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13839500000017

第17章 当代中国文化外宣形态(7)

这就是说,网络文化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以往任何文化形态都不可企及的。同时,这也表明,美国人力图在网络文化方面永远占先,永远充当网络文化的领跑者。现在,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提高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实力。有意思的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放在文化实力提高的首要位置。谁认识不清网络文化的无穷魅力,谁就必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在人类文化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像网络文化这样影响广泛深刻的文化形态:几乎在相同的时空领域中,正在和已经深刻地改变着全世界几十亿不同种族的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交际方式,乃至语言表达方式。

虽然到目前为止,网络文化尚未成为一个成熟的文化形态,但是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降临,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肯定,人类未来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必将与网络文化发生紧密的联系,处于“网”罩之下。

网络文化产生的背景决定了它的视野极其广阔。网络文化市场是以全球文化资源作为其配置对象的。美国好莱坞的动漫大片,以别国文化故事进行改编,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中国国产大片导演花巨资购买西方制造商生产的动感技术,也习以为常。在网络文化时代,各个民族之间、各个国家之间、各大洲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频率、广度、深度、规模、质量等,都大大超过以往的任何文化时代。

中国有一支令世界吃惊的网络文化参与大军。到2006年年底,在13亿人口中,中国有1.37亿网民,另有4.6亿手机用户,二者相加近6亿人口。也就是说,中国有46%的人口是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在2007年春节的7天长假中,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152亿条,平均每个手机用户的短信发送量超过33条。同类的数字,在2006年为126亿条,在2005年为110亿条。还要指出的是,中国网络文化的参与者是以每年20%以上速度增长的。

5.积极利用网络进行文化外宣的同时还应注意其负面影响

用全球眼光来看待网络文化,不仅要欣赏和利用它的积极因素,而且要关注和防止它的负面影响。譬如,黑客和骇客问题,美国有,中国也有;又如,信息垃圾问题,东方存在,西方也存在;再如,网上道德问题,全世界各国都碰到这个相当棘手的现象。网络文化中的某些问题、矛盾和麻烦,已经超越了国界、肤色和族别,它需要集中的是人类共同的智慧和共同的努力,以求共同的解决。从我国情况看,由于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加剧了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进一步凸显,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战略图谋的任务进一步加重。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上,思想理论领域杂音、噪音的传播,虚假信息和不良情绪的扩散,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蔓延,都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妨碍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亟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管理和引导。

对于网络文化,我们要始终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两手都不能放松。要按照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提出的五点要求,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特别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既要跟上网络文化的时代潮流,又要保持中国特色,走中国网络文化发展的最佳道路。

第六节 其他文化外宣形态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文化外宣方式和内容均灵活多变,体现了高度的外交灵活性。除影视、书刊、网络、体育等文化外宣形式外,我国的文化外宣形式主要还有以下几种:

一、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1.全球兴起学汉语热潮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汉语文化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关注,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目前全球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以日本和韩国为例,韩国有上百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100万,一些著名的企业出于战略考虑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员工的汉语能力。在日本,汉语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学习汉语的人数多达200万左右。仅日本五大主要中文培训学校,2004年的入校生已突破5000人,比2000年增加了5倍。

在法国,学习汉语的热潮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说:汉语学习人数在法国增长很快,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的年增长率是2%-4%,汉语则高达38%。

在美国,公立中小学学习汉语的学生由2004年的2万多人激增到2006年的5万多人。2003年,美国有200所中小学校开设中文课,到2006年已增长3倍。美国大学理事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愿意把汉语列入大学预修课程的高中有2500所。同时,美国有40多个州提出了建立孔子学院的要求。

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2004年,中国派出69名对外汉语教师,2006年派出1000名志愿者和1000名教师;2005年,海外有近3万人参加汉语考试,2006年则翻了一番。目前全球学习汉语者已超过3000万人。

2.孔子学院的兴办

近年来,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国家专门成立了由11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2004年开始,中国在全球建设以开展汉语教学为主要活动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孔子学院”。在提案提出时,已有48所“孔子学院”在27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启动,另外还有32个国家的72个机构提出了建设“孔子学院”的申请。国家汉办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汉语远程学院(www.hanyu.com.cn)”,提供网上免费学习,注册人数已经达到15500人。2002年至2005年,国家汉办共培训了48个国家的8159名汉语教师,向70多个国家累计派出406名汉语教师。

2003年至2005年,中国为20多个国家的90位年轻汉语研究者提供了来华进修的资助。

孔子学院是我国在借鉴国外有关机构推广本民族语言经验的基础上,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从2004年开始,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优良的学习条件,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上有需求、有条件的若干国家建设了一批“孔子学院”,并在中国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2004年6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第一所“孔子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孔子学院合作协议签字仪式。2007年1月31日,温家宝总理与来访的葡萄牙总理若泽苏格拉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了里斯本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此时,在全球落户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已达128所,其中亚洲46所、欧洲46所、北美洲26所、非洲6所、大洋洲4所。国内51所高校参与了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国外承办院校和机构达126所。2006年,全世界平均每4天就诞生一所孔子学院。至2010年,中国预计将在全球建立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自孔子学院开办以来,国际舆论的主流充分肯定了中国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建设对推动文化交流沟通、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重大意义。

《纽约时报》2006年1月11日刊登了题为《中国的又一热门出口品:汉语》的评论,引用专家的话说:“中国当局正在利用汉语文化来创建一个更加温暖和更加积极的中国形象。”《华尔街日报》2006年9月1日发表的《汉语推广热全球》一文指出,“中国政府的汉语推广战略的高明之处在于:推广教育和语言有助于加深外部世界对国家的了解,是扩大一国影响力的最有效途径;战舰能让别国人民暂时臣服,而让他们理解你的语言却能使大家成为朋友。这个主意真的很高明!”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孔子学院的推广,有助于外界了解中国,消除外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误解。”

孔子学院的兴起,有利于从根本上使我国的文化“走出去”,因为语言乃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和学习汉语,将促使和推进我国的文化对外传播实现母语传播,在文化外宣中处于有利地位。受中国孔子学院推广模式的启发和促进,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本国语言的国际化是国家文化外宣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象征,纷纷加快了推广本民族语言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