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13842900000011

第11章 网络媒介中的国际新闻报道(6)

有些博客作者本身就是传统媒介的记者,这为博客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提供了保障,从而赢得了越来越多读者的信任。如美国的休·休伊特,他是世界上最早和最有影响的博客作者之一,其博客点击率超过1740万,但同时他还是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的联合主持人。他认为,博客建立在速度和信任的基础上。在其著作《博客——信息革命最前沿的定位》中,休伊特说:“人们总是需要可靠的信息,而可靠的信息意味着‘最新的可靠的信息’。”但现实情况是如今的报纸、电视网和新闻周刊刊登的信息却往往是过时的,“他们所兜售的是像旧面包一样的新闻,或者(他们)用《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兜售一周前的面包卷——正是由于这种被意识到的偏见,使这一事实成为可信度被削弱的腐蚀因素。主要的新闻机构每次都会存在偏见。当公众在几大媒体的不可靠中吸取教训时,所有的主流媒体都遭到了损害。”带有偏见而时效性又差导致了许多受众从传统媒介转向权威又可靠的博客。“大多数访客是因为信任我才访问我的博客,而且他们没有时间或兴趣来对每天或每小时的政治、国家和国际新闻进行浏览,或者也没有时间对他们所读的内容进行筛选。”休伊特说。

也有些博客作者在条件成熟时转变成为传统媒体的记者。如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一个伊拉克人萨利姆·帕克斯的博客就十分红火。他用英文记载了战火下巴格达的真实生活,从西红柿的价格到炸弹的威力等等。据报道,他的文章比美国CNN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报道更鲜活,更吸引人,因而他的博客在相关战争报道网站中位居十大链接之首。后来英国《卫报》找到了萨利姆,并与他签约,请他担任该报专栏作家。这样,博客作者成为传统媒介的作者。

在美国,有些新闻博客的写手们还获得了部分的采访权。2004年就有持记者证的博客记者正式参与报道美国总统大选。2005年3月7日,23岁的美国博客作者加雷特·M.格拉夫(Garrett M.Graff)被批准参加了白宫新闻发布会,他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允许参加白宫新闻发布会的博客作者。回来后,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了如下话语:“白宫的新闻发布会议室毫无魅力可言——只有一个电话亭那么大。这个建在白宫原来游泳池上的会议室,嗯,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有些网络媒体专门开辟博客专栏来吸引读者。英国《卫报》的网络版Guardian Unlimited(http://www.guardian.co.uk/),就以其国际新闻博客成为欧洲新闻公司开博客的先锋。该网站工作人员克里斯汀·阿尔登(Christian Alden)说:“我们研究了读者想在网上看到什么,那就是深度报道与链接。对博客的需求明显存在,但我们根本没有美国那么大的自我发布规模。看到这个市场空白,我们决定通过发布自己的博客来填补这一空白。”

世界上最大的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 2007年第一季度调查显示,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从博客网站上获取信息,其可信度不亚于《纽约时报》这样的媒体网站。

被称为美国“博客之父”的《圣何塞信使报》(San Jose Mercury News)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在博客、维客大规模地报道伦敦地铁爆炸案后发表评论说,以往的历史由新闻记者撰写,但现在的历史由人民大众书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改变。他语气坚定地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新一代媒体将颠覆传统媒介扮演的角色。”

二、微博中的国际新闻传播

微博,微型博客的简称。2006年3月,twitter.com(中文译为推特)上线,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家微型博客网站的诞生。微博短小精悍、操作便捷,同时又可以即时互动,所以迅速成为新一代网络传播工具。而中国的微博也从2009年下半年起风靡全国,截至2010年12月,中国微博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在网民中占13.8%。据预测,2011年中国使用微博的人数将突破1亿,2013年微博市场将进入成熟期。在大量传递娱乐生活信息的同时,微博也在国际新闻的传播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微博传播的国际新闻具有超强的时效性。本书一直探讨的是网络中的国际新闻,它的时效性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种传统媒体,但由于网络发布新闻受到电脑条件、网络连接速度等的限制,所以仍会有一定的延迟。相比之下,由于微博大多通过手机发布,在手机信号可以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它会更加及时,每一个微博用户就是一名现场记者。比如2006年8月美国旧金山地震发生时,当地有上百名市民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布了简要报道,比CNN的电视新闻快了近20分钟。

