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播音主持艺术10
13838400000006

第6章 从频道调整看广播电视传播的民族性与大众化

李洪岩2009年,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陆续祭出节目改版大旗,特别是节目整体改版、高清节目播出以及频道调整这几大动作,引发了业内外众多人士的关注。就传播规律而言,这些改版行为以及此前一些较大的改革动作从表面上看更为关注传播的大众化功用,特别是在吸引更多受众和增强传播效果方面下了较大工夫,而从隐性角度来看,其内容、形式和品位格调则循着广大受众可接受的心理预期持续发展,横向上节目品质的发展是趋势,纵向上节目特性的继承是规律。

以下从高清频道、财经频道以及外语频道的设置调整角度,对广播电视传播的民族性与大众化关系问题稍做解析。

一、高清信号与宽带互动技术发展的拷问——内容依然是

广播电视节目变革的根本2009年9月28日,包括央视一套和若干家卫视节目在内的九套高清电视节目具备了卫星传输的能力,并通过全国各地有线电视网络正式转播高清电视节目,而此时恰值国庆庆典高清转播的时间节点,它所引发的收视热潮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频道改版和某个电视播出机构单兵作战所带来的传播影响力。

首先,高清频道带来了视觉欣赏标准的提升。高清电视信号及高清电视接收机至少1280×720个像素分布超过了传统电视和DVD500线的扫描标准,画面不会出现横向扫描带来的视觉拉宽的弊端,画面的清晰度特别是细节表现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由于同时采取高清和标清标准播出,不会影响没有高清电视和数字机顶盒的受众的接收,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同样的节目在高清和标清频道同时播出时,人们自然会选择高清播出频道收看节目。从频道选择的角度来说,技术指标的提升已经影响到节目的接收率。

其次,宽带提供的点播与互动功能提升了节目收视的灵活度。高清数字机顶盒大都带有网络点播功能,比如北京地区的高清用户可以重复收看此前一周内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任何时段的任何节目,这就意味着线性传播最大的弊端(转瞬即逝、不可重复)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代偿,除直播节目满足了受众需要在第一时间接收节目的心理需求以外,收视黄金时间变得不是那么唯一和紧缺了。

最后,高清与点播结合的网络融合带来了传播模式的演进。高清视觉标准的提升以及电视屏幕尺寸限制的缩小,使得画面景别、构图方式、播音员主持人屏幕形象造型和话语表达方式(如唇舌控制、表情变化、手势体态运用等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点播互动功能的引入与开发,更是会因为受众收视习惯的改变而影响到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模式的演进,“传者——信息——受众”的线性传播流向会有更为复杂的表现,传播效果的反馈时间会提前(如受众点击率会提前影响到收视率的统计和反馈),满意度则更会因评价口碑的优劣而影响到节目后续的点播次数和收视率的提升幅度。正是传播方式的发展改变了受众的收视习惯,反之,受众收视习惯的改变又会反作用于传播方式的不断变革。

以上技术性变革带给传播的影响是巨大的,人们由此不禁会问,如此巨大的变革是否是革命性的,是否会从根本上改变传播的理念。在此,我们不妨回顾媒体发展进程中几次大的节点:广播电视的出现并没有影响到杂志、报纸擅长全面报道的深入性,网络等新媒体信息的海量与快速并没有改变人们印象中传统媒体长期积累下来的权威性,而以上所列的深入性、权威性以及人们对节目内容的期待,都在拷问广播电视节目变革的根本何在。其实,根本就在于广播电视要提供人们“未知”而“应知”的信息内容。传播方式、技术手段可以变化,但技术性变革的影响力是阶段性的,待人们对技术变革亮点的热情逐渐消退后,节目信息、文化品位、品位格调等多年积累下来的凸显民族文化心理的传播内容依然会占据传播诸多环节中最主要的位置。

二、财经频道应时而兴的启示——民族性同样应该具有

鲜明的时代特征财经频道是央视众多专业频道中面孔最新的,也是此次频道改版的重头。由原来的经济生活频道改为如今的财经频道,从名称上就表明了频道走专业化道路的思路。就频道专业化思路而言,这一举措并不新鲜:比如以前早就推出了戏曲频道、法治频道、电视剧频道等;与地方台类似的财经类频道相比,央视的财经频道出台也并不早,如上海的第一财经频道相较而言推出的时间就早得多。而需要面对全国最大多数受众群的央视很少推出受众群设定如此集中的频道,由此也可以判断出在当前的改版背景下有此举措,一定是有十分必要之原因,而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年度金融危机热点应该是大家关注金融领域的重要推动力。来自《纽约时报》的年度流行语调查显示,涉及经济危机的词语最多;而教育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中不仅有专门的经济类十大流行语,而且在综合排名中也有涉及金融领域的流行语。一句话,财经频道的推出是一次大动作的战略调整,而该调整除了有此前多年经济类节目制作经验的积累外,更受鲜明强烈的时代背景的影响。

在这次大的调整中,人们产生顾虑之处是变革中是否会丢掉原本优势(包括原来稳定的受众群),是否会破坏表现为传播传统的节目特征和受众欣赏习惯——这种节目特征和欣赏习惯凝结于传受双方的心理层面,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民族性。民族性强调发展的持续性以便与传统保持较大相似度,而时代性则主要是紧扣发展主题以便体现与过去的差异性。因此调整的关键是把握变与不变的分寸,具体说就是把握民族性与时代性之间的分寸。

