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探索与实践
13837500000026

第26章 一堂教学课成功的关键因素

张华清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

摘要: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喜欢听讲、从中获取知识的多少,与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课件制作水平、教学技巧即对课堂气氛、节奏的把握程度,以及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等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就如何成功完成一堂教学课谈了几点关键因素。

关键词:知识结构、多媒体课件、课堂气氛、课堂节奏、互动、参与

一、引言

一堂成功的教学课,应当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能够轻松自如、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并真切地感受到课堂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自然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经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以及近几年作为教学督导组成员,听了大量老中青教师的课,我认为一堂教学课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把握程度以及灵活驾驭的能力(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对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课件制作水平以及使用是否恰当等),教师对于课堂气氛的调动以及节奏的把握程度(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讲解是否轻松自如、严松适度,有无良好的互动等)。

教师走上讲台之前,一定要对所讲授的课程有充分的了解,但作为一个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师,仅有对课程内容的了解还不够,而要能够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最鲜活生动的例子和最简洁直观的推理把理论和基础知识讲解清楚。教师讲解的内容以教材为基础,但一定要比教材更生动、更丰富、更形象。一堂课是否生动、丰富、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教师的语言与表情、教师对课程知识理解的程度、对课程知识的应用状况、应用领域的了解程度,还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二、具有丰富而立体的知识结构

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都与后续的一些课程在知识结构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更有着丰富的应用背景,因此,授课的教师除了应对所讲授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结构有充分的了解之外,还应该对一些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用情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能将这些相关的知识内容恰当、灵活地运用到授课的过程当中。在讲课的过程当中,有时需要利用先修课程的一些基础知识,如公式、定理、结论等,启发、帮助学生理解现在所学习的知识。后续课程或实际应用的举例介绍说明,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现在所学理论知识的背景、公式的含义,便于记忆所学习的公式、定理和结论,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因此,授课教师应当自觉地学习和了解相关课程的内容,如果有条件和机会,应当争取上一些知识联系较紧密的系列课程。对这些相关课程内容的了解和熟悉,有利于上好其中的任何一门课程。丰富的知识结构能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信手拈来地介绍相关知识背景、生动列举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关系的例子,并利用相关知识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教师丰富而立体的知识结构是成功完成一堂教学课的关键所在。

三、精心制作和善于利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免去了教师上课忙于板书的书写,而将时间和注意力用于对课程内容的解释和说明。但是,要使多媒体课件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电子教学课件就不应该是对教材内容的照搬,而应该是对教材内容的提炼、加工,使内容更醒目、重点更突出,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件与教师的讲解相辅相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使课件发挥特有的效果,那么,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就必须下相当大的工夫。首先,教师对课程内容要极为熟悉,对重点内容把握准确。课件中显示的内容一定是经过提炼的,甚至是用特殊的方式表现的重点内容,应避免大量的文字堆积。教师讲解的话语并不需要都呈现在课件中,有些教师怕学生记笔记来不及,就希望在课件中能尽量多地呈现内容,其实这是不必要的。一是因为,文字内容教材中基本上都有,提醒学生课后多看书就可以了;二是,课件中若满篇的文字,喜欢记笔记的学生就会忙于抄记,而无法注意听老师的解释和说明,不记笔记的同学也会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读课件中的文字,同样无法注意听老师的讲解。因此,课件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老师要紧紧围绕课件中呈现的内容进行讲解,并提醒学生听课要将注意力放在听教师的讲解与说明上。

在电子课件中,教学内容能用形象的方式表示的尽量采用恰当的形象方式表示(如图、表等),文字的解释说明部分通常情况下则不必再呈现在课件中,教师用语言解释清楚图表所说明的内容即可。当然,重要的定理、结论等内容应当用文字再强调一遍。一些无法用特殊方式表示的内容,用文字呈现时,也不必如教材一样用规范的书写格式,为了更简洁醒目,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灵活的表现方式。下图所示的两页PPT中所描述的内容基本相同,但表现形式稍微做了些变化。显然,右图的表现形式能使人更清楚地了解这一页要说明的内容,关键的名词和指标也更清楚明了,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

在实际制作课件时,也要善于利用颜色来突出重点。重要的名词、重点内容可用特殊的颜色、字体来区别于一般的说明性内容,就好像我们说话,在需要强调的地方会加重语气一样,重点的内容一定要有意识地做醒目的提示。一页内容也尽量不要通篇一起出现,而应该是讲到哪里显示到哪里,一起显示通常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现在,教学的资源越来越丰富,课件的制作工具、手段也越来越灵活,对于专业课更是可以利用电子课件来拉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比如一些设备、用具、实验、施工现场等,完全可以将一些真实的图片和视频呈现在课堂上,这些都需要教师用心去收集资料,并恰当适度地融合在教学中。但在课堂中应避免视频或图片的过度使用,长时间地播放视频,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课件中多媒体的应用,应是教师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但不能喧宾夺主。

