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主持人采编播训练教程
13834000000012

第12章 逻辑与音乐运用能力训练(2)

作业二

赵小姐正在厨房忙个不停,这边鸡蛋还没打好那边菜已经糊了!房间里电话响个不停,电饭锅的按钮也“呯”的一下跳了起来。而这杂乱无章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件事情:今天是她和王先生的七周年结婚纪念日。可是,王先生呢?

王先生看来并不记得今天有什么特殊,因为他正挽着另一位小姐进了一间西餐厅。餐厅里灯光昏黄,情调暧昧,高脚杯的曲线和这位小姐的身体一样诱人。含蓄谈笑,你进我退,一切都在王先生的运筹帷幄之中,拿捏得恰到好处。一个个暗示,一个个不小心,两人的身体又近了一些,橱窗外赶路的人也因为餐厅里这一幕动作变得缓慢。

而赵小姐仍然在家里忙来忙去,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墙上的钟声滴答不停,现在是九点。她深爱着王先生,可是,等待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2)〔捷克〕德沃夏克《幽默曲》

作业一

在俄罗斯的很多地方,过了十月就已经是洁白的一片了,被大雪包裹的世界纯洁、祥和,森林的一个小房子,窗口还透着些橘黄的光,更增添了一丝安宁、温暖。

屋子里边是等待猎户回来的妻子和儿子,儿子已经睡了,而妻子正炖着一锅浓汤,发出一阵阵咕嘟声。

雪比想象中的要更大,一脚踩进去竟然已经没过了膝盖。再加上给妻子儿子买的那些礼物,猎户走得很有些吃力。他的视线开始模糊,步伐变得缓慢,模糊中他见到了自己,见到了自己和妻儿在一起的景象,儿子笑着跑,妻子在厨房里忙碌,整个圣诞树都挂满了礼物,摇曳着,互相碰撞,就像风铃般清脆,这清晰的风铃声传入耳中,那冰天雪地仿佛不存在了,他心中涌入的暖流让他的视线开始变得明亮。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气,他一步一步,缓慢而坚定地继续朝着回家的路,走了下去。

作业二

冬季刚过,冰雪消融,大草原开始复苏。

看,蹦蹦跳跳的两只小田鼠正在草地上抢食,它们一蹦一跳地互相追逐、打闹,偶尔还打个滚,身上沾满泥土和干草。一粒小小的坚果,此时在它们手中来回传递。一只蚂蚱闯入它们的领地,在刚冒芽的绿草丛中来回跳跃,时而停住,时而用爪子挠挠身体。

湛蓝的天幕映衬着白云,空中的大雁迂回低飞,它们张合有力的翅膀上下回旋着,应和着万物复苏的节奏。

作业三

尖尖的屋顶,咖啡色的砖墙,卡通式的招牌,眼前的这家巧克力店实在诱人。男孩走进去,橱窗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手工巧克力,有小人模样的,有房子模样的,有花朵模样的。男孩坐到屋子中间那张木制的小椅子上,开始摆弄起桌上的模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要为女孩制作一个最精美的爱心巧克力。

女孩推门进屋,甩掉脚上的鞋,扔下手中的包走进屋里。她还为昨天和男孩吵架的事耿耿于怀,她拿起沙发上男孩送的娃娃扔在了地上,突然发现茶几上摆着一个粉色的心形盒子。她有点吃惊,伸手打开盒子,里面放着一块诱人的心形巧克力,上面站着一个可爱的小熊,仿佛犯了错似的哭丧着脸。女孩开怀大笑,捡起地上的娃娃紧紧地抱在了怀中,心里充满了幸福的喜悦……

4.事件逻辑

(1)〔挪威〕格里柯《晨歌》

作业

金碧辉煌,闪耀夺目,礼堂的门缓缓打开,一对对衣着华丽的王宫贵族迈着轻盈的舞步结伴而入,而在这些人中有一位少女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她身着金色的礼裙,那头金黄色的卷发披肩散开,仰起她那高昂的头,挽着她那贵族出身的丈夫,提起裙摆向前走去。一路走过所有的人都在惊叹她的美艳,投来了羡慕的眼光。今天正是她的订婚典礼,她扬起嘴角,微笑着享受此刻的幸福。人们都在猜测这位举止优雅的姑娘,一定从小受到上流社会的熏陶,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她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母亲是当地有名的妓女,父亲早逝。她从小就是在继父的鞭打中长大的,那时的她常常从噩梦中惊醒。她每晚都守在门口,她害怕看到那张醉醺醺的脸和通红的眼睛,她无法忘记躲在被子里不停哆嗦的日子。

