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艺术综合真题解析
13843600000004

第4章 答题技巧(3)

第五节 艺术创作技巧

【趋势分析】

这几年的考试中,对艺术创作方面的出题也有所偏爱。尤其是在一些艺术创作的技法上面。纵观这几年所提的艺术创作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不考试,考生也应当作为平时艺术赏析所必备的知识而掌握。

【思路】

定义、功能、举例、分析

遇到艺术创作类的名词解释,一般要把这种创作技法的定义说一说,这种技法有什么功能得说一说,若能结合例子来具体阐述一下,会更好。

【案例】

留白

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无论文学、绘画还是音乐,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理论对此手法特别重视,所谓“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以留白所产生的视觉空间或者听觉空间,正是激发读者想象的重要基础,而这种想象产生之境界,又恰是中国古典美学最高追求——意境——产生的必需路径。我们看人称“马一角”的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但见一叶扁舟一渔翁,其它全无。整幅画虽实无一丝山水,却通过这种空间留白,让人顿觉烟波浩渺,满幅皆水。形上无水,心中有水,这种虚实相生的留白技法所营造的意境,不正是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的“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的终极追求么?

留白是什么,这里除了把定义说一说,还结合了马远的作品来谈谈自己对留白的理解。堪称绝妙。

【拓展】

其他重要考点如象征、赋比兴、蒙太奇、长镜头、节奏、三一律等,都是在各门类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知识点,一个一个地都得记住运用。

第六节 艺术欣赏心理

【趋势分析】

艺术欣赏环节里,倒是有很多可以出名词解释的点,事实上,也出过这方面的名词解释。尤其在艺术接受的心理活动方面,特别值得注意。

【思路】

定义、特点、举例、分析

一般来说,考到艺术欣赏心理活动方面的名词解释,需要注意把定义和特点说说,结合例子稍作分析即可。

【案例】

通感

通感是指在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相互渗透或挪移,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从而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审美的情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便有一段关于通感修辞的精妙佳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里,把清香通感而成歌声,嗅觉和听觉之间所形成的联觉效应不仅大大增加了审美主体的感官体验,也在叙述措辞上给读者一种陌生化的美感。

上面这个答案,就把通感自身一解释,再结合例子稍微分析了一下,显得很饱满。当然,结合例子不一定非要都用同样的例子去说,其他如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中“晨钟云外湿”,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伯牙和子期的故事里有“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一说,这也可以表明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这些文艺现象平时只要稍作留意、回味,便可运用至考试上去。

【拓展】

其他重要知识点也需要注意,比如:隐含的读者、期待视野、审美距离、召唤结构、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审美升华、顿悟、共鸣、净化、移情、余味、内模仿。

第七节 美学理论

【趋势分析】

中外美学史上的很多美学家,提出过很多著名的美学理论,而对这些美学理论的考查,不仅在大题目中多有体现,在名词解释中也是一个常考的重点。

【思路】

提出者、内容、分析、评价

一般遇到这种美学理论的名词解释,先可以把该理论或者观点的提出者给说一说,接着说说这个理论或观点的内容是什么,在分析之后,给一个评价即可。

【案例】

兴观群怨

兴观群怨,是孔子在《论语·阳货》里提出来的关于文艺作品之社会功能的美学观点。孔子在《论语·阳货》里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指诗歌能引起欣赏者精神的感动与奋发。“观”指诗歌可使人了解社会生活、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群”指诗歌可以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思想交流,相互感染,从而保持社会群体的和谐。“怨”指诗歌可以对不良政治的种种表现表示出否定性的情感态度。

孔子看到了艺术欣赏活动的多种因素、多种内容,并且把这多种因素、多种内容统一了起来。这表明,在孔子看来,艺术欣赏活动不单纯是感性的活动,同时包含有理性的内容;它也不单纯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它也不单纯是被动的接受,同时是主动的抒发;它不单纯是个人的活动,它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活动。如此来看,孔子对艺术功能的这番理解是全面、深刻的。

这道题目中,最重要的答案是中间那一段,即把兴观群怨四个字的意思给具体解释出来的那一段。头尾的说明,当然使得答案显得更加饱满。

【案例】

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出自英国艺术家克莱夫·贝尔的《艺术》一书。贝尔认为:“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视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一切艺术的共同本质。”作为形式论者,贝尔以此观点为后期印象派、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马蒂斯的野兽派等现代派艺术作了极力的辩护。可以说,贝尔这个观点直接奠定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论基石。同时,这种形式论之观点也导致西方“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思潮一度泛滥。

【拓展】

其他重要知识点如:美是理念、美是生活、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意境。

【第四章】论述题、简答题

写作,尤其是艺术类文论的写作,是对宇宙的静思,是对生命的体悟,是对自我的认识,是对他人的言说。

艺术文论写作,未必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都会用到,但是对于艺术类考生来说,却是一种尽可能要学会掌握的能力。在提高对艺术现象的认知和掌握的能力上,在加强艺术学思维能力上,艺术文论写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艺术文论写作一般是在论述题和简答题的考试中进行考查,它隶属于论说文——要求直接说明事理、阐发见解、宣示主张的文体。它的中心在于“事理”、“见解”、“主张”,它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这种文体,旨在考察考生的认识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主题掌控能力等。所谓“诗无达诂”,这种写作,考的是学生个体的见解、主张,因此答案并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因此,我特别不提倡一种做法,那就是拿着一个固定的答案在那里死背,艺术本来就要求自己要有独立的见解,艺术学考试也是为了让考生把这种独立的见解充分地表达出来,为的就是追求差异性,现在若只是靠着背答案而写,其实是在反差异性而追求共同性,而且是一点自我血痕都没有的共同性,是艺术之大忌。

