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13836900000012

第12章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的一般分析(2)

广播电视传输渠道产业化主要是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地面无线传输网络由于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一直属于公共事业部分。另外,我国由于没有发展直播卫星业务,所以卫星传输也一直附属于有线电视网络,也就是说名义上的卫星电视最后环节都要经过有线电视传输系统才能进入电视家庭。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是从1964年共用天线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有线网从各自独立分散的小网络,向以部、省、地市(县)为中心的部级干线、省级干线和城域联网发展;从单一的以传输广播电视为主,逐步向在网络中传播广播电视信息、计算机信息和数据信息等多种综合业务信息为主;网络传输媒介也从原来的以电缆为主,逐步发展为空间以卫星传输、地面以光缆为主干线的SDH、HFC系统为主,辅之以MMDS、AML等微波传输手段。到1999年底,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的有线电视台近1 300座;各类有线电视系统4 000多个,有线电视网络的总长度超过了300万公里,其中光缆网总长度达到26万公里。近2 000个县建设了有线电视网络。有线电视全行业拥有资产2 000亿元,用户数超过8 000万,并以每年500万的速度增长。对于有线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国家意图对其进行产业化改造。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82号文明确提出“建立企业化的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公司”,这是一直走公益型道路的有线电视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的重大转变。

2000年,我国有线电视从原来台网混合的建制中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到2000年底,河北、福建、北京、陕西、青海、广东、吉林、重庆、广西、安徽等省级传输网络公司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营,其主要任务是在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传输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网络增值业务,如数据广播、视频点播、股市信息、市场行情、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

电影产业的起步是从院线改革开始的。1992年,中国电影从改革发行环节入手,打破了统购统销的全国计划生产和发行模式,引入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从中影公司独家发行国产片变为各电影制片厂都拥有发行权,还国有制片单位以自主发行权。为彻底改变电影按行政区划计划供片模式,变单一的多层次发行为以院线为主的一级发行,在部分省市实行竞争发行,鼓励有实力的院线进行跨省经营。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电影票房最高达到了近24亿元人民币。

2001年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以院线制推进为核心的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建立了35条院线,加入院线影院数1 023座,银幕数1 843块,其中790家影院安装了计算机售票系统。新改建的多厅电影院成为我国票房强劲的增长点,2002年排名前34家电影院,即创造票房3.6亿元,占全国总票房的40%。产业化运作的电影《英雄》票房超过了2.5亿元,占2002年全国总票房的25%。

四、内容产业的雏形

传媒的特点使人们几乎永不满足地要求有趣的内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传媒产业始终以“内容为王”。广告经济的兴起和传输渠道的产业化、市场化成了传媒内容生产的推动力。

1978年之后,中国出版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8—1985年间,图书出版业在需求的拉动下呈井喷式、超常规增长状态。图书总印数和总印张数年环比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0%左右,最高年份甚至超过16%。短短八年中,我国图书出版总印数翻了一番,相当于1949—1977年28年间图书出版增长的总额。1985与1977年相比,图书的种类、总印张、总印数这三个指标分别增长了254%、140%和102%。1986年后,中国图书市场的性质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中国图书出版业进入调整徘徊期。1986年,图书出版总量猛跌,总印数和总印张数分别比1985年下降了22.08%和22.03%。之后一直到1993年,图书出版总量始终没有超过1985年的最高点。1994年图书出版总印数达到297.16亿印张,首次超过了1985年的282.75亿印张,但图书出版总印数60.08亿册(张)仍低于1985年的66.73亿册(张),中国出版业发展速度放缓。1995年后,中国出版业出现又一轮增长。

1995年,图书出版总印张数首次超过300亿,达到316.78亿印张,比1994年增长6.6%;图书销售定价总金额372.3亿元,比1994年增长43.7%;图书纯销售额186亿元,比1994年增长37.8%。1996年继续以强劲势头攀升,图书出版总印数首次超过1985年66.73亿册(张)这个历史最高点,达到7.58亿册(张),比1995年增长13.2%;图书出版总印张数达360.48亿印张,比1995年增长13.8%;图书销售定价总金额达557.4亿元,比1995年增长49.7%;图书纯销售额达267亿元,比1995年增长43.5%。1994—2005年,图书品种由103 836种增长到224 823种,图书总印数由60.08亿册(张)增长到64.02亿册(张),图书总印张数由297.16亿印张增长到477.5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由177.67亿元增长到600.69亿元,分别增长了165.17%、6.56%、60.70%和238.09%。中国图书出版产业进入到一个新的成长周期。