其次,微博传播的国际新闻更加简洁明了。这是由于手机对短信字数的限制,每一条微博都被控制在140字以内,这就要求内容发送者选取最重要的内容,并字斟句酌,以最少的字数传达最丰富的信息。2011年2月,利比亚发生动乱,该国局势动荡不安,许多身处利比亚的中国同胞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这时,仅从记者或新闻机构获取信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广大中国人都迫切需要知道身在利比亚的亲戚或朋友的最新状况,但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通讯中断,这时持有手机的用户所发的微博成为人们了解利比亚情况的最热门的手段。北京时间2月21日9时34分,网友“开心徐峰”通过微博发出第一条求救信息:“紧急情况,利比亚已经失去控制了……通讯全部中断……我通过卫星留言的,呼吁政府派专机救救我们。急。”据“开心徐峰”的微博透露,他们一行人驻扎在距离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100多公里的咖喱马。一开始有100多人,接着又有中国同胞陆续转移到那里。“开心徐峰”还称,他们修起了简单的防御工事。北京时间22日凌晨,他们遭暴乱分子包围,示威者不仅攻击了营地大门,还焚烧了他们的车。22日晚,又有一伙示威者冲击了营地,所幸都被击退,无中方人员伤亡。随着营地聚集人数的增加,生活物资成了问题。“开心徐峰”多次发出“急需棉被”等信息。通过“开心徐峰”的微博,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咖喱马聚集的一千多名中国人的状况,了解了后方需要做的工作,他所发的微博正是一条条国际新闻简讯,除了极强的时效性外,这些微博每次都传递了最有价值的信息。

再次,微博激发了全体民众广泛参与新闻报道的热情,促进了公民新闻的发展。2008年12月,印度孟买发生连环爆炸案,震惊世界。在第一次袭击发生五秒钟之内,Twitter网站上已经出现了80条消息。一些帖子对现场进行更新报道,有些博客内容表示可以向新闻界提供线索帮助。这次事件标志着以社交网络为传播渠道的“公民记者”报道形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2011年初的利比亚动乱中,除了被困利比亚的工作人员外,还有一些外交人员也纷纷发布微博提供官方的一些工作进展。网友“zhengdoudou”自称是中国驻埃及亚历山大总领馆工作人员,22日下午,他发微博称:“现有1.3万人将经由利比亚埃及边境进入埃及,随后我们(驻亚历山大总领馆)和驻埃及使馆会合作,设法安置、安排他们离开。”网友“外交小兵”在资料中称,自己是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办公室工作人员吕宁。他在微博上称,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彻夜不眠,他的同事们已经将近36个小时没有合眼了。就在22日上午9时40分左右,他又发布微博说:“已经收拾好行李,随时准备出发。利比亚的兄弟姐妹,小兵要来了!大家保重!”此外,许多中方人员的家属在微博发帖帮亲人求救。网友“红橙黄绿青蓝紫Q”发帖说:“求救:我爸爸是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利比亚房建项目的工人,利比亚局势告急,我爸爸他们项目部一百多人,目前被困在利比亚塞卜哈省乌姆艾拉尼卜市,网络中断,物资短缺,急需救援,请帮忙转发,引起关注,救救他们!!”随后,她又更新:“我爸爸所在项目部不是一百多人,是一千三百人。”23日凌晨,“红橙黄绿青蓝紫Q”发布最新进展称,“已打通中水总部电话,但撤侨方案中,空路走的黎波里机场,海路须从内陆先撤到港口,陆路又要先撤到埃及,但塞卜哈省乌姆艾拉尼卜离的黎波里有一千多公里,离埃及至少两千公里,哪条方案都不现实。”虽然网友是将微博作为一种救援、安慰或求救手段,但其中提供的信息具备足够的新闻价值,都可以看做是成功的国际新闻。这种微博传播的国际新闻,不仅及时,而且可以随时更新、随时补充,并且为救援人员提供新的思路。正因为如此,有人将微博称为中国政府宣布调动海陆空力量之外的第四个撤侨通道。而对新闻传播来说,微博是促进公民新闻发展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另外,微博传播的国际新闻可以到达更广泛的受众,而这种广泛性是通过两级传播或多级传播来实现的。以前曾有学者探讨说传播学中的两级传播理论并不适用于网络,但微博的传播过程又打破了这种看法。上文提到的网友“开心徐峰”在向网络发出第一条求救信息后,马上又向姚晨、潘石屹等人的微博发文,请大家转发求救帖。而网友“红橙黄绿青蓝紫Q”所发的求救信息也是直接发向任志强等名人的微博的。之所以选择名人微博,是因为它们的高阅读率和高转发率,这些名人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而广大热心的网友通过转发将这些重要信息广泛地传播出去。微博的传播不是点对点或点对面式的传播,而是一种裂变式的传播,一个人的微博很容易地就被其“粉丝”转发,而转发的内容可能被“粉丝”的“粉丝”再转发,这样的多级传播方式导致信息的大规模扩散。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微博传播国际新闻的成本低。在国外常设记者站、派遣常驻记者采写稿件的成本,远远高于当地人用网络或博客发布消息的花费。如果有意识地选取国外留学人员进行微博培训并请其报道,那么国际新闻报道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并且网站或背后的传统媒体还可以因此获取相当多的独家或专稿。

