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小主持人技能训练
13843500000020

第20章 小主持人的礼仪常识(2)

第三节 公共礼仪

一、在道路上

(1)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一定要走人行横道线,避让来往车辆。在人多拥挤的地方要循序而行,不挤不抢,相互礼让,尽量为老弱病残者让路。

(2)路上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互致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边站立,不要妨碍交通,注意安全。

(3)不要一面走路,一面吃东西;要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等杂物。不人为弄脏、损坏公用电话、邮箱、报栏、坐椅等公共设施。

二、在图书馆、阅览室

(1)进入图书馆、阅览室要衣着整洁,不要穿拖鞋背心。

(2)保持安静。就座时,移动椅子不要出声;走路时要轻,以免影响他人。阅读时不要读出声音,不要和他人交谈。

(3)要爱护图书,轻拿,轻翻,轻放。不能损坏图书,私自剪裁图书是极不道德的行为。

(4)对开价书刊应逐册取阅,不要同时占有多份。阅后立即放回原处,以免影响他人阅读。

(5)借阅图书应按期归还。

三、乘坐公共汽车

(1)上下车要依次排队,不要乱挤乱撞。

(2)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纸屑果皮。

(3)上车后不要抢占座位,不要把物品放到座位上替别人占座,遇到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应主动让座。

四、乘电梯

(1)注意安全。当电梯关门时,不要扒门或强行挤入;当电梯人数超载时,应主动退出,等待下一趟再进入。

(2)相互礼让。等候电梯时应站在电梯门两侧,不要妨碍电梯内的人出来;电梯门打开时,做到先出后入,并让老人、儿童及女士先行。

(3)电梯内要保持安静、清洁,不要大声讲话,更不能在电梯内吸烟、随地吐痰等。

(4)在乘坐自动扶梯时靠右站立并把手放在扶手上,左侧留给有急事的人用。

五、在公园

(1)保持公共卫生,不要乱扔果皮、纸屑、饮料瓶罐。在公园中野餐或活动结束后,要将废弃物收拾干净。

(2)遵守公园的规章制度,爱护花草树木和娱乐设施,不攀树折枝、掐花摘果、践踏草坪。不要在公园内椅子上睡觉,不在公园内高声播放音乐,不要在公用设施或古迹上刻画。

六、在影剧院

(1)应提前入场,按秩序入座。

(2)演出精彩处应热情鼓掌。

(3)需要离开座位而打扰别人时,应礼貌地说“对不起,请让让”。如果别人起身让你通过,一定要说“谢谢。”

(4)观看演出不宜中途退场,如确需退场要安排在幕间或一个节目结束后。剧终时,要按顺序有秩序地退场。

七、在博物馆和美术馆

(1)爱护展品。参观时,不要随便触摸展品,不要使用闪光灯拍照。

(2)文明参观。参观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有讲解员时,要给他留下一定空间,不要过于簇拥,听讲解时要专心,提问也要围绕展品展开。

(3)注意形象。不要一边参观一边吃零食。人多时,不要拥挤,应当按顺序边走边看。不宜在一件展品前停留时间过长,以免影响他人欣赏。

八、在体育场

(1)提前入座。入场应提前几分钟,进入场内尽快坐到观众席上等待比赛开始,不要大声喧哗,高声喊叫。

(2)文明观看。观看比赛时,应对比赛双方一视同仁,持公正态度。尤其是国际比赛,要注意国际影响,要为双方运动员鼓掌助兴,不做有辱于我们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事情。

(3)应礼貌地对待运动员的比赛,对偶尔失误的运动员要谅解,鼓励他们,不可出言不逊、扔物品等,以免伤害运动员的自尊心、自信心。要支持裁判的工作,瞬息万变的体育竞技,难免出现判断失误,不应对裁判起哄。对取得成绩的运动员,既要热情鼓励,又要注意表达方式,不宜大呼小叫,忘乎所以。

(4)维护场内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果皮果核和包装袋。退场时不要拥挤,出场后自动疏散,不要围堵运动员。

第四节 通信礼仪

一、电话礼仪

1.拨打电话

(1)注意选择通话时间。除非有特别紧急的事情,否则不要在晚上10点以后和早晨7点以前及午休、用餐、休假时间打电话。如果拨打国际长途电话,要注意时差。通话的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否则宜面谈。通话时,首先应询问对方是否方便,否则另约时间联系。

(2)注意语言礼貌。当对方拿起听筒后,应当有礼貌地称呼对方,亲切地问候“您好”,通报自己的姓名、身份,做自我介绍,然后再谈事情。打完电话,应当有礼貌寒暄几句“再见”、“谢谢”、“祝您成功”等恰当的结束语,然后轻轻放下电话。同时,讲话时要语言流利、吐字清晰、声调平和。声音不可过大,以对方听清楚为宜。

