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探索与研究
13706500000012

第12章 新闻导语的基本概念、分类、提炼和运用(3)

(三)简练不冗长,实在不空泛

新闻导语最忌千篇一律,空泛冗长。简洁而精致的导语既可以显出导语的灵巧,又富有感染力是吸引读者的最佳方式之一。简洁,就是要非常注意长话短说,可以不说的绝不要说。担心读者不知道、不清楚去着意使用语句进行交代,效果常常适得其反。精致,就是导语结构紧凑,体态小巧玲珑,犹如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新闻导语是否吸引读者,是否能显示撰稿者或记者驾驭新闻与文字的能力就在于此。

(四)避免导语公式化、概念化

新闻导语为新闻体裁所限定,容易使人照本宣科,依照模式进行导语的写作,一直存在着模式化、定义化倾向。进入导语构思,就非常注意什么时间,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有什么结果等的清晰交代。要避免导语公式化、概念化,就要注意:一要选择性地使用“五W加H”要素;二要时常变换角度,避免平铺直叙;三要注意适当加以描写等点活导语以增加表现力;四要充分考虑导语脱颖而出,取得“一览众山小”的效果。

(五)注重主体新闻要旨与导语的整体效果

新闻导语的一个新闻报道的开头,是整个新闻报道的一个部分,二者共同发挥作用,展示效果,关系不能割裂。导语在于引导吸引读者,告诉读者报道的基本概况和目的,不可能完全替代新闻主体。注重新闻报道整体效果的关键在于,导语要“点到为止”,为新闻主体铺路搭桥,不能喧宾夺主;导语表现的主题必须要与新闻主体所要表现的主旨统一。导语的主题必须要服从于主旨;充分考虑导语结构与新闻主体结构的一致性,整体性;新闻主体对导语的扩展、细化、充实等不是新闻主体对导语的等样放大,具体表现一定要有所区别以显示报道的主次、配置、作用之分。

(五)导语要线条清晰,层次分明

新闻导语的线条是指导语的主线一定要清楚,即整个导语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要告诉读者什么事情,要达到什么效果等一经确定,就贯穿主线,一线到底。层次分明是指导语要交代的内容等要清楚明白,读者一看就懂,一读就明,可以留下清晰的印象,有读者回味、体会和把握的余地,从中领悟导语的用意所在。

(六)注重导语与“倒金字塔”结构的互动

“倒金字塔”结构类似倒置的三角形,又称倒三角形结构,是一种主次结构方法。这种结构形式极常见,就是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到前面,次要的放次要位置,最次的放在末尾,形似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倒金字塔结构符合新闻求快、求新、求短、求精和适应社会快节奏发展的要求,核心内容放在前面,开门见山,高潮在前,一看便知,易于读者把握,又利于编者处理以便尽快发出,最容易提炼出新闻的价值。与“倒金字塔”形成对照的是金字塔结构。它刚好与倒金字塔相反,是时序式、因果式、并列式等结构形式,把新闻事实的结果放在报道最后,意在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这种结构写成的经济新闻节奏平缓,一般用于较大篇幅的报道,在突出现代生活快节奏、信息快传播的要求上不及前者。

新闻导语可以和“倒金字塔”结构形成有效互动的主要形式有:第一,整个导语部分相对于新闻主体已经事实上形成了一个“倒金字塔”结构,即导语已经把新闻最重要的内容或结果做了明晰的交代。在这个意义上,导语就是“倒金字塔”,通常被视为是导语与“倒金字塔”的一种同一性表现,或互动方式;第二,导语注重运用“倒金字塔”结构并常常以此为依托,进行结构调整,进行最佳的导语布局;第三,导语还要经常性借鉴“倒金字塔”结构对新闻报道的倒置特征,即注重导语的开门见山,高潮在前的效果,从而提升导语的质量效率;第四,“倒金字塔”结构也要利用导语的各种要素优势来丰富自己的结构形式,填充结构空间,塑造自己的最佳结构,还要利用导语的特安排或调整新闻内容的主、次、末的位置,依据不同的新闻内容进行最佳的内容放置。

六、注重新闻导语的正确运用

新闻导语关系到新闻报道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大众对新闻报道的公信度、真实度的真正信任与依赖程度,仅从新闻导语的技术层面上来看,错误使用导语大致有以下一些情况,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2.事实过多使导语乏味