视听内容是广播影视产业的优势。广播影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节目的生产也迅速发展为产业。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电视台数量的急剧增多,电视节目的需求量迅速膨胀。各台之间的电视节目也由当初的无偿交流、交换到货币交易,最后悄然兴起了一批电视节目市场。1997年,我国923家无线电视台和1 000余家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共制作各种电视节目61 6437小时。在所有的广播电视节目中,电视剧最先开始市场化。自从四级办电视开始,对电视剧需求大量增加。社会上出现了专门从事电视剧制作的机构。1992年后,中国经济加速市场化。广播电影电视部提出,对进入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的一年360集电视剧首先实行“优质优价优播”原则。电视剧市场顷刻兴旺起来,并开始从艺术化向产业化转变。尤小刚投拍的100集电视连续剧《京都纪事》,首开电视剧商业运作的模式,并以贴片广告等模式赚足1 200万元。此后便涌现了众多影视公司,各种资本进入电视业,促进了中国电视剧产业化进程。在此之前,电视剧交易大多实行无偿交换或者低价购买的方式,商业化操作不成气候。

1997年,全国制作电视剧832部8 272集。五年之后的2002年,中国获得发行许可证的国产电视剧9 005集,2003年这个数字为10 381集,2004年为10 500集,2005年为11 000集。电视剧成为电视台提高收视率、吸引广告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许多电视台电视广告的70%—80%得益于电视剧。电视剧成为各类电视节目展示会、交易会上的主角。电视剧市场日益成熟,初步形成国内电视台播出市场、境外电视台播出市场和音像制品市场的格局。国产电视剧的海外销售从东南亚华语地区进入了北美和欧洲地区。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决定将国产电视剧的播出时间从每晚19∶00至21∶30延长至每晚22∶00,这一政策为电视剧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相较于电视剧产业的发展,动画片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势头很猛。2003—

2005年的三年间,国产电视动画片产量以每年近翻一番的速度增长。2005年,国产动画片实际生产数量达到42 700分钟。在2003和2004年,这一数据分别为12 000分钟和21 800分钟。而在1993—2002年间,我国国产动画片总产量之和仅为33 900分钟。我国动画片产量2005年一年超过1993—2002年的总和。从产业组织上看,全国最大的三家动画片原创单位中央电视台及辉煌动画公司、上海动画影视(集团)公司、湖南三辰集团呈三足鼎立之势。从产业布局上看,北京、长三角、长沙、深圳的国产动画片举足轻重,是动画片制作产业的聚集地。动画产业的飞速发展跟产业政策有很大关系。2003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电视台播出进口动画片的比例不得超过40%。2004年4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颁发《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卡通频道“全天播出的总时长不得低于总播出时长50%,其中国产动画节目比例不得低于60%”。

从1998年起,电影厂以外的单位每年平均投资拍片近30部,对国产片数量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电影产业也开始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2005年,国产电影的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60部,电影产业的总收入达到48亿元。2005年,中国电影尝试了网络播放权、手机播映权、数字节目版权、网络游戏改编权等新的盈利模式,电影产品多层次开发、多渠道回收的产业链越来越清晰。

第二节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的特征和问题

一、市场化程度不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市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所谓“市场化”就是市场体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大的过程。

传媒的市场化起因于对广告的追逐。在这个过程中,传媒内容大众化和通俗化的趋势开始出现。随着社会对传媒提供的受众注意力资源这个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传媒的数量大量增加,表现为报纸扩版、广播电视频道数量增加,播出时长大幅增加等。

意识形态的安全是国家对传媒控制的最高目标。对于不同的传媒形态,国家对其意识形态影响的判别也不一样,判别的重要依据就是控制的难易程度。

图书出版和电影的生产周期最长,最容易控制。广播电视传播速度最快也最广泛,控制的难度最大,报刊次之。中国传媒产业市场化的程度也因此高低不一,图书出版的市场化程度最高,报刊次之,广播电视最低。对于传媒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主管部门认为,传媒对意识形态的影响主要来自内容,控制了内容生产环节也就确保了意识形态的安全。传媒的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控制相较而言要宽松得多,传媒的渠道产业和传媒的受众产业市场化程度要比内容产业高。互联网融合了所有的媒介形态,其舆论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大,从诞生开始就完全市场化,也没有产权的管制。根据以上分析,互联网的控制难度也很大,为何市场化程度却最高。根据互联网的管制政策,中国互联网的新闻内容必须来自传统媒体。互联网站没有采编的权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互联网充当的是传统媒体渠道的角色。

判别传媒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主要有两个标准:一是市场的开放程度;二是经营行为。市场是否开放取决于政府对传媒的进入管制。政府对传媒经营行为管制越严格,传媒就越缺乏经营的自主权。市场越开放,传媒经营的自主权越大意味着传媒市场化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那么,中国传媒市场化程度的差异表现在哪里呢?

我国的图书出版一直受政府管制,进入图书出版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1982年,民营资本进入图书的批发和零售领域,图书的渠道陆续放开。随着中国加入WTO,批发零售领域也开始对外资开放,但何时放开图书出版却没有一个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