2.接听电话

(1)及时接听电话。接电话的最佳时机,应当是铃响两遍或三遍后,因为此时双方都已做好了通话的准备。

(2)电话用语应文明、礼貌,态度应热情、谦和、诚恳,语调应平和、音量要适中。

(3)认真倾听,积极应答。接电话时应当认真听对方说话,而且不时有所表示,如“是”、“对”、“好”、“请讲”、“不客气”、“我明白了”等等,或用语气词“唔”、“嗯”等,让对方感到你是在认真听。漫不经心、答非所问,或者一边听一边同身边的人谈话,都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4)正确代接电话。替他人接电话时,可以告诉对方,例如“王老师不在,我是他的学生××,请问有什么需要我转告吗?”如果对方同意,就要记录下他的姓名、单位和所讲的事情,并及时转达。在不了解对方的动机、目的时,不要随便透露指定受话人的行踪和其他个人信息,比如手机号等。

二、手机礼仪

(1)学生上课时必须关掉手机,以免分散注意力。

(2)在一些特定的公共场合,比如会场、影剧院、图书馆、医院等,需保持安静,要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3)在加油站、飞机上不能打手机。

(4)在人员较多的场合使用手机,应侧身通话,降低音量,对方能听清楚即可,尽可能不要影响他人。

(5)发短信一定要署名。不要编辑或转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特别是一些带有侮辱、污秽内容的短信。

第五节 采访礼仪

一、尊重采访对象

1.采访前应预约

在采访前,为了表示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让对方有所准备,最好事先预约。询问对方是否愿意接受采访,并告知对方此次采访的目的和内容,希望对方配合。在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后,就可以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采访了。有时候来不及预约,采访前应该先道歉,再征求对方意见,取得对方的谅解和支持。

2.使用尊称、敬语

尊称,就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在日常生活和采访工作中,我们称呼人的方式有很多种。正确地称呼别人,是对别人的尊重。对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我们都应该称呼“老师”;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学,可以称“××同学”;对比自己大的同辈,称“哥哥姐姐”;对与爸爸妈妈年龄相仿的人,称“叔叔阿姨”;对老年人,称“爷爷奶奶”;对领导和专业人士,可以称呼他们的职务和职业,如李校长、王博士、刘医生、张律师等等。

敬语,是表示尊敬礼貌的词语。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请”字,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另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词语用法,如初次见面称“久仰”,很久不见称“久违”,请人批评称“请教”,请人原谅称“包涵”,麻烦别人称“打搅”,托人办事称“拜托”,赞人见解称“高见”等等。使用敬语,不仅表示我们的礼貌,更能体现我们的文化修养。

3.注意倾听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要学会听别人说话。倾听是一门艺术,也是交往中尊重他人的表现。外国有句谚语:“用十秒钟的时间讲,用十分钟的时间听。”小主持人在采访过程中不仅要善于提问,更要养成倾听的习惯。通过倾听,我们可以了解采访对象,得到需要的信息。同时,认真倾听并有所反应会使被采访者感到采访者对他的话感兴趣,有利于采访工作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下继续进行。

在采访对象说话时,我们要用目光注视对方,身子稍稍前倾,面部保持自然的微笑,表情要随对方谈话内容有相应的变化,恰如其分地点头或者适时地用“嗯”、“啊”、“是的”等语言应答。不要中途打断对方,适时而恰当地提出问题,配合对方的语气表述自己的意见。当对方的谈话偏离了主题,可通过巧妙的应答和提问,把对方的谈话引到主题上。

二、语言规范

1.语音清晰,准确无误

普通话是我们国家通用的语言,也是我们日常交际的重要工具,小主持人在主持节目和采访时一定要讲标准的普通话。当然,如果采访对象是方言区的人,文化程度比较低,听不懂普通话,我们也可以用方言进行交谈,这样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取得对方的配合。

2.说话音量、语速适中

在人们的交往中,说话声音过小或过大,语速过快或过慢都是不礼貌的。声音过小,对方听不清楚,会影响交流效果;而声音过大,不但会造成听话人的听觉疲劳,而且会影响其他人。因此,说话声音以能使对方能听得清楚为宜。说话的语速也要适宜。如与年龄较小或年龄较大的人说话时,语速要稍慢一些,让对方听得清楚明白。

3.巧妙提问,注意方式

小主持人在采访提问时可以多用平等商讨性的句子,如“请您谈谈……好吗?”、“ 您能不能告诉我您对此事有什么看法”等,这样,能缓解对方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使对方在心情放松的状态下回答问题。如果使用生硬粗暴的语气语调,会使对方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采访甚至拒绝采访。除了采访年龄特别小的孩子外,小主持人语言要简练,要避免过多重复或解释并不深奥的问题或观点,要相信采访对象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这也是尊重采访对象的一种表现。

学习礼仪,能使我们尊重他人,真诚待人,约束自己,宽容他人,热爱生活,快乐地学习和工作。希望所有的小主持人都能够懂得礼仪,遵守礼仪,传递礼仪,成为播撒精神文明之花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