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视表演艺术:创作理论与实用教程
13837300000006

第6章 表演创作中的“节奏”(1)

节奏是至关重要的,永远是至关重要的。

——英格玛·伯格曼

一、艺术创作中的节奏

前苏联戏剧家格·古里耶夫对节奏是这样阐述的:节奏是自然的固有的有机现象。

节奏活动的范围——就是运动中的整个物质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物质在这种不同表现中的运动。

节奏的作用——就是运动的形成,也就是把它分成若干成分,并把这些成分统一成一个过程。

形成的原则——就是强的和弱的,或者是主要的和次要的各个部分的规律的交替。

生活中有运动就有节奏,有变化就有节奏,有生命就有节奏。春夏秋冬的交替,气候的冷暖变化等,都在有规律有秩序地运动着并呈现出一定的节奏;在社会经济繁荣与危机的变化中,国民收入、生产总值以及物质与精神产物的发展中,不管是快速的增长还是短暂的停滞或是历史的重复出现,都展现出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和节奏性;人类身体的内部循环与成长,人的生活、自然生活的过程都具有运动的重复性和规律性,这种重复和规律就是它们存在和运动的节奏。节奏反映着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所固有的品格和规律,在事物运动中以强弱、快慢、张弛的形式表现出来。

一件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以情动人,而节奏是渲染情感的重要渠道。“艺术中的节奏,主要表现为情绪、情感的起伏变化。因为艺术中渗透着艺术创造者的感情;欣赏艺术的人在感受到节奏的同时就受着艺术的情绪感染,并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作创作者与欣赏者的‘情感同构’,我们认为是艺术的节奏在起沟通作用。”比如音乐中的旋律、节拍,舞蹈中的造型、律动,绘画中的构图、色彩……无不以其跌宕起伏的节奏表现,传达着创作者丰厚的情感。

在表演艺术中,节奏作为重要的创作元素,贯穿于角色的整个情感生活,同时以行动为载体,贯穿于演员的创作中,可以这么说,只要角色在生活,就会产生行动,有行动就会产生节奏。因此,节奏在表演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表演创作中的节奏

1.节奏

表演艺术是行动的艺术,而节奏是行动的灵魂。“速度一般指内外部动作的快慢,是节奏的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之一;节奏则是贯穿在表演过程中的一种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现象,一般指内外部动作的强弱、长短、张弛等。”在表演艺术创作中,节奏是指人的精神的紧张与松弛,包含内心节奏和外部节奏两方面内容。

2.内心节奏与外部节奏的关系

内心节奏又称作心理节奏,是指“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的强弱、快慢、长短与张弛;外部节奏则表现在形体与语言上的强弱、快慢、长短与张弛。外部节奏是内部节奏的外在表现。”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既矛盾又统一,他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同时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内心节奏决定外部节奏,而外部节奏也可以引起心理节奏的变化。外部节奏主要体现在语言和形体两个方面。

(1)心理节奏决定外部节奏

演员的内心状态即心理节奏直接反映在其外在状态和节奏上。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他的外部状态是朝气蓬勃、活泼好动的,那么他所呈现的外部节奏就是轻松、欢快、节奏明朗的;而一个悲观沮丧的人,看起来愁眉苦脸、疲惫不堪,他所呈现的节奏也会相对缓慢、沉重、拖泥带水,这些外部的表现都是由他的内心状态引起的。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没有自然而然从内部产生的正确节

奏,就不会自然而然地配置好言语中的强弱部分和数拍相符的部分”。因此演员只有体验到角色的内心状态、准确地捕捉角色此时的心理节奏,才能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外部节奏及其变化。

(2)外部节奏对心理节奏的反作用外部节奏是由其心理节奏决定的,心理节奏发生变化,外部节奏也会随之产生变化,但是,外部节奏也会反作用于心理节奏。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外部节奏的强弱、快慢、长短和张弛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其心理节奏的变化。在组织行动的过程中,人物准确的言行会呈现出正确的节奏,同时也会带动正确的情感和体验。比如,演员可以利用某个动作的力度、速度和幅度的变化,导致心理节奏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产生由衷的、充实的心理活动。因此,演员要善于利用外部节奏的刺激调整心理节奏,充实内心依据,获得情感的体验。

