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表现出了一种世俗、通俗的美学趣味,即平凡的美学趣味。这种美学趣味以大众的普通生活作为审美观照的对象,为普通人的生活寻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支撑。在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上由崇高美向平凡美的扩展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以提升道德为目的的艺术和提供快感为目的的艺术,同时成为了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美学兴趣。这种美学趣味的表现,集中体现在重亲情伦理、自强不息,反对等级差别,倡导平等的平民美学趣味,同时也出现了一种以视听感官生理上的快感淡化乃至替代精神美感的错误倾向。
中国的电视剧当然还担当着审美教育的重要角色。“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娱乐寓于其中”是审美教育实现的基本法则。从审美教育的视角看电视剧对当前生活的影响,它除了承担着形象宣传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外,还肩负倡导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广大百姓排忧、解难、释惑,以及帮助他们了解时代、了解生活,鼓励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提供健康的精神娱乐的时代使命。首先,要正确认识或廓清电视剧中夹杂的诸多的非审美、非理性的有害的思想内容。如在商战题材电视剧中出现的豪华风、享乐风,对反面人物人性化表现的失度,置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不顾,大量表现男女性爱的床上镜头以及充满血腥味的暴力镜头,一味解构崇高、颠覆理想、亵渎人类健康思想感情的美学倾向等。非理性情感、欲望、隐私尽管也是人类的生命元素,但有意夸大这种元素,而忽略人的生命超越和社会理性对这类元素的制衡作用,就会使艺术失去真实感。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并不是一种非理性情感、非审美欲望主导社会潮流的社会,其主流是法制的深入人心和文明的进步。
尽管我们不否定非理性情感甚至病态情感在生活中的存在,但这种真实如果不纳入人类文明的复杂关系中考察,就难以达到艺术的真实。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柏拉图就曾要求艺术“像住在风和日丽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电视剧理应表现世俗健康的生活情趣,寻求产生病态情感的社会根源,充分重视审美教育的作用。柏拉图对艺术的态度值得我们今天深思,“像诗、戏剧或者绘画、音乐这样的作品,作为艺术品,可能是很有魅力的、吸引人的,但从对人的教育作用来看也可能是很坏的、应该禁止的。”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对犯罪剧的限定以及对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视剧的禁播,都说明电视剧重视审美教育的迫切性,一些电视剧表现出的审美负价值倾向已经模糊了人们对生活的正确认识。应该看到,一方面,审美固然包含了娱乐功能,但审美绝不仅仅只是娱乐;另一方面,审美教育还不能等同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直接诉求,审美教育应当寓教于乐。中国电视剧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文艺轨道,理应正面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但这并不就是说审美教育等于政治宣传。1919年蔡元培先生在《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一文中呼吁:“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1917年,他就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普及美育的思想,力主在民众中传播“纯粹之美育”,并指出实施美育普及具有改善国民性的深远意义。在对待审美教育和意识形态关系上,要看到两者的一致性,也要理解艺术的本质不是“简单时代精神传声筒”,而应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真正的审美形式。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大众文化”在中国和西方的不同释义?
2.何谓“当代中国大众审美文化”?谈谈你对当今大众审美文化的认识。
3.联系作品,分别谈谈你对“《渴望》热”和“《围城》热”各自的文化意义的理解。
4.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的多元文化格局。
5.简述20世界90年代以来电视剧对大众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第十一章】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民族风格与民族气派
主要内容
★改革剧、反腐剧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发展
★《苍天在上》、《英雄无悔》的轰动效应
★先进人物形象的文化蕴涵及其形象创造
★世俗生活剧的美学趣味
★现实题材电视剧诗化文本的特征
★纪实性电视剧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与美学追求
★非现实主义电视剧文本的几种类型
作为主导当代大众文化消费的一种艺术样态,电视剧的兴盛拓宽了当代美学研究的视野。在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中,虚构文本的艺术真实包括现实主义审美形态的艺术真实和非现实主义审美形态的艺术真实。本章主要探讨虚构叙事文本中的现实主义艺术真实。
现实主义潮流在中国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历史变迁以及在中国当代社会的激荡、流变和会通,使得现实主义艺术与现实生活建立了一种牢固的同构关系,确立了现实主义在中国文坛上的主流地位。现实主义的艺术真实在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价值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实主义的丰富和拓展,为电视剧成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主要样式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重大社会问题剧立足时代需要,高屋建瓴,努力把握现实生活中的主要矛盾,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直面现实,与时俱进,开拓未来,塑造了一批先进人物典型。由于这些先进人物准确地表达了普通百姓的理想和追求,加上注重审美化和艺术化,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以普通人为表现对象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其平凡美学趣味的张扬和对作为历史主体的普通人的价值的确认,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也丰富了现实主义艺术的美学内涵。此外,一些具有诗化特征的现实题材电视剧,继承和发扬了中国艺术热爱生活、歌颂理想、注重人生境界的人文传统,它直面人生,史中觅诗,其对主体精神世界与社会现实关系的把握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内核和智慧,给人以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和人生希望。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在题材选择、人物形象塑造和叙事艺术等方面,都有许多创新值得总结。
