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探索与研究
13706500000014

第14章 企业文化精神及价值观的创新体现(2)

3.注重企业文化精神的再造性

企业文化的再造性是文化精神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指企业价值观上的革命形态与发展方式。它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由麻省剑桥顾问公司经理迈克尔·海默和执行官杰姆斯·钱皮共同倡导。随着企业文化再造性的推进与深化,以文化缔结情感和行为,反映企业员工思想、意志、观念、愿望等的文化精神核心,即增加人本概念,突出人本精神的新精神体系开始出现。必须注重企业文化精神的再造性。它主要反映在:第一,企业文化的存在首先要体现它的价值所在,需要用价值的观念来判定文化的先进性、可行性和科学性。通过再造性的判定来分析企业文化的形态或质量,特别是文化的精神质量,从中审视出文化的整体性优势或不足,通过精神的“再造”,以相应完美和充实的文化精神统领整个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第二,一旦企业文化的既定性难以适应新形式的变化,可能成为企业文化发展的阻力时,可以利用再造性的原理对文化精神进行重构或相应的置换。在确定员工们行为、思考、意愿等的判断上,积极运用文化的再造性,围绕企业文化精神进行创意,在精神中重新确定一些原理、定律或模式,积极引导精神层面建设,使之成为企业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行动指南。如文化精神的“现代人本原理”、“精神的同属与异化定律”、人、财、物“三同主次运作模式”、“精神演绎、置变或回馈”型的S螺旋系列模式,等等;第三,利用再造性质换而不是简单的量换关系,可以引发企业文化从形式到内容一些质变,由此成就新的精神内核,达到企业文化的更新换代,实现文化精神的自我完善。这样的文化变化有一个重要前提,它不是思想政治的裂变,不是对已有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平、职业状态等的全面否定,而是对已有企业文化思想等的延续与创新。如我们提倡文化精神的人本化,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出对人的理解与尊重,就可以在员工的彼此信任和自我关注中增加新的精神价值,取得再造性的新成果:加大对员工的培养,倡导继续学习,提高其综合能力,以文化精神的再造工程来凝聚员工的团队精神;加强民主建设,吸纳与融合员工愿望,就可以在变革中聚合员工们的所思所想所为,创造业绩,突出人的文化精神新的价值观;分清业绩与核心价值所体现的个性与共性关系,可以树立精神新标杆,演变为企业文化的行动准则,就可以为企业文化推波助澜,将精神根植于企业文化,才可能取信于人,尊重于人,以最强的竞争力适应变革,敢于引导,齐心协力,通力合作,敢作敢为,取得更大的文化创新成果。

二、企业文化精神价值观的创新

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以及构成的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常常通过企业文化精神的既定、可塑与再造原理来进行自我变更,自我完善、自我创新与自我发展。

(一)企业文化精神价值观的主要创意

企业文化精神价值观创意,包括企业文化精神特点、现状、性质表现等的再思考或探索,也包括精神体系的内外创意,是衡量企业文化精神创新的一个重要尺度。企业文化精神的价值观的创意主要创意体现在五个方面。

1.突出企业文化精神的科学性

科学性指运用概念、原理、定义和论证等手段来阐述相关客观事物等的内容是否清楚、确切,符合其发展规律的等一种客观与真实的表现。它包含着相关的事实、任务、图表、数据、公式、符号、单位、术语和文献等的叙述是否准确,或者前后是否一致等的具体运作手段和评价原理。

企业文化的精神表现,就是以科学思想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原理、定义等进行运作的过程。从普遍意义看,任何企业文化精神都具有明显的科学性,持久性和可行性,都具有特定的思想、道德、情操等范畴指向。科学性包含着相当的先进性,但它一旦形成规律、定理之后,固守稳定的特征突出,必须要进一步提升文化精神的对比性和可选性来强化文化精神的理论和实践以保持其科学性。这说明,文化精神仅仅有形态、意义和指导上的科学性显然不够,必须优化文化精神自身的质地,以先进性和创新力刺激和促进其科学性的不断演绎,才能适应于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运用可行原理结合创新事物,突出企业文化精神的科学性要在关键的创意性要素运用上进行新的探索,即通过企业文化精神的创意,完美精神的科学性。突出企业文化精神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意性必须要创意于文化精神的科学内质,突出科学性特征与增强动力,才不会囿于成见,墨守规律,不断吸收精神营养,激活科学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改变科学性存在的差异、距离、层次与结构,利于及时对科学性进行互动互补,对新事物、新认知、新规律、新理论等作出更为精准的判断;二是依靠新理论、新观点、新思维和新行为突出企业文化精神的形式与内容,要有突出典型论点、论据,杜绝空泛,改变套式,有充分的事实论证过程来突出科学性鲜明的时代特色。科学性还必须要依靠实践验证文化精神的科学性创意质量,才可能保持文化精神价值持续旺盛的生命力;三是特别要注意突出科学性所进行的相关素材、观点、事实、原理等的选择、过滤与择优取用。

2.强化文化精神的时代性再创

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现代社会特有的科学精神、思想领域、哲学演变等,进而指出当今科学与精神的互动特点,揭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和价值取向,就是时代再创的特征,也是科学与时代互动的积极延续。时代性再创最直接要回答的就是“文化精神时代性怎么样?文化精神的再创应该怎么样”的命题。

