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艺术综合真题解析
13843600000010

第10章 真题解析(1)

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综合考试[艺术学]试题解析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4分)

1.“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分别是( )( )( )( )。

【参考答案】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杜甫的“三吏三别”中,“三吏”分别是( )( )( )。

【参考答案】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元曲四大家指( )( )( )( )。

【参考答案】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4.明代短篇小说集“三言”的编者是( ),“二拍”的作者是( )。

【参考答案】

冯梦龙、凌濛初

5.《人间喜剧》的作者是法国( )。

【参考答案】

巴尔扎克

6.《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 )。

【参考答案】

司空图

7.《人间词话》的作者是( )。

【参考答案】

王国维

8.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分别是( )( )( )( )。

【参考答案】

《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

9.丹纳《艺术哲学》提出:( )( )( )是影响文学艺术发展的三种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时代、种族、环境

10.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

【参考答案】

弗洛伊德

二、名词解释(任选六词,每词6分,共36分)

诗经 建安文学 阿Q正传 蒙太奇 混合拍子 赋格 颜筋柳骨 扬州八怪

诗经

【参考答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因此又称《诗三百》。《诗经》在内容上划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雅》分《小雅》和《大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在创作上,《诗经》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直接总括了一个先秦理性的审美精神。《诗经》多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再现了当时的生存环境、事态人情,其自然、其质朴、其真情,鲜有其他诗集堪与之相提并论。

建安文学

【参考答案】

建安文学,是产生于我国东汉建安时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其中,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代表作《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他们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又因其慷慨悲凉、刚健明快的风格而有“建安风骨”的美称。

阿Q正传

【参考答案】

《阿Q正传》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它以主人公阿Q的个人经历,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时期的畸形的社会性格和国人面貌。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社会地位低下,既受压迫又受剥削,既被侮辱又被伤害,性格十分复杂,阿Q的精神胜利法,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的弱点。作为鲁迅小说的精品,《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非常鲜明:一是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杂取种种,万收于一”。二是小说采用了悲喜交融的表现手法,寓庄于谐,笑里带泪。三是用“传记”式的结构,塑造了一个圆满的典型形象,命运复杂,原因深刻。

蒙太奇

【参考答案】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蒙太奇是指通过对画面和声音进行有目的、有逻辑地组接,在其间建立联系,从而产生丰富意义的电影创作手法。

完整的蒙太奇概念,应当包括以下三种含义:其一,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其二,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应当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不但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甚至画面与声音均可构成蒙太奇组合关系;其三,从美学层面上讲,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蒙太奇不仅体现在后期剪辑之中,也体现在前期的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上,乃至各个创作部门合作完成的整个创作拍摄过程之中。因此,可以说,蒙太奇思维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法。

混合拍子

【参考答案】

混合拍子由多个不完全相同的单拍子混合而成,如2/4拍与3/4拍混合成5/4拍,或2/4拍与3/4拍及2/4拍混合成7/4拍。这种拍子的强弱规律依其构成方式在每小节内交替出现,使得音乐更具韵律感;每小节内时值的变长也使得音乐更加宽广。混合拍子多见于中世纪宗教音乐和浪漫时期的音乐创作中。

赋格

【参考答案】

赋格是盛行于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在巴赫手里达到顶峰。赋格是复调音乐中最为复杂而严谨的曲体形式,它在曲式上一般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部分,在呈示部各个声部用主调和属调将主题分别呈示,在展开部展开为不同的插部,最后在再现部回到主题。赋格的代表作有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赋格的艺术》。

颜筋柳骨

【参考答案】

“颜筋柳骨”是对中国古代两位重要的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风格的合称,“颜筋”说的是颜真卿的书法笔画刚直、浑厚丰筋,具有整齐大度的美,颜真卿的代表作有《多宝塔碑》《祭侄文稿》;“柳骨”说的是柳公权的书法结构紧凑、骨力劲健,具有刚健有力的美。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金刚经刻石》《李晟碑》。

扬州八怪

【参考答案】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包括罗聘、李方膺、李、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等八人。“扬州八怪”继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无法而法”的口号之后,主张艺术创新,反对临摹抄照、缺乏生气的画坛风气。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相契合,扬州画派的作品,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扬州八怪尤其以郑燮为代表,其著名作品有《竹石图》。

三、论述(任选两题,每题45分,共90分)

1.任选一艺术门类为例,试论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

【解析】

这道题目首先需要明确两点:一是要求分析中国的写意精神,二是要求选取一种艺术门类进行举例分析。所以,首先应该明确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是什么,你的观点是什么,然后选取你所熟悉的艺术门类,提炼其中能够充分体现你的观点的论据进行论述。选取论据后,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列出提纲。在行文中务必求丰满,将你的文采都表现出来,若能用磅礴的气势和写意的姿态在字里行间透出意境之美,才算是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参考答案】