第一节 重大社会问题剧的文本类型与艺术特征
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中,重大社会问题剧的文本特征首先表现在,它能够借助艺术形象集中反映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准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点,从而成为时代精神表现、伦理道德嬗变、审美趣味迁移的生动写照。其次,重大社会问题剧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现实状况紧密相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了当代社会新型意识形态与民族精神价值的建构,因而常常引起广大观众的心理共鸣。改革题材剧、反腐题材剧作为重大社会问题剧的主要类型,其文本大多较好地处理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在艺术表现当代政治理想、满足观众审美需求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审美范式。
一、改革题材电视剧
表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必然趋势,寻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为改革英雄树碑立传,是改革题材剧的主要内容。
首先,改革题材电视剧追求表现社会生活的力度、深度和广度。虽然,“题材决定论”是错误的,但“题材无差别论”也是不对的。题材并非与艺术创作无关。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表现改革的题材,都表现了中华民族在改革中的觉醒和崛起,承担起表现时代精神,为时代传神写照的重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映城市改革的电视剧,如《选择》、《省委书记》、《世纪之约》等,都从早期改革剧呼唤改革、表现观念的冲突,转向探索改革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等根本性问题,把握了城市改革实质性课题。以农村社会变革为表现内容的改革剧,则把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改革带来的农民的价值观念、婚姻道德观念及社会心理的微妙变化,文化反省的倾向十分突出。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作品如《走向远方》、《巴桑和她的弟妹们》、《雪野》、《太阳从这里升起》、《篱笆·女人和狗》主要以人物形象的深层心理结构为依据,以人物自身的情感愿望为中心,表现了新一代农民对改变自身命运的努力和抗争,并对这种努力和抗争的精神嬗变的“心史”予以艺术再现;那么,90年代以来,《外来妹》、《情满珠江》、《希望的田野》、《三连襟》、《烧锅屯的钟声》、《插树岭》等反映农村变革的电视《外来妹》剧,深入到农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寻,反映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探索和思考。
部队改革题材电视剧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占有重要地位。以《和平年代》、《突出重围》、《DA师》、《战争目光》为代表,主要在和平建设和高科技背景下探索部队现代化的道路,塑造了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人民解放军英雄形象。这些电视剧立足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展现了我军为“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而锐意进取的精神。以上这些改革题材电视剧从社会大变革的实际生活出发,捕捉不同领域出现的新矛盾和牵动社会神经的重大事件,以艺术的方式记录了这段辉煌的变革历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其次,改革剧反映的是重大社会问题,它不回避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变革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经济结构的深层矛盾,国有企业转轨过程中社会的阵痛等都造成了社会的震荡。社会贫富悬殊加大,大批企业工人下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引发的社会矛盾也非常突出,中国的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深层次矛盾也日渐暴露出来,改革进入社会变革的攻坚阶段。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事件成为社会变革的突出矛盾。因此,世纪之交的改革题材电视剧,进一步表现出对企业转轨的关注,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与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紧密结合,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选择》这部根据谈歌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表现了企业面临的严酷现实。《世纪之约》表达了中国改革开放重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的理念,探讨了技术理性与人文情感的矛盾,并将思考集中在阐述“什么是先进生产力”上。《国家干部》探讨了当代政治文明和先进文化的建设,揭示了蕴藏在改革过程中干群关系的严重错位和利益矛盾。
总的来说,这些作品真实地再现了中国近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也深刻揭示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城乡差别,农村基层组织涣散,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违规操作,城市职工下岗,军队现代化问题等等,体现了现实主义艺术宏大叙事追求本质真实的美学思路。
再次,改革题材电视剧高扬了现实主义理想精神,既看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又看到现实正是实现理想的必经阶段,从而以鲜明的精神价值取向和审美理想表现美好的人文情怀和现实理性精神。《希望的田野》、《三连襟》、《烧锅屯的钟声》、《都市外乡人》、《插树岭》等农村改革题材电视剧表现更多的还是农民的尊严、诚实、纯朴和他们的理想。《选择》、《省委书记》、《国家干部》等城市改革题材电视剧立足于为改革寻求答案,不悲观、不消沉,闪烁着理想的光芒。军事改革题材电视剧如《和平年代》、《突出重围》、《DA师》、《战争目光》等更是洋溢着图1-2《情满珠江》中饰演梁淑贞的演员左翎人民军队的军魂和科技强军的时代精神。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改革题材电视剧触及到社会经济、政治体制重大变革和民族文化心理嬗变,因此,站在时代高度,表现改革者的智慧和信心,是其艺术再现的重要内容。从美学风格看,它们大多采用宏大叙事,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时代精神,从多维视野中表现中国社会的变革,丰富和发展了现实主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