那次继父喝醉酒回家翻箱倒柜找家中唯一值钱的一枚戒指,准备去当掉。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怒气冲冲地拉起在床上睡着的女孩就是一顿毒打,女孩一肚子的委屈,但她却从来没有哭过,那一幕她永远都会记得。

而眼前的这一切,这属于她的一切,是她从来不敢奢望的。音乐再次奏响,她从记忆中回到了现实,她闭上眼睛享受着这一刻,她默念着感谢上帝的恩赐。其实,她不知道上帝永远是公平的,他关上了一扇门,必将为你开启一扇窗,而女孩的眼前正是那扇通向幸福的窗户。

(2)〔俄国〕穆索尔斯基《两个犹太人》

作业

来自梵蒂冈的大量艺术珍品将在纽约第一博物馆展出,人潮涌动,来自各地的人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想要在第一时间内对这些艺术珍品一睹为快。记者们穿梭在人群当中手忙脚乱地准备着采访工作,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可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这里将会发生一场空前绝后的奇特掠夺。

突然,中央公园出现了四个人,他们身着骑士服腰佩长剑,骑着纯种的黑色马匹在人群中肆意地穿行。在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了博物馆,轻松地拿走了最为珍贵的镶着宝石的纯金十字架,转眼就消失在了人群当中。

人们惊慌失措,工作人员更是惊恐万分。这四个骑士到底是什么人,谁也不知道。展览会刚刚开幕又马上闭幕,成为历史上最为失败的一次展览。

二、短片作业(见光盘)

《格尔尼卡》

附浪漫主义音乐(二)

这一部分继续介绍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音乐家。

1.约翰尼斯·勃拉姆斯

(1)生平介绍

勃拉姆斯(1833-1897)出生于德国汉堡,他的父亲是汉堡剧院的低音提琴手。尽管家境贫寒,父亲对他的音乐教育却很重视。勃拉姆斯6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7岁时师从科赛尔学习钢琴。15岁时,勃拉姆斯首次登台公开演奏,显露出非凡的钢琴技艺。20岁时,勃拉姆斯与匈牙利小提琴家赖门伊旅行演出,在汉诺威结识了小提琴家约阿希姆,并在他的介绍下拜访了李斯特和舒曼夫妇。

勃拉姆斯没有追随19世纪末期文学化、标题化的音乐潮流。他沉浸于所谓的“过时的”古典音乐的传统中,用各种古典题材进行创作,追求严肃、深刻的内涵和严谨、完美的形式。他的作品缺乏贝多芬音乐宽阔充实、震撼人心的气魄,更趋内向,甚至晦涩。勃拉姆斯的音乐借鉴德奥民间音乐的旋律,亲切、质朴、平易、清新。

勃拉姆斯生性严肃沉稳,不善社交,也没有婚娶。他的晚年获得很多赞誉,人们常把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称作“三B”。有人称他是古典主义音乐家,也有人把他划入浪漫主义音乐家之列。1897年4月,勃拉姆斯在维也纳离开人世。

勃拉姆斯的代表作有:《摇篮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匈牙利舞曲》、《德意志安魂曲》等。

(2)代表作《摇篮曲》

1864午,勃拉姆斯在汉堡遇见了一个叫贝尔塔的维也纳女歌手。贝尔塔的天真烂漫、温柔动人深深吸引了勃拉姆斯,他对贝尔塔一见钟情,贝尔塔也青睐于他的才华和魅力。他们情投意合,两情相悦。然而,事与愿违,贝尔塔最终嫁给了法柏先生。但他们还是好朋友,这一首摇篮曲就是为了庆祝好友“法柏大人”第二个孩子的诞生而写的。

此曲作于1868年。由两个乐段构成,音乐中的旋律轻柔徐缓,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为人们呈现出一副母亲关怀祝福孩子的动人画面。一种安详恬适的气氛和对安定幸福的生活的憧憬充斥其中,让人动容。

2.弗雷德里克·肖邦

(1)生平介绍

肖邦(1810-1849)出生于华沙郊区一个中学教师家庭,早年师从捷克音乐家日夫尼和德裔音乐家埃尔斯纳。1829年,肖邦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肖邦是19世纪欧洲乐坛上的明星。他的创作带有浓郁的诗意、震撼人心的抒情性,是浪漫主义黄金时代的杰出代表。肖邦是19世纪中叶民族乐派的先驱,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气质和内涵。

肖邦的青少年时期,波兰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1830年的华沙起义使他大受鼓舞,促使他的思想迅速成熟。而1831年华沙的沦陷使得肖邦的创作发生了转变:他前期的作品充满了无忧无虑、热情和幻想,犹如享受着春天夜空下皎洁的月光。后来,面对被践踏的祖国、长久的流亡生活,肖邦的艺术事业不断扩展,思想境界不断成熟。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民族危机感,表达出更多的痛苦、忧郁、孤寂,甚至反抗的激情。

