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播音创作基础训练教程
13831600000007

第7章 准备稿件的方法(5)

联席会议原本无权更改这种处理决定,但它的结论却让开发商在交了25万元罚款后,将这2000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摇身变成了合法建筑。罚款25万元是在2008年9月,那时国家城乡规划法于当年1月1日早已实施,按照这个法,处罚额度要远远高于25万元数倍。从处罚书内容上看,他们处罚的依据也是国家城乡规划法,但不知25万元这个罚款额是如何定出来的。对此,城管执法支队新浦一大队大队长席时国的解释却是:“我们这个决定,应该是在城乡规划法实施之前。”

更为滑稽的是,这个博大新城临街商住项目从2007年1月份开工,居然根本没有建筑施工许可证,而按照国家规定这根本不允许开工,对此连云港市城乡建设局和城管执法局都是清楚的。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主任梁波说,我们立即下达了停工通知。记者问为什么制止不住,对方回答说,“我们还是没有强制性手段”。

实际上,我国的建筑法赋予了建设主管部门很多强制性的监督管理手段,说管不住很显然是托词。“执法人员离开现场的时候,他要建,建了以后我们要进行制止”,就这样,执法与违法建设之间的斗争竟然演变成了老鼠戏猫。直到一年零八个月后,开发商在楼基本建成、不知通过什么手段拿到了施工许可证后,马上要预售商品房了,这轮游戏才告结束。

“楼超超”长高违法建筑楼层竟被批准预售

调查中,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主任梁波说,2009年6月他们发现了违法建设现象,当时就发了停工通知书,开发商也停工了一个阶段,后来他们偷着建设,突击建设,建到了22层。

如今,这四栋违法建设的楼盘在诸多当地职能部门的眼皮底下,终于顺利封顶了,据说开发商为此还大放鞭炮庆贺了一番。

从商品房预售情况看,18层以下的房子大都已经卖了出去。18层在规划中纯属子虚乌有,实际上是后来违法建设的楼层,却被市房管局当成了可以预售的合法房屋给批准预售了。如此让人费解的做法,背后是否有隐情呢?尽管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可我们在这个小区的购房者名单中,发现了房产局副局长刘曙耀的名字。他在小区买的房子据说是360多平方米。

相邻小区地面、房屋裂缝

加大的容积率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多盖房,自然开发商高兴了,可带给相邻小区的却是灾难性的后果。邻近四个楼的小区地面,裂开了口子,楼角处沉降的缝,可以平行伸进两个拳头,相邻两家的院墙从裂缝中可以看到孩子不知危险的天真笑脸,而住在小区的许多家庭,人们数着墙上的裂缝,时刻担忧着未来。一位居民说,这所房大约有300多道裂缝,这个缝是越来越大,对后果不敢想象。

一个由最初七层的楼盘,调整为17层,最后又非法建到22层,成功封顶。应该说,类似节目中的情况在房地产市场绝不是个别现象,许多人也把他们称为“楼变变、楼超超”等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一方面源于房地产商对暴利的追逐,另一方面也因为个别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无力。“楼超超”们的变高与变胖,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损害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更直接侵犯了公众的切身利益、损害政府形象。

(央视网2010年4月12日)训练提示:相对于前几篇评论而言,学生对这篇评论的理解会稍稍困难一些。因为评论涉及的问题学生可能了解不多。“楼超超”背后是一个容积率变更黑洞。所谓容积率,即一宗土地上建筑面积除以土地面积得出来的比值。比如说一宗土地共2000平米,但是它建筑面积是10000平米,容积率就是5;如果我们把容积率提到8,也就是建筑面积由10000平米提到了16000平米。在房地产项目中间,主要费用是土地价格,提高了容积率,也就意味着开发商可销售的土地面积大大增加了,收益率也就大大增加了。如今,开发商竞相提高容积率几乎已是普遍现象了。一些开发商拿到土地后,便采取不正当手段,勾结有关部门某些领导干部,擅自修改规划方案,提高容积率,以牟取非法利润。容积率变更黑洞,已不知掉进多少官员。重庆规划系统腐败窝案中,原重庆市规划局局长蒋勇因受贿1796万余元被判死缓,其主要犯罪行为便是通过调整规划、调增容积率等手段,为房地产开发商谋取利益。此案追查和审理了两年,直接牵连出副厅级以上官员近10人。为遏制这类腐败现象,去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联合召开了会议,要求“重点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建设用地规划变更、容积率调整中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等问题”。

建立在深度理解的基础上的播读才有可能是有生命的,在备稿过程中,要强调对主题、目的、背景的深度把握,特别要注意引领学生关注更广泛领域中的更多问题,较快地将中学生式的思维方式、关注领域引导到准新闻人的水平。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广义备稿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使命感。

四、专稿类稿件

张亚莉:高原上的格桑花

郅振璞李亚欧在遥远的藏乡,谁找到了八瓣的格桑花,谁就找到了幸福。它生长在高高的山甸,阳光照耀着它的吉祥与圣洁,风寒孕育着它的美丽和挺拔。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格桑花也叫幸福花。张亚莉,就是一朵盛开在青藏高原的格桑花。