(3)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的矛盾统一内部节奏决定了外部节奏,外部节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和反作用于内部节奏,大多数时候两者是成正比的。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两者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拆弹专家在现场拆除炸弹,时间万分紧迫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他此时的内心节奏也肯定是紧张的,但他必须冷静,从容、稳定地进行操作,这时内心紧张的节奏就和其外部有条不紊的节奏相反,外部节奏上的缓慢恰恰符合人物此时的情境,实现了内外节奏的矛盾统一。这种内部节奏与外部表现呈反方向的表现形式,更加准确、有力、生动地体现出了人物准确的心理状态。因此,演员要深入研究规定情境,准确地把握人物内、外部节奏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4)内心节奏与外部速度成反比的最高表现形式——停顿停顿是节奏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当人物遭到某种刺激,情绪异常激动时,外部行动会突然停止,外部节奏呈现为零的状态,我们称之为停顿。此时的停顿不代表内心的停滞,恰恰相反,这正是由于人物的情感跌宕起伏,内心节奏达到顶点的体现。在表演创作中,合理地运用停顿往往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并充满着对规定情境深刻、具体的感受与判断。

因此,我们说停顿是内心节奏与外部速度成反比的最高表现形式,掌握好这种技巧对于塑造人物、表达人物内心世界是相当重要的。

二、影视表演中节奏的构成

舞台节奏包括演员的表演节奏,剧情的发展与起伏,舞台美术创造的节奏,演出形式风格构成的节奏,灯光、音响等等,共同营造出整体的舞台节奏。舞台表演的节奏首先体现在剧本的节奏安排方面,剧作者通过对剧情的安排,制造出了剧本本身的紧张与舒缓;其次是导演在自身的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音乐、音响等手段制造出的舞台节奏;而演员则最终体现出整体节奏,演员通过语言和形体的快慢、强弱、高低来营造整体的节奏感。

一部影视作品的整体节奏依赖于三个方面:其一,是画面内诸要素有规律的运动变化,主要是人物或物体的运动、色彩、构图的变化等;

其二,是由镜头的运动和组接形成,主要是镜头的内运动和外运动,组接形式和电子特技等;

其三,是由音乐、音效等形成的。

在电影《鸟人》中,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中形成节奏使其成为一种视觉语言,以此来参与叙事和塑造人物。该片摄影机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动与静的巧妙结合。在现在时的时候,机位尽量相对静止,如医院病房中,基本只用三个固定机位。而在过去时的时候,机位却随心所欲地、充分地运动。机位的变与不变,动与不动,恰是人物不同心境的反应。在“鸟人”幻想自己变成小鸟飞翔的镜头中,摄影机仿佛真的小鸟一样,在天空、街道上自由地飞翔,将“鸟人”渴望摆脱大地的吸引,渴望自由的心境畅快淋漓地表现出来。正是镜头惟妙惟肖地模仿出鸟儿飞行时的节奏和韵律,有力地烘托了影片的主题和演员的表演。

齐士龙教授在《电影戏剧中的表演艺术》中的相关论述,将影视表演艺术创作的总体特点概括为四个不等式:

影视演员的创造成果≠银幕形象成果

银幕形象素材≠演员素材

演员素材≠表演艺术素材

表演艺术素材≠影视表演艺术成果

影视表演的素材地位决定了其表演节奏与舞台表演节奏的内容不同,影视技术的特性也制约着演员表演的节奏。其一,影视表演本质的纪实性、自然性、透视性决定了演员必须准确再现角色原态个性节奏。其二,影视表演以展现素质为第一性原则,决定演员必须消除舞台表演表现性技巧及表演节奏的习惯,恢复人的自然节奏感觉。

影视表演受到影视创作特性的制约,其整体节奏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它包括:单元场景中情节的发展与起伏,角色个性节奏,画面内诸要素有规律的运动变化,镜头的运动和组接以及蒙太奇剪辑的处理效果,音乐、音效与画面的对应等等。

处理好其各方面的关系是成功把握影视表演节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