最后,从宏观的层面上讲,微博将成为角逐国际话语权的新战场。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时就申请了微博Twitter账号以获得民心,而奥巴马政府也采用微博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白宫网站在2009年5月1日开始使用Twitter发布信息,第一次发布的一句话公告是提醒美国人怎么样通过微博与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沟通,直接了解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情况。到了5月2日早上10点半,白宫Twitter就有超过24000名的跟随者。白宫微博定期发布政府信息,内容从经济危机到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从总统到他的行政团队等等,并要确保时刻能与公众保持联系,这种透明的执政方式受到公民的赞许。现在,就连英国王室这样代表保守精神的贵族也已经开始利用Twitter,试图使自己的声音传得更远,相当耐人寻味。在国际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利用微博来占领国际传播的一席之地,并争取世界舆论。

三、播客中的国际新闻传播

播客(Podcastor)指那些通过互联网制作和发布音频和视频信息的网民群体。其实英文中对应于“播客”的词有三个,即Podcast,Podcastor和Podcasting,三者并不冲突,只是所指的事物不同,Podcast指与传统广播不同的iPod广播,Podcastor则指使用这一传播方式的人,而Podcasting指的是这一个性化的传播方式,即指这一传播形态。Podcasting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4年2月12日英国《卫报》的一篇题为《听觉革命:在线广播遍地开花》的文章中。2004年8月13日,iPod的发明者美国人亚当·科利开通了世界第一个播客网站——“每日源代码”(www.dailysourcecode.com),亚当·科利也因此被称为“播客之父”。播客颠覆了被动收视的方式,使用户成为创制音、视频信息的主动参与者,同时让用户对视听内容和收视时间拥有了自由自在的选择权,是典型的Web2.0方式。

播客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的发展都异常迅猛。有人在2004年10月使用谷歌进行搜索时,“podcasting”的检索结果还不足6000个;但到2005年7月该检索结果就达到了800万个,而“播客”的检索结果有22万项。笔者2008年2月在谷歌上进行检索,发现“podcasting”的检索结果已经达到1800万条,而“播客”的检索结果竟然达到8000多万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