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广播电视艺术学通论
13832500000015

第15章 广播电视的艺术语言与构成要素(3)

5.封闭式构图

封闭式构图是影视深受绘画影响的结果。绘画中的画框是固定的,要求画框内是一个完整、均衡的世界。而影视银(屏)幕形成的画框通过摄影(像)机的运动是可以运动的,它只是截取现实空间的一部分,因此,它不要求画框内的世界是完整的。封闭式构图就是把影视画框等同于绘画的画框,遵循传统绘画的构图原则,在画框内追求画面的完整性、均衡性。

封闭式构图中的被摄主体往往被处理在几何中心或黄金分割点的位置;表现被摄主体力求达到画面的均衡统一,即使让人物处于画框边缘而在画框内留有空白,也会让人物向心的视线填补空白,以使画面达到均衡;在画面内有运动,即处理动态构图时,通过镜头内演员的调度来使画面达到平衡。

封闭式构图强调画框内各元素之间的平衡、完整,这实际上是一种封闭的空间观念,构图时考虑的只是画框内这一个空间,它展现给观众的也只是一个一个封闭的空间。而事实上影视的空间是无限的。

6.开放式构图

开放的空间观念带来了开放式构图。开放式构图打破了画框的束缚,在构图中把画内画外的空间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比如,拍摄对象从左出画,这意味着画左有一个空间存在;如果他再从右出画,则又意味着右面还有一个空间存在;如果他绕到摄影(像)机后出画又入画,则表明了在我们看不见的摄影(像)机后面还存在着一个空间。可见,影视的空间是全方位的,是可以无限延伸的。开放式构图在画框内构图的不完整、不均衡,正是为了达到画外空间与画内空间所构成的整体空间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在开放式构图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画面中出现半张脸、半只手、半个身子等,初看觉得不平衡,联系上下两个镜头的空间就会发现其实是平衡的。开放式构图正是在这种不平衡?平衡?不平衡?再平衡的过程中完成的。

(二)光效

光,不仅仅刺激视觉神经,让我们能看到影像;更重要的是,光可以作为一种语言,参与电视艺术创作。正如当代摄影大师斯特拉罗所说,“对我而言,摄影真的就代表着‘以光线书写’。”

按照其作用,光可以分为:主光、副光、环境光、修饰光、效果光;按照投射方向,光可以分为:正面光、侧光、逆光、脚光、顶光;按照性质,光可以分为直射光、散射光等等。不同性质、不同强度、不同方向的光线能够形成各种光效,体现电视编导的风格、倾向。

1.戏剧光效与自然光效

(1)戏剧光效:用人工照明来塑造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气氛,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者抒发创作者自身感情的一种用光方法。戏剧光效的光源可以没有依据,“按需分配”。戏剧光效的修饰性很强,体现了某种传统的审美观念:宁可舍真也要求美。

(2)自然光效:与戏剧光效相对的用光观念和方法。它完全采用自然光照明,或者加上少量模拟自然状态光线的人工光,按照自然世界的光线形态进行照明,达到一种接近现实生活原貌的光效。自然光效的基础是真实,光源都是有现实依据的。自然光效改变了人们的照明、审美观念,还生活以质朴、自然、“不修边幅”的本来面貌,最关键的是,它使荧幕上的一切看起来是如此接近我们的现实生活。

2.光的艺术表现功能:它已经成长为一种体现艺术风格的视觉语言(1)创造纵深空间:在二维的屏幕上创造出三维的立体空间,光的参与功不可没。光效是塑造立体空间的重要手段。

(2)形成影调,渲染气氛:不同强度、不同性质的光能够形成明暗反差的影调,起到渲染气氛、奠定作品基调的作用。例如,高调照明通常用来制造一种欢快、清新、纯洁的气氛。

(3)刻画人物:编导可以运用光和影来创造性地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等等。此外,光效可以重新塑造人物的外形——使胖子变瘦、瘦人变胖,老人变年轻、年轻人变老——像神奇的魔术师。

