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生安全知识与防护技能:游戏篇
13813900000010

第10章 校内活动安全知识与防护技能(6)

锻炼刚结束时,人体仍处于代谢旺盛、产热增加、皮肤血管扩张的状况,这时如果立即洗冷水澡,皮肤受到冷水刺激,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结果可使出汗散热受阻,反而会使散热困难、体温升高。同时,皮肤血流量减少使回心血量突然增加,会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等不适;在洗澡过程中,如果出现皮肤持续变白、头昏等症状,要立即停止,以免发生意外。

还有,机体从热环境一下进入冷环境,来不及适应调整,常容易患感冒或者引起胃肠痉挛等。锻炼后肌肉疲劳、紧张度增加,这时再受到冷刺激,还可能引发抽筋。夏炼出汗后应适当饮用一些盐开水,然后休息1小时左右,作一些准备活动再洗凉水澡。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洗温水澡。

5、劳动后慎洗冷水澡。夏天劳动出汗后,不能立即洗冷水澡。这是因为劳动刚结束时,人体仍处于代谢旺盛、产热增加、皮肤血管扩张的状况,如果立即洗冷水澡,皮肤受到冷水刺激,会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结果可使出汗散热受阻,反而会使散热困难、体温升高。同时,皮肤血流量减少使回心血量突然增加,会增加心脏负担。劳动后肌肉疲劳、紧张度增加,这时再受到冷刺激,还可能引发抽筋,也易患感冒或者引起胃肠痉挛等。

6、吃饭前后不宜进行冷水浴,以免影响消化。

运动时擦伤了怎么办?

在跑、跳或者其他全身性运动的时候,容易摔倒,与粗糙的物质发生摩擦后导致表皮或者真皮的损伤,就是擦伤,常伴有损伤创面的渗血或者肿胀。

一、清创

擦伤时,伤口可能沾有土或者其他赃物,清洗创面可以防止伤口感染,可用生理盐水洗净创口,没有生理盐水可以自配,在1000毫升凉开水中加入9克食盐即可配成。紧急时也可以用自来水边冲边用干净的棉球把赃物擦去。

二、消毒

可以用碘酊或者医用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由伤口边缘向外涂擦。

三、涂药

可以涂红药水(红汞)或者紫药水。注意红药水不要和碘酊同时使用,因为两者相遇可生产碘化贡,对皮肤有腐蚀作用。面部伤口不宜使用紫药水,以免面部皮肤着色。用紫药水后不宜包扎。

四、包扎

小伤口可以不包扎,但要保持创面清洁干净。伤口较大时,可以用消毒纱布包扎。关节附近的擦伤,一般需要包扎,因为干裂,会影响关节运动,一旦发生伤口感染,也容易涉及到关节。因此,关节附近的擦伤经过消毒以后多采用消炎软膏或多种抗菌素软膏涂擦,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

五、就医处理

创口较深、污染较重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处理,要注射破伤风针,并口服抗生素防感染。

§§§第二节课间课后活动

防止学校内的踩踏拥挤

学校作为一种公众场所是学生活动最频繁的地方,所以学校的各种设施、设备都必须保持其安全性、稳定性,才能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下面的故事中,涉及学校建筑等设施的垮塌事故,如学校由于楼梯狭窄、照明出问题等原因造成的学生踩踏事件,这些事故的发生,不排除天灾,但更重要的是人祸。如果能够防微杜渐,及早地修缮、排除安全隐患,就不会酿成恶果。

【故事一】某小学学生因相互推挤发生安全事故案

2006年3月21日10:20时,重庆某小学学生做完课间操,部分学生上厕所时,由于通往厕所的通道系历史形成,路面狭窄,加之去上厕所的几名低年级学生互相推挤,导致从厕所回来靠右行的学生推倒了路边的砖栏杆,走在外边的18名学生掉进了左侧一条长6m、深1.8m的阳沟,造成13名学生受伤。事发后,学校立即将受伤学生送到医院检查、治疗。其中11人软组织受伤,1人手关节骨折,1人头部受伤,经救治学生陆续回校。县教委立即要求学校整改通往厕所的道路,添加铁栏杆。

