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
13831100000017

第17章 老北京的叫卖声(3)

一、声调语调分析

(1)声调分析

在京味吆喝声声调的分析中,从录制的吆喝声中按照普通话中阴、阳、上、去四声的调型各选取出现频度较多的10个典型例字。

用语音分析软件对所截取的单字语料进行分析,将语料按时长平均分成十等份,每份取其音高(基频)的平均值,得到十个数据。这十个值就可以代表京味吆喝中该单字音的声调调型结构。最后画出其声调格局图。

平调、升调、降升调、降调与普通话中四声声调调型类似,但调值有一定差别。其降升调调值较低,调型也比较平缓。可以说,京味吆喝声的声调系统比较稳定,在总体走势上是平缓而柔和的。各种折调的现象,是对普通话基本调型进行的艺术加工,虽然在整体上符合调型的走向趋势,却在发音的中间过程中带有一些曲折,听感上更加悦耳动听,这种特点不同于普通话的抑扬顿挫,而更接近声乐上的艺术处理方法。

除以上提到的声调类型外共同存在的几种声调现象,吆喝声中平调调型出现的次数很多。

总的来讲,在京味吆喝中,类似普通话四声中上声调型的降升调出现的次数较少,而出现最多的是平调的声调类型以及由与平调相关的一些平降调、升平调、降平调等,这也是因为在京味吆喝声中,经常会出现拉长音吆喝的情况,所以很多单字需要发成平调的音以适应这种吆喝方式。而包括普通话中所没有的升降调的这种特殊声调类型以及各种折调的现象则会影响整个语句中的语流韵律,这也使京味吆喝区别于其它的声乐语言,听起来具有独特的韵味。

(2)滑音分析

滑音,在音乐术语中属于装饰音的一种,指从一音向上或向下滑至另一音,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两种,在京剧等戏剧乐语形式中,这种声调现象较为普遍,其作用是使字音的起始过程和收束过程在听感上显得圆润、柔美。通过对单字音声调的分析,发现在京味吆喝中,很多吆喝的单字都存在“滑音”的现象,这里的滑音主要指的是上滑音。

由于京味吆喝属于乐语,带有声乐的旋律性,所听到的吆喝中实际单字音声调与普通话中四声的声调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经过听辨并同其音高曲线进行比较分析,将所有截取到的单字语料素材重新进行分类整理。经过处理发现,在京味吆喝声中的单字音声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平调、升调、降升调、降调、折平调、折升调、折降调、升降调、平升调、平降调、升平调、降平调以及升平降调等类型。

总体来讲三位吆喝艺人的京味吆喝声中平调、降调、升降调、平降调四种声调调型的数目较多。除了与普通话声调四声相近的四种调型之外,升降调这种特殊的调型在京味吆喝这种乐语形式中出现的比较常见。而这种升降调的声调调型即为京味吆喝中的“滑音”。在对京味吆喝声单字音声调的分析过程中,同时还发现了与普通话字音四声相比较的字音变调规律。

可以看出,普通话中包括阴、阳、上、去四声的单字音,在京味吆喝中都可将其变调为升降调,即上滑音,这也是在京味吆喝声中上滑音普遍存在的原因之一。将京味吆喝与京剧中的滑音现象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京味吆喝中的滑音同京剧中的滑音趋势走向是相似的,但京剧滑音的起势较快,落势则要缓慢一些。而京味吆喝中,不同的吆喝人有着不同的吆喝表现风格。武荣璋的滑音起势和落势均较为缓慢;而在臧鸿的吆喝声中,滑音起势较慢,而落势较快;杨长河的滑音起势较为激烈,落势也相对比较急促。

(3)语调分析

在对京味吆喝声整体语调的分析中,暂不考虑停顿、节奏、重音的关系,仅分析语调的音高特性。结合吆喝单字的分析,计算整句吆喝中每个音节的音高(基频)值。对于具有明显折调或“滑音”的单字,则需要得到两个到三个值。将得到的值同标准音高列表相对应,得到每一个音节所对应的音调,连接得到吆喝语句的“语谱结构”,同时结合语谱图中时长等信息描绘出吆喝语句的声乐乐谱。

