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广播电视写作教程
13841400000011

第11章 广播文艺文本写作(1)

广播文艺是广播媒体最主要的节目形式,轻灵便捷,丰富多样,雅俗共赏。随着热线电话、车载广播等新兴形式的加入,广播文艺节目以其更为突出的伴随性和互动性,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实现了自身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广播文艺文本是广播文艺节目的“底本”,因为广播媒体和广播文艺的特点,强调为“大众”而写,为“耳听”而写,为“节目”而写,为“创新”而写,因此其文本形式和创作方法多种多样,不胜枚举。

第一节 广播文艺节目概述

广播文艺节目在广播电台的日常播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综合频率中,一般会占到播出量的一半以上。在音乐广播、戏曲广播等专业文艺频率中,广播文艺不仅抓住量的优势,更求新求变,幻化出多彩的节目形式。新闻、交通、经济等其他专业频率,广播文艺也巧妙寻找结合点,以其特有的方式与专业频率资源相整合,构建出别样的广播文艺节目。

一、广播文艺的概念

顾名思义,广播文艺是广播和文艺的有机结合,一种科学技术与诸种艺术的结合品,兼有“广播”和“文艺”两方面的特征。广播是听觉媒体,以声音为唯一传情达意的手段,讲求“声情并茂、以声传情”,赋予了听众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并具有反应迅速、线性传播、群众性等特点。文艺涵盖多种艺术门类,广播文艺涉及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电影等等,是其间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或某种艺术形式的广播化,都具有艺术的教育、认识、服务与审美功能。

概括说来,“广播文艺是以电子技术、广播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唯一物质媒介,诉诸于人们听觉的时间艺术”广播文艺包括多种广播文艺节目和广播剧等类型。

二、广播文艺的特点

(一)听觉表现性

广播媒体的传播方式决定了,有声语言、音乐和效果音响成为广播文艺节目传递讯息、塑造形象的基本手段。这里的形象并非单纯的由听觉到视觉,更重要的是二者产生的通感。它以真实可感的声音形象刺激听众内心产生联想与想象,并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验产生主观印象。这种听觉形象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又具有不确定性,听众具有体验的自由性。因而,这种主观印象有时会与原作产生一定的偏差,作品从而因人而异。

广播文艺的这种纯听觉特性,“决定了它的长处不在于再现外界客观事物,而在于表现人们内心的丰富感受,在于表现人的情感”,是一种“表现”的艺术。比如,人听到尖锐或恐怖的声音,内心会产生紧张、压抑的情绪,听到悠扬、婉转的旋律,会产生愉悦的精神状态。在广播文艺中,可以运用这种听觉与生理、心理的同构关系,以音调提高、节奏加快、力度加强来表现紧张或兴奋的情绪,也可以用平静舒缓的声音运动来表现内心的宁静或营造舒适的氛围。这都需要编创人员用“耳朵”进行创作,在正确把握广播文艺这种听觉表现性的基础上,用音乐或音响配合语言来一一展现。

(二)大众娱乐性

广播文艺是大众的艺术。它不像印刷媒体对受众的文化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也不像电视、网络媒体对受众的接收条件、接收状态有较高的限制。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用先进的数字音频设备还是一台普通的半导体收音机,无论是在车上还是在忙于家务,只要你有一双耳朵,广播文艺节目就能影响你的生活。

广播文艺的大众娱乐性直接表现为它的审美愉悦功能。审美愉悦是主体在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获得的精神满足,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广播特别宜于传播音乐,广播文艺给大众提供的是声情并茂的文艺节目,听众是为休息而听,为消遣而听,有时候是因为快乐而听,有时候是为了消除疲劳或烦恼而听,总之,是为了愉悦身心。提供娱乐是广播文艺的基本职能,优秀的广播文艺都具有这种作用,它能够带给听众美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

广播文艺的大众性还体现在它对于文化的普及作用。将高雅艺术拉出剧场、舍弃高额票价走入广播,如音乐赏析、电影剪辑,给了普通老百姓接触精品文化的机会,平衡了因地域、经济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文化信息差。而同时,一些民间艺术精粹、艺术新秀的尝试之作,也通过广播文艺得以保存和见证。任何社会阶层的人,都可以在广播文艺中找到自己的所需,从欣赏、学习到娱乐、放松,从高雅到通俗,从古典到流行,广播文艺都忠实地为百姓服务。

