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写作与语言教程
13839100000016

第16章 结构(3)

结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总结式结尾。结尾对全文简要概括,帮助读者掌握基本内容,明确文章主题。如纪录片《故宫》第十二集《永远的故宫》结尾:

紫禁城初建于明朝,鼎盛于清代,五百年间,它曾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帝王将相的舞台。故宫博物院,得名于1925年。80年来,它历经风雨走向复兴,最终成为人类共同的艺术文化宝库。今天,紫禁城既古老又新鲜,它正承载着历史,创造着未来。

二是含蓄式结尾。如鲁迅《故乡》的结尾,不直接点题,深沉、含蓄,富有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三是展望式结尾。顺着思路发展,最后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以此激励人们,鼓舞斗志。如温家宝2003年12月10日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把目光投向中国》的结尾:

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这样,我们的子孙就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我坚信,这样一个无限光明、无限美好的明天,必将到来!

当然,有的结尾方法不是单一的,可能既总结全文,又发出号召,关键是结尾能够恰到好处地为主题服务。

第四节结构的基本形态

结构的基本形态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的原则对材料进行组合的方式。结构在以不同表达方式为主的文体中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一、记叙类文体的结构类型

(一)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

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或者事物发展的过程来安排层次。每个层次表示每个时间段或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整体上具有递进的逻辑关系。写作时按照这些顺序行文,层次上必须显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采用这种结构,也可以有所变化,比如可以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段。

通讯《华罗庚在日本的最后一天》是从1985年6月11日深夜写起,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华罗庚会客、讲学、滑倒、入院,直至心脏停止跳动。这样安排结构更加突出了人物一直工作到生命终止的精神。

(二)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

按空间位置的变换安排层次,即按照东西南北中的方位或内外、左右、上下、前后等空间顺序的变换来构成层次。这样能够给人以清晰的视觉把握。游记类散文有许多是以空间转换顺序进行描述的。另外,还可以按照跟事件有关的空间位置的变换安排结构,常见于通讯、消息、报告文学等文体。例如中新网新闻《申奥成功北京“今夜无人入睡”》的报道: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四日电(记者夏宇华)焰花腾空,鞭炮声四起——今夜的北京沉浸在欢乐之中,人们用各种方式庆贺北京获得2008年的奥运会主办权,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中华世纪坛今晚人如海,歌如潮。来自两岸三地的体育明星、歌星、影星和各界群众欢聚一堂,泪水在掌声、欢呼声中尽情地流淌。……

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数十万群众自发地聚集到这里。长长的车流经过广场时发出长鸣,但很快就被人群的欢呼声所淹没。……

国家主席江泽民兴致勃勃地登上天安门城楼向人群挥手致意,并指挥民众同唱“歌唱祖国”,天安门城楼上下万众一心,同声高唱,场面感人至深,把自发的庆祝活动引向了高潮。

曾喊出“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的北京大学学生冒雨在学校的露天广场观看申奥投票的现场直播,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胜时,欢呼声迅即响遍了这所百年学府的每一个角落。……

位于北京使馆区三里屯的“酒吧街”今晚成了“疯狂”的世界,……

这则消息发表于2001年7月14日,描写了北京申奥成功之后,世纪坛、天安门广场、北大校园、酒吧等不同地点的人们共同庆祝的盛况,空间位置转换自由,反映事件全面,营造了浓郁的狂欢氛围。

(三)以时空交叉为顺序

一切人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活动,一切事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中演进。从理论上说,时间与空间不可分割,所以多数记叙文的结构是时空结合的,但也允许有所侧重,形成时空交叉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纵横交错,各层次之间关系较为复杂,多用于长篇小说、报告文学等文体的写作。

例如,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以词条引出故事,时空被敲碎了,文化内涵却是丰富的。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借助历史和现实两条线索的互切、时空的交错进展获得了对比效果或纵深感。

(四)以作者的认识和情感的发展变化为顺序

这种结构以写作者的思想认识、心理活动的次序、变化来展开叙述,安排文章的层次。如贾平凹的《丑石》,以作者认识的发展来组织结构,情感先抑后扬。许多通讯和报告文学以及推理小说也都喜欢采用这类结构。这有利于营造悬念和神秘气氛,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以情感的变化来安排层次的顺序。在抒情散文中,联想所至涉及很多材料,就用作者的思想感情予以贯穿,使文章在千变万化中仍显出艺术秩序。杨苡的《梦萧珊》中,作者追求的不是往事原始的外部秩序,而是把往事切碎又重新编织成篇,以怀念逝者的感情起伏变化为结构。

