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构建美的课堂
13830300000004

第4章 语文(3)

二、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

(一)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中有这样的语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文本意思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伯牙和子期的知己境界。

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可以这样处理:

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如果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样赞叹?

生: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师: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是表现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子期又会怎样赞叹呢?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生: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生: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萋萋兮若杨柳!”

生:伯牙鼓琴,志在溪流,钟子期曰:“善哉,潺潺兮若溪流!”

……

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啊!

在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的资源,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伯牙心中还会想到什么,钟子期又会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体会“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意境所在。有了这样的联想和想象,学生就不难理解“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的荡气回肠之意境了。

(二)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朗读是把书面作品变成有声的、创造性的语言艺术活动,可以给书面语言注入新的血液,使其起死回生,给人留下具体生动、久久难忘的印象,是体味作品意境的主要方法之一。指导朗读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体味文章意境的过程。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的第九自然段是这样进行朗读指导的:

1.请一个同学朗读这段文字,然后提问: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几幅画面,能简单地描述一下吗?

2.(出示表现三个乐章的三幅画面),请学生根据画面读出文中相应的语句。(意图:学生从字里行间初步体会到《月光曲》三个乐章的不同感受)

3.我们虽然还没有听到乐曲,但脑海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旋律。请你回到文中自己读一读,看看旋律应该有怎样的变化?(意图:感受第一乐章的舒缓柔和,第二乐章节奏加快,力度加强,第三乐章的快速有力)

4.第一遍播放三个乐章的音乐旋律,指名读出相关的内容。(意图:文本与音乐结合,体会不同的旋律带来的不同感受)

5.第二遍播放,要求全班学生根据三种旋律特点朗读相关内容。(意图:感受音乐创造的意境,以及朗读和音乐的完美结合)

6.老师小结:兄妹俩陶醉在《月光曲》中,这美妙的乐声正在传出茅屋,传到五湖四海,传遍整个世界,仿佛就是贝多芬在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社会提出的抗议,为劳苦大众寻求光明美好的生活。

这是皮鞋匠的想象,这优美的语句为我们营造了光明、自由、美好的意境。教师设计的朗读方法是先看不同乐章的画面并读出文中相应的语句;再听不同乐章的旋律进行配乐朗读;最后全班随着音乐齐读。在这里,音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引领着学生从读中感受《月光曲》的魅力,感受到伟大的作品是由卓越的才华和善良的人性共同创造的。

三、感受文章的人性美

人类性格具备的优秀特质,如高度的责任感、奉献牺牲精神、不断地学习、肯于改造自己、果敢、坚毅、聪明、智慧、忍耐、抗争等等都是人性美的体现。总结起来就是人的创造力和进取心所涵盖的各种优秀、积极品质和特性都是人性的美。

小学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语文教材里面有许多优秀人物,他们的人格魅力、心理品质,足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受到感召,甚至成为他们的崇拜偶像和追求目标,并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这些优秀人物身上处处体现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可称得上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从人物形象中感受人性美。《月光曲》一文塑造了贝多芬和穷兄妹两种人物形象。教学中,教师提出两组思考问题:第一组问题,这是()的哥哥;这是()的妹妹:这是()的兄妹。第二组问题,这是()的贝多芬。对于兄妹俩的特点,学生有这样的体会:这是贫穷的兄妹,这是互相关爱的兄妹,这是酷爱音乐的兄妹……对于贝多芬的特点,学生的理解是:这是善良的贝多芬,这是有同情心的贝多芬,这是有卓越才华的贝多芬……通过对贝多芬和穷兄妹俩的性格特点进行剖析,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兄妹俩的手足深情及对音乐的酷爱,同时感受到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善良的人性。兄妹俩和贝多芬善良的品性,使我们感受到文章的人性美。

◆结束语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任务是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能力的人才。我们应注重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到那些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美,从而喜欢语文,进而爱上语文,最后达到运用语文来完善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目的。引导学生热爱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追求进步。引导学生给每一天留下阅读时间,给每一个阅读时间留下宁静心情,给每一份宁静心情留下悠悠书香。四季将因阅读而充满温馨,生活将因读书而无限美好,人生将因阅读而盈满甜蜜,生命将因阅读而存于永恒。

