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13704700000006

第6章 独立学院的定位问题(1)

独立学院能否科学和准确地定位,事关其发展的成败。就大学而言,如何科学合理定位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和怎么样建设大学的问题,它为大学开展各项教学及教学管理活动、科研活动等指明了方向。就社会而言,大学为什么要存在,它对社会有什么价值,如何才能保证实现其应该具有的价值。科学的办学定位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起点。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一方面是高等教育需求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是高等院校竞争的日趋激烈。确定办学定位的过程可以使我们深入思考独立学院的办学远景、服务对象、功能类型、竞争者等诸多方面,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只有明确了发展方向,确定了具体发展路线,才能给实际工作以科学的指导,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使独立学院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

2.1独立学院定位的内涵

2.1.1高校定位的内涵

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并不是最近才引起人们注意的,欧美成熟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实践了办学定位的确立。在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程度不断加强,同类教育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办学定位思想日益受到重视。有学者认为,办学定位“是关于办学治校者希望把大学办成什么样子的一种教育理念。是他们持有的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关乎自己所在大学方向选择、角色定位和特色所在的大学理想和价值追求”17。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就是根据当前社会发展态势和高等教育系统的现状与特点,结合这些因素对高等学校提出的要求,确定一所高校的特有面貌,并确定展现这种特有面貌的具体途径的过程。我国学者陈厚丰认为,高校定位是指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职能、国家和社会需求,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参照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标准,经过纵、横向比较和分析,在清醒认识自己的基础、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明确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及同行中的位置,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并确定服务方向、发展目标及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前瞻性战略思考和规划活动。

关于高校定位的内容,我国学者董泽芳将其概括为七个方面:一是对象定位,即招收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学生;二是形式定位,即运用何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三是区域定位,即培养出的人才服务的空间范围;四是层次定位,即培养何种层次的人才;五是类型定位,即培养出何种专业或何种学科的人才;六是能级定位,即培养人才的综合实力在同层次类型学校中所处的地位;七是特色定位,即培养出的人才与同类型学校相比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2.1.2 独立学院定位的内涵

独立学院发展定位就是指独立学院如何确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具体地说,就是指独立学院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对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趋势以及学院的自身状况的把握,确定在一定时期内的规划和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长期的。18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总体目标定位、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科和专业设置定位、管理理念定位、社会服务定位、服务区域定位、办学特色定位。

2.2 目前独立学院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2.2.1 部分独立学院的定位缺失或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办学定位的内涵丰富,它包含办学理念、社会服务面向、发展目标、办学类型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定位。或许因为独立学院办学历程较短,加之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繁重,还没有腾出足够的时间深入研究思考,因而许多院校在上述众多方面的办学定位缺失,模糊不清,任由办学按惯性“自由发展”。有些院校虽然对办学目标作了一些规划,但由于缺乏对时代大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形势的深刻分析和把握,因此提出的目标不尽合理、不够科学:要么有悖于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迷失了定位原则;要么脱离实际,难以在操作层面上实施,失去了定位的意义。凡此种种,导致出现办学的盲目性、随意性,直接影响学校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2.2.2部分独立学院的定位缺乏特色或简单复制“母体”

部分独立学院在定位的过程中,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不顾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盲目确定自身的发展定位,从而影响了独立学院的健康协调发展,如相互攀比、盲目扩大,单科性学院想成为多学科性学院,多科性想成为综合性大学,以求得所谓的“综合化”。这样办学方式千篇一律,特色荡然无存,其结果只会是事与愿违,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独立学院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准确的定位。另外,独立学院办学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母体”大学的优质资源,独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现高起点快速发展。但这种利用只能是有所选择的“为我所用”(如师资队伍、硬件设施、优良办学传统等),像办学类型、层次就不能照搬,育人理念、方式也不应趋同,而应结合自身实际,尤其基于生源状况实际重新定位。

2.2.3 部分独立学院的定位缺乏可行性,贪大求全。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连续扩招,致师资和教育设施资源普遍紧缺。在这种情势下,独立学院可以利用“母体”的资源本已有限,然而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少学院仍不顾条件,单纯贪求规模效益,盲目扩大招生,甚至把办学规模目标定为万人大学。其后果不仅把已有的优势丧失殆尽,教育质量严重滑坡,而且发展下去,势必陷入“质量下降———声誉败坏———生源枯竭”的恶性循环之中。本来,独立学院可以借助灵活自主的办学机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举办适销对路的专业。但一些学院片面强调综合性,盲目追求学科门类齐全,加之“母体”为照顾内部院系创收而搞均衡,因此几乎把“母体”所有专业都移植过来,造成办学无个性、无特点、无优势,严重影响学生就业。19

2.3独立学院定位的原则

2.3.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原则。独立学院的本质属性是民营化普通高等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普通高校的成员,其办学定位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校科学定位的普遍性要求,进行全方位的规划设计;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自身内外部关系不同于一般高校的特殊性因素,如独立学院的“依托性”、“嫁接性”办学特点、生源质量特点、大众化人才培养特点、投资与管理体制特点等等,在准确把握这些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未来发展目标。