【故事二】四川荣县发生小学生踩踏事件

2006年11月20日16:10时左右,四川省某小学发生一起小学生下楼时因拥挤而发生踩踏致伤事件,10余学生受伤。其中一学生伤势较严重。.该小学二年级(1)班学生张某说,16:00时许,学校放学后,他与同学们走出位于二楼的教室准备下楼,这时,三四楼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哄而下,走在前面煦几个同学一下子被撞倒在楼梯上。张某说,按照惯例,每天都有老师护送同学们下楼,但是当天却没有看到维护秩序的老师。住在另一病室的女生张某,背部被踩踏出一块紫色淤痕。她说,当时,她刚走到一楼楼道口拐角处,这时,几名高年级学生从楼梯栏杆上滑下来,撞倒了楼梯上的同学,“我当时被压在最下面,上面有五六个同学压在我身上,我昏了过去,醒过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了。”该校罗校长说,该校有800多名学生。平时都安排了值日老师负责安全。事发当日下午,学校组织教职工进行政治学习,各班学生下课时间集中,未能像以往错开下楼时间,也没有老师在一旁疏导学生,造成了事故的发生。

【故事三】江西省都昌县某中学发生学生拥挤踩踏事件6人死亡案

2006年11月18日晚,江西省某中学发生一起学生拥挤踩踏伤亡事件。20:30时左右,该中学初一年级学生在上完晚自习下楼时,因拥挤造成人员伤亡。事件发生时,带班老师集中在办公室批改期中考试试卷。有6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39名学生受惊吓及轻度受伤。

【故事四】湖南娄底发生学生拥堵踩踏

2005年10月24日上午,湖南省娄底市某小学的校园内发生了学生在楼梯间拥挤踩踏事件,造成10人受伤,其中1人伤势较重。事发后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紧急采取措施,及时妥善处理了这一突发事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当天上午第四节课上课铃声一响,在操场上活动的学生迅速往楼上的教室里赶,这时,楼上有几个班下来上第四节体育课,一大群学生欢呼雀跃往操场里冲,结果在一楼楼梯问发生了学生拥挤堵塞事件,杨某等10名同学被撞翻在地。该校唐某等老师发现这一紧急情况后,火速疏散学生,将摔倒在地的学生迅速抱出来。很快,学校的行政领导及班主任也赶到了现场,发现几个学生有皮肤擦伤现象,迅速拔打了120急救电话,并先将摔伤的学生送到了娄底市中心医院急诊室。

通过照片、B超、做CT等详细检查,确保所有学生没有生命危险。从事件发生到中心医院就诊救护,前后用了10多分钟。事件发生后,该校一面全力组织救治,一面向该区教育局汇报。接到电话后,区教育局彭局长迅速赶往中心医院,看望了受伤学生,安抚了学生家长。据该校校长周老师介绍,该校一贯以来十分重视安全教育,发生这一现象纯属偶然,该事件已引起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后会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故事五】四川营山发生小学生踩踏事件9人受伤案

2005年10月14日中午,四川营山县某小学发生一起学生踩踏事件,9名学生受伤住进了医院,2人重伤。接孩子放学的家长明明看见楼上走廊里一群群学生在往楼下走,却在楼梯口等不到孩子出来,家长跑到楼梯一看,上百个拥挤着下楼的学生正踩踏滚翻成一团,一层一层压在一起堆成了一座“人山”。14日中午,家长赖某赶到该实验学校小学部去接儿子,她7岁的儿子陈某在该校读书。也许是下雨的缘故,很多家长都赶到了学校。等到11:40时,放学铃声响起。看着教学楼楼上的教室门被打开,接孩子的家长们都向教学楼下拥去。“我们在楼下等了很久,只看到每一层露天走廊上都有一群群学生往楼下跑,却没有看见有学生从楼梯问走出来。开始都没有想到会出事,几分钟后就听见楼梯间在喊,‘学生踩到学生了”’赖某说。听说学生遭踩踏,所有家长都慌了,赶紧冲到楼梯口,眼前的一幕将有些家长当场就吓哭了。“10多个学生重重叠叠地倒在一起,楼上的学生不知情,还在往下挤,前面还站着的学生被卡得无法动弹。”因为下雨,楼梯间打滑造成放学时学生拥挤踩踏事件,对于此事校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情发生后,很多老师尽快赶到现场救人,以最快速度将受伤的孩子送到医院抢救。共有9名学生受伤住进了医院,其中两个分别为8岁和9岁的女孩为重伤。