作为通过大众媒介播出的财经节目关注范围不能太小,其外延相对较大,既包括我们常见的经济信息、股市分析、财经专题之类狭义的经济节目,如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央视播出的反映金融危机爆发根源及其影响的《直击华尔街》;同时也包括高峰论坛、商界人物、财富故事等泛经济类节目,如《对话》、《我们》等节目并不一定直击经济本身,但却可以让我们看到生活在其中的人物的风采。狭义的财经节目考虑到了频道的专业化发展趋势——看似缩小了目标受众群,但明确的目标受众设定不仅可以稳定忠诚的受众群,还可以吸引忠诚受众群以外的潜在受众。

央视财经频道的推出,离不开发展的时代主题,离不开金融危机这一年度主题,离不开电视人在媒体竞争环境下的自适应需求,离不开受众对频道优化和节目质量提升的期待。可以说,频道设置离不开广播电视节目这一基本播出单位的设计优化。这是微观方面。而宏观方面则是把握优势,寻找时机,在合适的时间推出能够满足受众需求的节目。

三、外语频道设置的战略意义——全球范围内的大众化是

民族性的特殊表现对于一个视野宽广、有长远眼光、有宏观战略规划的媒体而言,有些频道的设置不求短时间内的经济回报,而是讲求其长远的综合价值,外语频道就是电视台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组成部分。外语频道在一个电视传播机构中往往不是主体,其受众关注度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较小,特别是一些小语种外语频道的受关注度则更小,但毋庸置疑,其存在的意义则相对更大,不必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这种明确定位于对外广播的媒体,就是央视、凤凰卫视等定位于综合性和国际化的传媒机构也大都有此手笔。

当然,增设外语频道也不仅仅只是关注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众多外语频道的设置标明了媒体的定位和视野,进一步树立和优化了其媒介形象,这些无形的价值转而以附加价值体现在该媒体其他部分的运营中,对于媒体的长久发展意义深远。

目前,央视除了保有比较成熟的英语频道外,又陆续增加了西法频道(西班牙语、法语),并计划增加俄语频道、阿拉伯语频道和葡萄牙语频道。可以想见的是,外语频道的受关注度确实会有一些收视率方面的局限,至少一些小语种频道的收视率几乎很难超过英语频道,更不用说与中文频道比肩,但这种明知有传播难度还做此设置的举动,更加凸显了传播战略的社会意义。我们可以把这种社会意义理解为对民族化传播战略的重视,这与传播的大众化要求并不矛盾——民族性是大众化要求的原始诉求,全球范围内的大众化则是民族性的特殊表现,正是由于有了更大范围受众的需求,传播行为才要突破语言和国界的限制,一个国家的民族性才在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中凸显出自身的特点和存在价值。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央视四套中文国际频道虽然不是外语频道,但它的播出意义除了与外语频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外,同时还有额外的收获,它不仅在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面向境外人士传播中华文明,为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人了解中国打开了一个便捷高效的窗口,而且在中国境内也有不少忠实的受众,其新闻节目的国际化视野、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深入报道等都赢得了大家的赞誉,这种具有战略眼光的频道设置和符合传播规律的良性运行获得了难得的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

四、突出频道特色,不忘立台之本——频道改版时须臾不可

忘记的宗旨走向目前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频道调整和节目改版行动尚处于大家关注的焦点上,改版过程中常见的形式虽花样翻新内容却变化不大的弊端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因此关于立台之本还有必要再重温和强调。

其一,媒体传播中“内容为王”的根本不能改变。依此根本,频道调整和节目改版要力求避免存有形式大于内容的逢迎心态。“逢迎”之说虽不易被人接受,但“一切为了受众”的说法恰恰容易成为带有迷惑性的逢迎心态的变体——不改变内容的形式变化虽然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的目光,但假以时日还是难以形成稳定的受众群,特别是以信息传播为主要功能的新闻频道的改版。目前,人们虽在热议不少节目的形式变化现象(包括主持人、画面等方面的变化),但受众长久关注的依然会是内容本身,以及与信息传播直接相关的新闻观念和传播理念。

其二,传媒人的责任意识要非常明确。广播电视潜移默化的强大影响力不容低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被看做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新的阅读方式,其伴随性特征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对其产生依赖,包括信息依赖和行为依赖,甚至于会在生活常态上产生心理层面的价值认同。作为可以使受众产生这种心理认同的广播电视媒体,正是因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改变人们生活状态的深刻性,才更要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媒体责任。

其三,不同层面的频道特色要着力凸显。频道特色可以体现在内容层面上,(如体育、法治、财经等),可以体现在功能层面上(如注重新鲜资讯的新闻、注重艺术欣赏的文艺等),还可以体现在品位格调层面上(如注重养生服务的生活、注重体验休闲的旅游等),层面虽然众多,但从宏观角度而言都承担着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文化的任务。不过,目前在传媒中普遍存在着受众对广播电视的高期待与媒体卸下文化传承担子的低目标之间的矛盾,这本质上是大众传播功能和媒介运营压力之间存在的矛盾。对此,广播电视传播要掌握和提高的是传承文化的策略和方法,内容好的节目还要做到形式上令人喜闻乐见,实现“曲高”而不“和寡”的效果。

在目前陆续展开的媒体优化和频道调整工作中,专业频道逐渐明确定位,高清频道竞相出炉,重头栏目精心打造,系列节目互相借势,这种组合式的大规模节目调整实现了明显的关注效应,如能借发挥大众传播影响力之机,进一步丰富节目内容,优化节目形式,凸显民族特征,则有机会在这一轮洗牌过程中实现媒介经营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资料:

1.《文汇报》2008年12月22日。

2.南方日报:《央视变脸,中国电视必由之路》,2009年7月5日。

3.教育部门户网站(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25/info1232099901004425.htm)。

4.北京青年报:《央视本周悄然改版首个改版节目〈朝闻天下〉亮相》,2009年7月28日。

5.北京日报:《北京卫视高清电视开播内容涵盖新闻电视剧》,2009年9月28日。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