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探索与实践
13837500000039

第39章 学院科研创新信息支撑条件服务模式研究

曹三省、蒋青苗、罗莉梅、苗方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

摘要:本文在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和基础数据库项目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的具体工作基础之上,分析了面向高等学校中学院或二级学院的科研创新工作、建立信息支撑条件的服务模式,并重点论述了在学院科研创新工作信息化和建立基础数据库及其查询检索功能系统中的工作要点和关键问题。

关键词:科研创新、条件服务、学院、数据库

一、概述

2007年3月,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各项工作,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对学院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信息化需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之上,启动了“信息工程学院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与基础数据库”开发项目。此后,在经过历时数月的开发过程后,2007版信息工程学院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与基础数据库投入使用,并在此后经过了不断更新与改进。目前,在学院的科研、教学工作中,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与基础数据库已承担起一部分数据提供和信息服务功能。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平台开发组制订了后续开发工作规划。本文对信息工程学院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与基础数据库开发项目的具体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学院科研创新信息支撑条件的服务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

二、信息工程学院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与基础数据库项目工作概况

2007年3月,信息工程学院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与基础数据库工作组对项目的信息管理需求进行了总体分析。根据系统分析,项目一期工作主要目标是构建信息工程学院综合信息管理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数据库,并开发基础数据检索核心应用,具体包括教师信息检索、学生信息检索、科研项目检索与固定资产检索四个应用子系统,同时开发功能可扩展的系统管理功能子系统,以及基于用户角色库管理的功能模块操作授权子系统。

在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阶段,考虑到今后以基础数据库为核心的扩展开发及扩展应用模式,具体问题包括:

(1)今后系统将在校园网环境下运行,需从接入模式问题考虑系统开发技术选型;

(2)今后系统将支持可扩展、功能可配置的内部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需统一建模分析;

(3)按照规划,今后系统将长期运行,需保障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并设计数据备份、迁移和异常恢复机制。

基础数据库包括:教师基础数据库,学生基础数据库,科研项目基础数据库,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库,共4个。应用端系统包括用户端系统与管理端系统。两个端系统均采用B/S结构实现,基于Web数据库访问模式实现各后端功能模块对基础数据库的访问。具体功能模块与子系统包括:用户登录功能模块、用户注销功能模块、教师信息检索子系统、学生信息检索子系统、科研项目检索子系统、固定资产检索子系统、管理员登录功能模块、管理员注销功能模块、用户账号管理子系统,共9个。

经过需求分析、系统架构、系统分析设计、数据采集、软件设计实现、模块联调、数据整理、系统试运行等各工作环节,截至2007年9月,已全部完成了教师教学科研情况数据和学生核心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工作,并开发了以现有数据的查询检索和统计分析为目标的功能模块,为9月23-28日的本科教学评估在信息工程学院的具体评估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在9月27日评估专家组在信息工程学院的现场工作会议中,“信息工程学院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作为教学科研结合的软件类代表性成果进行了展示,获得了评估专家、武汉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邱观建教授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在评估后的学院日常工作中,“信息工程学院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已部分地承担起学院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数据提供和信息服务工作,多次为不同部门和老师提供符合学院信息管理流程的数据提供和相关信息服务,其中包括学院网站、学院科研服务平台等学院信息化建设相关项目。目前,针对与学校“质量工程”相关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平台开发组已根据学院领导的具体要求,制订了若干项功能子系统的后续开发工作规划,并将结合质量工程相关教改项目的深入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智能文档提供等技术层面实现技术创新与突破,同时结合学院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开发和完善具体信息管理功能子系统,为促进信息工程学院的科学化与信息化管理做出扎实具体的工作与探索。

三、学院科研创新信息支撑条件服务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国家对科技事业的不断投入,科学研究中的支撑条件在数量、质量和先进程度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为此国家分层次组织开展了科学基础条件资源共享的推进工作。而高等学校中的学院或二级学院,则是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开展科研创新工作的中坚力量和重要环节。因此,结合学院的教学科研各项工作的管理特点,通过建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以及其基础数据库,可以为学院的科研创新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功能支撑,为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提供参与科研创新工作的各类信息资源服务,有利于促进团队建设,提高科技项目申报、立项、开展、鉴定和验收等各项工作的效率,提升学院科研创新工作水平。

对于一个兼具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学院而言,科研项目及成果所涉及科学领域较广,其数量也比较大,这给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无疑是最科学和最有效的方法,一方面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又便于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20世纪90年代初由国家教委社科司科研处组织、湖北大学经济系、中国人民大学统计系联合研制发布于1994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系统》,是基于DOS版的Fox Pro平台,其功能简单,界面呆板,操作、使用极为不便。1997年10月第二版发布,功能完善了许多,但仍然是单机系统,不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2002年网络版发布,但其出发点仍站在学校管理部门的角度,对高校二级学院自身的需要考虑较少,缺少工作量核算功能,然而这项工作在学院科研管理中又是很重要的。其次是不具备资源共享功能,各部门无法从中调用数据。第三,学院领导无法通过此系统掌控科研情况。第四,系统安全措施不完善,尽管系统是在校园网环境下运行,用户也仅限于校内人员,不允许校外人员访问,但网络服务器与Internet相连接,单一的B/S架构存在安全隐患。学院科研信息的管理十分重要,每年承担的科研项目、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著作等都要上报学校及主管部门,这些信息资料必须准确可靠,安全隐患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五,成果录入方式不够灵活,这对于几千乃至上万教职工的学校来讲,也难以适应需要。因此,采用先进的基于服务的信息系统架构,建立学院科研创新信息支撑条件平台,具有突出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四、总结

从学院的科研创新管理实际需求出发,建立和完善信息支撑条件服务平台,对提升学院的信息化工作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前期对信息工程学院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研发的工作基础之上,平台开发组已根据学院领导的具体要求,制订了若干项功能子系统的后续开发工作规划,并将结合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完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智能文档提供等技术层面实现技术创新与突破,同时结合信息化建设实际需求开发和完善具体信息管理功能子系统,为促进学院科学化与信息化管理做出扎实具体的工作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景元,巴连良。基于Web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10)。

[2]肖杭,张秀彬。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华侨大学学报,2007(4)。

[3]杨云香。基于知识创新的高校科研信息服务系统建构。郑州大学学报,2007(6)。

[4]郭加书。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