6月11日,在玉树地震灾区发放完募集的睡袋等物资,在返回西宁的途中张亚莉突遇车祸,永远地留在了青藏高原,这朵风姿绰约的格桑花,把花瓣儿和芬芳留在了高原……

美丽绽放

10年前,张亚莉在西宁开始志愿从事助学西部儿童的慈善爱心事业。2000年,当过代课老师的张亚莉和丈夫张中祥从陕西乾县来到西宁,开了家小书店。她的家境并不是很富裕,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

从2005年开始,张亚莉担任从西宁到称多的物资转运义工。5年来,她参与过无数次实地访查、物资转运、物资发放活动。2005年至2007年8月,她担任“格桑花西部助学”组织志愿者,2008年发起成立“平行公益”民间慈善组织,开展了被褥项目、燃烛计划、平行公益奖学金、职业培训、西部支教等特色助学项目活动,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西宁妈妈”。

在张亚莉遗体告别仪式上,她从事义工时的照片被制作成幻灯片,10年时光浓缩成短短的几分钟——温和的眼神,爱笑的脸庞……幻灯片里的张亚莉,美丽、阳光,给人温暖的感觉。这些逝去的音容笑貌,点点滴滴地诉说着一朵格桑花的美丽情怀。

张亚莉的同事告诉记者,“印象中的亚莉姐和蔼可亲、雷厉风行、为人低调、不求名利,她数次上高原、赴牧区,举全家之力投身公益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亚莉姐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公益事业。”

香飘高原

“她遇难,让我很难过。”玉树囊谦县副县长智美龙珠在西宁认识张亚莉时,她正在资助称多县第一民中的学生。一直到现在,玉树许多学校都留下了张亚莉的足迹。

“替我们管两个孩子吧。”称多县的中学校长扎西尼玛在为贫困学生失学而发愁时结识了张亚莉。从此,她走进了西部助学志愿者的行列。

深夜,刚从高考考场下来的藏族姑娘青梅卓玛从通天河畔的拉布乡村赶来。“亚莉妈妈在一中资助我和达哇求措整整6年。她是靠辛勤劳动在帮我们啊。”说起张亚莉嘱托她们考前别紧张、别乱吃东西闹了肚子影响考试,青梅卓玛哭了:“她就是慈爱的妈妈,怎么能没得到我们上大学的喜讯就走了呢?”

张亚莉走过青海许多州县、上百所学校,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救助了几千名学生。为了确定孩子们穿着保暖的衣服,她甚至把他们的衣服内胆扯开,查看里面的棉花。当孩子们哆嗦着单薄的身子,仰着拖着鼻涕、冻得青紫的小脸天真而羞涩地喊“老师妈妈”的时候,她的泪水倏地就下来了。她说,她多想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孩子们幼小的身心,让每个冬天都不再冷。

“都是普通人,我只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做一些我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张亚莉曾这样说。

爱的对面还是爱

有一次,张亚莉到称多县清水河镇分发救灾物资。寒风中,一个孩子还穿着冰凉的胶靴。她把那孩子拉过来,帮他脱掉胶靴,再小心地给脚上的冻疮涂上药膏,然后给孩子穿上崭新的袜子、棉鞋。

当她忙完了手头工作,孩子突然比划着她听不懂的藏语,把一张精美的卡片塞在她手里。一旁的翻译解释,孩子说很喜欢你,把这张好看的卡片送给你。一瞬间,张亚莉热泪盈眶,她紧紧地搂着孩子,感悟良多:爱的对面还是爱。目睹这一切的义工陈涛落了泪:“大姐给孩子穿袜子的情景我一辈子忘不掉,说真的,我做不到!她是用心在做事,不是为做一件事而做事。”

6月11日晚上,张亚莉在给玉树灾区深山里的孤寡老人、贫困教师送完睡袋和糌粑后,返程时因路面湿滑,乘坐的汽车滑下了山坡……

那天,漫天大雪为这位猝然逝去的天使覆上了素装。“她原本可以不去的,可她惦记着灾区,她要用详细的调查资料争取一个600多万元的国际救助项目。”丈夫张中祥双手捂着脸,泪水顺着指缝流下来。

7月的玉树,将是格桑花开遍山野的时候,她却在含苞待放的日子悄然去了。我们相信,她并没有离去,她会和漫山遍野的格桑花一起,陪着我们。

(人民网2010年7月7日)

训练提示:在人物专稿的备稿过程中,要注意搜集文章所描写人物的事迹,对人物产生具体清晰的认识,以利于更好地提炼主题、明确播出目的,积聚强烈的播读情感,引发播读愿望。这篇人物专稿中谈到的张亚莉在青海省西宁市志愿从事助学事业10年,她爱心助学,做过物资转运义工、“格桑花西部助学”志愿者,发起成立“平行公益”民间慈善组织,开展过被褥项目、燃烛计划、职业培训等资助活动,被孩子们称为“西宁妈妈”。同时要了解,张亚莉只是格桑花众多的幕后工作人员之一,他们是站在格桑花的幕后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在尽自己的力量,他们没有鲜花和掌声,他们也很少为人所知,但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批人,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格桑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批人,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格桑花的帮助。

这篇专稿不仅是对张亚莉的赞扬与缅怀,也是对众多“格桑花西部助学”志愿者的赞扬与肯定,同时也呼吁更多的力量汇聚到其中,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希望。

另外,在做背景分析时,要把握好主流与支流的分寸,以避免播读时或过于夸饰或流于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