(三)编创合成性

“所谓‘合成’,指将前期录制的所有节目素材,包括同期声、解说词、对白、音乐、拟音等,按照总体艺术构想,加以剪辑组合,构成完整的广播节目的过程。”广播文艺节目最终呈现给听众的是合成后的“审美意象”。首先,要把握有声语言、音乐和效果音响的各自特点,并处理好它们在广播文艺节目中的位置和关系。比如,广播剧中的人物语言塑造了人物的声音形象,音乐推动了整体剧情的起承转合,效果音响总在关键之处画龙点睛等等。其次,要一体化。广播语言中的文学语言、人物道白与解说、评论和主持人节目中的即兴表达,共同构成了节目的具体内容,绝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创作。在广播语言创作中,自然要考虑到文本与音乐、音响的配合,考虑到同期声与解说的互补与衔接等等。

合成性决定了编导在广播文艺节目中的作用。“所谓编导,就是运用广播技术手段、创造性地使用音响材料——既包括音响素材(如语言、效果音响)也包括完整的文艺作品,去完成广播文艺节目的过程。”广播文艺节目的最终成型,它的节目功能和传播效果等等,都要通过编导去实现。

(四)丰富多样性

广播文艺节目最丰富多样。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电影剪辑、广播剧等多种文艺形式是广播文艺节目的主体,这些艺术形式的综合搭配,构成了多样的综艺节目,包括板块栏目和广播晚会,百花齐放。在如今的广播节目中,广播文艺与生活服务信息相结合,与竞技娱乐节目相渗透,甚至加入了新闻元素,这些都为广播文艺节目增添了活力。

三、广播文艺节目的分类

广播文艺节目目前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按照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文艺委员会2008年广播文艺节目专家创优评析(即第十届专家奖)的奖项设置,广播文艺节目大体包括常规音乐节目、音乐主持人节目、戏曲节目、曲艺节目、常规综艺节目、综艺晚会节目、影视剧录音剪辑节目等类型。为方便理解与把握,下面按照节目内容所包含的文艺形式和节目制作方式两种分类标准,建构两套分类体系。

(一)按照节目所含文艺形式分类

这是广播文艺节目分类的传统方法。它的优点在于更直观地了解文艺形式对节目的影响,缺点就是不能很好地与广播媒体本身的特性结合,尤其是在今天多种节目形态融合的发展中,区分标准相对模糊。

1.文学节目

广播文学节目的形式很多,受众面也比较广。如长篇小说联播、广播小说、影视剧录音剪辑、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配乐散文和诗歌,等等。几十年来,《杨家将》、《三国演义》等很多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播讲成为老少皆宜的午后浓茶,既普及了传统文学,又为老百姓提供了大众化的娱乐。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阅读与欣赏》,方明、林如等老一辈播音艺术家向听众读解了无数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今天的广播文学节目更加注重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现实生活,形式更加多样。如2008年度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文学节目获奖作品中,有《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的哥马路虾的文学梦》(黑龙江广播艺术中心)、《从张爱玲到李安——小说色·戒的电影解读》(湖北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台)等优秀作品。

2.音乐节目

音乐节目在广播文艺节目中播出量占首位。目前,无论中央台还是地方台,都办了音乐频率,包括以主持人为核心、涵盖各种形式音乐节目的专业频率,如北京音乐广播。也有以音乐为主体、主持人只起串联点睛作用的类型化音乐电台,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在其他非音乐性专业频率中,音乐节目的比例也遥遥领先。这一切都源于音乐原本就是听觉的艺术。广播媒体尤其是立体声调频的传播技术手段,将音乐节目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传统的音乐节目一般包括中外各类声乐、器乐曲、音乐知识和音乐教育专题节目,同时还播出精彩的歌剧和舞剧的音乐录音剪辑、选曲及音乐故事等。就近年来中国广播文艺奖常规音乐节目的获奖作品看,立意新颖、饱含民族地方特色、结合影视作品或访谈等其他形式、突破传统概念的音乐节目,受到专家和听众的喜爱。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泸沽湖畔女儿歌》、《寻找客家山歌》,用美妙的音乐演绎了绚丽的民族地域特色。此外,个性突出的音乐主持人节目也是近年来音乐节目发展的趋势。如北京音乐广播王东的《重闻青草香——美国乡村乐特辑》、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宋静的《一个音乐DJ的读书笔记》,都是节目与主持人相得益彰的优秀作品。

