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播音主持艺术10
13838400000046

第46章 当前方言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使用现状及影响研究(1)

——以陕西方言为例

陈岐岳

在当今广播电视节目百家争鸣的激烈角逐中,文艺节目逐渐成为受众最多、最受人们喜爱的节目类型。近年来,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方言类广播电视节目。它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字正腔圆、规范标准,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播音用语的规定,而收视率也因其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稳居前列。本文仅以陕西地区为例,分析陕西方言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使用现状及影响。

一、陕西方言类节目现状

方言是一种与标准语言有区别的,在某一个地区使用的语言。方言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域变体,它由特殊类型的发音及语汇、句子结构所组成,是一个地方民俗、习惯、文化、传统的积淀。方言之间的差异是一种语言的历史演变在一定地域空间的投影。我国汉语的方言历史悠久,早在周代就由官员出面组织进行方言调查。西汉学者扬雄所著《方言》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方言的著作。目前汉语被划分为七个大的方言区,陕西地区的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中的陕西官话。

当前,陕西地区以陕西方言制播的广播电视节目,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一)方言类主持人节目

方言类主持人节目即主持人用方言主持节目的样式。

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碎戏碎事》栏目。它是播出时间上继《都市碎戏》后的一档方言讨论性节目。“碎”在陕西方言中是“小”的意思。

陕西电视台公共政法频道《说案》栏目。它是将传统说唱艺术的娱乐化元素引入电视法制节目的全新类型节目。主持人以夸张、变形的语言来讲述案件故事,彰显出中国民间说书艺术的特征和效果。

陕西都市广播《吃在西安》栏目。是一档用陕西地方方言主持的美食节目。

(二)方言类情景剧

方言类情景剧即主人公以方言为语言表达样式进行表演的剧目。

陕西电视台卫星频道《街坊邻居一台戏》。

西安电视台白鸽都市频道《狼人虎剧》。陕西第一档方言栏目剧,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渭南电视台经济文艺频道《世相》。这一方言短剧栏目以表现关中民俗、民风、民情、民生为核心,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演员朴实的表演来丰富群众生活,达到娱乐和教育的目的。

全国热播陕西方言情景剧《西安虎家》。它是英氏公司鼎力制作的一部西北风味的喜剧力作。《西安虎家》40集,98%都是陕籍演员,为突出地方特色,对白全部采用陕西方言。

陕西电视台西部电影频道《千家故事》。

全国热播方言情景剧《武林外传》。《武林外传》是2006年最火的电视连续剧,搞笑的剧情加上俏皮的陕西话,成了电视剧中的最大亮点。同福客栈的掌柜佟湘玉风情万种,她有一段多次说起的台词:“厄错咧,厄真嘀错咧,一开始厄就不该嫁到这儿来,厄不嫁到这儿来,厄嘀夫君就不会死。如果厄嘀夫君没有死,厄就不会沦落到这个地方。”不长的几句话,竟然有七个“厄”,堪称陕西话“厄”字读音用法的经典示范。

都市青春频道《都市碎戏》。

(三)方言戏曲节目

方言戏曲节目即一般情况下为戏曲类竞技栏目。

陕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秦之声》栏目。为陕西电视台开办多年的戏曲栏目,分为五个板块:“精彩亮相”、“戏曲小品”、“戏迷乐园”、“经典欣赏”、“戏迷大叫板”。每期推出进入决赛的四名戏迷选手,现场演唱,由观众和专家评委打分,决出冠军。

宝鸡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西秦戏苑》栏目。《西秦戏苑》是面对广大戏曲爱好者开办的竞赛型戏曲栏目。栏目风格热烈、活泼,现场参与性强。

(四)方言类电视小品节目

方言类电视小品节目即用方言为语言表达样式的小品表演。

1987年由郭达主演的陕西方言春晚小品《产房门前》。妻子临产在即,在产房门前等待的郭达最关心的是什么呢?围绕这一主线用陕西方言进行了诙谐幽默的表演。

1991年由蔡明主演的陕西方言春晚小品《陌生人》。199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蔡明与巩汉林合作表演小品《陌生人》,一举成名。

(五)方言类配音节目

方言类配音节目即在原有影片、动画片的基础上用地域方言加工改造后形成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节目。

《猫和老鼠》陕西方言版。陕西方言版的《猫和老鼠》推向市场后,调皮幽默的陕西方言配合《猫和老鼠》生动滑稽的画面,立刻受到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还珠格格》陕西方言版。主角小燕子操着一口流利的陕西话出场,楚楚可怜的紫薇用陕西方言与尔康道出“山无陵,天地合”之类的情话,令人忍俊不禁。