以臧鸿的吆喝《烤白薯》为例:

再如武荣璋的吆喝《卖大小金鱼》:

乐语乐谱在大部分如《卖大小金鱼》这样长段的京味吆喝声中每一小句的语调走势均为向下的,而吆喝末句的尾音多为平降调,使京味吆喝的末句音高趋于平直。在听感上会产生韵味悠长、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语速分析

语速的分析,如果要反映真实听感的语速差异,尤其是比较不同话者的语速时,必须计算出不包含停顿在内的实际语速。对于京味吆喝声来说,对其语速的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体语速的分析,另一个是吆喝语句不同位置处语速的变化情况。在分析中,需要测量的参量包括:语句总时长(不包含停顿)、音节均长(不包含停顿)、每秒音节数,其中,每秒音节数用来计量语速的快慢。

选取臧鸿、武荣璋、杨长河及卢志冬四人的吆喝作为实验素材进行相关参数的分析。由于语速特征因人而异,所以会对四人的语速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由此可以看出,武荣璋与杨长河在吆喝时语速较快,平均吆喝语速在每秒2到3个音节之间,而臧鸿与卢志东的吆喝语速相对较慢,平均吆喝语速在每秒1到2个音节之间,整体吆喝的语速在每秒1到3个音节之间。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当整体吆喝语句较长,即音节较多时,整体语速较快,反之,整体语速较慢。

除了对京味吆喝语句整体语速的分析之外,对吆喝语句中不同位置处的语速特征也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从整句吆喝中的句首、句中、句末位置处提取出韵律词(一般为2-3个音节),用同样方法分析其语速快慢。

一般来说,在京味吆喝声中,句中处语速较快,句末处语速较慢,这与普通话自然语速特点是相一致的,而对于京味吆喝声来说,句末处经常会托长尾音,使得语速较慢的特征更加明显。京味吆喝声在起势部分和收势部分的语速要比中间部分的语速慢,也是符合声乐语言的声音特点的。

三、节奏分析

由于老北京吆喝属于声乐语言,不容易从语法句法的角度进行分析,所以尝试着对其进行听辨实验从而判断其无声间断及有声间断,计算间断前后音节时长以及音高的跃变情况。

进行节奏分析的实验材料选取武荣璋、臧鸿、杨长河、卢志冬的共18段吆喝语句,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武、臧、杨三人的吆喝9段,均为较短长度的吆喝语句;第二组为武、臧、卢三人的吆喝9段,均为长度较长的吆喝语句。

通过听辨实验,对京味吆喝整体语句的节奏切分有所了解。在京味吆喝语句中具有明显的节奏特点,尤其是较长段的吆喝语句,一般遵循语法规则,有时为了补足音节,会使用“啊、哎、嘞”等语气助词进行填充,而无声间断则多出现在这些语气助词之后。

如杨长河吆喝的《卖花》:“哎栽花/栽花呀栽花/栽玉兰花嘞啊/栽花呀栽花/栽蝴蝶花嘞啊”。

需要指出的是,在四人当中,臧鸿的吆喝在听感上比较随意,节奏切分上有时不遵循语法规则。例如臧鸿的《卖冰糖葫芦》:“卖大小/哎小/金鱼儿/来呀哎”。

对上述18段京味吆喝中可感知的无声间断时长进行测量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在京味吆喝声中,能感知到的无声间断的时长多为0.2-0.6s,在此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测量所有无声间断前后音节的音高频率特性,观察在无声间断前后,音高(F0)的跃变情况。以杨长河的吆喝《卖花》为例,将该吆喝语句中所有无声间断前后的音高(F0)进行差值计算,并与其间断时间相结合一起进行分析,可知:一般来说无声间断前后音高的差值跃变同吆喝语句的长短有关。在短语句吆喝中,听感上音高跃变较强;反之,在长语句吆喝中,在听感上,音高跃变较弱。当间断时间为0.3-0.4s之间时,音高跃变强。对于长语句的京味吆喝来说,间断时间较长时,音高变化较大,其余间断处变化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