习作

◆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有着明确的说明: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在小学阶段,如何教给学生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方法,一直是老师们探讨的问题。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写,这就要引导学生感受作文中的美,如立意美、选材美、想象美、情感美……有了美的感受才会有表达美的意愿,才能创作出美的作文。

◆实施策略

一、作文中的立意美

(一)教学片段

1.谈话启发

“同学们,我第一次来到你们的城市,印象很好。这里环境很美。街头公园,环境幽静,小溪淙淙,鸟语花香。眼前闪过不少可爱的动物,湖面上金鱼在游动,丛林中百灵在歌唱。哎,你们一定十分喜爱这些动物吧?(学生应答:是。)简单说说这些各种各样的动物,你们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它们的呢?”

——“像花猫呀,小白兔呀,是家里养的。”

——“语文书里,我们读到过翠鸟、松鼠……”

——“还有在电视屏幕中,看见过澳大利亚大袋鼠、南美洲亚马逊河大鳄鱼!”

“说得真好!在这千千万万的动物中,一定有不少是你很了解的,很喜爱的吧?既然是这样,今天的作文课,我们从这里思考,定一个作文题,大家说好不好?”

“好!”从应答声中听得出,学生的思维已经进入了状态。

2.集体拟题

学生自由交换意见,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师生互动,集体拟题。

初步讨论,题目拟为《我喜欢的一种动物》。

“行,这题目正是我们讨论的意思。不过,作为作文题目,能不能再简明些?谁再动动脑筋?”

再听取几个人发言,题目定为《这动物,我喜欢》。

(二)如何使作文立意美

在一般的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一上来便会和学生说明今天的作文题目是什么,然后进一步讲授这样的作文如何写,怎么写,使学生非常发憷。这样的作文课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谓头疼,更别说体会其中的美了。

通过上面的课例,我们会发现在作文课的伊始引发学生共鸣,从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或者平时比较关注的知识为出发点,使他们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确定作文的题目。题目即文眼,是一篇作文的立意。在充满情趣的立意讨论中,在精练的题目确定中,使作文的立意变得丰满充实,充满美感。二、作文中的想象美

(一)教学片段

1.看动画,听故事

放映一段动画片,师配音:“一栋可爱的蘑菇房,里面会是谁呢?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大概是小鸟的歌声把它给叫醒了。篮子怎么飞起来了,这是早锻炼还是杂技表演呀?呦,别摔着,这淘气的小兔。快跟妈妈去森林里采蘑菇吧!‘妈妈,今天可以吃蘑菇大餐了。哈,又一个!咦?这儿有几只特别漂亮的蘑菇——’”(画面定格课本上的插图)

2.拓展思路,编故事

设疑:(惊奇地)怎么回事?这么漂亮的蘑菇干吗不快点采呀?它们俩在说什么呢?

(1)这蘑菇有毒!这么漂亮竟然有毒?不会吧?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发言,教师评价)

(2)看来,小兔是不会采了,不能吃,采回家有什么用呢?(部分学生答:有用的,可以拿回去给伙伴看看,让他们以后注意;可以提炼毒素,用来治病;可以放在安全的地方做装饰品,等等)

3.学生表演,教师评点

看到毒蘑菇后怎么办?有没有兴趣演一演它们的对话,找个好伙伴先练一练。(老师给学生戴头饰,引起学生的兴趣)

要求:(1)仔细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模仿它们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

(2)认真观看表演的同学说什么,仔细听他们怎么说的,看他们想象的合理不合理。

(二)如何在作文中感受想象美

作文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就赖于想象的力量。

在上面的片段中,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将学生引入其中。以突发的画面引发讨论,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充满童趣的想象中,使作文的发挥生动、有趣,变得更有意义。

在最后一个环节,边想象边表演,将想象活动融入作文创作中,使整篇作文充满想象的美。

◆结束语

作文中的美非常多,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非常重要,这也是从本质意义上实现《大纲》所要求的,即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

在真实中发现美,使作文做到选材和立意的美;从生活中表达情感,使作文做到情感的美;在丰富的想象中完善作文,使作文中充满想象的美……总之,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学生会逐渐地发现作文中的种种美,使之爱上表达,爱上写作,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