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大辽残照
1380900000059

第59章 张觉降宋 (2)

但是,郭药师与张觉是有区别的。郭药师是辽国的将领,与金国没有任何瓜葛,充其量只是一个辽国的叛徒;而张觉的情况与郭药师完全不同,他是先投降了金国,目前身份是金国的官员,如果接纳张觉,等于是违反了宋金之间的同盟协议。

但是,北宋宰相王黼与童贯等人,认为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平州,这是自古以来从没有过的好事,所以力劝宋徽宗接纳张觉。

甚至他们竟然天真地认为,如果惹恼了金国,假如金军来攻,那么依靠张觉就可对付金国的军队。

而宋徽宗有他自己的想法。平州、营州、滦州三州乃是后唐末期,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获的州城,并不属澶渊之盟时石敬塘割让的燕云十六州之地。除了收复南京之外,现在又能收回本不该属于自己的土地,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千秋大业,如果真能成功,自己可以和秦皇汉武媲美。宋徽宗非常高兴,欣然同意张觉归附宋朝。

有一个人却极力上表坚决反对。

"我朝与金结盟以来,两国南北夹击辽国,以使我朝得复祖宗旧地,而今若背信弃义,则会破两国之盟,一旦金人来攻,敌强我弱,必招亡国之祸!故此,当杀宋朝使者,以明我朝立场。"赵良嗣可不是那种鼠目寸光的人,作为宋金"海上之盟"的重要参与者,赵良嗣深知金军强大的战斗力和北宋军队的无能,两国既然明确禁止在对方境内招降纳叛,如今违背盟约,强大的金朝一定会和北宋刀兵相见。

因为收复了南京等地,赵良嗣被宋徽宗封为光禄大夫。

攻打南京,北宋两次惨败,最后只好借金国的兵力才得到了南京,而且金国遵守诺言,将南京城和幽云地区的其它六州慷慨地交付给北宋。尽管与"海上之盟"的约定相比,北宋好像吃了亏,但是毕竟没有付出那么惨重的代价。

如今辽国大军刚撤走,北宋居然擅自接纳金国的叛徒,这种行为绝对不是大国所为,简直就是无耻小人的卑劣行径。

对宋徽宗这个引火烧身之举,北宋朝内的其他大臣,只知逢迎皇上的心意,一味随声附和。宋徽宗不但不听赵良嗣的劝谏,反而认为他是金国的奸细,将其臭骂一顿,并夺去他的光禄大夫一职。

赵良嗣的噩运来了,几年后,随着北宋的灭亡,赵良嗣被列为"六贼"之一,宋钦宗即位后就派人到郴州,将贬谪于此地的赵良嗣杀死。

于是宋徽宗对张觉厚加安抚,决定改平州为泰宁军,任命张觉为泰宁军节度使,总领三州兵马,并免除平州、营州、滦州三年的租赋。

张觉高兴万分,日夜在平州大摆酒席,饮酒作乐。宋徽宗封他为泰宁军节度使,只是口头上的册封,所以他在等候宋徽宗的御笔诏书。

谁知,诏书没等到,却等到了他断头的末日。

完颜阿骨打新丧,金太宗吴乞买忙于料理后事,听说张觉降宋,只好先派完颜阇母率三千骑兵前来讨伐。

金军将领对北宋的背信弃义行为深恶痛绝,因为自从与宋结盟以来,金国一直坚守盟约。当年订立"海上之盟",赵良嗣返回汴京,走到半路被金兵追回,回到完颜阿骨打的驻地,赵良嗣才知道金国出现了牛马疫情,金国恐怕在约定的时间难以出兵。因为双方约定在8月9日共同出兵,所以完颜阿骨打急忙派人把赵良嗣追了回来,待到明年再约攻辽。

金国如此遵守约定,而北宋却一再违约,现在又竟然敢公开接纳金国的叛徒,是可忍,孰不可忍!

张觉听说金军来攻,自已率两万大军,在营州安营扎寨,准备抵抗金军。完颜阇母带着三千人马,来到营州城下,见防守森严,敌军势众,自觉不敌,遂命人在营州城门上写上了"夏热且去,今冬再来"几个字,然后掩兵而退。

张觉一见大喜,便上书宋徽宗,吹嘘自己大败金军。宋徽宗信以为真,命人带着数万赏银,带着任命张觉为泰宁军节度使的诏书,前来慰问。张觉手下的李石、高党、张均、张谦、张敦固等人亦被各自封官。

不战而回的完颜阇母遭到了金太宗的严厉训斥,而讨伐张觉的重任则落在了能征善战的完颜宗望的肩上。完颜宗望多年随完颜阿骨打出兵征战,作战勇猛,颇有计谋,他和完颜宗翰等人,是完颜阿骨打的得力大将。

张觉听说宋徽宗的使者前来,非常高兴,立即组织全体官员远远地出城迎接。不想,完颜宗望早就得到了这个消息,率精骑一千余人向营州发动突然袭击,猝不及防的张觉来不及回援,如同丧家犬一般逃进北宋镇守的南京城中。

