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13838000000015

第15章 情节(4)

1983年出品的《鹬蚌相争》是根据《国策·燕策二》中“鹬蚌相持”的寓言改编的。《战国策》中写道: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鹬、蚌原是好朋友,老渔翁几次都没有捉到它们,后来它俩为了一条鱼开始争吵,鹬啄住了蚌,蚌夹住鹬,二者各不相让,因而终于被老渔翁捉住。在改编的过程中,创作者们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充分的艺术加工,采用水墨拉毛风格,制出的鹬有毛茸茸的感觉,一寸长的脖子上装有36个薄型关节,活动自如。整个影片墨韵清新优美,洋溢着诗情画意,既富于哲理又具有中国艺术特色。

总的来看,在童话与寓言向动画艺术的早期变迁中,它们的基本元素与主要精神都得到了比较完整的保留。

以童话改编的动画为例,首先,在动画创作上遵循了原童话讲故事的方式:时间是“很久很久以前”;地点是富丽堂皇的宫殿或者绿树荫荫的森林;人物要么是善良美丽的公主或英俊潇洒的王子,要么是丑陋恶毒的皇后或者巫婆;以“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结局。

其次,主题一定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后,情节按照源文本设计的“公式”一步一步推进。所以,在早期,动画对童话和寓言的“变异”并不明显,但是随着现代动画艺术审美张力的不断变化,动画已经越来越不情愿局限在原童话与寓言的文本世界里,它们开始拿起“后现代”的画笔,带着童话与寓言在动画世界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行。我们在后面论述“修辞”的章节中再对这一点做详细的探讨。

三、文学小说

文学小说之所以能够作为动画电影的情节创作来源之一,主要是因为其自身的魅力已经影响和感动了很多人,它是全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文化财富。每一部文学小说,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它再现了那段时期的人物、社会、生活习俗、科技水平及其他种种知识。可以说,文学小说是人生的教科书,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曾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学小说的恒久魅力,动画电影创作者用生动简练的图像语言,或将小说整体故事搬上银幕,或选取小说故事中比较生动有寓意的情节进行展现。而这些根据文学小说中的故事创作的动画电影同样也成为了永恒的经典,让每一位观众从运动着的图像艺术世界中感受人物的命运,了解社会,体察人生,不知不觉地得到心灵的启迪。

一般情况下,在文学作品的情节改编过程里,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按部就班地改编原著,或者选取部分情节。比如《张飞审瓜》的故事取材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讲的是张飞细察密探,巧断西瓜案的故事。《天书奇谭》根据《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讲述天宫里的袁公将天书传给人间,向蛋生传授法术造福于民的故事。《大闹天宫》是根据《西游记》原著前七回改编而成的,讲述了《西游记》中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将孙悟空这个具有猴的特征、神的威力、人的情感的中国式的神话英雄,生动地再现于银幕。

第二种方法是照搬整个故事框架,将所有人物进行动物化转换。比如迪斯尼经典动画《罗宾汉》取材自英国培尔的原著故事,但是却把绿林英雄罗宾汉化身为一只勇敢的狐狸。在快乐的动物王国里,残暴的狮子和奸诈的毒蛇赶走了真正的国王实施暴政,只有狐狸罗宾汉敢和它们作对。虽然恶狼警长设下许多圈套,但是勇敢机智的罗宾汉最后还是战胜邪恶,将所有的坏蛋赶出森林。还有《妙妙探》、《救难小英雄》、《小姐与流氓》等影片都是用动物讲述了人的故事。

第三种改编方法是大胆吸取原著的养分,进一步将故事素材重新整合,形成新的动画故事。比如动画影片《钟楼怪人》,改编自法国文豪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这部由雨果创作的小说已有七次被搬上银幕的纪录,但美国迪斯尼以动画的方式对其进行重新诠释,将原著《巴黎圣母院》宣扬真善美的主题更深化为人性的挣扎与反抗,在激烈的性格冲突中隐隐透露着悲剧感。尽管更改了许多情节甚至结局,但还是深刻地表现出关怀不幸、克服自卑的寓意。

再比如《狮子王》,更是把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人物性格悲剧做了淋漓尽致的角色置换。《狮子王》一直被称为是“动物界的《哈姆雷特》”,它除了复仇的主题外,也反映了亲情、友情的主题。与原作相比,动画电影的改动是很大的。其一,全部角色均成了动物,故事背景也改在了广袤无垠的非洲大地。其二,原著的悲剧性基调被修整了。《哈姆雷特》压抑、悲伤、沉寂而忧郁的调子在动画中全都消失了,被调整成一种具有史诗性的正剧。其三,主要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主人公辛巴的性格完全不同于哈姆雷特。在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犹疑不决,而且过于追求道德完美。动画中的辛巴却坚强勇敢,勇于承担责任,而且能够经受住考验。其四,在情节设置上,动画是顺序性地交代了叔叔篡位以及辛巴出走与回归的过程,复仇成为影片的高潮阶段。《哈姆雷特》中的叙述是从哈姆雷特回国开始,发现自己的父亲离奇死亡,查明了叔叔的谋杀后开始复仇,矛盾冲突集中在王子复仇上。其五,动画改变了原著的悲剧性结尾,用“生生不息”结束了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四、漫画