3.戏曲节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各种元素,并由其综合而成,通常以唱、念、做、打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中央台的戏曲节目以京、评、豫、越四大剧种为主,各地方电台会根据听众的需要,适当突出本地的地方剧种。比如戏曲大省河南省就建立了专业的戏曲广播,并以“大韵中原”作为频率品牌,以河南地方戏为主体,节目形式涵盖名段欣赏、专家说戏、名角访谈、剧坛评论、听众热线参与唱戏评戏等等,在当地戏迷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

广播戏曲节目形式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创新。有引人入胜的戏曲故事,如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千古悲歌唱扬州——扬剧故事‘史可法’》;有颇具创意的戏曲知识介绍,如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我的名字叫昆曲》;有以戏曲人物为核心的节目,如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秦腔名丑王辅生》。

4.曲艺节目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说、唱”为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段,说的如相声、评书,唱的如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似说似唱的如山东快书,又说又唱又舞的走唱如二人转、凤阳花鼓等等。正因为曲艺通过说、唱来叙事、抒情,所以它的语言生动活泼、洗练精美、易于上口。因曲艺是诉诸听觉的艺术,极为适合广播媒体的传播。

近年来,传统的曲艺艺术结合新鲜的节目形式产生出多样的具有时代感的优秀作品。如2007年度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曲艺节目一等奖获奖作品《风趣儿活泼绕口令》(河北电台新闻频率),给人“耳”前一亮的新鲜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戏剧曲艺广播制作的《滑稽王小毛之“涨涨跌跌”》,是幽默搞笑、紧贴现代都市生活的广播小品。

5.综合文艺节目

综合文艺节目是广播文艺节目形式之一,它是由多种文艺形式的节目综合而成,具有兼容性、多样性、组合性的特点。综合文艺节目可以按照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等各种文艺形式选择节目组成,也可以按照欣赏性、知识性、评介性、报道性、娱乐性等功能类型选择节目组成。它既可以做成栏目型和专题型,也可以做成大板块型,还可以制作成为广播综艺晚会。听众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欣赏到多种文艺节目,并且这类节目具有较强的可听性和较大的信息量。加上由主持人串联其中,更使听众感受到亲切、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

如今,综合文艺节目往往结合地方特色和当年的新闻事件,发挥这一类节目的包容性、组合性优势,如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公仆赞》,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南方生活广播制作的《春天的回响——纪念广东改革开放30周年》等。从2008年度开始,综艺晚会单独设立奖项,显示了这一类广播节目的强盛及其前景。

(二)按节目制作方式分类

这是顺应广播节目制作和传播特点的分类方法,它可以使编导更准确地把握广播媒体的特征,从技术手段上规范广播文艺节目的传受原则,更有助于广播文艺节目“广播化”。

1.直播类节目

直播类节目一般指演员直接在演播室表演具体的文艺形式,或是指广播电台对大型文艺活动的直播、转播。通常情况下,后者在今天的广播电台中更为普遍。这类节目基本没有录制、剪辑的过程,将音乐会、剧场表演等文艺活动通过广播媒体直接播出给剧场或活动现场外的更多听众,使之产生面对面审美交流。它是广播文艺普及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

2.剪辑类节目

剪辑类节目是我国广播工作者的独创。影视剧录音剪辑,戏曲、歌剧、舞剧等的录音剪辑都是广播电台文艺编辑的特殊业务。实践证明,这种节目形式至今仍很受听众的欢迎。剪辑类节目既是对原有艺术形式的传播,又能把编辑自己的主观感受传递给听众。编辑通过对影视剧的剪辑和重新编排,甚至配搭了旁白、解说,使听众在欣赏活动中获得了经过编辑体验和再加工之后产出的艺术形象,从而更直接或更具导向性地被影视剧作品感染,其实这也是编创引导性的极大体现。2008年度,中国广播文艺专家奖首次增设了影视剧录音剪辑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