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
13840200000040

第40章 主旋律电视剧审美化刍议(1)

■王伟国

近两年来,韩国的电影和电视剧出现了比较繁荣的景观,国际影坛也越来越关注韩国电影,各电影节竞相发出邀请,从1998年至今,已有268部韩国电影参加了各类国际电影节,同时也取得可贵的市场效益。韩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柳在沂先生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总结了这一现象,他说:“市场运作、从业人员素质高、影片质量好、观众对国产影片的支持”是使韩国电影繁荣的原动力。从这四个方面看,影片的质量是关键。影视作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利润的高低,必然也促成制作者必须全力以赴、全情投入。高质量的影视作品,才能推进市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才能获得观众的青睐和支持;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必然需要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从而构成制作、市场的良性循环。韩国影视业的新景象值得我们思考。

加入WTO后,中国电视剧面临迫切而严峻的挑战。挑战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入世后,西方的影视作品以“大片”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要直接抢占这一十分有潜力的市场,这是很严峻的挑战。西方影视作品尤其是电影作品进入中国市场不是现在才开始的。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好莱坞电影就进入了中国市场。然而,在党领导下的左翼电影在美国电影和国民党电影的市场中,硬是争取了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后来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电影也进入过中国市场,同时西方的有些电影理论也传入中国。这一传入对中国电影产生了两点影响:(1)促使中国电影理论界和创作人员思考了“电影是什么”;(2)借鉴了西方电影理论优秀成果和优秀作品。同时,中国电影艺术家创作了一批很具创新意识的优秀电影作品:《邻居》、《沙鸥》、《生活的颤音》、《小花》、《人生》、《苦恼人的笑》、《红衣少女》……继而是《黄土地》、《红高粱》……中国电影界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电影也开始走向国际。再往后是90年代中期,美国电影以“大片”形式再次登陆中国电影市场。这次登陆是在中国电影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出现的,尤其是《泰坦尼克号》在中国获得了良好的票房份额。但也应该看到并不是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大片”都获得了成功,如《黑客帝国》。美国大片登陆中国电影市场,使中国的电影艺术家进一步明确了当今电影发展的新趋势,即数字化的高新技术对电影产生的深远影响,它不仅改变着传统的“胶片电影”的“形象”,使之换上了“数字电影”的“形象”,而且使电影的美学观念也随之丰富、发展,从而促使电影的第四次革命向纵深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各国的文化交流也必然会进一步发展。面对这一趋势,我们的影视人既不能怕也不排斥,应充分利用我们民族文化的优势,发展自己,同时也吸取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来丰富自己,接受挑战:你可以走进来,我也可以走出去。就像戏剧一样,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也有布莱希特体系,也有梅兰芳体系。他们既相互借鉴,又自各独立,构成人类戏剧文化的灿烂之星。

第二,来自国内不成熟的影视剧市场环境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挑战比第一个挑战更为严峻。这一挑战包含了两个方面:(1)电视剧的质量不尽人意,粗制滥造的作品不少,低俗、媚俗,宣扬错误的价值观,进而在剧中渗透情欲、物欲、权欲的人生观;宣扬不正确的历史观,随意歪曲、改编文学名著,利用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来赚钱的极端功利目的突出等等。观众不看质量低劣的电视剧是最大的挑战。(2)不规范的、不成熟的“市场”环境。在制作、流通、法规、制度等问题上还显得不协调,还没有充分调动“市场”的杠杆作用,所以使一些低劣“产品”进入“市场”,大大影响了“市场”的正常发育,这不能不是另一个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只有把自己的事做好,沉着应战,并在应战中进一步发展自己。

努力提高电视剧质量,大力提高电视剧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全面地、主动地迎接各方面的挑战,促进电视剧创作和电视剧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电视剧现象比较特殊。中国电视剧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树立正确的创作思想,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那种淡漠‘二为’方向、远离群众实践的倾向,那种迎合低级趣味、‘一切向钱看’的倾向,那种鄙薄革命文艺传统、推崇腐朽文艺思潮的倾向,都是错误的,应该坚决反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并进而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要始终不渝地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和群众。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并告诫“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江泽民同志强调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他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江泽民同志还特别强调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里不厌其烦地回忆、学习党对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是因为这些重要的论述,应成为电视文化者共同的宗旨和精神力量来源,也应成为面对挑战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原动力。面对中国电视剧创作还存在的不少问题,我们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电视剧文化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民族精神铸造中占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起着其他文化艺术难以替代的作用。一部优秀电视剧的播出,不仅能成为亿万人民生活中所关心的事,同时也会在观众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那种将电视剧艺术说成“快餐文化”、“纯娱乐文化”、“俗文化”的倾向,都程度不同地导致电视剧走上平庸化、低俗化的歧途。这些都是与建设中国特色电视剧文化相背离的。

然而,在指出电视剧创作中存在着“平庸”、“低俗”、“媚俗”的同时,还必须指出一部分主旋律电视剧拍得不好看,群众不爱看的问题。虽然“收视率”不是衡量作品成败的唯一标准,但确实也存在着收视率很高的主旋律作品,如《长征》、《开国领袖毛泽东》、《大雪无痕》、《女子特警队》……这些作品很受广大观众的欢迎。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总结一些经验是必要的。

其一,消除对主旋律电视剧认识的片面性。片面性之一,将主旋律作品仅仅理解为是一个题材问题,认为题材大、重要的肯定会受欢迎,拍出来群众会爱看的。其实群众爱不爱看是一个审美情趣问题,虽然和题材有一定关系,但题材好、重大与群众爱看还不能画等号。题材是很重要,但题材不能决定一切。现实中,有些电视剧的题材确实很好,很重大,但往往没有达到应有的社会效益。片面性之二,提倡弘扬主旋律,忽视了多样性。所以往往出现主旋律作品在风格、样式、类型、题材以及表现方法上显得比较单一、不够丰富,因此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种审美层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