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视作品评析教程
13843700000016

第16章 电视剧评析(1)

从本质上讲,电视剧是讲故事的艺术。故事本身拥有让观众感动的内在艺术元素。讲故事的方式即如何“讲”,包括处理素材的方法、艺术表现能力和叙事策略,都直接关系电视剧的成败。电视剧门类众多,有温馨邻里剧、情境喜剧、小品剧、偶像爱情剧、古装武侠剧、青春励志剧、悬疑推理剧、侦探缉凶剧、警匪剧、专业题材剧等,异彩纷呈,引人入胜。

第一节 电视剧的特性和种类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后来的中央电视台)首播,一个多月以后,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当时的电视剧主要是尝试用一种戏剧形态来阐释国家政策和理念。新时期,随着电视业的发展和电视机的迅速普及,电视剧逐渐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部分。电视剧形成了自己的影像艺术特色和叙事结构方式。电视剧是结合电视媒介的特点,运用电视媒介传播的技术与艺术手段,融合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绘画、造型等诸多艺术表现元素,构成故事性较强、矛盾冲突较复杂、情节设计精巧、适合在电视荧屏上播映、以家庭传播方式为主的视听叙事形态。

一、电视剧的基本特性

在归纳电视剧的基本特性之前,先将电视剧与别的艺术门类做个区分。

(一)电视剧与小说

电视剧属于视听艺术,以连续活动的画面和清晰生动的语言作为手段进行艺术表现。而小说是一门纯语言艺术,仅运用文字语言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一个主题或意旨。文字只是一种符号,它与所代替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长期社会历史发展中约定俗成的,看到这种符号时,必须通过自己的想象与其代表的事物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具体的内容实质。而画面与声音更为直观,能够直接把事物呈现出来。在表现能力方面,语言艺术比视听艺术要自由得多,因为文字能打开人们想象的空间,在事物表现上更为宽广。视觉艺术因为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形象和真实的声音,迫使受众接受一个固定的人物,观众在观看时也不需要想象,表现范围局限于视听感觉。电视剧和小说的本质区别是语言媒介的区别,电视剧是视听艺术,小说是纯语言艺术。

(二)电视剧与戏剧

电视剧明显地受到戏剧的影响。电视剧与戏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演员表演环境不一样,故事情节展开的场景不一样,艺术表现手法不一样。

戏剧与电视剧都是再现时空的艺术,都是通过真人的形体和语言的表演来表现现实生活。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舞台的真实需要想象才能存在。时间和空间都建立在预定的假设上。比如布景,即便再逼真,戏剧舞台上的房子与现实中的房子也不一样。演员的表演同样也有虚拟性。电视剧中,时间和空间上的真实感相当强,演员表演也是真实表演,忌讳戏剧式的夸张表演,布景与现实基本一致。戏剧演员的表演只能在有限的几个场景中展开,所以戏剧要求矛盾冲突高度集中。而电视剧有巨型时空结构,情节发展可以跨越多场景展开。戏剧不能有太多的矛盾,情节必须高度浓缩,因此戏剧表现的一般都是一个时间段内发生的一件事情。电视剧中,情节发展比较缓慢,冲突可以是多阶段、多层次的,时间范围比较长,经常可以表现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故事。可见在复制生活方面,电视剧比戏剧更具真实性。由于受外在因素的制约较少,戏剧对艺术的表现及理念的表达往往更具有艺术魅力,更有包容理念的力度,具有凝练的诗意美。

《雷雨》的戏剧版和电视剧版就充分表现了这种区别。戏剧《雷雨》总共四幕,在前三幕中,天色越来越阴沉,空气越来越憋闷,家里的窗户不能开,一切都令人窒息。蘩漪对周萍抱着一丝希望,想要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他,最后彻底绝望。人间的气氛与自然界的气氛在这里形成一种象征关系。到最后,蘩漪彻底绝望,终于歇斯底里地爆发了,于是一场乱伦悲剧被揭露出来,人们纷纷走向死亡,自然界的雷雨也终于下了起来,荡涤了人间的一切悲欢离合。前面三幕蓄势,到最后达到高潮,使作品极富结构的张力。但在电视剧《雷雨》中,这场雷雨不是在高潮处落下来,而是动辄就下一场,情节发展绵延漫长,冲突分为几阶段进行,节奏要慢得多。

