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品质德国
13760600000013

第13章 传承百年的工匠精神

INHERITING SPIRIT OF CRAFTSMEN

撰文|秋枫

导读/INTRODUCTION

从根子上寻找“德国制造”的灵魂,应该是一种工匠精神。锐意臻美、严谨理性的日耳曼民族,信奉标准主义、完美主义、精准主义、专注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些文化特征深深地根植于“德国制造”,成为百年传承的灵魂根基。

从一则小故事说起,20世纪初,德国的泰来洋行承建了甘肃兰州的一座桥梁,1909年竣工,按照当时的合同规定,该桥自完工之日起保证坚固80年。这座桥梁屹立至今,在1949年解放兰州的战役中,经历了枪林弹雨,桥面木板被烧,斑驳的桥梁上留下了深深的弹痕,但桥身安稳如初。到了1989年,在距桥梁建成80年之际,德国专家专程对该桥进行了检查,并提出加固建议,严谨的德国人同时不忘申明合同到期。如今,这座桥梁仍然在照常使用。

从上面简单的一则故事,我们读出了“德国制造”的卓越品质,就算经历上百年的风雨考验,依然坚实如初,这就是“德国制造”的魅力。也因此,“德国制造”赢得了全世界消费者的认同。小到剃须刀、手表、家用刀具,大到汽车、联合收割机、航天飞机,“德国制造”给世人的感觉可以用五个词来概括: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这也是百年“德国制造”所传承下来的精髓和经久不衰的秘密。

为“德国制造”正名

REBRANDING OF “MADE IN GERMANY”

有一首歌曾唱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用这句话来描述“德国制造”的发展历程亦无不可。很难想象,如今大名鼎鼎的“德国制造”在150多年前还是“价廉质低”的代名词。从无人问津到竞相追逐,“德国制造”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

德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时间比英法两国晚了三十多年。由于分裂的原因,德国的工业化进程步履蹒跚。1871年德国实现了统一,“德国制造”的前进步伐开始加速。但是,发展的路途并不平坦。

起初,“德国制造”由于大量仿制英国制造的机器产品,引起了英国厂商的不满。19世纪80年代,英国人对德国所制造的山寨产品,特别是质量低下的机床设备嗤之以鼻。当时英国机床厂商曾指责德国人仿造的机床破坏其产品名声,并强迫德国厂家在机床产品上标出“德国制造”的字样。1887年,英国议会修改了《商标法》,规定所有由德国出口到英国的物品都必须标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制造”的劣质产品与英国制造的优质产品区别开来,“德国制造”的蔑称由此得来。

为了改变“德国制造”的形象,德国人改革创新,锐意进取,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大力发展钢铁、化工、机械、电气等制造业和实体经济。

借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东风,以电能、内燃机和化学为代表的“德国制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如雨后春笋般迸发盎然生机,征服了全世界。一些享誉世界的名牌开始出现,如汽车领域的奔驰、电气领域的西门子、化学领域的拜耳等。过去那种质量次和精度低的形象开始被优质和高精度的形象所取代,“德国制造”脱颖而出,其含义也大为不同,并从此确立德国在机器设备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和平化”道路

PEACE DEVELOPMENT

两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制造”打上了负面和耻辱的标签。二战结束后,“德国制造”开始走“和平化”道路,致力于为大众提供各种消费品。20世纪50至70年代,面对日本厂商在钢铁、汽车、照相机和家用电器等行业中标准化和大批量生产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德国制造”依赖其灵活的产品设计,开辟了小批量定制模式,主要关注工艺技巧密集产品的制造,把生产重点转移到对技术和投资要求更高的机械工具的模具设计、大型工业设备、精密机床和高级光学仪器等领域,尽可能制造出在质量、性能、用途和规格等方面独一无二的产品。

这一时期“德国制造”的机械产品三分之二都是小批量生产的,而在规模生产方面,“德国制造”则突出其在技术、产能、品质、安全和舒适性等方面的特色。汽车制造就是典型例子,大众、宝马、奔驰、奥迪等品牌的汽车驰骋国际。汽车制造业被誉为德国“工业中的工业”,德国是欧洲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商,欧洲市场超过三分之一的轿车是由德国厂商制造的。同时以化工、制药、电子和信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迅速发展,一些巨型的跨国公司开始长袖善舞,如默克制药、巴斯夫化学和博世工业等。

2008年金融危机给世界极大的震撼,人们回过头来才发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重要性。“德国制造”成为德国经济逆势复苏和率先走出衰退的主导产业,也是欧洲经济最重要的一剂强心针。

工匠精神

CRAFTSMAN SPIRIT

“德国制造”不仅是德国企业的共有品牌,而且也是德国经济的世界名片。从最初的技术模仿到自主创新;从追赶英美到跨越式发展,最后自成体系;从追求规模数量到关注质量和品质,最后集中于工艺技术和研究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这一切都证明了“德国制造”的独一无二。

在世界500强中,虽然大的德国企业不多,但至少有1000个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是德国企业。这就是“德国制造”的灵魂:小而精,精而美,追求技术、质量与工艺的完美结合而非规模的膨胀。除此之外,最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制造”拥有无数个百年老店,秉承着一以贯之的传统,从优秀到卓越,成为基业长青的典范。例如1731年成立的双立人公司,最初推出了“双立人品牌”厨具和刀具以及各式西餐餐具,后又逐步延伸至不锈钢桌面产品、军刀和美甲产品等,成为制造优质不锈钢制品的行业领导与先锋。

“德国制造”的华丽蜕变离不开科技创新、严谨规范的标准化、质量认证体系和人才的培养,但从根子上寻找“德国制造”的灵魂,应该是一种工匠精神。锐意臻美、严谨理性的日耳曼民族,信奉标准主义、完美主义、精准主义、专注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些文化特征深深地根植于“德国制造”,成为百年传承的灵魂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