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光华思想政治教育论坛:2008—2009
13811800000019

第19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18)

29谢一彪、朱腾云:《论中国苏维埃选举制度的特点》,《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1。

30袁 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运动》,《北京党史》,2002,6。

31曹春容:《略论中央苏区反官僚主义的斗争》,《江西社会科学》,1985,5;

32窦效民:《中华苏维埃时期的反腐败斗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33万建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及启示》,《四川党史》,2000,1;陈谦:《试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江西社会科学》,2000,4。

34窦效民:《监督——反腐防腐的有效机制——中华苏维埃时期的廉政建设实践》,《学习论坛》,1998,10。

35刘信波:《论苏区监察制度的历史作用》,《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2。

36于爱华:《中央苏区反腐败制度的建立及意义》,《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7严 帆:《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的反贪污浪费斗争》,《江西社会科学》,1990,3。

38田利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廉政建设的探讨》,《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1,3。

39张日新:《也说中央苏区的查田运动》,《争鸣》,1984,2。

40姜义华:《论查田运动》,《复旦学报》,1980,6。

41温 锐:《关于中央苏区查田问题研究的几个问题》,《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2。

42罗其芳:《川陕苏区土地革命述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7。

意识形态与市场经济: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再思考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严 俊

[摘要] 市场经济既是一种价格形成机制和稀缺资源配置方式,又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要求特定的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对于改革开放30年并处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中国而言,有必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树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从而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增加社会信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制度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一、意识形态:概念、特征与功能

人们对意识形态可谓耳熟能详,但意识形态到底意味着什么却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有必要下功夫探究一番才能说得清楚。按照《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定义:“意识形态是具有符号意义的信仰和观念的表达形式,它以表现、解释和评价现实世界来形成、动员、指导、组织和证明一定的行为模式或方式,并否定其他一些模式或方式。”可见,意识形态就是一套符号化的指导人们行为模式的信仰、价值的观念体系。如果按照马克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理论,意识形态似乎就是人们赋予自己行动以意义的价值体系。

与上述将意识形态与人们的符号和意识等相联系的做法不同,马克思主义更侧重于从物质生产关系这样的因素来分析、界定意识形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深刻地论证了意识形态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实践的原理。人们的物质生产是基础性的,因为,这是人类及其历史得以发生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样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他们之间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人们意识形态的根源。人们在物质生产的同时也从事着精神生产,而意识形态则是那些上升为统治阶级并为该阶级统治服务的精神产品。意识形态因而具有结构的特征,它居于一个社会的最高精神层面,为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化等方面活动提供价值和信仰。将这两种基本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将意识形态定义为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由该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集团符号化了的关于社会运行和人们日常行为的一套主导性价值观念。

在笔者看来,意识形态的特征和功能可以从两个方面——宏观的结构方面和微观的观念方面——加以认识。意识形态的特征,从结构方面来说,就是人们的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或者说是群体性)、政治性和排他性。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容易与他所属的社会的意识形态发生关系,受到它的影响和塑造。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又具有观念的特征,具有理论性、科学性等特征。此时,意识形态具有许多语言的、意识的特征,与个人的心理、经验等有关,带有许多主观的特性。

意识形态的功能同样可以从这样两个方面进行分类:一类与社会结构方面有关,此时意识形态具有界定社会主导价值体系、提供政治合法性的基础、降低社会经济生活的交易成本等功能。另一类则与个体思想意识层面,意识形态则具有政治社会化、为人们提供行为的伦理上的正当性等功能。

针对不同的层面,意识形态显示出不同的内涵、特征和功能。如果我们是在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上讨论意识形态问题,那么,结构方面的因素可能就要更多一些。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物质生产关系是意识形态的最终来源,这可以说是从非常宏观和历史的角度说明了意识形态的发生机制。如果我们强调意识形态对个体的功能,则需要了解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个人的特征。

仅仅强调其中的一方都是片面的。如果只注意到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物质性、结构性来源,我们就会犯忽视意识形态的个体因素,忽视个人的能动因素,将意识形态强加在个人身上。如果只注意后一个方面的特征和功能,我们很可能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困难,放弃国家对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导致各种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问题。

对于意识形态的这些特征和功能,我们大多比较熟悉,也有大量的文献著述详加说明,因而毋庸赘言。但关于意识形态具有降低社会经济生活交易成本的功能,是由新制度经济学特别是诺思在他的名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所提出并做出较系统的论述的。这是本文提出的观点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我们在下面做一个比较详细的说明。

二、意识形态与市场交易成本: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主流市场经济理论特别是新古典市场经济理论信奉亚当·斯密在200多年前所阐发的“看不见的手”思想,在提出一系列关于市场行为的抽象假定基础上,运用拓扑论等数学分析工具,最终建立起一般均衡理论,对“完全竞争的市场会实现稀缺资源的帕累托有效配置”这一命题给出了精制而严密的数学证明,成为为自由竞争市场辩护的最重要理论之一。

然而,一般均衡理论关于市场行为的许多假定都脱离现实,其中交易成本为零的假定是新制度经济学批判的焦点。新制度经济学脱胎于旧制度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是对这两个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基本接受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核心要素如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选择以及均衡分析同时吸纳了旧制度经济学重视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的影响的立场,新制度经济学家批评新古典经济学制度中性、完全理性和市场交易无成本的假设,认为市场并非是在真空中无摩擦地进行,忽略社会伦理、政治法律制度、习俗文化等对经济的根本性影响将不能做出对市场经济运行的正确分析。该学派重视被新古典经济学所忽视、而为旧制度经济学所强调的经济、政治、法律制度乃至道德规范等各类制度性因素对经济运行的深刻影响,并提出了交易成本这样一个核心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着信息搜索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契约实施监督成本、产权界定、产权转移和产权保护等大量交易成本,而如何降低这些成本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国家、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正是通过借助各种制度性安排来减少市场交易过程中的各种成本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新经济史学家诺思提出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该理论认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柔性制度,是一种更根本的力量,是上述法律、政治制度发挥作用的深层心理基础。

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主要是在他的著作《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提出来的。我们归纳诺思的思想,可以得出这样几个基本观点。其一,意识形态是由“相互关联、包罗万象的世界观组成。”意识形态必须是有机的一个整体,能说明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以及现存世界的合理性。其二,意识形态应该灵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三,意识形态的关键在于它能解决搭便车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其四,意识形态的变迁与要素的相对价格变化有关,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取代贵族的骑士精神是由于地租相对于工商业贸易收益水平下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