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13704900000021

第21章 实 战 篇(14)

显然,郑县长是当地得民心的一个干部。2月5日,前去吊唁的干部群众多达千人,大家哭声一片。也因此,他的自杀充满了悲剧色彩。在来自工作、家庭的种种压力和考验面前,他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但长期的压力却使他在春节前选择了自杀的解脱方式。

案例分析提示与思考:

1.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领导干部压力及压力来源的看法。

2. 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有效缓解领导干部的压力,使之发挥出最佳领导绩效?

3.请问,领导干部应当具备怎样心理素质才能保证高压下的自身心理健康?

相关知识链接:

领导者面临着压力,压力可能严重影响领导者,妨碍他们的领导。领导者的压力是应该重视的问题。根据美国领导学专家约翰·加德纳的研究,领导者面临的压力来源主要有四种:

第一个压力来源是“恶语中伤”,所有领导者都会成为这类批斗的靶心。

第二个压力来源是“工作负荷过重”。问题接踵而至,疲惫、失眠、与家人和朋友共处的时间少,无暇阅读、反省和思考。

第三个压力来源是“隐私权受侵犯”,这对公众领袖的影响尤甚。

第四个压力来源是“竞争”,这种压力不常被提到,却通常与高阶层领导有关,如选举失败或经商挫败。所有领导者的身上都伤痕累累,不论这和他们加在别人身上的伤疤是否相抵。竞争的恶果常使领导者失去能力。

案例4:竞争上岗与公开选拔33

材料一:党政机关官员竞争上岗制度

据国家人事部提供的信息,自1998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人事部《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制定以来,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把竞争上岗作为官员晋升的主要方式。2002年,全国政府机关通过竞争上岗晋升的官员约为18万人,已占同年晋升人数的59.8%。据悉,从1999年以来,已有35.3万名政府官员通过竞争上岗。

竞争上岗的主要做法是:公开竞争职位与条件,公开报名,经考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产生任职人选,然后按规定程序和干部管理权限择优任用干部。

几年来,竞争上岗已由地、市两级政府机关向上延伸到中央国家机关,向下延伸到乡镇街道机关。目前,已有32个国务院所属部门采取了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处级和司局级干部。民政部、人事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水利部等20多个部门的239个司局级职位由竞争上岗产生。黑龙江、广东、内蒙古、湖北、陕西等省区对部分厅局级职位实行了竞争上岗。

国家人事部官员表示,竞争上岗制度还不完善,中央机关的一些部门还从未开展过竞争上岗,地方各省区市的发展也不平衡。目前,中组部和人事部正在起草《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把竞争上岗作为经常性的干部人事工作组织实施。

材料二: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部署要求

2011年6月22日,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做好市县乡换届工作,并为干部队伍长远建设打好基础,甘肃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拔100名年轻干部。其中:选拨35岁以下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后备人选10名;选拔30岁以下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副职后备人选20名;遴选28岁以下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后备人选70名。公选中,对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给予适当倾斜。

此次公开选拔采取报名与资格审查、党委(党组)推荐、经历与业绩评价、笔试面试、差额考察、确定人选及公示等程序进行。报名时间从6月20日开始,6月25日截止。报名工作由各市州党委组织部、省直部门(单位)、中央在甘和省属企事业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并进行资格审查,在《报名登记表》相关栏目中签注意见,加盖组织人事部门公章。7月上旬由省委组织部公开选拔办公室统一组织笔试和面试。

笔试内容以《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为准。笔试结束后,根据应试者的经历与业绩得分、笔试成绩之和,按面试人数与公开选拔数量4:1的比例,从高到低确定面试人选。面试结束后,依据应试者的经历与业绩评价得分(占30%)、笔试(占30%)、面试(占40%)三项合计得分,在征求推荐单位党委(党组)意见的基础上,按照考察人数与公开选拔数量2:1的比例,从高到低确定考察人选。省委组织部公开选拔办公室统一组织考察。考察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式进行。根据考察情况,按照初步人选数与公开选拔数量1.5:1的比例,提出初步人选名单。

为了增强公开选拔工作的公开度、透明度,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监督部门进行全程监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举报。

案例分析提示与思考:

1. 结合材料,说明“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的积极意义。

2. 谈谈你对如何完善选人用人制度的建议。

相关知识链接:

近年来,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日益成为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公务员晋升的主要形式。其中:

(1)竞争上岗,主要适用于选拔任用中央、国家机关内设的司局级、处级机构领导成员,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机关或者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领导成员。从职务层次看,竞争上岗适用于司局级正职以下领导职务。竞争上岗在本单位或者本系统进行。涉及重要机密和国家安全的职位,按照法律、法规不宜公开竞争的职位,不列入竞争上岗的范围。

(2)公开选拔,适用于地方党委、政府、政协、纪委工作部门或者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以及其他适用于公开选拔的领导成员;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出现空缺,也可以公开选拔。`

案例5:江苏13个省辖市党政一把手全部异地任职34

2006年是我国各级党委与政府的换届之年。在这一年里,江苏省13个省辖市在换届中总共选出了149名新一届市委、市府领导班子成员。换届后,13个市的党政正职及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全部实现了异地任职。

