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电视制作技术
13842000000037

第37章 电视照明基础(2)

(3)雨雪天和雾天

雨雪天光线的特点是柔和与细腻,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雨和雪的作用使物体表面体现出光与影的结合,是其他光线状态下所没有的表面质感存在形式。雨雪天的画面具有极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很强。表现雨线雨丝时,因为每一颗小雨珠都是一个透明体,一般采用逆光或侧逆光照明,如雨夜中的汽车灯柱前、楼房窗口处逆光方向的雨丝、雨线都会显得明显和清晰,由于雨水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效果很特别。在直射阳光的雪景中拍摄,摄像机需加中灰镜,同时尽可能采用侧光表现物体层次,阴天拍雪景,尽量选择明度较深的暖色为前景,用以形成对比,加大画面的纵深感。

雾天空气中的介质增多,光线被大量扩散,由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雾天的散射光强度明显高于阴天,在雾的作用下,地面上的景物被均匀地照射,物体表面状态细致、真切,可以简化环境、背景、繁杂的物体的细部线条,只保留景物和物体外在轮廓与主要线条,主体物置于前景位置或中景位置,可以使画面含蓄、幽深、轻柔、淡雅。由于人的皮肤反光率不如雾的反光率高,雾中的人物面部较暗,表现人物时可采用辅助光。

专业术语

直射光照明 散射光照明 光线位置 电视外景照明

延伸学习

了解掌握各种光效的作用及意义。

实践设计

任选某一电视节目类型为例,写出照明设计方案。

第二节 电视内景照明

一、内景照明特征

1.特点

内景照明是指在室内或电视演播室内用人工光线对场景、人物等进行光线造型。内景照明不受自然界天气变化和时间变化的影响,能够按照拍摄要求和创作意图,依靠某些照明器械,进行场景复现、人物刻画、气氛渲染和空间展示。内景照明的光源是各种不同类型的灯具,其亮度、方向、高度、距离、色温等因素可以根据创作者的意图进行调试,内景照明受实地情况限制很大,内景照明的人工光线设计和实施与外景照明相比较要复杂得多。

内景照明的光线照明效果是从再现和模拟真实生活中的自然光效而来的,讲究照明的真实感和用光的依据;可以利用有依据的多向光源,创造人物形象,渲染实际生活中的环境和生活气氛;体现剧情和主题,烘托人物,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和主观因素;完成环境、物体、人物的造型;满足摄录技术对光线亮度的需要。

2.人工光线的成分及作用

人工光线的成分主要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装饰光。

主光:用来描绘被摄体外貌和形态的主要光线,能造成界限分明的阴影,显示被摄体表面的轮廓和结构,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构成一定的反差和明暗配置。其位置一般与摄像机成45度角度比较合适,高度与被摄体成30°至45°角度较好。用光要求:布光的投射方向要有依据,有利于渲染和塑造气氛、形象,行为和目的要明确,组成画面中影调、色调的合理配置,同镜头构成一定的角度,突出重点场景和重点人物。

辅助光:用来帮助主光造型,弥补主光在表现上的不足,平衡亮度的光线。辅助光是在主光布好之后,开始布光,其位置与摄像机成50°~60°角度,与被摄体成25°~30°角度为宜。辅助光光源性质属于散射光,光线柔和、细致。用光要求:调整画面影调,决定画面反差;帮助主光造型,塑造和描绘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表达其全部特征;辅助光的亮度不能强于主光;不能产生光线投影,只能有光不能有影;不能干扰主光的正常光线效果。

轮廓光:来自被摄体后面的一种光线,作用主要是使被摄体与背景区分开,形成立体效果,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能在被摄体四周形成一条亮边,装饰性地把被摄体镶嵌到一个光环之中。用光要求:轮廓光不应投射到摄像机的镜头中去,否则会破坏画面,形成眩光;轮廓光的入射角不能太大;轮廓光位置应准确,置于被摄体后方或侧后方,不能随意改变其位置变成后侧方或侧方,以免出现夹光现象。

背景光:是对人物、背景和整体场景进行普遍的照明光,可以调整人物周围的环境及背景影调,加强节目及场景的气氛,保证摄像机的基准照度,立体感较差。用光要求:突出主体,为主体创造一个较佳的背景和环境;营造各种环境气氛和光线效果,对主题的表现起烘托作用;丰富画面的影调对比,利用背景光线的微妙变化,体现创作者思想感情的细微变化。

装饰光:是根据节目剧情的变化而使用的变化光,是对前面几种光线的修饰和弥补。修饰被摄体表面和局部的轻微缺陷与不足,在人物的塑造上起到一种化妆的作用,消除不真实的、多余的灯光投影,装饰光一般多用于音乐、舞蹈、戏剧等节目中。用光要求:发光面积要小,进行必要的遮挡。

