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13842900000003

第3章 绪论(2)

三、研究现状

虽然网络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但对网络新闻的研究却是在网络蓬勃发展之后才开始的,而专门针对网络媒介中的国际新闻报道所做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都还比较鲜见。

网络最开始时所传递的还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新闻。直到1987年,位于美国硅谷的《圣何塞信使报》(San Jose Mercury News),首先将自己报纸的内容放到了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互联网,才开始了真正的网络新闻传播。在中国,1993年12月6日,《杭州日报》拉开了中国报纸电子化的序幕。此后,中国第一份电子报刊《神州学人》于1995年1月12日诞生,而同年12月20日,《中国贸易报》又成为中国第一家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电子日报。

与网络新闻的发展同步,国内外对网络新闻的研究也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步展开的。笔者搜集的数据截止到2010年底,搜集国外数据时使用了SAGE Journals Online(http://online.sagepub.com/),它收录了国外630多种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其中46%的期刊被2005年的Thomson Scientific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SCI以及SCI)收录,另有51种在其所在学科类别排名前十位;而中国的数据则来源于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它收录了中国9000多种期刊的文章,笔者搜索时还对其中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了跨库检索。

在中国知网上对“人文与社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检索时,笔者检索的是主题中含有“网络新闻”的文章,而在对SAGE Journals Online进行检索时,由于英语中对网络新闻的说法不一,所以笔者使用了多个词组并列的方式,包括“online news”、“online journalism”、“web news”、“web journalism”、“internet news”以及“internet journalism”,它们之间是“或者”(or)的关系,检索结果(如下表)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对网络新闻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中文仅检索到一篇文章,是刊登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83年第2期的《欧洲网络新闻》,用短短几十个字介绍了欧洲计算机当时的联网状况,“网内有300个文档,其中60%是文献型数据库,40%是商业、贸易、管理和新闻等方面的数据库”,可以看出当时网络新闻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而外文虽然检索到了8篇文章,但7篇都来自于同一个杂志:《商业信息评论》(Business Information Review),主要讲述“网上新闻:一种被低估的信息资源”。对网络新闻的研究直到90年代才略有发展,各自有70多篇相关文章;而2000年之后才开始大发展。

在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即“克林顿绯闻”案,美国独立检察官斯塔尔对该事件所做的调查报告一在网上公布(1998年9月11日)就导致了网络新闻的爆炸式增长。其后印尼的排华暴乱、马来西亚的安瓦尔事件以及美国的“9·11”恐怖事件更是将人们对新闻关注的目光引向了网络。与此相关的研究构成了网络新闻研究的一个高潮。

国内学者对网络新闻所做的研究,或者较多地注重业务,如关于网络新闻采、编、评的研究,关于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网络新闻的编排等;或者是借用大众传播的理论,如《大众传播理论如何面对网络》(陈力丹,《国际新闻界》1998年第5、6期合刊),讨论了大众传播理论面对网络特有的综合传播和对话形式而呈现的理论窘境,提出调整研究框架和研究重点的设想;《网络多媒体传播——媒介进化史上新的里程碑》(屠忠俊,《新闻大学》1999年春季号),用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Guilford.J.P)的维量模型阐述麦克卢汉的理论,认为“从报刊到广播到电视,传播工具与受众的交互作用的过程,既不是单纯的越来越热的过程,更不是单纯的越来越凉的过程,而是一种热性与凉性都越来越强的过程”;《互联网络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卜卫,《国际新闻界》1998年第3、4期)认为互联网改变了职业传播者的工作方式、大众传播的特征和传受关系之后,原本“特别缺乏理论系统”的大众传播学面临空前的挑战,传播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命题或模式以及若干学说需要重新阐述,还必须考虑建立新的概念、命题等来解释网络媒介的传播性质,并且需要更多地考虑传播以外的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互联网络成为大众传媒的社会环境》(吴廷俊,《现代传播》1998年第2期)认为政府对网络传播的管理应由控制本位转换为自由本位,网络新闻传播应由传者本位转换到受众本位;《第四媒体的兴起对大众传播理论研究的影响》[周渡,《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讨论了作为“第四媒介”的因特网的兴起对大众传播理论研究产生的重要影响,在揭示网上新闻传媒在组织形态和传播方式上与传统传媒区别的基础上,从地位取代、重新界定基本定义、把关人理论、对新闻教育的影响这四个角度研究大众传播理论研究所受到的影响,等等。