新闻导语通常限制在新闻报道的第一段,导语职责明确,特别要注意可以充分发挥的空间容量。试看这样的导语:“11月18日,曾经充斥着重庆城区的出租车难觅踪迹———重庆的两万多辆出租车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在排队加气。即便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地,但也无法对车辆加气实行敞开供应。而在武汉、杭州、合肥等多个南方城市,这一幕都在发生。这个冬天如此寒冷,人们正在尝试重新适应‘排队等待’”。这样的导语显然过长,内容的设置太多,可以凭一个或两个例子说明问题并点出导语主体意思的,却挤满了可以不用的例子。

3.导语一般化而无新意

这样的导语常常惯用一些常用表现形式,使导语过于平铺直叙,官腔味与公式味十足。如:“科技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知道,被使用过的水重返自然环境后,再渗入地下岩层,不断过滤,不断净化,这样反复循环,要经过14年才可能被重新饮用。而现代科技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水的再利用问题。如生产一瓶矿泉水过滤只要7分钟,就可以迅速检验、包装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样的导语用语拉杂,表意平常,非常枯燥。如果用“一瓶瓶装水过滤仅7分钟,大自然要过滤14年”形象地点出导语主题则更好。

4.导语出现数字游戏

新闻导语经常用“同比增长了百分之多少多少”、“达到某某数以上”、“提高了50%”、“初步估计会增加三成”等包含数据的语句来提示导语内容,极容易误导读者。导语大量使用模糊性数据,叫人昏昏欲睡,使读者感到非常厌烦。有这样一个导语:“据统计:某企业截至2009年10月底,产值近2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了34%;经营总收入达到1.43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了32%;实现利税1300万元,占年利税的93%;产品的成本费用节约开支2000多万元,是去年全年的1.3倍。”这样的数据罗列如同嚼醋,读者自然不会接受。

5.导语倒置,主次不明

把不太重要的成分放在最前面,延缓了重要内容的出现。出现这样的原因,是记者或撰稿人没有估量出自己掌握的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或是没有注意导语对内容主次安排的要求。在W要素中,显然“什么事”比“什么人”说了这件事更为重要。如:“××市市长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市明年三月初将举办全国春季糖酒会”。如果改为“××市明年三月初将举办全国春季糖酒会,××市市长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则更为妥当。

6.误用提问式导语

新闻报道采用提问式导语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是把要说的事实、问题用设问句提出来引起读者注意或兴趣,或关注或深思,读者难以回避,会不由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作出回答。误用提问式导语关键是不该用的时候使用了,或是答案已经清楚没有必要提问。如这样的导语就比较好:“普通百姓如何创业?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昨日,央视、清华大学、中国农大和国家发改委联合推出的《中国百姓创业调查报告》,揭示了我国百姓创业的秘诀。”这样的导语连用两个设问句,并立即做出了回答,使读者很快产生了阅读下文的欲望。

7.随意使用否定式导语

否定式导语就是已对知道没有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事情却进行了报道。这样的导语毛病比较是隐晦,不容易被读者察觉。如:“明天西城区部分街区不会停气,市民大可不必担心。市燃气公司负责人今天宣布说,城市目前供气正常,气源没有问题。”这里,“明天西城区部分街区不会停气”是否定的,但事实上不存在停气的问题。如果这样一改就比较好了:“明天西城区部分街区将照常供气,市民大可不必担心。市燃气公司负责人今天宣布说,城市目前供气正常,气源没有问题。”

8.引语式导语引用不当

引语式导语就是引用权威人士、文件、名人语言,科学原理、诗词、典故等来增强导语效果,达到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引用不当是引用的东西与要说明的内容毫无意义上的关联,二者风马牛不相及;或引用断章取义,误用了原意。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了今天××地区经济大发展的形象写照”这里显然引用不当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专指文化艺术领域发展的盛况,没有与经济发展的必然关联,倒成了一种比喻的用法。

9.导语的短语太短

表现在用语力图简短而影响了导语意思的表达,造成导语生硬。读者阅读后难以理解其中意思。如:“全票通过,城市地铁建设工程即将动工,这是记者今天得到的最新信息。”通过的对象是谁,何时真正动工等没有必要的交代,导语出现歧义与意思表达的漏洞。

人类传播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和数字传播几个阶段。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新闻导语的综合性作用越来越大,走向大众,走向真实,走向创新,走向成熟的表现尤为充分。导语表现方式增加,系统化发展趋向,也加快了我们对新闻导语的探索与研究进程,也会更以独特的个性与生命力,为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威廉·梅茨.怎样写新闻 .北京:新华出版社出版社,1984.

2.[美] 希伦·A. 洛厄里,梅尔文·L. 德弗勒.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美] 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

4.徐宝璜.新闻学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许静.传播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6.周小其.经济应用文写作[M](第5版)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7.熊澄宇.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周小其.现代应用文写作[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