3.用光组合

(1)顺光照明效果的布光

顺光照明效果也称为平光照明效果和平调照明效果,如同自然光中平光照明和阴天半阴天中的散射光照明,被摄体的形状、影调、色调的变化主要由细微的光调变化表现出来。

静态单人节目主持人的顺光照明效果。灯光配置,主光灯1和主光灯2一般以紧靠镜头为宜,光比控制在1∶1或不超过1∶2。轮廓灯配置在两个主光灯所对应的位置上,轮廓光同主光(其中一个)的光比控制在1∶1或2∶1左右,轮廓光不能过强,否则会使画面的柔和层次受到影响。在顺光照明效果中,也可以没有轮廓光。背景光灯放置在被摄体后面或左右两后侧,背景光亮度一般比主光亮度稍强一点或略弱一点,使人物能够与背景有一定的区别。

静态双人节目主持人的顺光照明效果。给两位主持人同时布光的最基本方法是分别布光法,常常用在两位主持人距离较大和使用一个主光较难完成两个人物的主光造型情况下。灯光配置,首先是确定主光的投射方向,一般两个人物的主光要从某一侧大约45°角方向投射过去,要防止两个人的主光来自不同方向,造成虚假的主光投射,破坏整个布光效果。两盏辅助光灯要控制好光线的投射区域,防止相互影响干扰,出现不必要的光线投影,其光线高度与人头平齐或稍高于人头。轮廓光放置在与主光基本对应的角度上,用以勾画主持人的轮廓形态,有时在演播室内可以使用升降的棚顶灯在人物的正后方做轮廓光,背景光放置在主光同一侧。

(2)侧光照明效果的布光

侧光照明效果也称为明暗照明效果和直射光照明效果,如同自然光中侧光和斜侧光照明效果一样。

静态单人节目主持人的侧光照明效果。灯光配置,主光灯在右侧辅助光在以紧靠摄像机为宜,偏离这个位置,容易在被摄物体表面产生不应有的光线投影。主光与辅助光的光比小于2∶1。轮廓光一般在主光灯所对应的角度上,高度应根据不同拍摄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定,防止过高或过低,但不能低于主持人的头部,因为轮廓光是被用来勾画人物头发、肩膀、形体轮廓的,应避免过侧、过亮。轮廓光与主光光比在1∶1或2∶1。背景光要根据主体亮度变化而变,主体亮背景就稍暗,主体暗背景就稍亮。背景光与辅助光光比为1∶2或1∶1。侧光照明效果的特点是,画面有明显的明暗配置,人物立体感强,明暗反差适中,整个画面的调子明快、有活力,是最常见的布光方法。

静态双人节目主持人的侧光照明效果。

两位节目主持人常常以侧面或斜侧面的相互交流形式出现。灯光配置,首先确定主光的位置,主光灯1(人物的轮廓光)出现在B者的左侧前方,主光灯2出现在A者的右侧前方,两主光的主要任务是勾画人物的主要立体形态和各自富有表现力的主要线条。人物面向镜头一侧的阴影可以让辅助光处理,两辅助光分别出现在A、B两者的正前方,这种布光的方法使人物主要的部分(面部和胸部)有了由亮到暗的非常细致的过渡层次。背景光根据需要可加可不加。

(3)不同景别的用光侧重点。

全景。全景布光的主要任务是用光线交代环境,展示空间深度,表现某种时间概念。布光中应该照顾背景,通过环境来烘托主体人物,环境的塑造与人物的塑造同样重要。全景画面需要一定的影调过渡,常常以侧光、侧逆光布局来塑造画面立体空间。全景画面中主光光源投射要有明显的方向性,有时用一盏或几盏灯同时从一个方向投射过去;辅助光工作量也比较大,在不出现人物众多投影的前提下,要给予画面各个部位以均匀的辅助光照明。整个布光要求光线与节目主题和环境气氛相吻合,不同的气氛要用不同的布光基调,光位层次要清楚、明确,前后主次分明,避免繁杂的人物、物体的投影。

中景。中景布光的主要任务是把光线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物的形态和人物间的情节交流上,在中景画面中,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心境都会借助人物自己的形体姿态、动作、手势表露出来,环境作为人物情节交流的衬托,要服从于人物的表现。布光中应该在全景布光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光线的投射方向要同全景保持一致,辅助光可做小范围的调整,以保证人物情节关系的展现和人物脸部的基本质感。

近景。近景布光的主要任务是把光线的注意力放在人物面部或任何物体的局部,主要光线以突出人物形态为主,布光面小而细致,有具体的光线照明效果,重点在人物的眼睛、面部、身体的姿态和手势。

特写。特写布光的主要任务是把光线的注意力放在表现人物的面部和眼睛,要描绘人物的内心状态和情感。特写中的眼神光能揭示人物不同的精神世界,青年、妇女、儿童的眼神光一般应在黑眼球中间偏上一点,光点要小而柔和,中老年人的眼神光可以位于正常眼球中间部位,眼神光不能太强、太大、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