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13834700000052

第52章 对新闻真实理论中两组概念的解读(2)

那么能不能找到双方都能够共同接受的表述方式呢?有人发现,那些对“本质真实论”持有异议的人,主要是因为“本质真实论”所涉及的是新闻内在的品质问题,它容易使人联想到在报道中判断事物“本质”的难度,想到它可能会给新闻报道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想到有人会因此做文章,因而对它持否定态度。

于是有人开始尝试使用“总体真实”、“整体真实”、“宏观真实”等一些概念,来表述和分析与“本质真实”相关的一些现象。

也有把这些相关的概念同“本质真实”的概念共同使用,作为对“本质真实”的一种补充。例如江泽民1989年关于新闻工作的讲话,就提出“要注意和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其实,“总体真实”、“整体真实”、“宏观真实”这几个概念,都是在强调新闻要在“现象真实”的基础上,从更高的层次上去反映和报道事物,即从总体上、整体上、宏观上反映和报道事物。这和“本质真实论”所要表述的某些意思是相通的。但是,这几个概念所涉及的主要是新闻报道的角度和程度问题,它与“本质真实”主要涉及的是新闻的内在品质问题是有区别的,似乎更容易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

“总体真实”、“整体真实”、“宏观真实”,这几个概念从字面上和词意上都比较接近,都是表达对所要报道的事物的认识和把握,应当更加全面、更加广泛、更加宏大、更加深入、更加接近其内在品质。

相比较起来,在这几个概念中,笔者觉得“宏观真实”这个概念会更好些。因为“宏观”主要体现在视野宏大,境界高远上。有了宏大的视野和高远的境界,自然就能够从总体上和整体上去观察事物、反映事物和报道事物。所以可以说,“宏观真实”是涵括了“总体真实”和“整体真实”的。

与“宏观真实”相对应的概念是“微观真实”。这个概念与“现象真实”相比,其可取之处在于,它是从报道者观察事物的角度和程度上来要求新闻报道的,即新闻报道要从小处着眼,从基本元素上、从具体细节上做到真实准确。这比“现象真实”要求新闻报道从表象上、现象上做到真实准确会更加严谨些。

如果这样来理解“宏观真实”和“微观真实”,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宏观真实”体现的是新闻报道者的大视野和高境界

“宏观”的基本内涵是视野广阔宏大,境界高远博宽。它要求报道者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也就是说要做到着眼大局,胸怀全局,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不但要考虑新闻报道在新闻的基本元素上、在具体的事实细节上做到真实准确,还要看其是否从事物的总体上,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事物的发展趋势上,全面、准确、深刻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要防止新闻报道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情况。因为尽管这“一叶”、这一点确实存在,但从总体上却可能背离事物的真实状况。

2.“宏观真实”是对新闻真实的最高层次的要求

从上面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宏观真实”的要求很高,它不是就事写事,就事报事,而是要从全局的角度和大局的高度,从宏大的视野和高远的境界来反映和报道事物,来实现新闻的真实性。因此可以说,“宏观真实”是对新闻真实的一种最高层次的要求。

3.“宏观真实”是对媒体的整体性要求

同样,从上面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宏观真实”不是对媒体日常报道的一般性要求,而是对媒体整个新闻报道的整体性要求。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要求一家媒体的每一篇新闻报道都做到“宏观真实”。但是对一家媒体来说,涉及一个时期的报道,涉及一个重大问题的系列报道,涉及一个专题的整体性报道就需要做到“宏观真实”了。因此可以说,“宏观真实”是对媒体的一种整体性的要求。

4.“宏观真实”主要是对媒体负责人的要求

既然是对媒体的一种整体性要求,那么实现新闻报道“宏观真实”的任务,主要就应当由媒体的负责人,即拥有签发稿件权力的部门主任、总编辑等人来承担。他们应当对新闻报道全面承担责任,特别是要注意从宏观上把好关。他们不但要检查核实新闻的基本元素和具体的事实细节是否真实准确,而且还要检查和考虑新闻报道是否从事物的总体上,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事物的发展趋势上,全面、准确、深刻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同时也要考虑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要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考虑新闻报道能否正确引导舆论,能否实现最佳效果。

当然,在实现“宏观真实”方面,一般的记者和编辑也负有一定责任。对于一个负责任的、高水平的、想有所作为的记者和编辑来说,也应当自觉培养宏观意识,树立全局思想,增强大局观念,要力求使自己的报道在确保“微观真实”的基础上,能够把握事物的内在品质、总体面貌和本质特征,体现“宏观真实”。

5.“宏观真实”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新闻要做到真实,别说是“宏观真实”,即使是“微观真实”,也不是靠几个人和几篇报道就能够完全实现。它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因为事物本身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作为需要快速反映时局和社会变化的新闻,有时可能会由于新闻工作者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还跟不上这一事物本身的变化而导致报道失实。这种情况在新闻实践中并不少见。

马克思有一段论述对我们认识这一现象会很有启示。他说:“只要报刊有机地运动着,全部事实就会完整地被揭示出来。最初,这个完整的事实只是以同时发展着的各种观点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观点有时有意地,有时无意地揭示出现象的某一方面。但是归根到底,报纸的这种工作只是为它的一个工作人员准备材料,让他把材料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报刊就是这样通过分工——不是由某一个人做全部工作,而是由这个人数众多的团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担负一件不大的工作——一步一步地弄清全部事实的。”

按照马克思的想法,报纸是靠着处在各个不同环节上的全体工作人员的分工合作,通过不间断的连续报道来不断揭示事物的真相,逐步接近事物的全貌和整体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报道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事实,或出现某些偏差、失误,报纸可以随时用自己所获得的最新的、更确切的事实去补正原先的报道。

马克思还认为,报纸应当成为自己的“医生”,“今天它所报道的事实或所发表的见解中的错误之处,明天它自己就会推翻”。而正是这种忠于事实的严肃精神,才使得新闻媒介能够始终保持着“真实和纯洁的本质”,不断纠正报道中的失误,时时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现象,真正成为现实生活的忠实反映者,成为当今历史的真实记录者。

这样来认识这一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特别是实现新闻的“宏观真实”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促使我们更加严肃地对待新闻采写和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尽可能减少差错和失误,通过扎实的工作,努力反映事实的真相和事物的全貌,实现新闻的“宏观真实”。

6.坚持“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统一

在认识“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关系时,要看到,“微观真实”与前面所说的“现象真实”一样,是对新闻报道的一种普遍性要求。而“宏观真实”则是对新闻报道的一种高层次的要求,特别是对媒体新闻报道的整体性要求。因此,对于一家媒体来说,在新闻报道中,需要做到“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结合,做到两者的协调统一。这就需要媒体及新闻工作者注意运用宏观思维,树立全局观念,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地去反映和报道事物,尽可能从事物的总体和联系上去反映和报道事物。这样才能全面、准确、深刻地把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真实状况和整体面貌呈现给广大受众,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