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比较
13814000000006

第6章 导论(5)

对于两国经济发展的潜力的研究,也是比较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见于近几年的有关学者发表的论文中,一般侧重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去分析。其中有两种基本的观点,一种是认为虽然中国当前的经济实力强于印度,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主要为基础设施)强于印度,但印度在以经济政治制度为核心的软环境明显强于中国,这些制度对于经济发展具有持久的作用,所以印度比中国经济发展更具备潜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华裔副教授黄亚生与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印度裔教授Tarun Khanna联合发表的论文Can India Exceed China?中认为,印度依靠的是有机增长,即各方面协调发展的道路,更具可持续性,并将使印度未来迎头赶上、甚至可能超过中国。而黄亚生副教授的另一篇文章《经济增长中的软硬基础设施比较:中国应不应该向印度学习?》一文中更是明确认为,尽管中国在硬件基础设施上明显优于印度,但是,以软件基础设施为衡量标准的话,则印度在一些关键层面都优于中国。如私有产权保护、私人企业融资及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而这些领域是促进经济增长最关键的领域,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动力,如果中国不能在这些领域有所改善的话,印度经济的发展模式比中国更具潜力,印度最终将超过中国,当然,如果中国以后的改革能使中国在这些领域有所改善的话,印度将很难超过中国。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硬环境对于经济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发展模式比印度更具潜力。如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华民教授在他的《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相似的原理与不同的方法》中就认为,在构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各种制约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并不是制度、技术和金融体制等软性因素,恰好是人们通常都认为并不重要的基础设施。因为基础设施是刚性的,并且是不可能从外部世界获得的,但是技术却是可以引进的,而制度则是可以借鉴的,它们都可以借助于由“干中学”而产生的学习效应来加以改进或改革。所以中国走在前面是必然的,中国模式比印度模式更具备发展的潜力。当然,也有一些折中的观点,认为印度可以在发展速度上赶上中国,但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上不可能赶上中国。如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的富德教授在他的《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赶上中国》中就认为,和中国相比,印度经济发展中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私营企业实力较强,印度拥有像塔塔集团、印度信息系统技术公司、维普罗公司等实力强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私营企业,而中国至今仍缺乏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私营企业。

(2)金融系统比较健全。印度的银行系统比较健康,呆账、坏账率很低,而中国银行系统的呆账、坏账率较高。另外,印度的证券市场也比中国成熟。

(3)印度的软件技术优势明显。

(4)、印度的国际化人才较多。由于印度官方语言为英语,其高等教育又与国际接轨,所以在国际化人才上多于中国。由于这些优势,文富德教授认为印度的发展后劲比中国更足,印度未来增长速度上赶上中国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总体水平上超过中国却并不现实。

应该肯定,以往对于中印两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以及二者的比较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以往的研究也存在两个方面的明显不足:其一,以往的研究往往都只是侧重于政策的比较,而很少从转型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出发进行研究,从而使这些研究成果中缺乏了一种必要的理论深度;其二,以往的研究往往喜欢侧重于某一个方面进行比较,而真正将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模式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的研究并不多,从而使这些研究的成果都显得相对片面。故而,本人认为,为了使这种研究能够真正深入,当前非常有必要从转型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出发,将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全面的结合,对于中印两国的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进行全面而又深度的比较。

1.3研究的思路结构的方法

1.3.1研究的思路结构

本文尝试从转型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出发,以经济发展的阶段作为思考的逻辑起点,将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印两国经济的发展阶段界定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沃尔特·惠特曼·罗斯托所说的经济起飞阶段,并认为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在这一阶段都经历了三个主要的既相互联系有相对独立的过程,即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的转变。然后分别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转型经济学、以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为代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理论以及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出发,分别比较中印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化和对外经济关系的转变,并适当分析影响两国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最终得出两国经济发展模式各自的优劣和潜力,并由此分析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启示。整个研究可以分为导论和七章。

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概述与本选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以及本选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观点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与中印经济转型与发展比较相关的一般经济学理论。本部分首先概述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基本前提条件。然后分别分析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理论、经济转型理论和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方面的基本理论,由此得出一个完整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理论模型,从而为中印两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的比较提供基本的理论平台。

中印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比较。该部分主要分析中印经济起飞前——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经济状况,从两国的资源禀赋、改革前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水平三个方面比较,思考两国经济起飞前基础的优劣。

中印经济体制的转型比较。该部分主要从转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比较中印两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基本理念、基本方式和基本过程。其中将所有制改革作为两国经济转型比较最为重要的内容。通过比较两国经济体制转型中各方面的异同分析两国经济转型过程的成败和转型后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劣,思考两国经济起飞中的基本制度差异。

中印经济结构的转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比较。该部分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基本理论——由刘易斯创立,经费景汉和拉尼斯发展而成的二元经济结构转化模型出发,通过分别比较中印两国主导产业和农业发展道路的差异,分析两国经济结构转化的成绩和不足及其原因,本部分也会适当分析两国近几年来有关政策的转变以及两国经济结构转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