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13835400000032

第32章 后记

2009年,南京市委宣传部的潘涛先生找到我,问我是否愿意对“政府部门如何应对境外媒体问题”展开课题研究,为政府各级从事对外新闻宣传工作的相关人员,就如何应对境外媒体提供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参考。

这是2009年暑假之前的事情。暑假后与南京市新闻办公室吴静主任、市委宣传部王嵬副部长有过两次边吃快餐边整理思路的交谈。每次碰面基本上都是潘涛先生安排时间、地点,吴静主任开场发言,王嵬副部长最后谈自己的看法。据说潘涛是南京市委宣传部门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做事干练。听说后来让他负责网络管理这块工作,看来是用在了刀刃上。吴静主任是美女型的领导干部,她的开场白从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她把市委宣传部领导对本课题的要求解释得更为详细具体。王嵬副部长原是一位教授社会学的大学教授,后来投笔从政。他的发言很有学者型干部讲话的特点,每次讲话都是“我讲的不一定对,我觉得……”。不过他的发言绝对是专家水平的,你听后绝对会感觉很有道理。

究竟政府应如何应对境外媒体,在这本书里已经有所交代,我本想就不再絮叨了。可是前不久看到由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与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等联合主办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推选活动”的初步结果显示,全国共有183所城市表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于是觉得还是要说几句。

一、是否可以针对在我国城市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外国人做一些相关调查?搞清楚他们的构成,弄明白他们的要求,听听他们的期望,会对我国城市的国际化建设提供较为明朗的思路。

二、是否可以在城市中一些重要的商业街道、十字路口等处,设立一些由志愿者发放城市相关资料的窗口呢?连买张简单的旅游地图都要付费的城市,与国际化大都市是有很大差距的。

三、“过马路不看信号灯、旅游景点乱哄哄、见到外地人就要蒙”等段子反映出来的市民素质,是否有必要通过政府层面采取具体可行的措施来提高呢?

四、在政府、媒体、大众的关系中,政府工作的目标应是如何服务大众而非媒体。过多地考虑媒体的好恶,尤其是过多地考虑境外媒体“报忧不报喜”的做法,是否会造成镜头这边是“有虫子的苹果”的印象?能否也让境外媒体享受“国民待遇”呢?如果只是单纯地考虑如何应对境外媒体,倒不如真正地想想我们的民众到底希望政府做什么更好一些。畏上不畏民、畏外不畏内的心理架构,对构筑地方政府的国际形象有百害而无一利。

本书第一章由杨奇维编写,第二、三章由张文编写,第四章由夏炎编写,第五章由贺丽青编写,全书由刘林利统稿。

最后,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书籍、报刊、网络上的已有成果,特别是最新的研究成果,这里特向相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所限,加之编写时间仓促,书中所列参考文献或有遗漏,或有欠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刘林利

2010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