(六)方言类真人秀节目

方言类真人秀节目即用方言为语言表达样式的综艺选秀节目。

陕西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碎戏明星班》。它是全国首档大型方言综艺节目,是专门为碎戏挑选演员的选秀节目,获胜者将获得5000元现金大奖和参与《百家碎戏》主角拍摄的机会。

二、陕西方言类节目语言样态分析

按照地理位置,可将陕西划分为三个大的区域:关中、陕北和陕南。我们通常所说的陕西话即关中话,而西安话则在潜移默化的传承中,集中表现着关中话的各种方言特色,且字音声韵和词语形式差别不大,可称为西安白话。西安白话古称“关西秦声”,在陕西及周边省份流行易懂,是陕西方言的代名词。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和陕西电视台的主战场,在广电传媒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方言节目中所使用的陕西方言更贴近西安白话。

结合陕西地区的方言节目,我们不难发现陕西方言电视节目语言有如下特征:

(一)声母zh、sh、sh习惯性发为z、c、s

普通话与陕西方言差异最明显的是语音,主要表现在声母上。虽然其差异相当复杂,但均有对应的规律。声,就是声母,它指的是一个汉语音节起头的辅音,依据不同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送气与否、清浊区分等不同的发音条件可以把普通话21个辅音声母分成不同的类型。陕西方言中较为明显的语音变化就是将舌尖后阻zh、sh、sh发为舌尖前阻z、c、s。

例如:陕西电视台的《说案》栏目(《梦断7300》1月31日):

“那封信拿出来给黄建辉看,能有啥(shá-sá)事(shì-sì)呢?”

“肇(zhào-zào)事(shì-sì)车辆随即逃跑。”

“这个谋杀(shā-sā)案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再如《武林外传》第71期“站(zhàn-zàn)住!真的呀?”

《武林外传》第47期“给,二十文,省(shěng-sěng)点花呀。”“哎!差(chà-cà)点啊!”

《武林外传》第32期“吉祥如意团圆球,先生(shēng-sēng)您慢用。”

此外,还有以下单字陕西方言在发音时很容易由舌尖后阻发为舌尖前阻,简单列举如下:

稍微(shāo-sāo)瘦弱(shòu-sòu)不熟(shú-sóu)

纯洁(chún-cún)炒面(chǎo-cǎo)重来(chóng-cóng)

油炸(zhá-zá)找零(zhǎo-zǎo)证明(zhèng-zèng)

(二)语句倒装和句式变换

(1)《武林外传》第71期。佟掌柜:“输人不输阵,回屋补个妆先。”

正常语序应为——“输人不输阵,回屋先补个妆。”

(2)陕西人说的“肉夹馍”一词,实际上是“馍夹肉”。用现代汉语无法理解得通,但在古汉语中却十分普遍,这是一个倒装词汇。还有陕西话中的发问方式是将疑问助词“得是的”放在句末。日语中的疑问句发问方式和助词都与陕西方言基本相同(日语中用“得斯嘎”)。

(3)“把N-V”结构在陕西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它有两种出现形式:一种是“把N-V”单独成分,另一种是“把N-V”有后续成分,不能单独成句。

陕西方言中有一种可以单独成句的“把N-V”结构。例如乘公交车时,经常可以听到售票员对乘客说:“把票一买”,这种表达方式是普通话中所没有的。

例如:《都市碎戏》2007年2月节目《心是肉长的》:“把娃一扔,俺爸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

西安方言中的“把NV”结构还有另一种出现形式,就是“把N-V”结构有后续成分,不能单独成句。如果后续成分中没有语音停顿,则“把N-V”与后续成分构成紧缩复句,如“把饭一吃再走”。

例如《碎戏碎事》主持人语:“休息一下,把广告一播再说。”

(三)白读音较多

白读即口语读法,也叫白话读法。白读与文读(文言读法,书面语读法)是两个对立概念。陕西方言最典型的白读是普通话读[φ]的音,陕西话读[h]例如:

《说案》栏目主持人语:“看一下(hà)就是上回节目中播出的……”

《都市碎戏》节目《心是肉长的》:“吓(hà)了我一跳。”

此外,陕西方言的不规则白话读法还有一些,例如:

《碎戏碎事》主持人语:“不分青红皂白(bái-béi)。”

“周末,去你大伯(bó-béi)家看看……”

(四)方言儿化

关中方言区大部分方言有儿化现象,少部分方言点儿尾自成音节,包括名词儿化(兜兜儿)、动词儿化(咳嗽儿)、形容词儿化(绿绿儿)和一些其他特殊儿化(碎子儿、有吃头儿、没看头儿)。

例如《猫和老鼠》陕西方言版动画片:

“老皮,你奏似(就是)抓不住我!”——“碎子儿,你看我咋拾掇你!”

