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13840000000008

第8章 广播媒体主持人的基本素质(5)

7月15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责成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就此事件组织召开专家评估会,集体设计了实验方案,并委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陈敏教授组织了模拟实验。专家根据论证及实验结果认为,在包子肉馅中使用大比例纸箱的可能性不大。蒸熟后肉馅呈散状,根本不具备猪肉包子馅呈团状的基本特征;肉馅有嚼不烂的感觉,外观明显可见纤维状物质存在,无论从外观和口感,都很容易被消费者发现,不太可能被消费者接受并食用。即使猪肉中仅掺入5%的纸箱,肉眼依然能分辨出其中的纤维状物质,经品尝也有嚼不烂的感觉。

接着,北京工商部门与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制片人和记者进行了核实,并调阅了记者拍摄的原始录像带,发现了疑点。由于调查人员对节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表示质疑,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据此决定将初步调查情况提交公安机关,侦破此案。

7月15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成立专案组对此进行立案侦查。侦查发现,此节目内容是北京电视台2007年新聘用人员訾北佳一手策划、编造的虚假新闻报道。原来,为了谋取所谓的“业绩”,訾北佳花钱雇人“摆拍”了用“纸箱做馅”的假新闻。后经法院认定,訾北佳作为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的临时人员,故意捏造事实,编制虚假新闻,并隐瞒事实真相,使虚假节目得以播出,造成恶劣影响。

其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的行为,损害了特定食品行业商品的声誉,情节严重,已构成损害商品声誉罪,依法应予惩处。据此,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訾北佳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

这就是轰动2007年的纸箱馅包子事件。一则假新闻,竟然引发北京全市的“食品恐慌”——此事件之后,全国宣传系统进行了检查和学习。

事件当事人訾北佳作为媒体工作者,显然违反了“新闻真实性”原则。炮制“假新闻”的时候,他可能只是想做一条能够引起关注(说得更直接一点,是带来高收视率)的节目,从而获得“业绩”。但是,他没想到,这则假新闻导致了公众对首都食品安全工作的不信任,不仅损害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声誉,而且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果说訾北佳“知假犯假”是忘记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或者说他抱有侥幸心理捞业绩,那么,如果他能有些“大局意识”、能想想“党性原则”、能意识到这么做的严重后果,他还“能”或者说他还“敢”这么做吗?

“大局意识”实际上就是要求媒体工作者“学会分时分事对待问题,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广播媒体来讲,主持人对节目的主导作用更大,很多主持人都是“采、编、播”一体,所以,广播媒体主持人的“大局意识”需要更强一些。

4.主持人通过宣传“主旋律”来引领受众

对于主持人来说,“党性原则”在节目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弘扬主旋律、宣传主流价值观、塑造主流精神,从而起到引领听众的作用。应该说主持人大多数时候是通过弘扬主旋律来落实“党性原则”的。

其实,绝大部分同行都能够有意识地在不同类型的节目中通过不同形式弘扬主旋律,但是既然是写书,我就一定要把事情说清楚,否则会被同行们耻笑——你怎么那么不主流呢?还是举例子吧,我钟爱这种表达方式,直接、形象、避免废话……2009年国庆节前北京媒体对国庆演练活动的报道就很能说明问题。

新中国60华诞,举国欢腾,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为祖国的强大倍感自豪。国庆前夕,庆祝大会、阅兵式、联欢晚会等活动在北京进行了几次演练和彩排。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扰民,演练活动安排在晚间进行。但是参演人员较多,规模较大,涉及的方方面面较广。为了演练和彩排顺利进行,并且达到预期效果,北京市进行了交通管制,从演练队伍驻地到天安门广场,再到疏散区,最后到返回集结地,这一条线路基本上限制了车辆通行,特别是交通管制沿线居民,出行确实多少受到些影响。比如有位听众就反映因为没车,她从西单一直走回到西直门。这种情况下,作为有责任感的媒体工作者不能去渲染交通管制给市民出行带来的不便,因为交通管制的积极作用要远远大于它的不便,而且北京市提前很多天就通知交通管制的具体措施,使市民有了相应的准备,为了减少扰民,还取消了一次演练。作为主持人,我们在说到交通管制的时候,不用刻意回避“个别居民出行不便”的问题,我们只需要善意地去引导:交通管制是为了国庆当天的庆祝活动更出色,全国人民都希望看到精彩的庆祝活动,因为这是向世界展示国家形象的时候。有很多人都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大家无私的奉献就是为了祖国母亲60华诞的庆典顺利、精彩。全国多少人民想奉献还没有机会,您早点回家、晚点出门,把交通管制时间让一让,就当为国庆作贡献了。主持人把主题由“交通管制带来的不便”引到“为祖国奉献”上面,减少了说教口味,让听众正确理解“临时措施”,把听众注意力转移到对国庆大典的期待上面,实际上就是沿着主旋律的方向去引导听众。