(三)电视剧与电影

电影与电视由于银幕与屏幕大小不同,画面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电影可以更自由地采用远景、全景和中景,有利于表现宏大的场面,而电视剧由于受到屏幕小的限制,更多采用中景、近景或特写。事实上这些差异并不是不能逾越的,许多电影的拍摄手法都在电视剧里得到运用,电影丰富的视听语言也会进入电视之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屏幕与银幕之间的大小差别也在逐渐缩小。电视电影的出现,导致电影通过电视渠道传播,电影与电视的界限渐渐模糊起来。电视剧和电影的主要区别有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接受方式不同。电视观众可以每天在家享受电视剧,而不可能每天都去电影院看电影。这就决定了两者在长度上的差别,电视剧在长度上的自由是电影所不能比拟的。电影院始终属于公众场合,其舒适度和随意性不及家庭环境。因此人们对电影的欣赏较电视剧而言,精力高度集中,专心致志地享受电影艺术的魅力。

其次,电视剧是以叙事为主要艺术手段,电影则是有多种表现方式的综合艺术,叙事只是电影表现手段的一种;电影由于其篇幅短,能够表现一些比较抽象的情绪,更讲究意境的营造。而电视剧往往篇幅较长,又必须环环相扣,悬念迭起,所以更加注重故事情节,也更注重矛盾冲突的制造,这样就弱化了意境的营造。

最后,投资成本悬殊。随着电视剧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大投资的电视剧出现,但是总体而言,比电影还是要便宜很多。正因为电影需要营造意境,所以对环境的要求及场景的拍摄要求比较高,“雕刻时光”的结果是制作成本的高昂,当然也促成了电影艺术的精致化。电视剧相比而言更注重对故事的叙述及对人物的刻画,镜头、场景及音乐只要能做到切合主题,有利于情节展开,有助于情感表现就可以。因此,电视剧制作对摄影棚及场景的要求并不高,这可以为电视剧节约大笔成本。

(四)电视剧的艺术特征

从电视剧与其他艺术形态的对比过程中,可以大致地概括出电视剧的基本艺术特征。

1.情绪累积强化主题表现

电视剧是一种叙事艺术。与其他叙事艺术一样,电视剧叙事也构成一种话语、一个主题。电视剧由于其观赏环境是客厅,这是一种非仪式化同时带有私密性的环境,因而作为审美主体的受众在观赏电视剧时,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非专注性。同时作为审美客体的电视剧又穿插在新闻、体育、教育等纪实性节目中播出,电视剧只是电视整个节目中的一种。

处在多信道传输夹缝中的电视剧在剧情主题表达上不可能像电影戏剧那样含蓄委婉。电视剧需要通过形象典型的主题激发观众的收看欲望,但是形象化的主题表现方式并不意味着电视剧的艺术性比电影、戏剧低俗。从众多优秀的电视剧中可以发现,电视剧需要能动地发掘出剧中人物多样的生活细节、性格特征、命运走向等,使观众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出主人公的生存状态。引导观众在情绪累积的基础上,升华影片的主题思想。如谍战剧《潜伏》通过对谍战人员余则成在国民党政府重要机构长期潜伏的生存状态,反映特殊历史时期国共双方在内战时期力量的此消彼长,将国民党精英利益诉求的种种丑恶进行表现,说明了人心向背的道德力量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的进化作用,将共产主义信仰升华到革命者以坚定不移的精神意志孤军奋战的崇高境界。

2.长篇叙事强化戏剧冲突

这是电视剧戏剧性特殊的一面。电影、戏剧一般在两到四个小时之内就演完,所以,一部电影或戏剧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把矛盾冲突加以解决,它往往经历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演员演出一气呵成,观众也经历了一个紧张被唤起并不断加强,到最后获得释放的完整的心理过程。但在电视剧中,虽然也有短篇形式的作品或系列剧,但大部分电视剧都是连续剧,它决定了由开端、发展到高潮以至结尾,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每一集只是这较长的时间中的一个片断。在这里,观众的紧张一旦被唤起,便被吊在了那里,直到几十集看完后,这种紧张才能最后获得释放。在一般电影、戏剧作品中,总是会设计许多小冲突,并随着这种小冲突的逐渐积累,最后出现一个总的爆发,作品就在这种总爆发中走向结尾,因而它是一种封闭性的状态。而电视剧无法将这种冲突封闭起来,它总是呈一种开放的状态,因而,既要考虑如何吸引观众把这一集看完,还要考虑如何引起观众对下一集的强烈的叙事期待,考虑整部剧作的叙事张力。

