析,应该注重揣摩作者对光的表现和造型。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光的方向相对于拍摄主体来说一般分为顺光,侧光和逆光。侧光和逆光具有很好的造型效果。侧光或侧逆光能较好地表现主体的立体形状和空间纵深感,能细腻地表现主体的质感。逆光能表现主体的轮廓,能够形成造型剪影。侧逆光的恰当运用,能产生很多奇妙的效果。

完成了以上的分析,最后可以回到整个画面的影调色调的分析上来。对于黑白摄影作品,可以注重画面黑白灰间的过渡,彩色作品的画面整体色调和主体色调之间的关系。不同的颜色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如红色给人以兴奋;黄色最明朗醒目,适合表现欢乐;绿色使人眼最为舒适,给人宁静安定的感受;蓝色在光谱上波长较短,人眼看到蓝色会有收缩性反应,产生一种冷的感觉,因此适宜表现寒冷;黑色的特征是严肃,恐怖;白色则给人纯净、悲凉、哀伤的感觉。

在分析新闻摄影作品时,尤其要注意拍摄角度带来的主体与其他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新闻摄影是瞬间抓拍的产物,不可能像艺术摄影那样精心安排各种造型元素,新闻摄影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手法记录人物和事件的瞬间,因此非常注重拍摄的角度,注重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而艺术摄影则重点关注造型手段,尤其是构图与光影。艺术摄影的主题不一定非常明确,有时候需要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展开想象。

总的来说,一定要注意把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每个人由于欣赏方式不同,人生阅历有异,不见得对同一幅作品产生同样的认识。不过这并没有关系,对作品的理解深度不同不能说明理解者能力的高低,但脱离内容去分析形式,或脱离形式去分析内容,则是思维观念上的问题。所以在分析、读解照片时,也需要像摄影师一样,在按下快门的瞬间,一切都回归到本能。思考题:

1.什么是摄影的景深、构图和景别?摄影艺术有哪些特点?

2.怎样分析一幅摄影作品?

3.对比分析两位摄影师的作品,写一篇评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