此后,肖邦定居巴黎并在此度过了余生。他凭借自己的技艺和才华很快成名,名声显赫。在李斯特的介绍下,肖邦与作家乔治·桑相爱。但周围的人们只爱慕虚荣,根本无法理解艺术的真谛,而作为一个“不能忍受祖国的悲惨命运而来到巴黎的波兰人”,肖邦时常感到孤寂苦闷。

肖邦的音乐继承了古典音乐的传统,但又有着优美潇洒、情意真切的旋律。他的音乐时而爆发出英雄史诗般的激情,时而又陷入忧郁和哀伤,时而又进入梦幻般的诗意。在西方音乐史上,肖邦的抒情性钢琴作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19世纪浪漫主义繁荣时期的钢琴音乐作品中首屈一指。肖邦被后人誉为“钢琴诗人”,影响波及同时代的作曲家,并影响了19世纪末期的印象派音乐。

肖邦的晚年凄楚哀伤。1846年波兰民族运动的再次失败,使他深受打击;对故土的怀念,对亲朋的思念,让他难以自拔;与乔治·桑感情的破裂、自身病痛的折磨,让他饱受身体与心灵的折磨。1848年从英国演出回国后,病情急剧恶化。1849年10月,肖邦在巴黎去世,时年39岁。按照肖邦的遗愿,人们将他的心脏带回到祖国波兰。

他的代表作有:《降D大调圆舞曲》、《降E大调夜曲》、《b小调谐谑曲》等。

(2)代表作《降D大调圆舞曲》

《降D大调圆舞曲》是肖邦在1846年创作的,在肖邦的15首钢琴圆舞曲中,《降D大调圆舞曲》是最通俗、最流行的一首。

相传,《降D大调圆舞曲》的问世与肖邦的情人乔治·桑有关。乔治·桑家里喂养着一条小狗,这条小狗十分逗趣,喜欢追逐自己的尾巴玩耍。乔治·桑希望肖邦能把这有趣的情景用音乐表现出来。肖邦答应了她,写成这首乐曲。由于作品篇幅短小,因此又被称为《瞬间圆舞曲》或《一分钟圆舞曲》。又由于曲子表现的主体是只小狗,因此又被称为《小狗圆舞曲》。

这首曲子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音乐快速而流畅,活泼可爱又循环往复,仿佛小狗对着主人旋转作揖,滑稽逗人。第二部分的抒情乐段中,舒缓的旋律让人心情舒畅,怡然闲适。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

3.弗朗兹·李斯特

(1)生平介绍

李斯特(1811-1886)出生于匈牙利的雷丁。6岁时李斯特就跟着父亲学习钢琴,9岁时举行了第一次钢琴演奏会,获得了人们的赞赏,并得到了匈牙利贵族给他的出国学习的资助。1821年,李斯特与父亲一起来到维也纳,跟随车尔尼学习钢琴,又跟随萨里埃利学习作曲。李斯特在维也纳举行演奏会时,贝多芬也曾出席,并在结束的时候登台与他热情相拥,亲吻祝福他。后来李斯特为了贝多芬的塑像的事情疲于奔走,出钱出力。除了对贝多芬的景仰外,也表达对他的谢意。1823年李斯特到法国求学,却因为不是本国人而被音乐学院拒之门外,只得跟随私人教师学艺。这一时期的李斯特开始在英、法、德各地旅行演出,他乐出惊人,魅力四射,轰动了欧洲各大城市。

李斯特风度翩翩、才华横溢、气质非凡。他喜欢在舞台上接受观众的掌声,他的作品充满绚烂的色彩、凌厉的气势、华丽的效果,因而总被作为音乐会的压轴曲目。音乐会变成了他的独奏会,不然他内心强烈的表现欲就无法满足。

对于李斯特而言,台上的一切都是表演,那时他已懂得如何包装自己。为了彰显个性,他把以往背对听众的演奏位置变为侧面朝向听众,以便于演奏家和听众情感的沟通,同时也向听众展示他那帅气俊俏的脸部侧影。他上台时总爱长发披肩,并且一定要戴上白手套,然后将其脱下抛向崇拜他的听众。他的演奏有时像魔鬼附身,陶醉得要从钢琴凳子上摔倒。他还曾将两架方向相反的钢琴摆在台上,依据音乐的拍子,在两架钢琴之间来回跑动演奏,以制造噱头和疯狂,让一个个贵夫人为此尖叫甚至昏倒。李斯特那即兴式的演奏让人眩晕,充分显示出他自由而夸张的浪漫主义的风格。他那浪漫优雅的台风、超凡出众的演技,让台下听众忽而静气凝神,忽而精神亢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