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13834100000004

第4章 媒介地理学的对象与意义(3)

三、媒介地理学需要建立一个有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分析框架一般来讲,当前中国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与媒介地理学研究有关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的论题主要有八个方面:

1.媒介产业的地理形势研究

经济全球化、传播全球化、媒介产业全球化已是无可争论的经济地理现实,那么中国媒介如何正确认识全球媒介地理形势,并结合中国媒介地理环境的实际,采取科学对策,亟待理论和实践做出回答。这意味着要注意和研究媒介的空间分布与组合情况。例如,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带,它已经发展成为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北美五大湖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欧洲西北部城市带和伦敦城市带并列的世界六大城市带。长三角城市带发达的经济和强劲的活力,为城市媒介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支撑。但是长三角媒介产业集群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报纸已提前进入“微利时代”;省级党报集团与省会城市党报集团的“双头垄断,两极相持”的竞争格局已经成形;广电集团竞争中的弱者已在呼救,有的则试图通过打“擦边球”甚至公然违规来自救。这些都是媒介地理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2.大众媒介的生态状况研究

媒介生态意味着媒介地理学家不仅要了解媒介历史的发展过程,还要了解媒介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及影响其分布变化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既包括自然方面的因素,也包括人文方面的因素。其生态系统包括信息生产生态、信息传播生态、媒介分布生态、信息接受生态等。当前媒介运作中出现的信息爆炸、信息污染、媒介暴力、媒介色情、文化沙漠等,都是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以信息污染为例,信息污染是指媒介信息中混入了有害的、欺骗性、误导性信息因素,或者媒介信息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的信息元素超过传播标准或道德底线,对传播生态、信息资源以及人类身心健康造成破坏、损害或其他不良影响。传播中的有害性、有毒性信息、虚假信息和伪劣信息、重复性和图像性信息,是信息污染的主要表现。信息污染对人类社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尤其是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需要学界和业界共同努力,携手解决信息污染问题。

3.大众媒介的传播环境研究

环境是人类进行传播活动的“场所”和“容器”,它决定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也对传播活动起着维护和保证的作用。可以进入我们研究视野的有硬环境和软环境、地理环境和物理环境、媒介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在媒介地理学研究中,我们除了要关注社会环境对人类传播的影响,还要关注地理环境对人类传播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貌、植被和自然资源等。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之中,而人类的传播活动也或多或少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

4.媒介传播的“地形图”研究

借助于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传播优势,充斥着西方的风俗与价值观的文本、图像和声音正在全球飞速扩张,不断加深的信息鸿沟正把人类带入一个充满冲突、不平等和分裂的时期,一些地区的极端分子甚至试图打造出具有很强攻击性的文化模式和文化品种。文化侵略、文化殖民、媒介暴力、信息屏障、媒介歧视、信息盆地等现实问题,正在使“媒介地形图”变得支离破碎。如今,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日益缩小,文化认同的进程正在加快,本土文化的空间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和侵占,全球文化正在世界范围内攻城略地、扩大势力范围。食品、服装、发型、娱乐……这些文化表层的东西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而思想、价值、观念、信仰等深层次的东西,也在动摇和转变,文化的民族性变得越来越薄弱。在国与国的文化贸易中,文化产业落后国如果长期处于文化贸易逆差,接受文化产业先进国的“信息倒灌”或信息侵略,带来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轻者垄断信息资源,控制态度行为,干扰正确决策;重者污染和毒化社会风气,腐蚀和败坏人的灵魂,摧残和销蚀民族文化,动摇和破坏社会稳定,严重扭曲媒介传播的“地形图”。

5.媒介的地方性和本土性研究

这意味着要关注和研究媒介在什么地方和为何在这地方?某种文本或作品出现在什么地方和为何在这地方?就是说要了解媒介地理现象在地球表面产生的位置和传播的范围,并研究其产生、分布和扩散的原因。同时,还要努力寻找使其生存与发展下去的土壤结构、气候条件。所有与媒介地理尺度有关的本土性、地方性、区域性、国家性和全球性等各种概念,都可以从特定窗口进入我们分析研究的视野,用来说明媒介地理现象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但是,媒介对本土性和地方性的过度坚持,有时也会成为先进文化的反对派和落后文化的保卫者。例如,当前方言类新闻节目在电视上非常火爆,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南京电视台的《听我韶韶》等,都是用方言“说”新闻。这类节目主要的目标受众是本地市民,而对外来的听不懂当地方言的人而言,则被屏蔽、阻隔在传播之外。虽然这类节目能够较好地传播本地的方言文化,但过多类似节目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将非常不利于文化交流、地方认同甚至国家认同。

6.媒介的扩散性和整合性研究

媒介扩散性探讨的是媒介发展的观点。因为任何媒介地理现象总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与自然现象相比,它的变化是较快的,不但有其兴衰的过程,而且还有其产生和灭绝的必然。所以,对任何媒介现象如果不了解其在时间上的变化,就无法理解其当前的地理分布,更不用说预测将来的发展。媒介整合性就是研究媒介融合与分离、媒介分布现象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不仅要研究自然环境诸因素与媒介扩散与整合等现象的相互关系,还要研究诸种人文环境因素与媒介扩散和整合等现象的相互关系。

7.媒介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研究

时间是线型的,空间是块状的。尽管整个社会正在由时间模式转向空间模式、由时间论转向空间论,但是如果没有时间的串联和黏合,空间不过是一堆满地滚动的珍珠,无序而散乱;当然没有空间的实体与景观,时间也就是一根随风飘动的丝线,轻盈而无力。因此,时间和空间对于媒介地理学研究来说都是重要概念。当下,计时工具的科技化和媒介化正在改变整个社会对时间的认知和态度,同时也在改变和颠覆人们传统的工作观和生活观。媒介全球化、集团化、集群化的加速发展,也彻底改变了各种媒介原有的地理优势、传播特色、媒介形态和传播功能。媒介景观作为有形的、物质的媒介在空间上的表现,既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媒介现象,反映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自己的媒介文化传统,又是地理空间上的各种奇妙景观的摆放和堆积,反映了世界范围内媒介文化的交流、借鉴、复制和创新。

8.各类媒介与地理环境的互动研究

报纸、杂志、图书等平面媒介和广播、电影、电视等电子媒介,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体,不仅是特定地理环境中的产物,也是同地理环境互动互助、共进共演的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均有其各不相同的互动形态、特点和规律值得探讨。因此,研究报刊地理、电影地理、电视地理、广播地理、网络地理甚至广告地理等就成为媒介地理学的一个基本任务。纵观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演进历程,我们总能看到地理环境因素在各种媒介生成与发展过程所起的影响和作用。

麦克鲁汉指出,媒介是人感官的延伸。这一著名论断极度扩大了媒介的指涉对象,并建构起更为广阔的媒介地理空间和生动多样的媒介地形图。随着媒介形式的扩张,触角的伸展,传统的地域界限无可避免地被打破,虚拟与现实的情境更是相互渗透,建构起全新的文化空间。由于媒介在地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媒介与地理的日益交融,使得媒介地理学这个源于交叉学科领域的概念逐渐受到重视。

一方面,地理中的种种构成要素,如地域、场所、道路、交通等等,能够通过现代媒介展现更加完全的意义。另一方面,从广义上来看,这些地理要素本身就是传播特定文化的媒介。因此,以媒介地理学为基点来检视由传媒构筑的文化空间,也都可以成为传播学中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