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
13831100000020

第20章 老北京的响器(2)

上下课铃:被调查者听到该响器的感觉以喧闹为主。由于此种响器被人们所熟知,在生活中其它地方也广泛应用,所以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都能听出是铃铛的声音,而且有17人准确的说出了其实际功用。分析发现,由于大部分人熟悉此响器,而且此响器多用于召集的场合,而且人数比较多,所以在听觉心理造成人多喧闹的感觉。

油梆子:大部分被调查者对该声音的感觉是神秘和安逸。由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认为该声音是寺庙中敲击木鱼所发出的。因此被调查者对这种声音所产生的感觉与他们对声音的认知是基本一致的。虽然被调查者中有人听出是梆子发出的声音但却无法具体说出其作用,而大部分人由于听到该声音联想到寺庙中的木鱼声而产生神秘、安逸的感觉。

豆腐梆子:被调查者听到该响器会有安逸神秘的感觉。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只能听出是敲击木头所发出的声音,只有一人听出是梆子的声音却不知道其准确的用途。由于该响器所发出的声音回音比较大,会给人比较空旷四下无人的感觉,由此可能会产生安逸神秘的感觉。

平安梆子+太平锣:虽然大部分被调查者知道这种声音为打更声,却会产生紧张和萧条的感觉。分析调查结果发现,被调查者对这种声音的认识来源于电视、电影等一些艺术作品中,并没有在生活中听过这种打更的声音,因此他们没有体会到打更声所传递的平安无事的信息,又因为被调查者印象中打更的场面多为黑夜中的无人街道,所以对于那种打梆子和敲锣的声音反而是感觉到紧张和萧条。

木炭拨浪鼓:被调查者听到该响器的感觉以喜庆为主。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听出是拨浪鼓的声音,但不能准确说出其用途。由于该响器在大部分地区是作为一种玩具被人熟知,而玩具会给人带来快乐愉悦的情绪,所以人们听到这种响器的声音会产生比较喜庆的感觉。

小百货拨浪鼓:而大部分被调查者在听到这个声音后感觉喧闹、喜庆但无法描述该声音。虽然被调查者不知道这种声音所代表的意义,但由于该声音本身较为活泼清脆,所以使被调查者会有喧闹、喜庆的感觉。又由于该声音节奏很快,所以使部分被调查者产生烦躁的感觉。

绒线拨浪鼓:被调查者听到该响器会有喜庆喧闹的感觉。而所有被调查者都没有听出此响器为何物,更没有人知道其用途,大部分被调查者以为是铃铛所发出的声音。铃铛给人的感觉是喧闹的,而由这种喧闹的感觉则可能会使人联想到一些比较喜庆的场合,所以给被调查者这种感觉。

糖锣:大部分被调查者觉得这种声音让他们有紧张的感觉,也有部分感觉喧闹、烦躁。调查结果还显示,有很多被调查者说出这是敲击锣所发出的声音。可以看出,由于被调查者不知道这个声音所传递的信息,即不知道这代表卖糖的小贩出现了可以买到糖果的意思,所以他们不会产生喜庆的积极情绪,只是因为锣声本身的嘈杂和敲打节奏的急促而产生紧张、喧闹、烦躁的感觉。

猴锣:大部分的被调查者听到该响器会有烦躁、喧闹以及紧张之感。而只有9人听出是锣的声音,其中只有一人准确知道其用途,大部分人只听出是敲击金属的声音。但由于其声音比较急促,所以会给人以紧张的感觉,而锣这种响器大多用来召集之用,人比较多,所以又会给人喧闹和烦躁的感觉。

报君知:大部分被调查者听到该组声音感觉到安逸,但没有人能够较为准确描述出这种响器。虽然被调查者在生活中没有听过这种声音,但因为声音本身的空旷感使被调查者感觉到安逸。

洋车铃铛:大部分的被调查者听到该响器会有烦躁的感觉,还有一些调查者会感觉紧张。在被调查者中,有将近一半的人听出是铃铛的声音,其中有13人听出是车铃铛的声音。分析发现,由于该响器是用于提醒人注意,所以声音会比较急促响亮,甚至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持续,所以会让人产生烦躁的消极情绪,并且会使人紧张。

虎撑(串铃):但大部分人听到这种声音后会感觉烦躁和喧闹。在被调查者并不知道这种声音所传递的信息的前提下,被调查者只是因为这种声音的嘈杂性而感觉到烦躁和喧闹。但是在老北京人以前的生活中,当家中有人生病时听到这种声音则会非常高兴的去请郎中看病,即使不需要请郎中看病的人在听到这种声音后也不会产生如被调查者感觉到的这种消极的情绪。

指铃:实验用两种材质不同的指铃来分别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指铃所发出的声音并没有给被调查者特定的感觉。在被调查者中,没有人听出这种响器,更没有人说出其用途,而部分调查者认为这是铃铛或是金属摩擦的声音,而指铃b比指铃a更清脆一些,所以更容易被人听成是铃铛的声音。由于被认为是铃铛的声音,所以会产生喧闹以及烦躁的感觉,而金属摩擦的声音,则会给人有些神秘的感觉。

敲小鼓:被调查者对这种声音的感觉以安逸为主,并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口技或打响指的声音,没有人能正确描绘出该响器。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全部被调查者都没有这种生活经历,更不知道这种声音所传递的信息。被调查者只是根据这个声音本身较为干净、清脆,并且节奏平稳而感觉到了安逸。

综合以上对各响器声音的听感现状的评述我们发现,对同样的声音,由于被调查者对于这种声音所传递的信息的认知度的不同,人们对于声音所带给人的感觉也是不相同的。比如第01组中“震惊闺”所发出的声音,不知道这种声音的人听到后的感觉是烦躁或喧闹,而知道这种声音即能从这种声音中获得信息的人却不会产生这种感觉。同样第16组中,由于被调查者不知道这种声音所传递的信息,对这种声音的感觉是安逸的,与这种俗名为“丧门鼓”所发出的声音在旧北京城给老百姓的感觉却是相反的。这说明由于时代和环境的变迁,有些原本带有某种意义的声音其作用已经逐渐变淡,人们对于这些声音的感觉也由此发生了改变。

在所调查的16种响器中,第08组、第09组还有第13组给被调查者的感觉与该声音在旧北京城的社会生活中给人的感觉较为相似,而第06组、第16组给被调查者的感觉与该声音在旧北京城的社会生活中给人的感觉差异巨大甚至相反,剩余的其它组则也存在有一定差异性。对于差异性巨大的这两组,被调查者因为没有在那种社会环境下生活也没有亲身经历过,完全不了解声音的作用和声音中所传递的信息,所以导致被调查者对声音的感觉与在旧北京城的社会生活中给人的感觉差异巨大甚至相反。被调查者对声音的感觉与被调查者对这种声音的认知程度有关,而这种对声音的认知程度又与被调查者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有关。

实验调查结果证实:声景资料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其听感生态状况有关;人对某种人工声音的心理感觉与其历史文化内涵有关。因此,在研究声景生态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声景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而声景生态资料作为历史的记录也会为以后的历史研究提供鲜活、生动的依据,便于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