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13704900000055

第55章 实 战 篇(48)

材料一:政府管理改革的几个切入点

2006年3月,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第326期刊登了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的文章——《政府管理改革的几个切入点》。文章指出:据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至少有公车400万辆,公车消费财政资源4085亿元,大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以上。与公车消费相联系,据各种资料显示,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在2000亿元以上。二者相加总数高达6000亿元以上,如果财政收入按3万亿元计算,几乎相当于财政收入的20%左右。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建立一个廉价政府的改革诉求不相符合。

同时,近几年来,借培训为名,公费出国几乎成为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的一种普遍现象,有些地区甚至把出国培训搞到乡镇一级,似乎只有出国学习、培训、考察才能学到新观点、新思路、新知识、新的政府管理经验。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亿元,2000年以后,出国学习、培训、考察之风愈演愈烈,公费出国有增无减。

以上三者合计,按保守估计,一年也高达9000亿人民币。

此外,大大小小的政策性浪费更是成为行政质量不高和延缓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如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决策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等等。仅政府投资决策失误一项,据世界银行估计,在“七五”到“九五”期间,我国的失误率就高达30%,资金浪费大约4000—5000亿元,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5%左右。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各级地方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拖欠工程款达700亿元。

材料二:2004年度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

竹立家教授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各大网站及部分媒体纷纷转载,引发对我国公款消费的广泛议论,观点和数据也众说纷纭。2006年4月,就公款消费问题,记者采访了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

该负责人介绍,根据《2004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有关科目数据,可以对公车消费、出国费用等进行初步估算:一是2004年末全国共有各种公车180万辆,全年公车消费大约为1000亿元(包括交通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司机工资),其中,中央106亿元,地方894亿元;二是2004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公款伙食费如果按“招待费”的40%(其他部分为住宿费、外宾接待费等)、“会议费”的10%(其他部分为房租费、文件印刷费、场地租用费等)和“培训费”的10%(其他部分为场地租用费、教材费、课酬费、住宿费等)估算,大约为172亿元,其中中央19亿元,地方153亿元;三是2004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出国费用约为29亿元(其中出国用汇19亿元),其中中央11亿元,地方18亿元。

以上三类开支,合计1201亿元(其中中央136亿元,地方1065亿元),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4.5%、财政支出的4.2%。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上述数据是根据中央和地方决算报表所列数据统计的(未包括转嫁到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开支),实际生活中估计会略高于这一数字,但远远没有达到竹立家教授所说9000亿元的水平。

材料三:中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每年两会,“中国行政成本居高不下”问题都会以不同的“议程形式”被代表议案直观地“设置”出来。2006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再次发出呼声:“我国行政管理经费增长之快,行政成本之高,已经达到世界少有的地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的增长还在上升。”

他指出,目前我国共有1.2亿人口生活困难。而1978年至2003年25年间,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已增长87倍,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和GDP增长。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到2003年上升到19.03%。将2003年行政管理费用同2000年相比,三年内增长192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3%。

行政成本居高不下,解决民生问题的资金就可能受到影响,有时甚至很难得到保障。尤其是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万众瞩目,然而资金投入长期严重不足。虽然中央财政在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从1997年至今,已有十几倍的增长。但按《教育蓝皮书》里的数据,从1995年至2011年的16年里,文教事业经费在财政支出结构中的比重仍未达到4%的国际公认标准。与此同时,行政管理费增加了4.4%。

在这种背景下,任委员剑指行政成本不断攀高,可谓一针见血。

案例分析提示与思考:

1. 你是如何看待这场“9000亿”与“1200亿”之争的?

2. 结合实际,你认为如何才能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绩效?

相关知识链接:

1.行政成本,是政府向社会提供一定的公共服务所需要的行政投入或耗费的资源,是政府行使其职能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政府行使职能的必要支出。从狭义的角度看,政府机构正常运行需要消耗资源,比如建筑物、办公设施、人员工资等,这一部分行政成本本身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却是必需的。从广义的角度看,政府行政成本还包括政府行政决策所付出的代价,这部分代价是不是值得,取决于决策是否正确,如果决策失误,必然会导致不必要的行政成本支出。

2.我国的行政成本总体较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公务成本高。文山会海、公务旅行、拖沓推诿现象较严重,效率低下;(2)运行成本高。运用行政资源走后门、拉关系、投机钻营现象普遍;(3)基础成本高。机构众多、人员臃肿;(4)装备成本高。追求办公场所、交通工具、办公用品高档化;(5)无形成本高。效率低下影响了政府形象,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产生行政成本积累现象。

3. 三公消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其中的公款出国(境)旅游、超标购置公车与公车私用、公款大吃大喝是典型的腐败行为,长期以来饱受社会舆论诟病。这一现象的持续存在无论是对干部,还是对社会、对人民都会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案例5:“行政服务中心”的喜与忧99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个项目跑下来往往需要盖上十几个章,跑了多少冤枉路,耗费了多少精力和金钱?许多与政府机关打过交道的人都深有感慨。于是,有人建议地方政府可以组建行政服务中心,将各个行政单位集中在一处办公,以此方便百姓。××市某区率先开始这种尝试。然而,在得到老百姓肯定之时,他们自己却对这种尝试越来越感到困惑……

