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外国语言文化研究(第1辑)
13834400000047

第47章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2)

(2)融合法

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讲解涉及英美国家的主要知识,尤其是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例如:美国人对于个人空间的要求似乎要比其他任何文化背景中的人都更大一些。如果你在谈话时和美国人离得很近,他或她就会感觉不舒服,或者有可能会后退一步,他们期望别人和他们说话时至少要保持一臂的距离。这并非是他们不喜欢你,而只是因为你侵犯了他们的空间。又如:美国人只有在见面和分离时是可以握手行礼的,这种礼貌表现也只能持续短暂的瞬间罢了。另外,美国人在交往方面很随意,即使在不同年龄或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之间也是如此。对于美国人来说,穿着便装去上学、直呼教授的名字都是平常的事情,但这并非是人们相互之间缺乏尊重,而只是美国的习俗罢了。在美国人之间不管是否认识,大家见面时都会礼貌地打招呼问候,美国人把“Thank you”(谢谢)、“Excuse me”(劳驾)、“Sorry”(对不起)这几个词常挂在嘴边,在电梯、车上、机场等公共场所彼此不小心碰一下,不管是谁的责任,人们都会主动说“Sorry”(对不起),而回应就是“That’s ok”(没关系)。

(3)实践法

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改编对话进行表演,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和文化,同时注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识。比如:第一次给学生讲课时教师通常会跟学生打招呼,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与其让学生逐个站起来作自我介绍,还不如通过一个表演方式来比较中西文化中打招呼的方式。中国学生常常以中国式的问候与外国人打招呼,例如:“Have you eaten?”(你吃过饭了吗?)或“Where are you going?”(你上哪儿去?)。这对中国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问候语,但在英美文化中就有讲究了。“Where are you going?”通常是一个要求对方给予准确回答的问题,从涉及个人私密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上级对下级”询问的问题或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才提的问题,因此这样的问候语在西方文化中就会招来“多管闲事的嫌疑”。而“Have you eaten?”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像一个建议对方共进午餐的邀请,西方人往往对这样没有下文的邀请深感不解。一堂课当然也不能以简单的问候语就结束,在引入这个话题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或结对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西方在问候语、自我介绍、各种场合介绍方式存在的差异,也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在下一次课上进行对话练习和公开表演。角色扮演活动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以教科书为题材。例如:在学习《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二课《优等生的秘诀》(Secrets of A Students)时,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学生在兴奋中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华,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在《21世纪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课《化失败为成功》(Turning Failure into Success)这课的教学中,可让有的学生扮演某位成功人士,比如:公司老总、大学校长、政界要人等,让另一个学生扮演采访记者,请他(她)讲述其成功的经历。我还让学生扮演国企公司和跨国公司的谈判代表,用英语进行商务谈判,不断进行各种角色的转换。这种角色转换的练习,可以强化英语方面的知识以及口语方面的能力和交际文化的意识。在上《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课《洗衣妇》(The Wash woman)时,可要求学生把课文改写成短剧,在班上表演,并进行评比。分组的原则是满足每个人都有扮演角色的机会。这样,每个学生都自觉地研读课文,仔细领会各自角色的作用。演出结束后,不仅洗衣妇的那种自尊、诚实、负责的形象根植于学生的心灵,而且对课文的词汇和句型也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②以对话提示。教师分别给学生A和学生B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印有不同信息的提示,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内容进行结对对话表演。

③以信息提示。教师给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不同的提示信息卡,卡上印有他要扮演的角色的信息,学生以此进行演示。

(4)讲座法

定期、限时、有的放矢地结合某一章节进行一次或系列性的讲座。例如:第一学期开设“美国概况”,第二学期开设“英国概况”。每门课都是由一系列相关的专题组成的。讲座可以将支离破碎的文化信息重新整合构造,是一种用以说明一个整体概念的有效教学策略。

3.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近年来,各种多媒体网络大学英语教学资源蓬勃出现,为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多媒体可以创造出具有浓郁西方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感性认识,深刻体会英语文化,从而增强跨文化意识。目前,多媒体网络教学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式,它具有多种优势,如:多元互动优势、时空无限优势、非线性及虚拟优势、自主及协作等优势。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等优势,结合教学内容,把英美国家的文化、政治、礼仪习俗、重大节假日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会英语知识的同时,也拓宽文化视野,增加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收效于潜移默化之中。例如:当讲解“感恩节”这个美国人独有的节日时,教师可以先从《走遍美国》(Family Album U.S.A)第一册中下载那段录像,而后播放给学生看。从中可以看到斯图尔特(Stewart)一家三代团聚在桌旁共进火鸡宴,在吃饭前一家人相互问候“Happy Thanksgiving Day”,他们吃着火鸡、南瓜饼,一派热闹非凡的节日气氛。由于多媒体的效果,学生每个人的听觉、视觉、情感等器官都受到了现场情景的刺激和感染,他们似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课后他们会自觉地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探究相关的各种信息。学生观看后能从中了解到本课文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仅凭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达到从深层次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目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除了利用已有的资源外,在课外英语教师也应最大限度地创设好英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多渠道地摄取文化养分,在阅读过程中多注意其中的文化细节,以便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浏览网络资料,观看原版电影,让学生通过感官与心灵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体验外国文化,从中领略英美本土文化风情,了解文学典故等语言的背景知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堂上学不到的文化差异。英语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各种机会。例如: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组织学生就某一文化现象、文化内容进行演讲、辩论。充分利用英语角、英语沙龙,邀请归国留学的教师和外籍教师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英美国家的学习、生活、工作、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状况。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直接与外国人接触,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或访问英文网站与外国网友交流,让学生在直接的交流中理解外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锻炼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更真切地领略和欣赏跨文化交际的魅力,为将来能有效、准确、得体地进行各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做最有效的准备。

四、结语

语言和文化是个统一体,语言的社会功能之一是传播文化,且文化的差异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成为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充分认识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内容、方法、手段进行推广和提高,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蔡基刚主编:《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思考——〈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2)》,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张春玲主编:《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于德全等主编:《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第一辑)》,中国世界语出版社2003年版。

翟象俊等主编:《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