这句话成了《猫和老鼠》陕西方言版的经典,在社会上风靡一时,甚至成了街坊间的口语。

(五)声调调值有变化

陕西人,特别是关中人,说话底气十足,加之陕西方言咬字重,多去声,转音多,说起来掷地有声。这里的调值变化并非常规的语流音变,而是地方区域内约定俗成的方音。

关于声调调值的变化,以2007年1月31日的《说案》栏目之《梦断7300》为例探讨,以下均为主持人用陕西方言主持节目的串联语。例如:

1.“吓得汗(hàn-hán)毛都竖起来了。”

2.“在屋(wū-wù)里,杨雪琴给了黄建辉一个关爱的爱吻,其实也就是亲了一下脸,没想到十几岁的黄建辉从此便记在了心里。”

3.“真(zhēn-zhén)是让人无法理解。”

又如《吃在西安》的宣传语:“《吃在西安》您爱听吗?王军、王嘹咂您喜欢吗?都市生活越来越丰富,光(guāng-guáng)吃怎么能够,每(měi-mèi)天下午,让王军陪您又吃又喝;想吃《吃在西安》每天17∶00让您品尝大餐美味、风(fēng-fèng)味小吃。”

大体来说,在同一个音高变化区域,陕西方言的调值和普通话有很大区别。结合陕西方言本身和大量广播电视陕西方言用语,听辨总结归纳基本规律如下:

附注:普通话调值表现为: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和普通话相融合,陕西方言广播电视节目中的语音调值和本地传统方言调值有一定差异。听辨大量相关节目语料总结得出:陕西方言节目阴平调基本上是低调(31或21),阳平基本上是低升或中升(24或35),上声基本上是高降(53或52或42),去声基本上是高平(44或45)。

(六)陕西方言词汇丰富

自建都陕西的西周开始,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与现行普通话作为国家标准语言一样,古朴的关西秦声曾在历史上作为官方通用语言被长期推广和普及,因此形成了丰富的陕西方言词汇资源,在广播电视方言中经常可以听到以下词汇(注:个别词汇约定俗成,但在字典中实无该字。对于以上情况,本总结采取同音字音译):

噌(倔强)瓷(呆滞)蛤(使坏)铪(吓住)怂(坏蛋)碎(小的)撒(什么)

碟(吃饭)爹(父亲)娘(母亲)厄(代我)薄(不行)赊(说话)嘹(很好)

啥(什么)咋(怎么)耍(玩耍)娃(孩子)瓜(傻子)撇(扔了)忻(寻找)

拌嘴(吵架)搭手(帮忙)各咎(蹲下)干猴(瘦人)光凇(滑稽)鼓劲(使劲)

花搅(轻佻)胡粘(胡说)趔开(站开)咳燥(挖苦)吝皮(吝啬)没向(不行)

暮囊(慢性)托托(烧饼)眯瞪(小睡)暮乱(心烦)唔哒(那里)言传(说话)

窝窝(棉鞋)乡党(老乡)泼翻(烦乱)夜个(昨天)伤眼(难看)制达(这里)

麻达(问题)细法(细致)罢了(还行)骚青(多事)为个(那个)厄贼(惊讶)

啊达(哪里)毕咧(完了)扎势(摆架)伙计(朋友)毛糙(粗心)眉眼(眼色)

能成(可以)没向(没望)犟子(倔强)活滩(河滩)活似(合适)似活(试试)

麻利(利索)

不招识(不理会)搁不来(和不来)后儿个(后天)精脚片(光脚板)

没眉眼(没眼色)明儿个(明天)前儿个(前天)惹草咧(逗急了)

谝闲传(聊会天)麻米儿(没道理)嘹咂咧(很好)

以上所列词汇,是陕西方言节目中经常会听到的,特别是“咋了”、“啥”等高频词汇也经常出现在城市居民的日常交往用语当中。

1.“那(nà-wèi)次……从那(nà-wò)以后……”

2.“就(jiù-zoù)是上回节目中播出的。”

3.“这一河(hé-húo)滩的事让人无法明白。”

——《说案》栏目主持人方言俗话语言

4.“我(wǒ-ě)的神啊!”

——《武林外传》佟湘玉语

5.“寻(xún-xín)个机会,叫声爹,叫声妈。”

6.“把娃扔(rēng-piě)了,俺爸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

——《都市碎戏》之《心是肉长的》主人公方言对白

陕西方言语音复杂,在此只是结合广播电视节目谈了一些主要的特点。方言语音系统是有其规律性的,每种语言和方言都有其源流。陕西方言和汉语其他方言一样都是由古代发展而来的,由于一定的地域便产生了一定的方言,由于交际的需要,方言便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并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