但若对“网络国际新闻”进行检索,在中国知网的所有时间段内仅获得一篇文章,即《我们的注意力流向地球的何方?——我国网络国际新闻地域分布实证研究》,刊登在《新闻界》2005年第5期上,主要探讨了注意力的国际分布,通过国际新闻分布状况所描述的网络现实,既反映了媒体注意力的分布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众和社会注意力分布情况,所以实际上是对注意力资源的一种研究。相比之下,国外对网络上国际新闻的研究就更多一些,笔者在SAGE Journals Online上同样对所有时段的期刊进行了搜索,同样使用了多个词组组合,包括“online+international news”,“online+global news”,“web+international news”,“web+global news”,“internet+international news”,“internet+global news”,而这些组合之间是“或者”(or)关系,同样截止到2010年12月,共得到711个结果,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之间的结果就有612个,占总数的86%。但有些文章明显是只针对国际新闻的研究,而与网络关系不大。与“网络”和“国际新闻”高度相关的文章主要有《编织网络:互联网对国际新闻报道与国际关系的影响》(Weaving the Web:The Internet’s Effect on International News Coverag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指出由于网络的凝聚力量,公众、新闻媒介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三角关系得到加强,在美国,网络对长期被忽视的国际新闻报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政府由于使用网络获取和发布信息也受到了影响,而公众开始可以自己搜集信息,不必再等待新闻机构的渗透。《国际新闻一个新的勇敢的世界?美国网站外国新闻报道决定因素初探》(A Brave New World for International News?Exploring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Coverage of Foreign News on US Websites),以cnn.com和nytimes.com为例检验了贸易、新闻机构的存在、国籍以及文化和地理上的接近性对其国际新闻报道所带来的影响。《网络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的即时新闻构造》(War on the Web:The Immediate News Framing of Gulf War II),检验了246个国际新闻站点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它们的首页所做的即时报道,发现美国网站强调的是军事冲突、人类利益以及媒体的自我报道,而国际上其他网站则更注重责任在谁。《躺椅上冲浪:网络对香港回归的报道》(An Armchair Surfing of a New Global News Medium:The Web’s Coverage of Hong Kong’s Handover),分析了58个国家和地区的663个英语新闻站点,发现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性事件在网络上得到广泛关注;传统新闻媒体到目前为止是网络全球新闻节目的主角;新闻网站多集中在媒介发达国家;并且传统新闻媒介在试用新的新闻表现手段时将许多“传统”搬上了网站。《绘制博客空间:全球新闻舞台上的专业与市民媒介》(Mapping the Blogosphere:Professional and Citizen-based Media in the Global News Arena),发现博客是对传统新闻的有效补充,博客界强烈依赖专业的新闻报道,它们所链接的站点中有一半是没有党派倾向的。

在过去的十几年内,国内外还相继出版了一些有关网络传播和网络新闻的专著,它们将成为笔者进行该选题研究的直接理论依据。

90年代中国国内出版的有关网络研究的著作主要有:郭良主编的《网络文化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由8位年轻学者执笔,共7本著作组成,力图用中国人的视角,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网络;严耕主编的《透视网络时代丛书》,共四本(北京出版社,1999年1月)以及姜奇平主编的《数字论坛丛书》(海洋出版社,1999年6月)。这一时期网络刚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所以这些书籍主要是对网络所做的研究,而没有专门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网络新闻。

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传播与网络新闻学的专著竞相问世,勃发之势日盛。研究“网络传播”的专著主要有:张海鹰、滕谦的《网络传播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彭兰的《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匡文波的《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杜骏飞的《网络传播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谢新洲的《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屠忠俊的《网络传播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等,这些书一般都谈到了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的特点、网络传播的类型、网络传播中的受众、网络传播的实践、网络传播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以及网络媒介的经营等,其中杜骏飞的《网络传播概论》中有一章(第十二章)专门讲到了网络新闻业的发展;而匡文波在其《网络传播学概论》一书中的第六章专门研究了网络国际传播,分为网络传播中的国际政治斗争、网络传播中的文化冲突以及网络时代的舆论引导,为笔者进行网络国际新闻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而2001年7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推出的国内第一套网络传播研究论文集《新世纪网络传播发展论丛》,共4本,收录论文170余篇,总字数160多万,从不同角度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