另外,参加2009年国庆游行的队伍里有很多大学生,他们顶着烈日酷暑反复进行高强度训练,确实很辛苦。对此,有的媒体报道过多地渲染了学生的辛苦,而我认为媒体宣传的落脚点应该放在“荣誉感”上面,是强大的荣誉感和为祖国献礼的心情支撑着年轻的大学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辛苦,出色地完成了游行表演。

暂且抛开上面两个例子不谈,单说什么是主旋律?什么是主流精神?奉献是主流精神,为了荣誉、理想而坚持奋斗是主流精神,热爱祖国是主流精神……明白这些,再回到上面的例子中,甚至推而广之,主持人自然而然就知道从何种角度去提炼观点了。

我主持节目的体会是:不必刻意地追求为节目贴一个“大标签”,甚至上纲上线。根据事件提炼适合的话题,根据话题阐释适合的观点,自然而然地向听众传递真善美、传递遵纪守法、传递奉献爱心……

刘备说“不以善小而不为”——事件不分“大”与“小”,再小的“善”只要是符合主流精神的,我们就可以宣传,再小的“恶”,也可以拿出来批判,以此潜移默化地引导听众。再来看个例子吧。

交通广播某年10月6日《一路畅通》节目早间版,主持人先后两次选读内容不妥的听众短信。这次节目的话题是“说说目前心里是什么滋味”。主持人说:“刚才有位朋友不是还说了嘛,本来今天迟到了,心里特苦,但后来发现吧,有位同事特别好心地早到了,替不少的同事都打卡了,立刻就觉得无比的幸福。”之后,另一位主持人说:“这个3681觉得太苦了,说现在我们老板正等着我,他估计被堵在路上迟到了。5360也是一样……”前一位主持人接过来说:“没错。本来堵车要迟到了,但是我同事先到了,开始觉得挺苦的,后来没想到他特好,帮我把卡给打了。现在非常感谢他,由苦变甜了。”让别人帮助打卡是弄虚作假的行为,不应在节目中选读这种是非不分的短信。

替人打卡看似小事,却不值得提倡。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主流价值观,是媒体应该宣扬和提倡的。所以,主持人对具体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应该有根据“主旋律”抑恶扬善的能力,有积极引导听众的意识。

同时,事件不分大小,只要是对听众有意义的,任何话题皆可入主持人之嘴。说到“有意义”,我又免不了啰嗦几句。广播媒体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自主空间比较大,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一些可以增加亲和力,和观众产生亲近感。如果说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稍显“随意”,但这种“随意”不等于“语言内容”的随意,不能把“毫无意义”的内容传达给听众。作为有权掌控节目进程和内容的主持人要记住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杀人的生命。我要说的是:“把有限的节目时间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详听2009年《1039交通服务热线》版头)!”节目不一定都要有教育意义,答疑解惑、观点交流、情感宣泄……都可以,但是绝对不能毫无意义。在这里我举一个反面的例子吧(其实我不爱干这活儿,就不点名了):有一档互动性很强的节目,主要是念听众的短信,主持人和听众进行随机的、针对性很强的交流,这种交流形式很受听众喜爱。某期,主持人提出的话题是:你在假期干什么了?有的听众说去父母家陪老人,有的说陪孩子上辅导班,有的说自己去上课充电,有的说去修车,有的说和朋友一起出去玩……说的内容五花八门,主持人随机念短信,再加上简短的点评,内容和形式上都还算活泼。突然,主持人念了一条:手机尾号的朋友说,我家的狗和楼下的野狗打起来了,满身是血。另一位主持人,女的,接话说:满身是血?是你家的狗满身是血,还是野狗满身是血?念短信那位主持人,男的,接着说:给你们家狗改名得了,叫“猛子”!女主持人:这狗还真有点猛劲,你得谢谢我们给你们家狗改了个好名!再看下一条短信……

