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13840200000052

第52章 数字媒介与艺术创新(2)

今天,数字技术迅猛渗透到生活每一个角落,“声音、图像、文字、音乐、动画、影像”,几乎没有一种媒介形态还能够独立于数码技术而获得新的发展。如果说口语传播是人类听觉的延伸,印刷媒介是人类视觉的延伸,电子媒介是人类中枢神经的延伸,那么,今天的数字媒介时代,则是以互联网为中心媒介的网络时代。新兴的网络媒介从实时互动、非线性、超链接等多个方面补足了传统媒介传播方式的缺失。这种全面的更新与改造过程,用“革命”二字来表达其强烈程度似乎也并不为过。

目前,许多家庭都安装有电话线、有线电视电缆和宽带网。通过电话上网或有线电视网上网,实现信息的交互式查询,或是采用“数据广播”的形式,电视台不断地向外传送大量信息,使用户能从接收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资料……不论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对普通百姓而言,最终的收获就是,电视不仅能观看电视节目,而且可以查看股票、金融信息,还可以阅读主页,查找新闻,随心所欲地观看自己喜爱的影视节目。

从技术上来说,互联网的普及已经混淆了通讯、媒体和文化的行业界限。未来发展的前景,是多种媒体的信息制作、传输、接收和显示一体化。除了电话、有线电视、互联网和卫星的结合,还有通讯、计算机、信息内容的结合,数字艺术的创作与接受是否如某些人所预言的“必将从网络发展中获得益处”,新兴数字艺术是否真的会在网络通讯的综合发展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这些说法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从媒体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必将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融合。在不久的将来,电视和新兴媒介也许会在一个平台上运行,新闻媒体与文化产业也将实现集中。如今在美国,一场方兴未艾的媒体、电讯、电子和文化企业的跨行、跨地区的兼并大潮正在形成。

自从数字媒介被引入艺术生产领域以后,各种艺术生产形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艺术作品所凭依的不再只是传统的书刊和报纸,还有精美的光盘或网页。

音乐、美术、摄影、戏剧、电影乃至于广播电视艺术都逐渐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乔迁到网上。在传统艺术受到强烈冲击的同时,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数字艺术”正展现其风采和魅力。处在这样的转折期,艺术理论工作者不能不关注网络时代文艺所面临的变革与挑战,他们不仅将电脑用作自己的工具,而且在研究方法、思想观念等方面也不得不根据时代前进的步伐做出相应的调整。数字媒介的入侵,使艺术家和理论工作者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就艺术研究者而言,他们与艺术主体、艺术对象、艺术伴侣、艺术手段、艺术内容、艺术本体、艺术方式、艺术环境、艺术机制等等一系列的既定关系无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数字时代的工具和理念的突变所带来的革命性挑战,已经并正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每一个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习惯。对于一个数字时代的公民而言,“角色飘移”与社会分工、流动自我与定型自我、个人定向与公众定向等有关主体身份认同的危机不断加剧,人们在获得社会定位的多种选择的同时常常会被一种茫然失措的感觉所笼罩;广度文化与深度文化之间、无师自通与学有常师之间以及游戏与教化之间的矛盾似乎也在日益加深,并使传统的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模式日益捉襟见肘;网络视野与传统视野的差异、高科技与人文精神的对立以及信息自由与社会约束的不平衡现象一时还难以得到控制,并已经使得传统文化和艺术观念中的人文色彩越来越淡薄……

除此之外,数字技术带来的“比特对缪斯的挑战”还表现在许多相关方面。例如动态艺术与静态艺术、虚拟现实与传统艺术、超文本与传统文本、数据库艺术与叙事艺术、空间文化与时间文化、全球化与民族化、远程文化与近程文化、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关系等等。当然,最显而易见的变化还是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众文化方面,例如电视的变化。有研究者将传统的模拟电视流程(以磁带为介质)和全面数字网络化的电视流程进行了比较,认为数字电视与模拟电视的差别在未来的5-10年内将改变人们的电视观念(例如,电视是什么?电视能干什么?等等)。

据资料介绍,传统的“模拟电视流程”和“全面数字网络化的电视流程”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这两者的差异所带来的深层变革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仅仅从表面看,二者的区别就已经部分地反映出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载体的变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

模拟电视流程:前期拍摄(磁带)——后期制作合成(磁带)——节目审看(磁带)——节目播出(磁带)——节目入库(磁带)

全面数字网络化的电视流程:前期拍摄(磁盘)——后期制作合成(磁盘)——节目审看(磁盘)——节目播出(磁/光盘)——节目入库(磁盘阵列/光盘/数字磁带机)

从以上流程不难看出,模拟电视流程以磁带为介质,尽管中间有部分环节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但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磁带和磁盘之间的转换,并且节目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磁带上。而在数字网络化的电视流程中,电视节目从一开始就以磁盘为介质,继而在网络上流通,最终节目则以磁盘阵列、光盘、数字磁带机进行存储。

而以上述介质进行存储的节目,将会更加便于检索,并且为节目素材的再利用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条件。

也许有人注意到,早在世纪之交,文艺理论界在讨论当代学术热点问题时就已经有人就把“数字艺术”称为时代的“显学”了。有文章指出,“数字网络正在世纪之交的舞台上崭露头角,使先于自己而出现的种种媒体都相形失色”。作为新一代媒体的数字网络,在广义上包括电信网、广播网和电视网等,而狭义上的“数字网络”则专指数字计算机网络,尤其是作为国际广域网之代表的因特网。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还没有过比因特网更大的机器,没有比因特网上更大的图书馆,没有比因特网引擎更为便利的检索工具,但是,在人类历史上似乎同样没有过比掌上终端更小巧的智能工具,没有比因特网上虚拟社区规模更小的现实社区,没有比因特网上数量更多的信息垃圾,也没有比因特网更令人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

对于艺术来说,一方面,历史上的出版“门槛”从来没有像网络时代这样低,世界范围内“竖子成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方便。与此相应,“人人都可成为艺术家”的前景从来没有像网络时代这样具备实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兼通科艺的人才从来没有像网络时代这么紧俏,对于艺术工作者数字化技能的要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普遍、这么严格,与此相应,成为一个文理兼通的艺术家的难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大。但是,不管怎么说,数字技术在网络化的支持下为实现艺术生产力的大解放提供了可能,艺术家随意创作艺术景观已不再是梦想,观众与作者的艺术交流将会变得更加自由,即使一个没有受到过正规训练的艺术爱好者也会有机会充分展示艺术潜能。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数字技术对艺术生产力的不断解放,传统艺术世界必将发生改朝换代式的历史巨变。

数字媒介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艺术活动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教育体制和内容,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展望未来,数字媒介与艺术将互相促进、丰富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