2004年9月28日,该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开始运行。进入干净、整洁的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大厅,35个进厅单位井然有序,分布其中。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分局办事窗口,第一次来大厅办理企业登记申请的王先生发现,这些窗口的服务人员态度和蔼、热情,非常注意自身的形象和言谈举止,对每项表格的填写都讲解得很详细,与以前办理业务的感觉很不一样。

其实,对服务大厅持肯定态度的不只是王先生一个人,来这儿的办事人员都对服务大厅提供的服务水准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设立行政服务中心比较彻底地改变了以往进机关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据悉,截至目前,该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共承办事项505项,其中行政许可291项,服务事项214项。中心共接待办事人员15万7千多人次,承办事件51694件。

群众和企业对中心前台的窗口满意度是挂在脸上、写在纸上了,但窗口后面的“老板”却并不轻松,中心在发展中遇到的体制问题让他们感到困惑。

目前,中心进驻单位35个,中心按办理事项将这35个进厅单位分别设置在法人登记服务大厅、基建项目服务厅、农业发展服务厅、社会发展服务厅、社保法律援助服务厅等五个相对集中的大厅分区。

中心内管理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即职能部门将内部职能交叉、重叠、相近的科室归并为一个大科室进驻中心,减少行政管理层次,并实行大处制,即:综合处和管理协调处。同时,行政服务中心实行行政许可两章制,即驻厅单位刻制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专用章,进厅事项办理只盖此章,无需再加盖本单位行政章,以解决“厅内接件厅外办”体外循环的问题。

“虽然两章制、委托代理等,避免出现两张皮和把中心作为一个收发室现象,但也有其局限性。对本区域的各个单位,中心的这个章起作用,对市里的比如国税、地税等一些垂直部门,这个章就不起作用。”综合服务中心的佘副主任无不忧虑地说,“现在我们面临的地方法规、内部政策的冲突非常多。同样一件事情,因为各个单位的内部政策和要求不同,协调起来非常难。服务中心的成立,应该是上下联动,现在却往往是下面动,上面不动。”

部门集中到服务大厅,不用再去找一系列单位和一系列科室,办事的群众和企业确实感觉方便多了。但是各个进驻单位却另有一番感慨。据相关人士透露,该区综合服务中心在筹备过程中,就遇到很大的障碍,他们内部的说法是“诸侯格局”——各个单位各把一摊,谁也不管谁。究其原因,是行政许可的大部分服务事项相对集中到一起,在很大程度上触动了各单位自身的利益,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现在我们这个中心的党委书记和主任是常务副区长兼着,如果单靠我们是推不动的。” 佘副主任坦言,“如果大的体制不做变动,目前中心在区领导高度重视的前提下,还有生命力;如果领导的重心转移,中心就将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

“现在的两章制使得我们有了两个老板——中心一个,原单位一个。因为原单位机构的科室还在,我们不可能整天呆在这里。但中心的管理制度又很严,也不能随意离岗,两个老板让我们感觉很累。”其实感觉别扭的不只是中心的领导,进驻中心的工作人员也遭遇两难境地。

“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一部分人员进大厅以后,原单位科室剩余的人员,就应该相对集中在决策调研和执法力度上。但现在两者基本都存在,一方面,进厅人员的人事关系还在原单位,还被原单位牵着;另一方面还要受中心管理制度的约束,难免会很累。现在的问题是尾巴留得越大,越不好办。”综合服务中心管理协调处孟处长认为,“政府服务中心发展目前遇到的最大难点是在体制上,如果社会环境不发生变化,只靠中心是滚不动的,而且越往深处走,越艰难。”

其实,两个“老板”的现象不是个别现象,在全国各地的政府服务中心都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行政服务中心很难对中心的这些人员形成有效的制约,所有的事情实际上并没有改变。

案例分析提示与思考:

1. 结合材料,试分析“行政服务中心”是如何提高政府机关办事效率的?

2. 请就怎样解决“行政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相关知识链接:

1.“行政服务中心”,在一些地方也叫“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是由地方政府举办,集中办理本级政府权限范围内的行政许可事项和服务项目、集信息与咨询、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性行政服务机构。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其服务内容也在扩展,比如将政府采购、投资服务、信访接待、政务公开等职能纳入,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以行政审批为主,以其它便民服务为补充。这是地方政府为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改善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廉洁、规范、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确保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的群众关系的重要措施之一。

2.“行政服务中心”的机构设置,一般由管理层和窗口层组成,内设各类管理科室。管理层的主要职责是对进入政务中心的窗口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管理、考核,对审批或服务项目进行协调、督查,监督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并受理投诉;组织开展全市机关效能建设、对本级政府的行政事务进行公开、政务投诉和查处等工作。窗口层由进驻政务中心的单位抽派工作人员组成,窗口层负责办理纳入政务中心的行政许可事项和服务项目。

3.“行政服务中心”的运作方式,大都实行一门受理、统一收费、限时办结。“一门受理”是指凡是政务中心职能服务范围内事项,统一由政务中心内设办事窗口一门受理,政府其它部门不再受理群众递交的许可事务;“统一收费”是指凡在政务中心办事的一切收费,均必须依据规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由设在政务中心的收费处代理收取后,再分解给有关部门,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限时办结”是指凡在政务中心审批或服务的事项,明确限定办结时间,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