漫画与动画是天然的盟友。首先,漫画是笑的艺术。有人曾把漫画比喻成绘画、哲学和文学的集合体、混血儿,它既有绘画特征又具有哲学和文学理念,是涉及绘画、哲学和文学的“边缘”艺术。这种解释虽有些调侃之意,但却道出了漫画艺术的基本特性,单从这一点来讲,漫画有别于其他门类的绘画艺术。纵观漫画历史的发展轨迹,无论是大到政治题材的讽刺漫画还是小到生活题材的幽默漫画,它们都具有令人发笑、深思和启智的功能。从而我们总结出,漫画具有引人开怀、发人深思、启人心智的三大特质,这三大特质就是漫画的基本特征。其次,动画是动的艺术。动画创作者凭借科学的技术手段将平面的笑的艺术加以创造,使之运动。正是两者的结合,让观众在应接不暇的运动的绘画影像中玩味着漫画的幽默与讽刺。最后,以受众的角度看,漫画有着广泛成熟的受众群,源自于漫画的动画影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传播的速度与影响。

从漫画取材创作动画以日本最为突出,其第一部长篇电视动画《铁臂阿童木》就改编自“日本动画之父”手冢治虫的同名漫画。现在,漫画在日本已经成为一个动画素材基地,很多优秀的动画影片中都飘逸着漫画的身影,像《侧耳倾听》、《红猪》、《恶童》等等。宫崎骏的《红猪》是以他在一本模型杂志上连载的漫画故事为基础改编的动画电影。这幅漫画是《宫崎骏杂想NOTE》中的一个短篇,名字叫做《飞空艇时代》。当它被改编成动画电影时,将故事的历史场景设定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意大利,并且配上了充满欧洲风味的背景和音乐。意大利空军英雄,一生挚爱飞行的波尔戈经历了在战争中失去战友的心灵创痛,对人类的战争行为深恶痛绝,决意从人的日常生活中逃身,自施魔法脱去人形变成猪相,凭借出色的技术驾驶红色水陆两用飞机,孤身与横行在亚德里亚海的空中强盗周旋,以赚取赏金逍遥度日。还有动画电影《恶童》,改编自日本怪才漫画家松本大洋的同名漫画,全片保持了漫画原有的充满诡异色彩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一般情况下,从漫画中取材的动画影片大多遵循原故事的叙述惯性和叙述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照了因偏爱漫画而观看电影的受众群体。

第三节动画电影情节的连接模式

在叙事文学中,事件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编织起来的。把貌似偶然发生的事件用某种顺序加以解释和重组,构成情节。动画电影情节的关联方式是由其简单化的叙事特点决定的,而简单的叙事讲究的是一种鲜明的戏剧化结构,情节的起承转合按照时间、空间和因果逻辑关系进行,所以,大多数动画电影在叙事上也遵循了这些规律和模式。

一、戏剧化的线性结构

一般情况下,戏剧化的叙述主要呈现的是“三幕剧”结构:“第一幕,介绍人物和前提;第二幕,遭遇危机及抗争;第三幕,解决在前提中呈现的危机。”这种简单的线性结构保证了影片流畅清晰的叙事风格,因此,大多数不提倡复杂烦琐的动画电影自然而然就运用了此类叙事结构,并且保持着明显的特点:主题鲜明,情节生动有趣,但不复杂;曲折变化,但条理清楚,枝节不多;有悬念,但不悬置太长;有冲突有高潮,而结尾总是比较圆满。所以,整体上看,动画故事是单纯、明快的,往往有一条主人公的活动线索贯穿始终,将主人公所经历的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来,比如《爱丽丝梦游仙境》、《辛巴达七海传奇》、《木偶奇遇记》、《海底总动员》、《千与千寻》、《小蝌蚪找妈妈》等等。

以动画影片《海底总动员》为例,“整部影片被巧妙地安插在各个故事链上,在这个线性展开的故事排列上,影片并不只是猎奇性的独立段落,而是以朝着一个方向递进的方式来强化戏剧冲突的,所以在层层剥茧、丝丝入扣的同时,又潜在着一种蓄势待发的戏剧张力。”由于影片最核心处是小丑鱼找儿子,所以怎样给这个过程设置障碍变成了在中心冲突基础上的核心冲突。

无论是深远辽阔的大海,漫无目标的方向,还是来自海洋各种各样鱼类、鸟类或者其他生物的危险,都成为阻挠马林寻找孩子的中心冲突,所以,马林在大海中漂流的整个历险不同于一般的冒险故事。在设计总体冲突的时候,影片采用线性结构,所以我们发现在每个段落中几乎都设置了一个相应的小冲突,比如在鲨鱼段落中,主创者对鲨鱼的设计表现的是在平安中潜伏着危险,使得小段落妙趣横生,起伏跌宕。可见,冲突的设置为影片增添了不少的新奇感和悬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