企业文化精神具有时代性的再创,就是对文化精神发展历程及其当代价值与未来走向等重要问题作出有创新性、前瞻性的探讨,目的在于在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进取,创新精神的“轴心运动绩效”,用特有的企业文化精神的向心力来不断创造文化精神的时代感,增强使命感。事实上,当前不少企业文化发展模式化、程式化和形式化趋向明显,集中反映的文化精神实质大同小异,概念、意识、思维、原则、行为和绩效等的趋同性非常明显。在作用于文化精神的提炼时,常常亦步亦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非常突出。企业文化的自我能动性,原生态性被更多的标语、口号和一成不变的政治、思想、职业规范及道德要求等所覆盖。因此,企业员工的精神需求和企业文化的意志表现,常常难以一脉相承,互动不足,文化精神缺乏鲜明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此,企业文化精神的再造立要足点于两个基本点:首先,要充分结合企业和员工实际,通过文化精神的再造,使文化精神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贴近员工,贴近生活,在大力开发企业资源的同时,突出人本资源的第一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将文化精神视为再现的“人本精神”,用生动活泼的再造元素来增添精神活力,展示企业文化自我的人本特色特色;第二,突出文化精神的时代性再造,要充分表现文化精神价值观的新颖、鲜明,注重与时代发展的融合与紧密。它更多要反映企业和员工实际的精神状态和实际需求,源于生活,结合现实,善于扬长避短,融合时代风貌,不虚不空,不泛不滥,务实求真,真正做到在时代感之上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文化精神面对社会,面对企业,面对员工,可以比较深刻地反映当今社会形态,塑造时代形象,用文化精神对时代性进行更为积极的互动,使企业文化精神既是时代精神的再现,又是社会发展形象性的折射或浓缩。

(11)注重组合文化精神的新系统

构建文化精神的新系统主要缘于三个需求:精神蕴含新理论积极引导文化实践的需求;形式变异以适应发展的需求;文化精神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需求。

组合企业文化精神新系统非常必要。在三个需求的基础上,企业文化精神的系统应该实现八个新的组合:一是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等的新组合。具体看,就是要在继承发扬之上,积极引进先进思想和观念等,对现有的精神系统进行调整、置换或补充,以新理论、新观念、新思维来构建文化精神的新系统;二是突破现有表现形式,以多样性、多维度的新形式标新企业文化形象,特别注意以企业文化的综合性形象的塑造,如企业的现代营销、管理、生产与发展等的形象来塑造企业的整体形象;三是丰富精神的蕴含内容,改变内容枯燥,形式呆板,因循守旧的精神宣传模式,以企业和员工两个实际需求来精心组合自我文化的精神系统,有层次、有阶段、有主次、有区分和有创意地进行文化精神的宣传;四是积极采用文化精神的各种构件和要素,不断扩大文化精神的体系范围,形成文化精神的运行机制,在制度、规程上确立精神的发展目标及绩效考核的评价系统,不断进行文化的自我完善,以企业文化的先进形态与科学的链接方式,提升文化精神的系统档次与运行质量;五是利用新系统表现力度,突出文化精神的人本实质,运用这种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力求发挥其第一生产力的第一效力作用,强调对人的关怀与爱护,扩大人与人的和谐程度,将人本精神始终贯穿于文化精神之中;六是充分结合企业党行政、工会、共青团工作进行互相,以实实在在的聚合力融入企业文化的建设事业;七是精神系统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具体生产、营销、管理、市场扩展等重要工作,提高参考指数,发掘企业文化蕴涵的经济能量,特别注意要联系实际,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将文化精神与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紧密结合,密切互动,力争达到文化精神与企业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和平衡;八是组合新的文化精神系统要注意积极引进本行业、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企业构建文化精神建设的先进经验,创新模式或系统优势,加大自身企业文化精神的构架、设计、组合、调配等工作,有近期、中期和中远期的发展规划,以既定的精神核心来引导各项企业文化的建设项目,尤其是企业文化发展中的各项经济事业,突出企业文化经济基础和物质对精神再造的奠基作用,真正取得企业文化精神的新新突破、新质量、新效率,构建出文化精神更新的价值观。

(二)以丰富的文化形态突出精神价值

丰富企业文化的精神价值,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形态做必要的保证。没有丰富的,充满生机的文化形态,企业文化精神则成为空架子,成为僵化的套式,不可能对和企业产生积极的预期或实效。

4.必须突出企业经营哲学内涵

企业的经营哲学,即指导企业生产和经营行为的基础,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特有的方法论原则,也是企业行为的必要基础。企业文化面临多样性或多元性的哲学理念选择,要形成自身的科学的逻辑思维程序,讲求经济效益,重视生存意志,谋求生存与发展,就必然要鲜明开放地提出自我的经营哲学理念。这样的理念具有“自我性”,和“唯一性”,不是一些社会公众或企业员工简单认可的,被不少企业反复借鉴、移植来为我所用的经营哲学理念。如不少企业惯用的“诚信为本”、“务实、高效、创新”等一般化、程式化的经营理念。突出企业经营哲学理念,关键在于从自身实际出发,使这一的理念具有独创性和独我性,不是简单的对现有企业经营理念的一味模仿或断章取义,作毫无新意的延伸,而要到达经营哲学的“非我莫属”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