作为连续剧,电视剧要向下一集开放,所以,上一集不是在高潮中结束,而是要在叙事的关键之处打住,为观众留下一个悬念、一种期盼。新电视剧的播放一般是每天一两集,这是说每50分钟的节目既要能唤起观众的心理紧张,还要能维持住这种紧张直到第二天的一集播出。而要维持住这种心理的紧张,电视剧每一集的结束处就应该导向多种可能的结果或似乎只能导向一种极其令人揪心的结果,从而使整部电视剧形成一个面向观众的召唤结构,使观众进入一种对剧情及人物心理的积极的猜想中,或者说使观众自发地进入对剧情的新的创作过程中。可见戏剧冲突的尖锐化是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的关键。

3.平民艺术强化话语精神

阿倍尔·冈斯说:“构成影片的不是画面,而是画面的灵魂”。构成电视剧的也不是图像,而是图像的灵魂,是其话语精神。所谓电视剧要具有时代性,指的是作品中的话语精神应当体现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或者说作品应当站在当代人新的认识高度、思维水平和审美趣味上来审视社会与历史,把握其精神内核,对社会与历史现象做出时代性阐释。电视剧相比电影和小说而言,更是一种平民艺术。从电视剧的播出环境到电视剧的台本写作,都是以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基础。无论是平民化题材的挖掘还是方言在对话中的使用,都是艺术贴近生活的一种集中体现。

话语精神的时代性不仅仅是指对现实题材或现实问题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对这一类题材时代性的提炼——创新观念意识以及对当代意识的凸现。中国家庭伦理剧将贴近受众的普通家庭生活搬上了荧幕,并得到受众的认可。从《难夫难妻》到《金婚》,基本上每一部家庭伦理剧都赢得了不错的收视率,这当然与受众猎奇心理及其信息接受过程的接近性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电视剧在对题材的选择上和时代性的构建上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对伦理道德的时代化阐释方面,能够引起共鸣。这也是电视剧话语精神时代化特点最好的体现。

4.主流媒体强化文化情境

相比电影、小说而言,电视剧在借助电视媒体构造社会生活中的各类文化现象的同时,也受到电视媒体的诸多影响。电视剧需要在众多电视节目中生存下来,必须巧妙地将文化与商业相结合,将内容与品质相结合。虽然电视剧中的平民艺术可以加强电视剧在电视节目中的收看率,但是由于客厅式、剧集式的收看方式,让电视剧必须强化自身的文化情境,在分众传播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观众的审美意识。

一般而言,文化情境分为主流文化、商业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三类。主流文化是以中心意识形态为基础而形成的文化系统,它的话语特征是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它占据着大众的公共话语空间,表达着大众的共同利益,宣泄着大众的情感,所以优秀的主流电视剧所造成的全社会的轰动是其他电视剧所不能企及的。如《长征》、《孔繁森》等等。

商业文化是文化工业的产物。在商业性电视剧中可以看到对现实境遇的揭示和对某种乌托邦理想的期望,它使主流意识形态和精英文化理想得以泛化为大众的社会心理和普遍的认识,但它的目的并不是唤起人们对自己的真实处境的觉悟,也不是为了引发人们的实践热情,它这样做完全是迎合社会需求的一种商业行为。在当今非常红火的青春偶像剧可以看出这种商业性电视剧发展的快速。如《恰同学少年》将红色经典转换成青春偶像剧的形式表现,获得了成功。

精英文化属知识分子文化范畴,它以一种对纯粹的知识性和人文态度的追求而同其他文化话语相区别。它始终有着一种超前的意识,属于三类文化情境中最富于理性精神和忧患意识的、最激进的话语。中国最为成功的精英文化电视剧是1987版《红楼梦》,能够准确地表现出原著从一般生活信息的传达深入到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进而达到更具形而上色彩的哲学思考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