而张觉留在营州的母亲、弟弟等人均成了金军的俘虏。

完颜宗望率大军围攻平州。数月后便被攻破,平州城内有数千州民不愿为金军所俘,死命突破金军的包围,夺路而逃。

金军攻进平州城内,宋徽宗封赏张觉的诏书和来往信件均落入金军的手中,成了北宋接纳张觉的铁证。

完颜宗望怒不可遏,派人向王安中索要张觉。此时王安中将张觉藏在北宋的军营中,诡称不知张觉的下落,而完颜宗望却不依不饶,不抓到张觉誓不罢休。王安中经不起金军的再三索要,无奈之下,只好在城中找了一个长相与张觉特别相似的兵士,割下他的首级,献给金军,妄图蒙混过关。

但是这一拙劣把戏被完颜宗望识破。愤怒的完颜宗望投书王安中,声称张觉就躲藏在军械仓库里,如果宋军不交出人来,那么自己亲自带兵去捉。言外之意,便是要对北宋刀兵相见,这下,可把宋徽宗吓坏了,他再也不管什么"君臣之谊",密令王安中将张觉杀死,并将他的首级浸泡在水银中,专程派人恭恭敬敬地送到驻扎在平州的金营。

张觉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落了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临死时破口大骂,但是为时已晚。

在北宋营中,那些归顺投降的辽国官员们听说张觉被杀,担心自己也会成为"张觉第二",不免兔死狐悲,怆然泪下。他们心灰意冷,埋怨北宋寡恩薄情,过河拆桥。

郭药师气冲冲地质问燕京知府王安中:"金人索要张觉的人头,你就杀了他把人头送去;假使有朝一日,金人也索要在下的人头,难道你也把在下的人头送去吗?"

王安中无言以对。

杀了张觉,总算出了一口恶气。但是,完颜宗望还不解恨,向吴乞买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目标:攻打北宋。此次张觉事件,完全暴露了北宋的心态。并且完颜宗望得到可靠消息,童贯和郭药师在燕京地区招兵买马,大有阴谋攻金之势。

"我们有张觉与宋徽宗来往的信件在手,这是北宋背叛盟约的铁证,我们以此兴师问罪,只待战局一开,我女真大军挥兵南下,北宋如同绵羊一般不堪一击,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尽得中原。"完颜宗望胜券在握。

而完颜宗翰的想法更加直接,那就是不必兴师问罪,干脆发动突然袭击,乘着北宋防御松懈,直取汴京。

但是吴乞买始终没有表态。

北宋趁大哥完颜阿骨打新丧,不顾两国之盟,引发了张觉事件,给新继位的吴乞买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在他的心里,比谁都恨北宋。再说,北宋答应给金国二十万石军粮,现在还没有影儿。这不是戏弄金国吗?

可是,做为一国之君,吴乞买清醒地认识到,消灭北宋还不到最佳时机,他要忍!

因为目前还没有捉到天祚帝,他一天不到案,就是新兴的大金国的心腹之患。

吴乞买为了早日完成大哥完颜阿骨打的遗愿,决心先消灭辽国,至于北宋,完全可以先放在一边,等消灭了天祚帝,再作计议不迟。

但要彻底消灭辽国,吴乞买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位于西北地区的西夏国。当金军进攻辽国的南京、西京时,天祚帝兵败逃亡到夹山,西夏皇帝李乾顺派将军李良辅率3万骑兵到夹山接应,结果在宜水被完颜宗望所率的金军打败,只好退到阴山以北,观望时局。尽管西夏一再出兵助辽抗金,完颜阿骨打生前为了集中兵力对付辽国,没有大举进攻西夏,而是主动与西夏议和。吴乞买继位后,完全贯彻完颜阿骨打的政治方针,他决定对西夏采取联合的方针,要求西夏国的李乾顺向金国称藩,不再帮助辽国。

因为,西夏国王李乾顺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自四岁登基,到十七岁时,设计除掉了垂帘听政的梁太后而亲政,从此西夏国开始走上了更加强盛的道路。

如果此时金国同西夏开战,那么得利的只有天祚帝和北宋。金国完全没有必要在这种关键时刻去招惹强大的西夏国。精明的吴乞买深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理。

于是,吴乞买决定与西夏国做一笔交易。交易的条件是西夏国对金国称藩,不再帮助辽国;而西夏国则可得到下寨以北、阴山以南的辽国土地。

李乾顺也是个聪明人,他认真分析金、辽双方的形势,清楚地看出辽朝大势已去,金朝锐不可当,为了西夏的利益,李乾顺答应了金国的要求。公元1124年(金国天会二年)3月,李乾顺向吴乞买上誓表,愿意对金国称藩,并且配合金国的抗辽战争。

李乾顺表示,只要天祚帝逃到西夏,就会立即执送金国。

吴乞买非常高明,此举不但使天祚帝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而且在辽国出兵攻打北宋时,彻底消除了后顾之忧。

金国在西北边境的隐患终于解决,吴乞买可以专心来对付天祚帝了。

此时的天祚帝又在忙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