(4)参与表演:光线能够作为独立的情节因素,像演员一样参与剧情、扮演角色,发挥独特的作用。

(5)揭示含义,表达寓意。

3.光的运动和衔接

(1)光的运动:电视画面的运动特性决定了光的运动性。运动的光使镜头富于节奏和韵律,加强了节目的真实感;因为我们生活中的光彩也是不断变化的。

(2)光的衔接:电视作品最终是通过镜头的组接来完成的,而各个镜头由于拍摄的时间、地点不同,可能光线的方向、强度、性质各异。所以,组接的时候要注意光的方向的衔接,人物光和环境光的衔接,以及不同景别镜头中整体影调气氛的衔接等等。

(三)色彩

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色彩是人和物的自然特征,人对世界的感受也包括对色彩的感受。随着时代和创作观念的发展,色彩不再只是增加影视作品的现实感的因素,它更多地被创作者当做一种语言形式来加以运用,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色彩功能。

色彩的价值,可以理解为编导基于色彩的物理属性,根据观众的视觉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经验,遵从作品的主题思想、题材选择,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去表情达意,帮助剧情发展,刻画人物等等,达成新的美学追求。

1.色彩体现编导意识和作品风格——色彩的表意功能

当前,编导对色彩的处理和运用越来越体现出个性化和主观倾向。例如,同样的红色,不同的导演根据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根据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赋予它各异其趣的意味,表达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2.色彩形成作品基调并且扮演角色

影视作品对色彩的重视,体现了编导对视觉潜力进行深层次挖掘的努力。

例如影片《金色池塘》、《黄土地》、《红高粱》等等,单单从片名就可以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倾向。

3.用不同的色调调节节奏

主要色彩倾向形成作品的色彩主调;同时,用不同的色调调节作品的整体气氛,营建张弛有度、疏密相间的节奏感。

4.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活动

色彩的运用越来越摆脱简单的外部描摹,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为描绘情感和心理活动的屏幕语言。

5.揭示主题

由于色彩所具有的情感含义和表意功能,使它成为某种抽象的思想,进而表现为作品的主题。例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著名影片系列《蓝》、《白》、《红》,直接把色彩作为主题——自由、平等、博爱——昭示于观众。

三、电视字幕与声画搭配

在电视屏幕上显现的文字,被称为字幕。它是电视屏幕上中外文字的总称,包括片名、片头、片尾字幕,演职员表、唱词字幕,对白字幕,信息性字幕(如新闻提要、数字、节目预告、大风降温及台风等预告),说明文字字幕(如人物的姓名、身份、职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新闻标题字幕,节目栏目字幕,广告字幕,复述性字幕(如同期声讲话字幕、翻译字幕等),文学性字幕,时间显示字幕,名单字幕;公告字幕,比赛分数、计时、名次字幕等。从技术上,还可以分成:手写字幕、拍摄字幕、打字字幕、电脑字幕、特技字幕、叠加字幕、动画字幕、静止字幕、运动字幕等等。

字幕起源于无声电影及幻灯屏幕。当电影还处于“伟大的哑巴”时期,字幕曾经是电影剧作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在叙述故事情节,交代时代背景,刻画人物性格,表达思想内涵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字幕机的使用已经非常简便易行,使得电视字幕的运用具有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手段的一切功效,甚至具有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特征。字幕已经成为电视画面的一个重要的形式元素,它与其他元素一起构成完整的电视艺术。

在电视节目中,字幕具有补充、配合、说明、强调、烘托、渲染、扩大信息量和美化画面构图等作用,还能画龙点睛,为节目增光添彩。

字幕的设计与使用大有学问,因为篇幅关系,本节从略。

第三节 播音主持

一、节目主持人的缘起

众所周知,节目主持人艺术起源于美国。1952年,随着美国“电视天才”唐·休伊特将“最后一棒”形象地引进电视传播领域,随着沃尔特·克朗凯特以资深记者的老到将“最后一棒”隆重推出与成功尝试,加上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传播媒介的电视的日趋成熟,节目主持人艺术从此开始了在电子传媒上飞速地、跨国界地发展。