换届后,江苏省13个市26名党政正职平均年龄49.9岁,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3人,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5人。在13个市的新一届市委班子成员中,具有大学学历的57人,研究生学历67人,大学以上学历约占83.2%;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这些干部大都熟悉经济工作或党务、政法等工作,专业知识结构更为优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更是占到了45%,高出上届近36个百分点。在新任的纪委书记、组织部长中,既有来自纪委、组织系统的,也有来自宣传、人事、群团等系统的;既有来自省级机关的,也有来自市县的。统计资料显示,换届后,组织部长任满5年和在同一岗位任职满10年的党政班子成员全部进行了换岗交流。新提拔进省辖市委领导班子的干部中,异地任职的更是占到了三分之二,干部交流的形式既有回避交流,也有任期交流;既有区域交流,也有上下交流;既有提拔交流,也有平职交流,并且平职交流成为主体。全省干部使用“一盘棋”,形成了活水长流的良好势头。把最能抓发展的干部选配到发展最需要的地方,这凸现了江苏干部交流的杠杆作用。关键岗位异地、异部门任职,则打破了干部任用长期以来本地化、部门化的格局,让干部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力培养更加多样,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也更加强化,有利于激活干部加快发展的热情和创造力。同时,异地任职也有利于这批中年青干部摆脱人际关系的羁绊。

请问:1.江苏省辖市换届后新一任领导班子成员的构成特点是什么?

2.你对这种异地任职有何评价?请分析干部异地任职的优劣之处。

3.干部异地任职是否值得推广?是否可以形成一种干部制度?为什么?

案例6:河南省郸城县公安局配备16名领导遭质疑35

“一个县级公安局,领导班子成员有16人,比公安部的还多”,这是河南省郸城县群众对当地领导干部超编的讥笑。然而,该县公安局领导干部超编现象,只暴露出郸城的冰山一角。据半月谈记者调查,郸城县违反政府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严重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不少县直机关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达到一正五副或六副,其中县政府办公室仅副主任就有9人。前不久,一本仅供内部使用的电话号码簿,揭开了该县严重超职数配备干部的内幕。

一、一个县级公安局竟然有十几个领导 领导班子超编成风

前不久,有人向记者提供了一本由郸城县委办公室编印、仅供内部使用的电话号码簿。这本编印于2007年6月、收录有郸城县四个班子领导、各乡镇(办事处)、县委各部门、县直机关各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办公室负责人联系方式的电话号码簿显示,该县县直机关单位领导干部超职数配备现象严重。

按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机构改革“三定”(定职能、定职数、定编制)方案,郸城县直大的局委领导班子一般应配一正三副(不包括纪检组长和非领导职务人员,下同),小的局委则为一正两副。然而,该电话号码簿显示,郸城县不少县直机关单位的领导班子都是一正四副或五副。副职达到六人或以上的单位就有县公安局、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农机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开发办公室等至少8个。据该号码簿显示并经有关部门证实,领导干部职数最多的郸城县公安局,除了局长、政委、纪委书记各一人外,还配有5名副局长、4名副政委、4名专职党委委员,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加在一起,多达16人,群众笑称该局“领导班子成员比公安部的还多”,堪称“最豪华阵容”。

天天在县领导“眼皮子底下工作”的郸城县委办公室,除了配有7名副主任外,还有6名主任科员、3名副主任科员;而县政府办公室则有1名主任、9名副主任、8名主任科员、3名副主任科员,从“一把手”一直排到“二十一把手”。

二、领导太多: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

由于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太多,导致部分领导班子内部矛盾重重,甚至明争暗斗,影响正常工作开展。据当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县直某单位有领导班子成员10余人,开会时因主席台位置有限,领导的座位牌没有全部摆上,结果引起某领导不满,当场拂袖而去,会议不欢而散。郸城县公安局则因为领导班子成员实在太多,无法进行正常分工,有的领导班子成员只好兼任派出所长或看守所长。

还有的单位因领导太多,有的称病长期不上班,有的干脆只在单位挂个名,自己私下做生意;有的单位则由于领导班子成员太多,从事具体工作的人员太少,不得不从外单位临时借调人员帮忙工作。据知情人士透露,拥有6名副局长的郸城县农机局,有3名副局长因病或因事长期不上班。而郸城县政府办公室某副主任,自从跟着县委一位领导从外地调来后,一直以“郸城县驻京办副主任”名义常驻北京,连很多县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没有见过他。

郸城县委在县直机关单位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不仅严重违反了国家有关机构改革的精神,而且引起下属单位效仿。据知情人士透露,小小一个城关镇一中,领导班子成员居然达到了一正九副。而郸城县第二高中,除了有1名校长、1名书记和5名副校长外,居然还配有3名副校级领导干部。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对记者说,他大学学的是历史,毕业后又从事历史教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都教过,从来没有听说过哪朝哪代有“副校级领导干部”这一官位。该县教体局负责人事工作的党组成员张祥增对此解释说,近两年局里为一些学校配了副校级领导干部,当时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一是方便级段管理;二是形成人才培养梯次,让这些教师提前接受训练,将来走上领导岗位后,能早日进入管理状态;三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实这些副校级干部的待遇和普通老师都一样,主要是名称好听些,至于科学不科学,还有待实践检验。”张祥增说。

三、县委组织部解释:领导干部“超配”是为了方便工作

针对郸城县领导干部“超配”现象,郸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邓振华代表县委接受了半月谈记者采访。邓振华承认,郸城县直机关领导班子确有超职数配备现象,除了军转安置、招商引资奖励等因素外,主要原因是2005年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时,从乡镇切下来一百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无法消化,一部分安排在了县直局委。对县政府办公室、县公安局等单位的领导干部超配现象,邓振华说,县政府办公室虽然有9个副主任,但真正在政府办上班的只有三四个,其他几个都是挂个号,戴个帽,并不参与日常管理工作。“像县烟叶办公室主任,如果不挂个政府办副主任的头衔,到乡镇去没人理他,无法推动工作。”“县委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调动大家积极性,便于开展工作。”邓振华这样对记者解释。截至发稿前,郸城县委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郸城县将严格按照中央及省市有关规定,尽快解决县直各机关单位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