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9年卷
13834500000013

第13章 党报及其论坛的发展之路

——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六届(2009)年会上的发言

王传寿

金秋九月,清风送爽,在喜迎新中国60华诞之际,中外媒体嘉宾和学界同仁欢聚一堂,在“六朝古都”的南京——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隆重举行“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六届年会,很有意义,既是“中外报刊比较”的一次国际学术交流,又是献给人民共和国生日的一份厚礼。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已举办六届。每届论坛群英荟萃,切磋交流,绽放出一束束思想火花。六年来,党报论坛聚集了一批批精英,出了一批批精品,为人民共和国的党报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届论坛已经由国内走向国外,邀请一大批国内外嘉宾一起探讨“中外报刊比较”,寻求中外报刊“变革、合作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无疑具有开创的意义。尤其是中外党报比较之论坛,在国内更是开先河之举。

听了诸位嘉宾同仁的发言,很受教益。现仅就我们安徽之毗邻——江苏新华日报社社长周跃敏先生、塔吉克斯坦通讯社经理萨特利金·沙姆苏金诺夫先生和新疆经济报社总编辑苏继赏先生的发言,谈谈粗浅的体会。上述三位先生研究和阐发的对象,除《新华日报》外,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党报,但都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媒体,各位都能用新闻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对各自主办的媒介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解读。从党报到经济报刊,从报刊到通讯社,从媒介理念到媒介运作,从市场经济到新闻传播,用开放的眼光观察开放的媒体,用开放的思维讨论开放的话题,大家在开放中求变,在开放中合作,努力实现在开放中可持续发展。这三位的发言可用三句话概括:选题精当,论述精辟,阐发精彩。

首先,选题精当。三位紧紧围绕论坛的主题,从各自经营和从事的媒体出发,选择论题。周跃敏先生的选题是:打开两扇窗架起一座桥——从办报理念的创新看《新华日报》的开放意识;萨特利金·沙姆苏金诺夫先生的论题是:商业世界需要经济新闻;苏继赏先生的论题是:党报的社会责任和国家意识——新疆经济报传媒集团外宣刊物简介。这三个论题都紧紧地抓住了本届论坛“中外报刊比较”这根主线,准确地把握了“变革、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会主题。尤其是新华日报社周先生的论题“打开两扇窗架起一座桥”,蕴含十分丰富:“两扇窗”——世界之窗、江苏之窗;“一座桥”即为江苏与世界架起一座桥。这一选题不仅主旨明确、思想深刻,而且表述对仗工整,富于艺术性,本身就是沟通我国党报与世界报刊的桥梁。

其次,论述精辟。三位嘉宾都从各自的媒体实际出发,用开放的眼光、求真的态度、辩证的思维、科学的方法,阐发论证各自的主要观点和主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观点鲜明,以理服人。比如萨特利金·沙姆苏金诺夫认为:“商业世界没有经济新闻不能生存,经济新闻作为信息的来源和分析的来源,从客观上讲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他用哲学最基本的原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来阐发商业世界与经济新闻的关系:商业世界是客观存在,它是经济新闻和信息产生的基础,即新闻信息来源,而经济新闻对商业世界又有着极其重要的反作用,因此商业世界离不开经济新闻。这一分析揭示出经济新闻存在的一般规律,是辩证的、科学的。他还谈到经济刊物与政治人物的关系,他主张,经济刊物对待政治人物的宣传报道应把握分寸,“避免谈论国家改革中的敏感话题,用中立的经济语言来评论他们”。这一观点很值得借鉴,经济宣传既要避免专业化,使外行人看得懂;又要避免政治化,让内行人愿意看。

最后,演讲精彩。三位专家的发言开门见山,有的放矢,有观点,有论据,言之有物,入情入理,文风清新,语言流畅。他们并不刻意标新立异,追求时髦的新名词、新概念,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新的思考和见解,让人听得进、听得懂、听得爽。比如苏继赏总编辑的论题是:党报的社会责任和国家意识。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也是政治性极强的一个命题。可是,苏先生并未板着面孔空喊政治口号,而是用叙事方式娓娓道来,内容平实,文风质朴,言辞恳切。他认为,新疆地理位置特殊,提高“国民的社会责任和国家意识,不仅是外宣工作者的任务,更是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这是边境地区党报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实践”。“强化面向中亚的宣传工作,对外寻求更为广泛的合作将是我们不懈的努力方向”。他那恳切的话语,给人清风扑面的感觉。

本届论坛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收获颇丰,给我的感悟和启迪是多方面的。在这里,仅谈三点浅见:

第一,要办好党报和论坛,必须坚持开放的世界眼光。在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新闻宣传工作尤其是各级党报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早已打破国界,世界成为“地球村”已名副其实。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必须以更加开放的世界眼光来办党报、办论坛。党报姓“党”,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之一。而中国共产党正以开放的世界眼光驾驭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航船,在全球化的海洋中胜利前行。作为党的喉舌的党报,理所当然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有机地统一起来,努力营造客观友善、于我有利的和谐的国际舆论环境。要立足本地、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宣传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增强国际社会对我们的理解和认同。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及时回应国际社会对我们的各种关切。党报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有党派性的,坚持党性是毫不含糊的;而党报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与外国党报有着许多共同点。应当承认,中西文化有着一定的差异,有差异就有矛盾,可能会引起冲突,但同时又有着许多共同点。作为党报,要相互包容,求同存异,消除冲突,追求文化的共生共荣,营造和谐文化舆论环境。这次党报论坛的最大亮点,就是架起了中国党报与世界党报及媒体沟通、交流的桥梁,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论坛,今后应当继续坚持,扩大开放度,扩大交流面,使我们的党报真正走向世界。如果我们的地方党报都像江苏《新华日报》那样,确立“高度、贴近、开放”的办报理念,把“开放”作为党报的核心理念之一,打开“世界之窗”与“××之窗”,架起本省(市、自治区)与世界双向沟通交流的桥梁,那么,我们国家的党报就在走向世界的征程中,又跨出了一大步,就能为营造和谐和国际舆论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要办好党报和论坛,必须把握基本的新闻规律。真实、客观、公正,是新闻传播必须遵循的原则,党报也不例外。这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而要保证新闻传播的真实、客观、公正,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当今社会,媒体对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辐射日益加强,对人们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深入。正因为如此,各类媒体尤其是党报,要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传播。党报要想被公众广泛接受,得到社会广泛尊重,不断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就应该遵守新闻从业的基本准则,客观报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的现实,充分反映各国发展的主流和趋势,热情鼓励发展中国家发展进步。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真实、客观、公正,这是东西方主流学界的共识。这个问题之所以能形成共识,就因为它反映了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看,存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存在决定意识;事实是客观存在,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必须客观地、公正地反映事实。当然,意识对存在也有反作用,同样,新闻对事实也有反作用,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这既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常识。然而,对这个常识性问题的认识却很难完全一致。这是因为:一是哲学上不同学派观点的不同;二是由于党报的党派性而造成的差异。关于哲学上的“唯物”学派与“唯心”学派的争论姑且不论,只想用新闻传播学的观点来看看党派性问题。党报具有党派性,这也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之一。而就真实性与党派性关系而论,真实性是第一位的。党报是党的喉舌,而喉舌所说的话必须真实、客观、公正,否则,就违背了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就收不到应有的传播效果。“事实为政治路线服务”的观点必须彻底摈弃。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东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而要改变这种“信息不对称”的舆论格局,一方面要扩大世界范围内包括党报在内的各种媒介的广泛交流,尤其是加快发展东方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增强他们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各国传播媒介都应遵循“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传播规律,全面真实地报道多极、多元、多变的当今世界,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三,要办好党报和论坛,必须创新共赢的合作方式。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更加活跃,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成为国际新闻界的广泛共识。本届党报论坛适时举办,顺应形势提出“变革、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大会主题,此乃明智之举。作为人民共和国党报,应和世界各国党报及媒体携起手来,充分运用自身特点和优势,广泛传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的理念,致力于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促进世界和谐。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应深入反映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加强合作、共克时艰的举措和成效,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力量。要坚持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更好地开展交流合作。各种党报,不分政治倾向和文化异同、水平高低、规模大小,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兼顾各方利益,既竞争又合作,合力应对挑战,谋求共同发展。

国内各级党报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努力实现互补互助、共同受益。各级各类党报乃至其他各类媒体,既是竞争对手,更是合作伙伴,应不断探索创新共赢的合作方式,加快做大做强的步伐。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于2004年在北京与法制日报社合作,创办了《世界报》,随后又在北京、上海创办《双语学习报》《数码娱乐DVD导刊》。至此,他们实现了在全国报业集团中率先在京沪创刊的突破。此例证明,只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党报之间的合作空间是十分广阔的。

作为“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就要为中外媒介交流提供服务。事实上,我们的论坛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外报刊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与国际接轨的开始,今后将继续发挥这个论坛的桥梁作用。作为党报论坛,更应遵循新闻传播的规律。要发挥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功能,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要树立良好的学风、会风和文风。毛泽东同志曾经告诫全党:“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党报论坛应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求真务实,力求做到深入而不深奥、浅出而不浅薄、生动而不生硬、通俗而不庸俗,坚决防止把学术研究搞成脱离实际的概念堆砌,搞成囫囵吞枣的照本宣科,搞成言之无物的刻板说教。要始终坚持文以载道、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内容,讲究对象,有的放矢。多讲有用管用的实在话,少讲正确没用的废话;多讲真话实话心里话,少讲空话套话场面话;多讲有个性的新话,少讲重复的老话;多讲言之有物、入情入理的“大众话”,少讲尽人皆知、没错没味没用的“官场话”。在学术交流中,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态度平和、客观公正、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相互包容。总之,要平等互信,真诚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王传寿: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