另外,现在网络上也可以下载一些课件,有些出版社也随教材提供课件。但即使是有现成的课件可用,授课的教师也应该依据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授课思路对课件进行再加工处理,这样,课件才能与教师的授课内容、讲解风格起到良好的相辅相成的作用。

四、把握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是一堂课的策划者、指挥者,因此,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应当轻松自如,必要时可以抑扬顿挫、诙谐幽默,避免死气沉沉的讲解。

那么,如何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爱听老师的讲解呢?首先,教师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个好的教师不应该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即使是站在讲台上也应当是和蔼可亲的,说话音量恰当、语速急缓适中。讲解时能用最简单朴实的语言、最鲜活生动的例子和最简洁直观的推理把理论和基础知识讲解清楚,也就是教师应具备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的本领。如果教师讲解时语气过于严肃、语言生硬死板,如背书一般,缺乏恰当的手势、语气变换、生动的举例说明,那么课堂气氛一定是紧张沉闷的。

要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的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也是关键之一。一堂课应有几次提问,提问的作用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也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的有效手段。但课堂上的提问也是需要技巧的,提的问题难度应该适当。而且当问题有一定难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引导启发学生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把问题从难过渡到易,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在课堂上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学生积极的反应,反过来也能够激发教师更有激情、更生动地讲解。

有时一堂课的气氛,与开头那么几分钟也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大多数教师都能提前十几分钟来到教室,在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后,如果严肃地等着上课的铃声,那么这堂课的开始往往也是沉闷的。如果教师在课前的这么几分钟能够走到学生身边与学生沟通、询问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等,就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这节课的开始也往往是自然轻松的,有时还能够从刚才与学生谈到的问题巧妙地引出课程的讲解内容。

课堂的气氛还离不开教师的调动、启发,离不开教师的关心、鼓励。教师上课应面带微笑、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经常表扬鼓励学生,学生不自觉地就会配合教师,与教师有良好的呼应。若教师一进教室就十分严肃,学生也就受到感染,气氛紧张;或教师一站上讲台就是一通批评,这一堂课也往往是在沮丧与沉闷中进行。哪怕是学生做得不够好,比如作业没有认真完成、抄袭严重,小测验没有考好等,也应该将批评转化为表扬,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表扬做得好的学生达到激励落后学生的目的。

五、把握合理的课堂节奏

脑神经专家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在通常情况下,能够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不到20分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重要的技巧是能够灵活地变换节奏,避免一味严肃、紧张地讲解。一堂课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严肃的内容和相对轻松的内容,如必须掌握的内容、需要了解的内容和辅助说明的内容等。讲课节奏就是经常在严肃的内容和相对轻松的内容之间进行巧妙的转换,使得课堂充满节奏感和乐趣,学生听着不累,教师讲起来也轻松自如。

讲课的灵活性也是关系到课堂节奏的一个因素,教师备课时通常都准备了大量的内容、材料,有时准备的内容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这时就应当有一定的灵活性,进行适当的取舍。可讲可不讲的或易于理解的内容就不讲,可以让学生自学。有时候学生会提出与后面课程内容有关的问题,但是这部分问题还没有讲到,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有可能的话,可以将后面的内容提前在这一节课来讲,因为是学生主动提出来的,自然是他们由已学到的知识联想到的、感兴趣的问题,那么在教师讲解时,学生一定会比平时更主动认真地去听,会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若学生提的问题不适合提前讲,那么,可以在此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说明,在后面章节再详细讲。当课堂时间不够时,可以把部分公式推导或数学分析略过,只讲述逻辑分析和结论(当然,对于结论教师应向学生解释清楚它的物理含义和应用情况),而把公式推导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做。

把握课堂节奏感,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促使学生参与教学,学生的参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动参与,一种是强迫参与。教师善于利用启发式讲解方式,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首要条件,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怎么办?这时候必须采用强迫参与的方法,课堂小测验是强迫学生参与教学的一个好方法,但测验的题目不要太难,也不要费时太多,只要学生听课就能够容易地回答出来即可。课堂小测验既可以变换课堂节奏,又可以促使学生被动参与。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很重要,这样学到的东西理解透彻,也更容易记住。

六、善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学习的过程要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学习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因此,如何减轻学生的挫折感,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比如课堂提问,当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引导,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通常问题会变得相对简单,学生回答出来后,要及时给予鼓励。同样,课堂小测验的题目也不要太难,最好是针对当堂讲授的内容,学生回答出来后,就会有一定的成就感,下面的听讲就会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课堂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当中,对知识的领悟很有帮助。

七、结束语

教师在讲完一节课后,教学任务似乎就完成了,但真正检验起来,会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弄懂,同样的问题再考学生一次,学生还是不知道。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讲解深入,或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的思考。因此,要成功完成一堂教学课,使学生真正从一堂课中学到知识、学活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需要教师在自身的知识结构、讲课技巧、与学生的关系等诸多方面下工夫,并不断地探索思考、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