中国的电视业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全国只不过有20多家电视台,除了中央电视台(当时叫北京电视台)的二套、三套节目出现较早之外,省级电视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般都只有一个频道,每个频道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的播出量,全国的电视播音员(当时还没有“主持人”的说法)总数也就是几十人。中国的节目主持人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的。1980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吹响了“自己走路”的号角。一种新的节目样式——主持人节目悄然问世。从此,广播电视艺术的一个新的艺术元素——节目主持人悄然诞生。

中国正式打出“主持人”字幕的电视节目是中央电视台1980年7月12日开播的《观察与思考》栏目。播音员出身的庞啸作为节目组被批准出镜的5名记者之一首先做出了尝试。该栏目的第一个节目《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更确切地说,中国第一位节目主持人应该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之友》栏目的徐曼,她以亲切、真诚、热情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广大听众尤其是台湾听众的欢迎。紧接着,1983年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栏目进行了调整,并设立了专职节目主持人。作为《为您服务》栏目形象代表的节目主持人沈力,其节目主持既亲切自然又庄重大方,把“艺术化和生活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非常符合栏目的宗旨和观众的审美需要,因此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喜爱。节目开播一年后,《为您服务》栏目就收到了4万多封观众来信,赞扬主持人突出地显现了“中国妇女文明礼貌、感情丰富、凝重端庄的气质”。

节目主持艺术一旦产生,立刻受到了广大听众和观众的热烈欢迎并迅速发展起来,因为它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广播电视的传播规律,满足现代受众视听审美的需要,是大众传播领域里的一次以传者为中心到以受众为中心的深刻变革,是传播理念的一次大解放。主持人节目获得的巨大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主持艺术的发展。短短十几年时间,节目主持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中央台到地方台,各台都新办了许多受观众欢迎的主持人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正大综艺》,广东电视台于1981年开办的杂志型文艺专栏节目《万紫千红》,上海电视台的《大世界》、《大舞台》以及由叶惠贤主持的《今夜星辰》,北京电视台的《大观园》、《五彩缤纷》、《荧屏连着你和我》,湖北电视台的《心声》、《戏曲大看台》、《周末50分钟》,天津电视台的《雨中曲》、《戏曲之花》,吉林电视台的《艺林漫步》、《你好周末》,河北电视台《百花丛》等等。荧屏上涌现出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像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的主持人倪萍,《正大综艺》的杨澜、赵忠祥,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董浩,90年代初开办的《东方时空》栏目的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等,上海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陈燕华、文艺节目主持人叶惠贤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的节目主持人虹云、傅成励等。这些优秀的主持人和他们所主持的节目一道深入人心,成为热心听众和观众所追逐的明星和偶像。

20世纪末,全国电视已经发展到3000多个频道,20年增加了100倍以上,每个频道每天的播出量也平均增加到十几个小时,经过两级办电视、有线台和无线台合并等整合,全国经批准保有的频道仍旧有1000余个。伴随而来的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数量成百倍地增加,形成了一支很庞大的队伍。

节目主持人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播音和主持艺术的探讨及争论。节目主持人英文为“host”,“anchor”,“presenter”,是会议或活动的组织者;在《新闻学大辞典》中的解释是:“电视台中以某个人的身份在摄像机前主持某个固定节目的播讲者。其特征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具有创造性的临场发挥才能。节目主持人或是参与采编、制作全过程的节目的主要编辑和制作者,或是部分参与节目的编辑、制作”。而播音更多的只是在照本宣科,是编导者意图的形象体现而已。二者的共同之处都是在话筒前、荧屏前通过声音和图像,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进行传播的。他们担负着宣传政令、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提供服务和娱乐的共同任务。但是,由于播音员和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不同,在节目中所处的地位、工作职责不同,因而在传播方式、传播心理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对二者的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播音与节目主持艺术先天就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联系和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