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海外新闻出版实录2009
13839800000034

第34章 德国奥伏鲍出版社的破产风波

2008年,德国奥伏鲍出版社宣布倒闭的消息见诸报端以后,德国出版行业受到沉重打击,一时间行业内外有风声鹤唳之感。面向大众的报纸杂志,连篇累牍地报道了奥伏鲍出版社破产的前因后果。

辉煌留在前东德民众的记忆里

在德国,与其他行业的“悲欢离合”一样,出版行业的兴旺或破产原本是家常便饭。然而,作为独立的中型的年经营额1500万欧元、拥有60名员工的奥伏鲍出版社,其倒闭却引起不小的震动,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奥伏鲍出版社曾经与狄慈出版社并驾齐驱,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前东德)有代表性的世界知名出版社。奥伏鲍出版社创立于1945年,与前东德的战后重建、拉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同步。从那时开始,前东德的出版业一直由奥伏鲍出版社和狄慈出版社充当领头羊。一方面,狄慈出版社以出版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以及各种社会主义文献为主;另一方面,奥伏鲍出版社忠实执行前东德的文化政策,一直以文学出版为中心。由于靠近前西德,由于东欧与西欧只有一步之遥,奥伏鲍出版社在实际的出版过程中,免不了要徘徊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奥伏鲍出版社既出版歌德、席勒等古典作家的作品,又出版托马斯·曼、海尔曼·海塞等现代作家的作品,主动与世界文学同步发展,有时“积极”到侵犯作者版权的程度。奥伏鲍出版社既有像贝托托·布莱希特、阿尔诺尔·茨韦格等组成的豪华作家群体,又为前东德培养出像克里斯诺·沃尔夫、克里斯托夫·海因等大批新作家。奥伏鲍出版社的文学作品以内容优秀、价格低廉而为前东德的国民所熟知。在贯彻社会主义文化政策上,奥伏鲍出版社在前东德所有出版社中是最出色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自从横亘在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被推倒以后,前东德和前西德重新实现统一。

与其他国营出版社一样,奥伏鲍出版社也开始面临生存危机。这时,伯尔尼托·F.

龙格维茨站出来了,他被称为“奥伏鲍出版社的救命恩人”。龙格维茨原来是“革命斗士”,也有人称他是“貌似的革命家”。由于他赚钱不择手段,又是法兰克福身背恶名的不动产业者。

1991年之前,由于龙格维茨所谓的“违法经营”,曾受到德国一家国营信托机构的处罚。1991年之后,不甘于现状的龙格维茨通过这家信托机构出资收购了奥伏鲍出版社,当时就被德国出版界称之为“英雄”。在这次收购中,龙格维茨设法使奥伏鲍出版社脱离国营的范畴,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信托机构对他拥有的法定的处罚权。据龙格维茨介绍,1995年他再次动用5000万欧元,从属于实际所有者的前东德文化同盟手中,把包括著作权在内的奥伏鲍出版社的全部财产购买过来,真正变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可是,从今天看,1995年的“完全收购”却为奥伏鲍出版社埋下了祸根。

在真正得到奥伏鲍出版社以后,龙格维茨对德国媒体热情洋溢地说:“我既要当投资家,更要做出版人。不仅要保持奥伏鲍出版社‘战后德国(指前东德——编译者注)最重要的出版社’的地位,而且还要使之继续发展壮大,不断提高出版社的品位和层次。”

但是,作为奥伏鲍出版社真正财富的原东德的著名作家们,在1990年以后与奥伏鲍出版社渐行渐远,陆续与原西德有实力的出版社结盟。例如,贝托托·布莱希特生前就把自己的著作权从奥伏鲍出版社转到原西德的斯阿肯穆夫出版社。

再如,克里斯诺·沃尔夫和克里斯托夫·海因现在也签约于斯阿肯穆夫出版社。

当然,尽管大批著名作家“背弃”奥伏鲍出版社,留下的作家们的作品也有大获成功的。比如,奥伏鲍出版社出版的维克托·克雷姆贝拉的日记,在全世界引起了反响。据说美国一家出版社购买该书的版权,支付的版税高达50万美元。最近,与奥伏鲍出版社“同生共死”的韦尔纳·普鲁士尼库的遗作、长篇小说《站立在年市的广场》,出版发行时间不长就成为畅销书。然而,这些好作者、好作品拯救不了奥伏鲍出版社,因为该社的债务负担太重了。

2008年5月30日,奥伏鲍出版社的主人和所有者龙格维茨,以书面形式向社里的经营负责人发出通告:自己已无力提供资金,做不了债务担保,不得已宣布奥伏鲍出版社破产。由于事前没有任何征兆,事后也没有对员工们做任何解释,员工们感到突然、震惊和悲愤。虽然如此,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奥伏鲍出版社进入破产手续办理的程序。目前,在破产财产管理者的指导下,正在清查出版社的财务状况,研究“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可能性。

“醉翁之意”

据消息人士说,龙格维茨好像早有准备,2008年3月他就在法兰克福成立了名为“阿尔特出版有限责任公司”的新出版社,把奥伏鲍出版社的著作权等财产转移过来,延续其出版事业。龙格维茨在宣布奥伏鲍出版社破产以后,随即把那家信托机构的后继者——联邦统一特别任务局告上法庭,理由是信托机构在1991年没有解决所有权问题就把奥伏鲍出版社出售给自己,使自己蒙受巨大损失,要求联邦统一特别任务局向自己赔偿损失1.83亿欧元。传媒认为,龙格维茨“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人为地让奥伏鲍出版社破产,尽可能地收回资金,准备“乘虚而入”被次贷危机笼罩的美国房地产业。

美国《纽约时报》说,目前的美国,用过去只能买几幢别墅的钱,现在可以买下一条街。龙格维茨以牺牲出版社为代价,打算到美国买街了。

(商若男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