【中小学生踩蹈事故发生的原因】

1.群集现象是群体性挤踏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人群密度较大时会产生群集现象,即人员聚集成群的现象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发生事故的教学楼仅有一个楼梯,而且不是很宽。楼梯狭窄,同时由于有的班的老师没有按学校规定提前下课,造成本应在不同时段上下楼的学生同时上下楼,在狭窄的楼道上形成冲突性拥挤,引发踩踏事故。

2.硬件设施设计、使用不合理是造成群体性挤踏事件的客观原因群体性挤踏事件一般发生在出人口、狭窄的过道、看台、楼梯等处。这就要求在设计学校时要根据可容纳的人员数量,对这些重点区域进行科学规划。三种群集现象中,危害最严重的是成拱现象,一般是由于人群在行进中因出入口、走道突然变窄等造成人群行进宽度的骤然缩小而造成的。因此,各种学生聚集场所出入口不仅要有足够的数量并保证其畅行无阻,而且出入口的宽度也要满足人员快速通行的需要。在人员疏散走道上要尽量避免宽度的突然变化。学生聚集场所疏散走道的采光、照明不良以及路面不平、易滑或有台阶、斜坡等,不仅会降低人群行进的速度,而且有可能引发挤踏事件。

3.应急准备不足是造成群体性挤踏事件的管理方面的原因经过公安部门的调查取证,内蒙古自治区丰镇某中学“923”特大事故原因已基本查明,主要是学校基础管理工作混乱。在当天没有照明的条件下,如果学校安排两个老师在楼梯口值班,疏导放学的19个班级的学生或者组织学生分期分批走出楼道,也不至于酿成特大伤亡事故。为避免群体性挤踏事件的发生,在学生聚集场所和各类大型活动举办前必须进行应急准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对现场情况、可能发生的危险状况、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应急人员组织指挥等方面的问题作出周密的安排。现场必须安排必要的指挥疏导力量,为现场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避免人群由于信息的缺乏而产生不安情绪。如果现场确实有危险存在,也可通过正确的指挥疏导将人群带到安全区域,防止恐慌情绪产生和扩散。研究表明,紧急情况下,人的从众心理更加明显,指挥疏导人员稳定的情绪、镇静的行为可以有效地对抗人群的不安和恐慌。但是在已有的惨痛事件中,组织管理者往往是应急准备不足,对现场指挥疏导未作安排。

4.恐慌心理的出现和扩散是灾难的放大器当公众聚集场所秩序失控时,由于对周围的环境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人们只能自行进行评估、判断和决策。面对可能或确实存在的危险,人会感到不安,甚至绝望,本能的求生欲望驱使人采取措施迅速离开危险场所,导致拥挤情况的加剧。人群中的某些个体会由于过分不安而失去理智或感情用事,出现狂躁和冲动性行为,成为群体恐慌的导火索和爆发点。随后,少数人的恐慌心理迅速蔓延扩散为整个群体的恐慌。

5.学生安全素质有待提高是群体性挤踏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学生的安全素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对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的正确估计和判断,安全意识可以使人们尽量远离危险;另一方面是安全知识和技能,就是当人们面对危险时,能够了解危险的性质和等级,并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目前,学生的安全素质低不仅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损失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旦发生危险,很多人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和技能,不知所措,盲目恐慌,仓皇逃生,反而造成了更大的伤亡。

【中小学生踩躇事故的应对策略】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通知:要以检查教学楼楼梯、通道等拥挤踩踏事故多发地点为重点,认真开展校园隐患大排查。因为群体性挤踏事件的原因复杂,必须从人、场地、管理等方面研究预肪此类事故的措施。

1.改进学生聚集场所的硬件设施,避免群集现象增加安全出口的数量,通过增加出口的数量可以达到分流人群的目的,避免在出口处形成群集现象。保证安全出口的畅通,在大多数故事中,安全出口处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安全出口被堵。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出口被上锁、遮挡、封闭和占用的现象,由此酿成的悲剧也在一次次重复上演。将拥挤的人群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进行分区是减少挤踏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①路线设计,事先设计人群的进出场路线和行进路线,控制人群的行进方向,尽量保证单向行进。单向行进不仅可以保证人群的行进速度不受其他方向人群的影响,避免异向群集,而且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更容易进行有效的疏导控制。

②增设紧急照明设备,保证场所的亮度。照明不足不仅影响人群的疏散逃生速度,而且会造成人群的恐慌心理。

③建立现场信息传播系统。信息不充分是所有危机事件的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