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科技与传播
13835200000005

第5章 中国电视科教节目创作现状与问题分析(2)

美中不足,中国电视科教节目亟待改革

从以上几个特点来看,电视科教片确实具备与其他节目竞争的优势,但综观我国现今的科教节目播出状况,却让人堪忧。我国的电视科教节目,除了为数极少的几个精品栏目,普遍存在着题材老旧、水平低下、质量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为此,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一个全新的科教频道。这个全新的频道以“教育品德,科学品质,文化品位”为宗旨,推出一系列新颖、有教益、富有知识趣味和前卫理念的栏目。它的推出,在全国的电视台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它的影响下,很多有实力的省市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科教频道,一时之间,科教节目扩大了宣传面,但我们也看到了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国产科教片与国外科教片孰优孰劣的问题。毕竟,问题要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下国产科教片存在哪些具体问题。

首先是题材方面,好的题材、新的题材不失为一块很好的“诱饵”,在这个节目如此纷繁的频道大战中,能让观众坐下来,锁定你的频道看上几分钟,这个节目已经是成功了一半。现在人们要么对高科技感兴趣,要么对奇趣大自然感兴趣,再不就是人文历史,这些方面的题材可谓数不胜数,如果科教片还老是死抠着实验室、生产车间等老场景、老题材不放,那么遭到淘汰恐怕是迟早的事。因此不断地更新科教片的题材,使之成为观众了解世界的窗口,才是科教片的生存之道。中央电视台国际部的《环球》栏目就是一个题材丰富、新颖的综合性科教节目:“失落的文明”探索古代文明古国的兴衰历程;“千年沧桑”概述人类对过去十个世纪的历史思考;去亚马逊森林解读“金河的秘密”;到泰戈尔的故乡“追寻印度季风”;“神奇的世界”展现最新科研成果;“电影魔术”纪录艺术创作的轨迹;还能越过大洋,感受挪威“午夜的太阳”,品味“毕加索的遗产”,推介“公交优先的城市——库里蒂巴”,探讨“摆脱城市垃圾困扰”的经验……无论哪一个题材都能引起观众探索、求知的欲望。它曾经被评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社教类节目”,可以说是科教片发展的一个很好模式。

其次是拍摄、制作方面,国产科教片在拍摄、制作过程中,科技含量太低。现今的电视屏幕上如果说其他类型的节目尚可以其情节、内容制胜,科教片的技术含量却是一项硬指标,在有了好的题材的前提下,提高科教片的技术含量在现在的高科技社会就显得刻不容缓了。各种望远摄影、显微摄影、红外摄影、内窥摄影、水下摄影、高速摄影能使我们的肉眼看到前人见所未见的东西,而三维动画特技、数字影像合成、虚拟电子手段又为我们创造出各种世间并不存在的画面。解释科学道理的最大难点是抽象,科普文章力图写得形象些,是为了让读者在头脑中构建起文章所描绘的图景,而电视却能把最抽象的事物直接具象化。前几年热播的《故宫》中大量的动画制作就创造了纪录片中动画创作的新纪录,比如故宫的修建过程、康乾盛世时的故宫原貌、场面浩大的典礼仪式的再现等,为2科本片增加了真实的视觉效果,一些新的动画技巧的使用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使得该片在没有进行大规模宣传之前,就已经观众如潮。

再次是表现手法方面,传统的科教片大多是以单向式传播为主,基本上是画面加解说词的形式。电视科教节目在如何充分发挥电视特性和优势,用电视语言帮助观众认识科学、理解科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方面一直没有破题。

与国外节目相比,我们在这点上显然是有较大差距的,从我们日常能看到的引进的科普电视节目如Discovery的节目可以知道,国外的一些科普节目已经摆脱了传统表现手法的羁绊。在我国的众多电视科教节目中也就只有少数的几个栏目能采用双向互动的形式来与观众进行交流,央视10套的《家园》节目就是一个纪录片与谈话相结合的科教栏目,每期都会聘请专家、学者、领导和老百姓参与演播室活动。优美纪录片与精彩谈话的结合,使凝固的流动起来,使枯燥的鲜活起来。其中实地拍摄、演播室谈话并重,适当穿插与其相适应的艺术形式,活跃气氛,根据内容的需要,调动利用一切视听手段,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做到室内、外景结合,场内、场外互动,使节目三步一峰、五步一谷,跌宕起伏、丰富多彩、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尤其是该节目的主持人赵忠祥和东方月都是能很好地把握现场气氛的资深节目主持人,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场内观众),得到部分的解答(场外观众),明显地提高了科教片“传道、授业、解惑”的效率。

最后想谈一下科教片拍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我国科教片的一个缺点是过于平铺直叙地表现所要介绍的事物,较少融入编导、摄像师的感情,而往往我们看一部科教片,不仅是要从中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看国外拍的片子无论是介绍自然的还是再现历史的,很多画面都能让人无比感动和震撼,这些都是编导和摄像师在拍摄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向观众展现能震撼自己的自然人文景观的结果。充满东方智慧的《宇宙与人》用深邃的思想结合神奇的科技,讲述了“中国人自己的宇宙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宇宙、世界观和人文精神,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取得广泛的共鸣,是因为它倾注了制作者自身对宇宙与人的见解、观点,有的观众能在其中找到与自己契合的精神、观念,而有的观众则会惊奇地发现有别于自己的看法。在科教片中加入适当的主观色彩不仅不会削弱科教片的科学性,还容易让观众接受、理解,深入人心。

光明的前景,中国电视科教节目负重前进

我国的电视科教节目之所以发展缓慢,甚至裹足不前,笔者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认识,很大一部分人认为电视就是纯粹用来娱乐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现在一般能吸引到投资的不是大红大火的戏说、武侠、爱情片,就是大搞噱头的综艺节目。从报上看到,我国现在每年有上千集(部)的娱乐电视剧拍了不能播出,浪费惊人,而与此同时,科普片却连年揭不开锅,即使是一些好的科教节目,如武汉电视台拍摄制作的《科技之光》(连续两年获得中国电视最佳栏目一等奖),一年的用度也仅仅是100万美元,相当于美国科普片平均每小时的拍摄制作成本。英国科教片《与恐龙同行》耗资300万英镑,瑞典科教片《爱的凯歌》长度仅50分钟,耗资200多万美元,我国的科教片更是难望其项背。相比之下,我国科教节目生产总量少,质量不高,选题深度、广度不够,追踪科学前沿的时滞长,队伍状况和资金投入更是相形见绌。另一个原因,电视科教片的发展程度无疑首先取决于一个国家整体科学水平的发展程度。不可能想象一个科学落后的国家,却有一流的科教电视。这两方面严重制约着电视科教片的发展。

人们对科普教育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不断的深化:五六十年代的提法是“讲解科学知识”,80年代的提法是“公众理解科学”,当今的定位则是“科学传播”。

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我们拥有众多的手段:报纸期刊、科技场馆、陈列橱窗、报告讲座……但毫无疑问,在当今中国,电视仍然是科普工作首选的利器。电视具有传播和表现力的双重优势,无疑应该成为科教工作者手中的“强弩”和“长箭”。当今,在互联网普及后,电视片仍然会是好的网站的主要内容,看看无论是正版还是盗版的DISCOVERY的热卖,看看排队观看《宇宙与人》的人群,再看看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加强落实,无疑,电视科教片的市场前景是美好的。

(陈志宏: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编导;黄洁: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编导;王凤亭: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