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13831200000042

第42章 军事剧(3)

第二,强力逼近,再现风云际会的历史人物。对于一部史诗性的作品来说,英雄和伟人的在场,则是构筑英雄史诗的根基。这样的人物在史诗作品里就是如黑格尔所说的“把民族性格中分散在许多人身上的品质光辉地集中在自己身上,使自己成为伟大,自由,显出人性美的人物”,并能够让读者从中领会到“英雄人物的荣誉,思想和情感,计谋和行动”的人物。可以看到,在我国军事剧半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中,关于英雄和伟人的塑造向来备受重视,其中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发展变化,那就是从追求外形相像的“形似”逐渐向追求内在真实的“神似”变化,此外,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也逐渐得到了更加客观的展现。如《长征》中唐国强塑造的毛泽东形象就呈现出新的特质。因为从外形上看,唐国强与毛泽东并不相像,但唐国强却更多地把精力用在了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气度的细致挖掘上,反而给观众呈现了一个更为“神似”的毛泽东。《解放》中也涉及到了众多历史人物的塑造问题,剧中有史可查的角色就有479个。该剧中不仅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中国共产党将领们的鲜明性格,如毛泽东的意气风发、朱德的低调朴实、周恩来的儒雅精干、陈云的运筹帷幄、粟裕的举重若轻等,而且还格外细腻地描绘了过去千人一面的国民党将领们的性格特征,如蒋介石的独裁自负、白崇禧的强硬主战、李宗仁的优柔平衡、陈诚的眼高手低、张灵甫的高傲悲凉等,也都在一个个细节中娓娓道来。除此之外,柔中带刚的宋美龄,拍案而起的闻一多,年轻气盛的蒋经国,也都塑造得有声有色。

二、民间大众视阈下的英雄传奇

2001年,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历史的天空》播出后好评如潮,主人公姜必达以其另类的革命英雄形象受到了观众的热捧,他混合着草莽习气与革命气息的个性,从无赖到将军奇特的经历,给类型电视剧注入了一股生气。此后,《亮剑》、《军歌嘹亮》、《狼毒花》、《我的兄弟叫顺溜》、《我的团长我的团》等更是将这一抒写传奇英雄的潮流推向了高潮。这种传奇英雄往往一身毛病,泼皮无赖、霸道匪气都有沾染,但就是这样的人,却在战场上勇猛无敌、所向披靡,一路冲杀战斗直至成为共和国的将军,如此曲折离奇的传奇故事与革命历程相结合,便诞生了红色传奇。以英雄主义的名义塑造传奇英雄、讲述传奇故事成为这些作品最为突出的特征。在技术层面上,这类作品吸收了现代视听表现手段,通过镜头、色彩、画面构图、场面调度等营造出富有冲击力的镜像效果;在具体的叙事结构和手段上,巧妙地借用了一些民间的、传统的叙事模式,从而使得这类作品无论在人物塑造还是故事讲述上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第一,以另类化的人物塑造颠覆和改写革命英雄形象,将传奇性融入到英雄主义叙事中。塑造和歌颂革命英雄,一向是主流文化所追求的。无论是在革命历史年代诞生的一大批作品,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诞生的文艺作品中,英雄人物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是,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英雄要么被塑造成了高高在上的神话英雄,要么被刻画成传递政治口号的僵硬符号,某些带有人间烟火气息和传奇色彩的革命英雄却也呈现出不尴不尬的状态,既不能充分展现庸常人等的一面,又无法走入英雄偶像的行列,在表现这些传奇的时候,囿于艺术功力和意识形态的禁锢,多有放不开的感觉,缺少个性魅力。而新世纪诞生的这些军事剧,主人公也是革命英雄,论打仗拼杀,一个比一个勇猛,但作为个体的人,姜大牙、李云龙、常发等却有着丰满的人情个性。他们身上浸染的传奇色彩丝毫不亚于民间文本中的江湖奇侠和绿林好汉,他们是集血性、阳刚与尚武于一身的新革命英雄形象。解读这些人物,离不开传奇二字,这种传奇性既是他们魅力人格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昭示着他们人生命运的曲折起伏。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说,这些人物身上的传奇性主要体现在:在人物个性上,将浸润着民间化的草莽侠义与革命英雄气概相融合,具有一种亦正亦邪的美。人物的草莽气息最外在的表现是在其惯常的语言和喜好上,如李云龙经常把“老子”、“他妈的”和“放屁”等口头禅挂在嘴上;而常发则经常说“马背上没有酒和女人还算男人吗”;姜大牙鹦鹉学舌常说错话,把“天下何处无芳草”的“芳草”说成“香草”。比如他们都爱大碗吃肉,大口喝酒,这些都带有江湖义士的个性特征。同时,来自于乡野的他们,其身上又被赋予了农民的狡黠,这种狡黠被创作者表现出缺陷和优势的混合,在对待自己同志的时候是缺点,而在对待敌人的时候,便又成了优点。正是他们身上拥有的这些矛盾性的东西,传奇才会由此产生,如《亮剑》中的李云龙,在争夺战利品上与同志队伍互不相让,甚至为此大动干戈;而在战场上,李云龙不愿受上级束缚,不按常理出牌,常常让敌人摸不着头脑。《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把打仗与做买卖类比,以吃亏的事情不做的道理来指挥战斗并屡次获胜。正是这些带有无赖匪气的性格缺陷成就了他们在战场上的神出鬼没。