要说写意,先得说“道”。中国人关于“道”的学问体系,其实是一种虚静超然的哲学思想,于文艺美学中表现为写意精神或意境,蔓延至文学、绘画、书法等多个领域。

纵观五千载,屈原以浪漫胸怀仰天长啸“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缠绵悱恻中又不失天地合一的壮美意境。庄子则在《逍遥游》中虚静冲淡地论及“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超脱心态。及至晋宋人欣赏山水,则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谢灵运的“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以及袁彦伯的“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都一一表现了“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超然意趣。这玄远的哲学意味渗透在当时的审美之中,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展现了魏晋文人的写意精神。再到盛唐,王孟的诗固多空花水月的禅境;北宋词空中荡漾,绵渺无际;就是南宋词人姜白石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也能以空虚衬托实景,墨气所射,四表无穷。但就它渲染的境象说,还是不及唐人绝句“无字处皆其意”,更为高绝。“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二,这构成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的实相。

在我看来,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又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是所谓“超以象外”;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又所谓“得其环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不但是盛唐人的诗境,也是宋元人的画境。也正是老子说:“有无相生”的意境。当然,这种写意精神并非局限艺术,它更代表了中国风度和民族精神。庄子的游鱼之乐,顾恺之的传神之论,谢赫的气韵生动,再有李白的仙风道骨与王维的冲淡虚静等等,形而上地表现了中国人的处世态度和生存精神,是西方思维无法理解与企及的高度。

即便是今天,我们提出的“和谐处世”、“科学发展”等方法也无不是从“道法自然”的经典论述中得到启示。这种艺术精神、处世思维深入血脉、世代相传,是中国人心理认同的标志。我以为,无论现代化和全球化发展到何种地步,这种民族独有的精神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点评】

本文以文学为例,谈了自己对写意精神的理解,整篇文章结构尚算紧凑,在论述上以时间为线,既有引用也有论述,颇有文学功底和美学思维,最后谈古说今,也算是将中国古典美学联系到了今日的实际。

文章在前后过渡衔接之处还需要琢磨一下,以做到前后衔接更为平滑无间。

【拓展】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最高范畴,必须要予以重点理解。从定义到特征到分类,都必须结合实际作品给予理解。具体知识点可以参考姚杰的《艺术综合》一书中的“艺术作品论”一章,若有对意境感兴趣而要进行深入探究的同学,可以参考蒲震元教授的著作《中国艺术意境论》,非常值得一读。

2.艺术中是否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谈谈你对有关情形的看法(举例不限艺术门类)。

【解析】

该题属于现象分析型的题目,且问得通俗易懂,直接让你谈谈艺术中过度强调形式而忽略内容的现象。形式大于内容,这种现象有还是没有?你答什么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你怎么去论证你的观点。

具体到本题上,你可以先说说形式的重要性,再说说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及原因,最后说说应当如何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参考答案】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刘勰告诉我们,艺术品总是先以形式示人,艺术欣赏只有从感性的符号着手才能深刻理解内在的所指,卡西尔认为的“形式的结构平衡和秩序能感染受众”其实也正是对此观点的赞同:形式是艺术美的重要表现。

所以,艺术中存在很多艺术形式更为突出的现象,而正是形式给予了艺术独特的魅力。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用几何图形直观地刺激观者的视觉,深刻地表现了痛苦和扭曲的异化人类;莫奈的抽象艺术用线条和图形阐释了哲理和反抗;西方古典时期的无标题音乐,用最纯粹的旋律冲击耳膜,给予单纯的艺术欣飨。这些形式主导下的艺术,用直观的冲击力告诉我们,形式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意义,一如法国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安格尔大声疾呼的“形式,形式,一切决定于形式”。这些都是对形式重要性的强调。

J·里卡尔杜认为,古典小说是对冒险的叙事,现代小说是对叙事的冒险。艺术创作自古无非即是生老病死,男欢女爱,战争灾难,婚嫁丧娶,而正因形式变化才有了唐诗之雍华,宋词之清新,元曲之嬉谐,明清小说之包罗万象。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画都不用远近阴影。形式的陌生化促成了艺术的个性,形式的创新是艺术自身的要求,也是艺术家的特质。

但是过度追求形式,又会使得我们沦陷于感官王国而浑不知心灵该去何处安放。尤其是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在当下艺术领域比比皆是。商品经济和工业生产使速食、消费、娱乐充斥了文艺领域,大众文化不断强化着短平快的感官叙事意义,受众彻底沉沦于低俗的角色和情感,即使偶有冷眼旁观、故作高深地深刻表达,也逃离不开消费文化的政治安抚功能的场景预设。

要之,美在形式,而不只是形式。内容需要符号传递,符号必要承载内容。《阿凡达》横扫全球20亿票房,超越《泰坦尼克号》一跃登上票房冠军宝座,不仅仅是因IMAX的震撼特技,更因为它深刻揭露了人与自然、宇宙发展的命运,隐喻了“和”的精髓。真正的优秀作品都有着充实的内质和深刻的思想,在追求艺术形式美的同时,去感受一下那形式里蕴含着的卡西尔所说的“事物的内在意义和他们的道德生命”岂非更美?

【点评】

本文条理尚算清晰,从形式的重要性到对形式的过度追求,再到形式与内容的协调统一,说得还算流畅。在论述一些细节问题的时候,也能结合一些文艺理论和文艺作品来说,这算是不错的。但本文把笔墨过多地放在了艺术形式的重要性上,而没有侧重来谈“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及其原因,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误。

所以我们很多同学在做题目的时候,务必要注意审题,题眼究竟是什么,一定要准确无误地扣住,命题人究竟要你回答什么问题,这个必须弄清楚,否则根本没法往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