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13811800000023

第23章 思想政治理论研究(3)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做出基础判断的结果,是在对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在世界潮流的驱动下形成的。这一决策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时代特色,凝聚着邓小平同志的高度智慧和战略胆识。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是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对外经济关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列宁指出:只有了解世界历史的总进程并把握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以此为根据来估计这国或那国的更详细的特点”,进而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把握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以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为基本出发点,指出了在经济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以经济全球化为主体的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其实,全球化在资本主义兴起之初就开始酝酿形成。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就以惊人的洞察力注意到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他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1]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打破了各民族的原始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开拓了世界市场,使民族帅、地域性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这样写道:“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2]马克思所说的“全世界的历史”,是指在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特定阶段,各民族、各国家通过普遍交往,进入相互依存状态,形成世界整体化以来的历史。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观点表明:在世界历史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情况下求得发展,对“后发展”的国家来说就更是如此。马克思认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的全部成果,即“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3]马克思提出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深刻揭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实际历史发展进程中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学习资本主义社会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这为我们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扩大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正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世界经济、科学技术和国际形势的新发展,进一步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4]。并提出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对外开放,自觉走进世界行列,对外开放是经济落后国家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方向迈进,世界贸易组织和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相继成立,世界各国都在实行对外开放,力图从国际交往中获得实惠,求得发展,对外开放成了当今世界的大潮流。因此,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谋求发展,如果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也是不可能的。也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5]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任何国家要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会成功的。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远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6]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来源于对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资本主义及其创造的文明成果的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是开放的制度。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思想己经预见到,未来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空前加强。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交往的普遍化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上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没有交往的普遍化,就只能有“地域性的共产主义”,而“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7]。气“因此,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8]由此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不仅在资本主义时代,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是互相开放的,而且在社会主义实现之后,社会主义国家也要实行对外开放。现实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上都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落后,因而必须引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利用它们的资金,学习它们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快自己的经济建设。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对外开放思想,他说:“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9]因为各国经济都是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的,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的,就是愚蠢之至。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继承和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的重要性,认为除了建立在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没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可见,“社会主义只有在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超越资本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上述观点。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的新经验,明确地提出,搞社会主义就要对外开放,不对外开放就不能说是真正地搞社会主义。他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10]从我国的实际看,过去我们未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过分强调了与资本主义对立的一面,而忽略了社会主义在批判地继承资本主义已有积极成果的基础上,与资本主义还有借鉴、利用、学习、合作的一面,因而从总体上说,没能正确评价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对此,邓小平同志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指出:“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11]邓小平同志进而分析指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以人类整个历史文明为基础的,这种先进本质决定了它同以往历史文明的关系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仅有对立关系,同样还有继承、学习、借鉴和利用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正是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的理论宝库。

此外,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还来源于对我国历史的反思。邓小平同志通过对我国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得出一个深刻的认识: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才会昌盛。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提出,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他说:“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12]中国封建社会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从本质上说是封闭性的社会制度。虽然在一定时期出现过一定程度的对外开放,但从明朝中叶特别是从清朝康熙年间起,中国经历了两三百年的闭关自守的历史。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妄自尊大,结果“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中华民族成了世界历史的落伍者。建国以来我们也长期处于与世界隔绝的状态。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开放的,不过只限于对前苏联和东欧开放,以后就很少与世界来往了。这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是我们自己的原因,而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如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中苏关系的非正常化状态等。20世纪60年代,我们有了同国际上加强交往合作的条件,但是我们自己孤立自己。长期的与世隔绝、孤立状态拉大了我国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也是不行的。对外开放理论是邓小平同志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继承、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从当今世界基本特征和世界发展趋势出发,在对中国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中,结合我国新时期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一项重要政策。

二、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

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正确与否,关系到对外开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选择了正确的对外开放战略。

1.全面多元的开放战略

邓小平同志提出应该实行全面开放,即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开放。他指出:“对外开放,我们还有一些人没有弄清楚,以为只是对西方开放。其实我们是三个方面的开放。一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们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等主要从那里来。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这也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这里有很多文章可以做。”[13]可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在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上我们的开放战略是对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开放的全面、多元的开放战略,既对发达国家开放,又对发展中国家开放;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又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只有实行全面、多元的对外开放战略,才能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从多方面、多渠道获得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2.以创办经济特区为突破口,逐渐形成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并且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的实际情况,采取由南到北、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方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