在艺术文论写作考试的答题中,虽然要受到诸如时间、篇幅、规则等因素的影响,但是考生依旧可以,也应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出无限的想象力、深刻的抽象力并物化成自家风格的文章。可以说,艺术综合这门考试的成绩好不好,关键就在论述题和简答题的写作上。在某种程度上,简答题的答题要求可看作是在论述题上的精简,所以这里都一并划归入论述题来阐述。

【答题要求】

论述题要求考生给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给予相应的论述,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谨、论述有力、文采丰满。我一直以为:论述题的答案在整体上看应当是一个“有机整体”,相当于一个小型论文;从局部看又要充满亮点,文中须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时要讲究篇章布局、逻辑顺序等结构形式。因此,我的建议是写出带有学术味的杂文风格为妙,既有论的气势,也有说的潇洒。

在字数要求上,一般一道30分的论述题可以写到1000至1200字,占时35分钟;而一道20分的简答题可以写到800至1000字,占时25分钟。当然,具体写作字数和时间分配,应当视当时的试卷构成而定。

【评分标准】

关于艺术综合考试的评分标准,一般而言,采取的是客观题固定答案,主观题不设参考答案的做法。

主观题不设参考答案,要求考生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抒发不同见解,不要人云亦云。艺术最怕的就是走别人走过的道路,那是平庸、无才的体现。因此,答案最忌讳相似,甚至雷同。所以,我在这里有必要再一次郑重地告诉同学们,即使看了本书的答案,也不要背下来原封不动的照搬,因为,那样只会让你走上雷同的不归路。

主观题有自己的评分标准,一般会从内容、结构、语言等几个方面综合考量,然后按档次评分。以一道30分的论述题来看,一般可以分为如下五档:

第一档次:26-30分

立意深刻、中心突出、观点新颖、论据翔实,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论述精辟,字迹优美,行文流畅,文采丰满。

第二档次:21-25分

中心明确、结构较为完整,逻辑层次比较清晰,文从字顺。

第三档次:16-20分

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尚完整,语句比较通顺,有少量语病和错别字。

第四档次:11-15分

中心不太明确,结构不够完整,层次不甚清晰,语句不够通顺,有较多语病、错别字。

第五档次:0-10分

偏离题意,结构残缺,层次混乱,思维不清,语句严重不通。书写字迹潦草混乱。

接下来就具体地说一说,拿到一道大题目之后,我们该怎么样来做。

第一节 审题

首先就是审题,这需要同学们看懂题目,知道它问的究竟是什么问题,即对该问题所要解答的对象要有具体明确的认识。考生是否能够理解题意,和提问方式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提出问题的方式可能是直接问,也有可能给个现象,让你结合实例分析这个现象,当然更常见的是出一段某人说过的话,这种观点分析型要求更高,要求考生对这段话先做理解,再抓住题眼。

接着说提问模式。这些年来,考试中提出问题的方式一般都有模式可循。一般而言,艺术综合考试的论述题出题方式基本上有这么五种:直接提问型、论点分析型、举例说明型、现象分析型、材料分析型。

1.直接提问型

直接提问型,一般就是题目中直接把要问的问题一览无余地展现给你,要求你直接进行回答。这种提问方式比较简单,它问什么你就答什么。我们看2008年的一道简答题:

你怎样看待艺术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

这题难不难?当然不难。它的特点就是“问得简单,答得直接”。题目直接要求你说说继承和创新,那么最直接简单的一种答题就是:先说说艺术创作中继承前人的重要性;再说说艺术创作中创新的重要性;最后可以谈谈继承与创新二者的关系。

一般而言,直接提问型的答题思路是:论点+论据(引证或例证)+主观评论。

2.论点分析型

论点分析题,是近年来最常见的题型。题目给出某个艺术家或文艺理论家的一个论点,然后要求你去分析它。我们看2009年的第一道简答题:

卡西尔《人论》写道:“艺术家不仅必须感受事物的内在意义和他们的道德生命,他还必须给他的感情以外形。……在艺术品中,正是这些形式的结构、平衡和秩序感染了我们。”这样讲是不是有“形式至上”的倾向,试作分析。

这道题就要求考生看懂卡西尔所论述之意思,然后就形式与内容之关系做一简答。若事先知道卡西尔关于“艺术乃是人的生命外化而成的感性符号形式”的观点,便不难理解这道题的意思了。

论点分析题的开头要求考生对题中的论点直接进行正面回应。答题者的观点可以多样化,可以主观化,但要求做到叙述精美,不可糙话连篇。这里给一个开头段的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作为象征符号学的代表人物,卡西尔这段话恰恰点出了艺术作品中意义所指层和符号能指层之间的紧密结合关系。一来生命和符号是二而为一的,二来生命的外在物化必须以符号外形展现。所以,卡西尔所说的形式的结构、平衡和秩序感染了我们不应该被断章取义地理解为“形式至上”,而应该深层次地看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以及形式作为内容感人所必备的中间途径。

这种题目的出现,就要求同学们平时复习的时候,要多多关注中西方文艺理论里的著名学者所持的论点,一来可以直接理解考题,二来也可以作为答题时的论据。

一般而言,论点分析型的答题思路是:论点描述+论点分析+主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