如果我们将这些电视剧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与中国传统的一些豪侠类以及历史演义类小说相比,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众多相似之处。“在豪侠类传奇小说中,最能体现那些英雄人物豪侠之气的,无过于他们的胆气和豪气,以及由这种胆勇之气而导致的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这些英雄豪杰的胆勇之气主要体现在两种场合之中:一种是与各种各样的猛兽、精怪、歹徒进行搏斗,另一种就是在战场上与敌人厮杀。”可以看到,在这些电视剧的战争场面描写中,时时可见江湖豪侠的印记,如《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几乎整个行为动机都可以用江湖道理来解释:为掩护同乡逃走,同日军赤膊相向是胸中涌动的仗义;以村头一霸的习气抢战士的新鞋穿,是因为“梁山好汉”中大哥爱护小弟的义气;仅对杨庭辉遵从则是报知遇之恩。更为独特的是《亮剑》,贯穿全剧的精神旨趣“亮剑”原本是对中国传统侠客精神的借用,所谓“一个剑客和对手狭路相逢,他发现对方竟是天下第一剑客,这时他明知是死,也必须亮出宝剑。逢敌必亮剑,决不含糊……剑锋所指,血溅七步,不是敌死,就是我亡”。只是在李云龙经过革命的洗礼之后,以《论军人的战斗意志——“亮剑精神”》作为军事学院的结业论文题目并进行答辩时,才用剑侠作喻完成了战斗精神的军魂阐述:“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个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由此,传奇回归革命的正统,“亮剑”义理从武侠精义转换到了军队战斗精神上,从而使李云龙完成了从草莽英雄向革命英雄精神内质上的转换。

第二,巧妙借用传统的、民间的叙事模式,建构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情节图谱,使观众在似曾相识的接受心理上体验着或近或远的审美享受。这些电视剧对传统叙事模式的借用,主要有:

(1)英雄相会:不打不相识

在民间和传统的叙事文本中,这种不打不相识的英雄相会模式很常见,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和关羽的相识,《水浒传》中更是将这种模式发挥到了极致。这种模式在军事剧中也被使用,如《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与情敌胡毅在沙场上比射击,比马上功夫,甚至在饭桌上也较量。沉默中,两人共吃掉了50个山药蛋,一板豆腐,吃到最后竟都脱成光膀子,露出了各自伤痕累累的身体,这才化干戈为玉帛,惺惺相惜,成了肝胆相照的朋友。《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多次交锋,包括李云龙曾腰绑炸药亲赴楚摆下的鸿门宴,而最终两个人成为惺惺相惜的莫逆。《历史的天空》中石云彪惩罚逃兵陈默涵时,让其与队副赵无舫摔一百跤,在泥泞的校场上,陈墨涵被赵无舫摔得几乎脱形,但两人也因此成为了患难与共的挚友。

(2)英雄美人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一直流传有这样的说法:“自古美人爱英雄”、“英雄难过美人关”,从叙事的角度而言,英雄与美人的关联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叙事策略,所谓阴阳相生相克,美人的阴柔与英雄的阳刚在相互映衬中各自都得到了提升。豪气冲天的传奇式英雄需要柔情万种的美人来衬托。如果没有了美人的衬托,英雄的英雄气质无疑要大打折扣,历史上吕布和貂蝉、霸王和虞姬的故事之所以深入人心,与英雄美人的模式不无关系。新世纪诞生的这几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电视剧中,无论是姜大牙、李云龙还是常发,都在彰显传奇英雄的同时,与众多美貌女性发生了一系列或喜或悲的情感故事,从而在观众的审美期待中完成了这一传统叙事上的英雄美人模式。如《历史的天空》中,姜大牙与东方闻英、韩春云的情感故事,朱预道与岳秀英,石云彪、陈墨涵与高秋江等;《亮剑》中,李云龙与妇救会干部秀琴、漂亮的女护士田雨、田雨好友张白鹿的感情故事以及政委赵刚与冯楠的爱情;《狼毒花》中,常发与村姑梅子,梅子的双胞胎妹妹夏雨,以及八路军战士陆佳萍,皆有过一段感情纠葛。英雄与美人的相遇相知注定充满了传奇,而这正是此类作品借以吸引观众的一个屡用不爽的叙事法宝。

有研究者在研究样式小说时提到,“所有文化产品都是包括两种因素的混合物:传统手法与创造。传统手法是创作者和观众事先都知道的因素——其中包括最喜爱的情节、定型的人物、大家都接受的观点、众所周知的暗喻和其他手段,等等。另一方面,创造是由创作者独一无二地想象出来的因素,例如新类型的人物、观点或语言形式”。军事剧在这一点上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崭新的传奇革命英雄,在迎合大众奇观化、陌生化的审美趣味中,实现了主流意识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