(五)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顺序

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结构轴心。写作者依照自己意识的流动来安排层次。人物意识的流动实际上是没有规则顺序的,更贴近心理生活的本来面目。王蒙的《春之声》通过主人公在一节闷罐车厢里意识的超时空往返,概括了他几十年的经历。它以故意追求、制造时空的破碎、叠合、放射和交错等为显著特点。这种结构可超越时空而切入心理世界去表现人的意识乃至潜意识。但是它线索繁杂,视点多变,时空跳转较大,叙事话语有时无序,给读者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20世纪初,外国意识流小说大多采用这种结构,如著名的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长篇巨著《尤利西斯》。

二、论证类文体的结构类型

(一)并列式

并列式结构的特点是前后均无总论,全篇只是平行地谈几个问题,各个分论点就包含在每部分中。例如,叶圣陶的文章《文艺作品鉴赏》,从“要认真阅读”、“驱遣我们的想象”、“训练语感”、“不妨听听别人的话”四个方面,对如何进行文艺作品鉴赏进行论述。

(二)递进式

这种结构方式是就文章主干而言,本论各部分的关系不是平行的,而是一种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的关系。递进式结构适合进行综合的深入的分析,因此多为评论等理论性文章所采用。运用递进式结构的前提,是对事物或问题有总体把握和透彻的研究、认识,各层次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不能随意调换次序。

(三)总分式

先总论后分论。如王力的《谈谈写论文》,开始一段讲研究生写论文的必要性和一般要求,这是总论,然后分三个问题(选题、准备、撰写)论述怎样写,后头没有总结。

先分论后总论。如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前三节分别阐述相互对立的“两种方针”、“两套办法”和“两个前途”,最后一节总结全文。

(四)比较式

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比较式。结构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他对立的两方做对比来发议论。

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把主观主义的学习态度同马列主义的学习态度,从表现、特点等方面逐一对比,揭示了主观主义的危害。论证雄辩有力,不仅有宏观结构上的对应,更有内容甚至词句上的对应。

以上区分不是绝对的,每种结构方式在局部都可能有总有分、有并列、有递进。这说明,对各种结构方式的抽象概括,一般都带有相对性、不完全性,不可生搬硬套。

三、说明类文体的结构类型

常见的说明类文体的结构,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以事物的空间组合关系为序

通过空间布置说明静态对象的特点和构造。以空间为序说明物体对象特点的,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开头先概括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然后从其不讲究对称布局、假山和池沼的设置、树木的栽种和修剪、花墙和廊子的层次、小角落的图画美、门窗的图案美,以及漆色的和谐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

利用时空改变说明动态对象的发展过程。如简介人物生平,如辞书中的人物条目,许多都是以某年某地从事某活动的次序写的。

利用时间改变说明对象制作或操作程序。主要是按制作程序先后安排结构,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就是循着制胎、掐丝、涂色、烧蓝、打磨等制作工序设置结构的。

(二)以事物属性、功能等为序

家用电器等产品、航空航天技术等成果,往往需要对其属性或成因、功能或影响等加以说明。这类说明文的结构布局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根据文章样式和接受者的需求,灵活安排。李信茂的《神奇的激光》,先指出激光高亮度、高纯度的基本属性,然后分别说明其五个方面的特殊性能。说明对象功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以不同的顺序安排结构,或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新增到原有。这样既符合对象实际,又能照顾到文章接受者的兴趣和需要。

(三)以对象的逻辑关系为序

可以说所有说明文的总体结构都是以逻辑关系为序的,而在带有说理性的说明文结构中这种逻辑关系更明显。如于凤翘的《北国江城特景——树挂》首先从描绘松花江畔吉林市冬景中引出说明对象“树挂”,进而介绍两种树挂的名称、特点和成因,最后又从总的方面说明树挂的作用。整个结构体现了对象的种属和因果等逻辑联系。

多数说明文并不仅仅按一种顺序和条理布局,而是有所侧重又存在相互交叉现象。因此结构文章时,要注意不拘泥于陈说,可以多种结构方式的结合穿插使用。

【思考与练习】

一、诗的结构必须“圆”,散文的结构必须“散”,小说的结构必须“严”,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二、假设以《梦》为题写几篇体裁不同的文章,请分别设计出一篇小说的开头、一篇散文的开头和一篇说明文的开头。要写得简洁,各篇不超过200字。

三、阅读电视散文《第十一位》的片段,根据内容,为该文加上开头,并续写下文。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只好请了一位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就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了。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孩子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去送这位他们喜爱的代课教师。谁知,出人意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那吟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