我不知道“我家的狗和楼下的野狗打起来了,满身是血”这条短信和本期节目主题“你在假期干什么了”有什么关系。因为主题说的是“人”干什么了,而短信说的是“狗”,完全和主题不搭边,主持人本来就不应该念出来。即便念出来了,似乎也应该关心一下“狗”的伤势,从“人道”这个层面出发,应该本能地去问一下家狗和野狗这“两条生命”现状如何,而不是漠然地甚至坦然地给狗改个名字,送个外号。这期节目总体来看,不能说做得不好,但是就这段话来看,两位主持人的对话是“错上加错”。我没有吹毛求疵的意思,只是想强调一下:主持人千万不能拿毫无意义的节目内容来浪费听众的时间——浪费别人的时间,那罪过可就大了……更别说体现主流价值观了。

5.对新闻敏感性的认识以及对新闻的正确分析

做媒体的,总想挖个“头版头条”出来,心情可以理解——“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郭德纲语),做出成绩、做出影响,是每个媒体工作者(主持人)都可以盼望的,也是都应该盼望的。但是面对一个具体事件的时候,我们必须做出正确的回答:这个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这里需要你的新闻嗅觉。

这件事能引起关注吗?——这里需要你敏锐的判断力。

报道这件事有意义吗?——这里需要你的分析能力。

我应该站在什么角度、持什么观点来报道?——这里需要你提炼观点的能力。

说到哪种程度最适合听众接受?——这里需要你的经验。

我该怎么说清楚?——这里需要你的语言表达能力。

上面说的这些能力,来自于学习、研究、从业经验以及针对具体新闻的理性分析。“围绕确定的选题,都会有庞杂的客观事实与之相关联,如何精准取舍相关的事实材料?如何在冗长的信息流中剔除不确定及容易引起歧义的因素?从已经获得的材料中提取出与事件本身存在必然逻辑关系且最能说明问题、表达观点的新闻事实,必须要经过一个对新闻事实理性分析把握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吉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记者观察》栏目中一期典型的节目:《记者观察》曾与省内一家媒体同时报道了某房地产公司在住宅小区开发中擅自扩大面积,侵害一家街道集体企业地产权益的事。报道播出后,那家媒体被房地产公司告上法庭,并因“报道失实”而败诉,《记者观察》栏目则安然无事。

相同的报道却引出不同的结果,原因就在于对事实的把握是否准确上。在对这起土地侵权事件的调查中,记者获得了如下的新闻事实:1.房地产公司超规划占地;2.街道企业产权被侵害,其损失折合人民币达二十多万元;3.街道企业即将倒闭、工人下岗。经分析,在这三件事实中,前两件事存在因果关系,这已从相关的批件、文档及土地和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中得以证实,但企业倒闭与产权被侵害是否有内在的联系,因缺乏证据而不能确定。因而,《记者观察》的记者在采写这组报道时,提取了逻辑关系密切的相关新闻事实,并有意避开了新闻事件中的不确定因素,将立意确定在怎么样规范房地产开发中的违规行为,确保产权持有者的利益不受侵害的问题上来。而某媒体的失误则在于忽略了对新闻事实的把握,简单推导而得出“违规占地,侵害产权持有者,致使企业倒闭工人下岗”这样一个错误的结论。

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何运用新闻材料、能不能准确地把握事实、怎样提出观点是考察在广播节目中占主导地位的主持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而主持人对新闻敏感性的认识,实际上就反映了其把握政策的水平和能力。主持人新闻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来自于主持节目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是持续的主动的学习和研究,这恰恰是很多“成名”的主持人所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